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2章: 三桂出走,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特別感謝“龍之牙”與“讀者20210209155108226016058”兩位同學的打賞!

非常感謝“萬物生510”、“紅顏青年”、“zgy907”、“bazooka”、“龍之牙”、“書友20190531080700862”、“⊙四眼田雞⊙”、“毒gu九賤”、“河有魚”等同學的月票,過年期間,大家還堅持投月票,差不多快200了,真是太讚了!

還要感謝“ljhljh”、“我真的很想醉”、“性情中人”、“讀者20210209155108226016058”、“素日琉念”、“荷塘霧夜”、“舞飄亂影”、“曉看浣花”、“北賈亭”、“書友20170612133316636”、“居之無倦”、“書友20180622114550323”、“月夜屠龍”、“南北鯨落”、“吃不飽的貨”、“qiuguhan”、“曾華”、“東皇太始”、“毒gu九賤”、“華夏聯邦皇帝”、“五湖山人”、“浩宸”、“翠沼殘花片”等同學們的推薦票!

順便感謝粉絲總榜TOP29

1讀者20210209155108226016058

2鬥氣風暴

3書友20200516002708423

4鐵馬冰河入夢來99

5書友20181129045010994

6書友20200323200157799

7最愛可

8書友20200121131244620

9書友20190531080700862

10書友160720013132353

11書友20191115073055945

12淺語輕鳴

13讀者20210125154715149592983

14書友20181210130128046

15書友20180209233838332

16書友091017214457640

17zgy907

18書友20180126175105862

19書友20190523192118079

20河有魚

如有遺漏,敬請見諒,跪謝大家的投票與訂閱!

******************************************************

沒有人口,尤其是經過數番大戰,八旗勇士戰歿甚多,如何補充本就人口不足的旗丁,對皇太雞來說,這個天大的問題。

哪怕現在開始生育,直至長大成人,也須十五年以上的時間,在皇太雞年過花甲之際,方才可能完成。

寧完我建議利用蠻明各部人馬均在龜縮防禦,將遼西一帶的蠻明百姓悉數遷往大清後方,使其前去開荒種地,可起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尤其要讓寧遠城徹底被大清王師控制住,勇順王吳三桂留在寧遠,總是讓大清上下感到心神不寧。

儘管之前已經答應吳三桂不會將其部與麾下百姓遷往他地,但今時不同往昔,切不可同日而語。

大清有了糧食,後方還有異常肥沃之土地,與炮火紛飛的遼西戰場完全沒有可比性,在後方無憂無慮的耕作,對百姓來說也是件大好事。

范文程補充說,只要提供優惠待遇便可,譬如頭一年完全免稅,從第二年至往後五十年,朝廷只收一半的糧食作為稅費及土地出讓費。

凡耕作滿十年,百姓所耕之地,皆可永久擁有,朝廷不會索取一兩銀子的費用,還會辦法土地憑證。

適齡成人,每人三十畝,老人與孩童,每人十畝,在此基礎上,可隨意耕作,開墾面積不設上限。

皇太雞覺得這個建議倒是不錯,至少對大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說地是合情合理,於朝廷於百姓皆有好處。

