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8章:法國實情,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國本土夏季不太熱,冬季不算冷,非常宜居,尤其是全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平原,在拖拉機與土豆等高產作物普及之後,糧食連年豐收完全不是問題。
在吞併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土之後,法國人連冬天避寒的地方也有了,那就更不願意離開本土去海外定居了。
去海峽對面的不列顛都不太情願,到西非甚至印度,那連想都不用想,只有常年在當地做生意的商人,才會久居於此。
西非和印度都是高溫地區,這樣的溫度會助長各種傳染病的流行,當地人都防不勝防,更別說遠道而來的法國人了。
鄭軍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最終鄭成功決定只在本國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駐紮少量的機械化部隊,配合飛機巡邏,用以防範可能的越境襲擊。
原因無他,那就是雨林地區高溫溼熱,士兵極易患病,不及時空運到後方的話,還容易當場去世。
這種費油又費藥的玩法,即使對財大氣粗的鄭氏上下來說,也是件令人極為頭疼的事情。
與其將數萬人馬部署在危險地區,還不如將其撤職較為安全的二線地帶。
一旦邊境有事,再調集部隊北上亦不遲。
生活在北部邊境地區的明人是非常少的,絕大部分都在中東部種地、西部放牧、南部挖礦或者當產業工人。
閩國的西部部分地區(奈米比亞)是沙漠和草原,常年處於缺水狀態,不當牧珉,靠種地幾乎沒法生活。
再往北(安哥拉)就是閩國最大的油田地區,有錢可以在當地開辦伐木場,沒錢可以當石油工人,賺得也不少。
願意種地的就可以在中東部(尚比亞、莫三比克、馬拉維、波札那、辛巴威)找塊合適的土地耕作。
喜歡開車當礦工,或者從事其他重工業或者輕工業的話,可以在南部(南非)生活,那邊工業極其發達。
可以說,昊菁皇帝將非洲最宜居且綜合資源最豐富的地方,賞給了當初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鄭氏。
易卜拉辛治下的奧屬北非與東非則位居次席。
北非地區有兩塊大油田(阿爾及利亞與利比亞)和一條日進斗金的運河,看似是一大片沙漠,其實是一大片金礦,只要妥善經營,便可為易卜拉辛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
東非有一塊大油田(蘇丹)和一塊大平原(衣索比亞),不缺石油也不缺沃土,時至今日,東非大平原地區已經成為了奧斯曼帝國僅次於本土的第二大產糧區。
排名第三的還不是法屬西非,而是荷屬東非!
當地(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北部)幾乎都是平原,適合放牧也適合耕作。
由於荷屬東非比荷屬南美的地形條件好太多了,能夠提供大量的肉製品和糧食,威廉三世將其視作僅次於本土的地方來經營。
荷蘭軍隊在東非當地駐紮有三個野戰旅和三個預備役旅,還有隸屬於荷蘭海軍的一個陸戰旅,目的就是防止北方(奧斯曼)和西方(英國與西班牙)的鄰居惦記自己的地盤。
儘管荷屬印度的面積也不小,但在夏季去過當地的荷蘭人,幾乎都不認為四十多度的氣溫適合人類生活……
荷蘭人也逐漸明白了,為什麼野心極大的明帝國皇帝不派兵去印度搶地盤,人家的確有先見之明!
在印度夏季,即使聽說出現叛亂,荷蘭軍隊也會選擇在黃昏時分再出發,否則可能士兵在半路上就會中暑。
這種氣溫別說打仗,就算是在蔭涼處躺著都會汗流浹背,彷彿自己身處在一座巨大的蒸籠裡一樣難受。
不算緬甸的話,距離印度最近的明帝國直轄地盤在錫蘭。
儘管地盤不大,可由於是海島,獲得補給非常方便,也便於清剿土著叛亂。
同樣,明帝國在非洲也有地盤,卻不在非洲大陸,而在顯得與世無爭的馬達加斯加。
明帝國皇帝也不指望用這座大島來賺錢,在平時當作監視非洲大陸動態的哨所,在戰時當作進攻非洲大陸的跳板。
儘管沒啥收入,但對當地的補貼也不多。
海空軍的開銷是固定的,換個大洲駐紮也要花這麼錢。
起碼在熱帶的海島地區駐防的話,同樣花錢,能買更多的海鮮和肉類,可以保持部隊旺盛計程車氣和戰鬥力。
較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此舉無疑是非常划算的。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就是典型的倒黴孩子。
分到了一半沙漠,還是沒有多少石油的那一半!
分到了一半雨林,還要派人盯著流竄到剛果的英軍與西軍殘部。
另外一部分駐軍得盯著幾內亞灣一帶得上千個的大大小小得部落。
盯人不緊的話,那就可發生部落混戰了,原生態的戰鬥場面可有意思了。
很多部落都是不可調節的世仇,通婚也無法化解雙方日積月累下來的仇恨。
有殺人越貨的,有偷盜上癮的,還有搶地沒邊的,各式各樣,令郎滿目。
偷牛之後,當晚打牙祭的事情屢見不鮮。
等正主找上門,牛就剩