范文程還提醒皇太雞,若是在秋收之前,那魔童派兵在遼西登陸。

從錦州至山海關這一條狹長的區域內,出兵上百路來放火焚燒莊稼。

屆時大清王師根本無法及時救援,等於被蠻明給牽制住了。

於是下旨遣人送往寧遠,吳三桂可選擇率部繼續駐守寧遠,不過為防止蠻明出兵在秋收之前焚燒莊稼,毀壞田地,附近百里之內的百姓,均需遷往大清後方。

實際上,土地在耕作多年之後,肥力早已盡失,只能依靠不斷施肥來使作物生長成熟。

開墾荒地得來的新地遠比舊地的肥力高,無非是開荒比較費力而已。

從錦州至山海關,在遼西地區遍佈無數大小堡壘,這些堡壘便是當初孫承宗的傑作。

看似星羅棋佈,在戰時,特別是明軍喪失野戰能力的情況下,就是一個個小型孤島。

大清王師不是沒能力打下這些地方,調集上百門紅衣大炮,沒一座堡壘能扛得住。

只是覺得費時費力,打下來的地方還得不到多少值錢的戰利品。

有這工夫,莫不如直接出兵入塞作戰,打下一座濟南這樣的大城,那就啥都有了。

在後方開墾大量荒地,並且證實此法可行之後,大清王師也就不會急於在入秋之際叩關了。

以往都是缺糧才會叩關,從今年開始就不必如此了。

只要有源源不斷地人口輸送到後方去,往後便會獲得上千萬人都吃不完的糧食。

而且鑑於足智多謀的十四弟都沒有討得便宜,王師又亟需養精蓄銳,皇太雞在今冬便不打算派兵入塞作戰了。

但並不意味著大清王師會吃飽喝足幹待著,該做的事情必須要做。

一來是繼續圍困錦州,不能讓祖大壽所部輕易獲得蠻明援軍的供給。

二來是要護送遼西百姓遷往大清腹地,這直接關係到未來的糧食產量。

三來是要將位於遼西地區,諸多還打算負隅頑抗的堡壘悉數清除掉。

在遼西這裡做文章,大清所付出的代價遠比在關內作戰低得多。

若能遷走十萬百姓,便等於還能在後方開墾出百萬畝荒地,等於在腹地重建了一個遼西。

大清後方有的是土地,百姓們可以隨便開墾,開得越多,收益便越高。

接到聖旨的吳三桂沒想到皇太雞出爾反爾,而且反悔的速度如此之快。

心裡頓時感到很是慍惱,可又知道自己寄人籬下,身邊又有杜度監視,完全沒有自行選擇的權力。

離開寧遠,去往他地,吳三桂害怕自己連兵權都會喪失掉。

儘管皇太雞在聖旨中保證了吳三桂的兵權,可誰又能保證皇太雞不會再次反悔呢?

朱慈烺的所作所為很是討厭,可起碼說話算數,輕易不會反悔。

連父親吳襄都被毫髮無損地送過來了,吳三桂可是感動不已。

皇太雞這完全是一副偽君子的做派,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說好不遷走百姓,結果這才多長時間?

自己手下皆為遼兵,也就是土兵,這些百姓可全都是士卒們的親屬。

往後將士們在寧遠作戰,而親屬則在千里之外的地方。

如此一來,親屬豈不成了皇太雞手裡的人質?

擺在吳三桂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遵旨照搬,遷走百姓。

要麼殺掉杜度,消滅城內的清軍,然後高舉反正的大旗,重新投靠大明。

問題在於城內有數千清軍精銳,城外還有上萬人馬。

若是大明那邊不相信自己所為,屆時自己與麾下將士又該當如何?

遼西總督王在晉想要置自己於死地,太子將父親送來,便意味著恩斷義絕。

自己這時候不事先與大明那邊聯絡,便先行反正,結果未必會得償所願。

想了三天,經過反覆思量,吳三桂作出了一個讓杜度都大吃一驚的決定。

不但遵旨照搬,而且將守軍也一併帶走,寧遠一帶的二十餘萬軍珉悉數遷往大清後方!

杜度感到又驚又喜,與張存仁商量了半晌,似乎覺得吳三桂未必會言行一致,故而讓城內清軍保持高度戒備,防止事情有變。

然而吳三桂這邊卻大模大樣地將各種物件大包裝箱,由於己部車輛不足,還向杜度及周邊清軍各部借來了大量的車輛與馬匹。

杜度見狀也不好拒絕,只能面帶微笑地同意,而且還幫吳三桂調集了大量車馬,用來裝執行囊與糧食。

放棄老巢寧遠是個痛苦的決定,但能避免未來給皇太雞充當馬前卒,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你不是想給我來個釜底抽薪麼?

好說!

我全都被你抽走!

吳三桂的目的地讓皇太雞聞訊都大吃一驚……

這算甚子對策???

賭氣出走?

寧遠倒是被杜度所部完全掌控住了,可吳三桂此舉未免也太任性了吧?

范文程、寧完我、希福、剛林等人知曉之後也是一頭霧水,完全猜不出吳三桂的心思。

豪格更是進言,要趁吳三桂前來覲見之際,直接將其根除,以免後患無窮。

皇太雞直接否定了這個提議,好不容易招降了一員蠻明悍將,還給宰了,往後還有誰敢投靠大清?

等見到吳三桂,儘管皇太雞出言挽留,並開出了一系列的優厚條件,譬如吳三桂所部都可以無須與蠻明交戰,也沒有挽留住大清勇順王。

透過大明太子釋放父親,與皇太雞的出爾反爾,對比之後,吳三桂在心裡認定皇太雞靠不住,往後只能靠自己。

既然下了這個定論,那就一定要儲存己部,輕易莫要與敵人接戰。

這就要找個沒有敵人的好地方,連皇太雞派人找自己都困難。

去哪?

吳三桂之前可是看著地圖徹夜未眠,終於想到了一個地方,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

以前趙宋的徽欽二宗便來到此地遊玩,那麼想必自己也能有幸前去追憶一番。

這就是前朝金國的都城上京,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便在此地開朝!

大清太祖不是說後金國號便源自金國的傳承麼?

這正好,自己前去開荒,也算是順便祭祖了!

上京一帶是大清國的後方的後方,正二八經的大後方!

別說明軍,連清軍都沒幾個!

這一帶在廢棄之後,又少有人定居,多半都是荒地,剛好利於開墾。

唯一的問題是必須在開春之前,連渡松花江與納鄰河,否則就得在松花江上游的南岸落腳。

從寧遠到上京,足有一千五百里之遙,每天走三十里路,也要走近兩個月方可到達。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無比艱辛的征途,可比起留在皇太雞身邊,要安全許多。

為了今後自己不再被皇太雞坑害,吳三桂也會毅然決然地踏上征途。

往後你隨便下旨,老子遠在上京,就是聽封不聽調,你又能奈我如何?

皇太雞沒有將百姓遷離寧遠之事,吳三桂也不會率部負氣出走。

到了上京,修繕或重建一座城池,還可以繼續做大清國的勇順王,一點不耽誤!

明清兩邊接著打,吳三桂大可以坐山觀虎鬥!

皇太雞贏了,吳三桂依然是大清國的勇順王。

朱慈烺贏了,吳三桂便可直接反正,同時獻上百萬畝良田……

除了位置“稍微”偏僻一些之外,這裡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吳三桂當然不會將心裡話說出來,嘴上還是要為皇上開荒種地。

為避免今後與各旗在開荒界限上發生衝突,故而才會想要去往上京一帶。

皇太雞見留不住吳三桂,又不能將其扣押或殺掉,便只能應允放行,還很是關心地提供了大量的種子,又送了些牲畜作為耕作之用。

吳三桂沒要其他貴重物品,只要了一堆鐵鎬、鐵鍬、斧子、鐵釘、焦炭、帳篷、藥材等,目的就是要在落腳點儘快砍樹造木屋,不然百姓都得被活活凍死。

豪格懷疑吳三桂去上京是要倒鬥挖龍脈……

皇太雞聽罷覺得自己應趁春秋鼎盛,應該多生幾個兒子!

倒是希福擔心吳三桂或許到了上京,稍作停留便還會繼續北上,率部進入大清以北的蠻明諸多藩國境內。

皇太雞倒是覺得此言有理,可看過地圖之後,又認為即便到了上京,距離蠻明藩國仍有千里之遙。

吳三桂若是不想活活拖死所攜帶的百姓,便不會如此瘋狂,在上京安家落戶,已經很是不錯了。

真若是前去投靠蠻明的藩王,只怕真到了目的地,也不剩下多少兵馬與百姓了。

趙宋的岳飛曾立志率部北伐,直搗上京,救出被金軍安置在此地的徽欽二宗。

可只要用腦子想想,便會覺得可笑。

從兩淮一路北上,縱橫三千里,深入塞外作戰,尤其是滴水成冰的冬天,水土不服的宋軍還有多少戰力可言?

金軍都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善於在嚴寒中生活與作戰,宋軍就值得懷疑了……

十萬宋軍從兩淮發兵,要保證每戰必勝,且不會折損太多人馬,方可實現如此目標。

除此之外,還要在冬季渡過鬆花江與納鄰河,再在開春之前折返。

皇太雞認為宋軍出征十萬,最後能剩下一萬返回就相當不錯了。

若是換成穩紮穩打,一點一點向北推進,不知何年何月可以打到上京城下了!

吳三桂以為如此便可遠走高飛了?

之前索倫部酋長博穆博果爾發動叛亂,大清早已派兵前去彈壓。

如今博穆博果爾兵敗身死,但大清還有一個甲喇的八旗兵,以及不少於三個甲喇的僕從兵留在當地負責鎮撫。

儘管或許無法與吳三桂所部相抗衡,但多少會起到監視的作用。

皇太雞已經猜出吳三桂的心思,鑑於大清已經有了增收糧食之策,也不會在此時與其斤斤計較,等以後得了天下,再行算賬亦不遲。

正好可以讓鮑承先順便請吳三桂所部看看開荒屯墾出來的成果,也好使其將法子照搬到上京那邊去。

吳三桂真能如鮑承先一般能幹,帶著手下百姓為大清開墾出百萬畝的良田,也算是變相立功了。

有了足夠多的良田,就會有足夠多的糧食,如此便可養活足夠多的兵馬。

皇太雞期望大清王師擁有十五萬騎兵,十五萬到二十萬步兵,含炮隊。

總兵力至少要達到三十萬,另有十萬團練用來屯墾與訓練,戰事吃緊便可投入戰鬥。

大明能組建團練,大清自然也可以。

但新入士兵的武器與甲衣如何置辦,成了個大問題。

尤其是在冶鐵方面,大清遠遠落後於蠻明。

范文程進言,說鞍山一帶自戰國時期便有冶鐵,不如開出懸賞,讓附近百姓四處探礦。

對關內那個四處開礦的魔童眼紅不已的皇太雞欣然應允,只要能發現巨型鐵礦,賞銀封侯都可以。

大清國幅員遼闊,沒有金礦銀礦,總有鐵礦吧?

總不能連鐵礦都無比稀缺吧?

不出三個月,在鞍山一帶遍地挖洞的百姓便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之前大家總以為鞍山一帶只有數座小型鐵礦,包括皇太雞在內也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進行懸賞。

沒想到不挖不要緊,深挖下去,隨著土坑面積的擴大,鐵礦的面積也跟著擴大了。

目前預估礦脈寬數里、長達數十里之巨,往後大清國完成無須為鐵礦以及甲衣發愁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妄太子:我不是儲君誰是

貓貓狗狗豬豬

三國之小兵霸業

北荒散人

漢月當空

趙金生

[綜武俠]你才是啞巴

鍾昱

我沒想攻略反派啊

晝蘇

圍攻寺廟搶王妃?世子爺他瘋了?

亂瞎特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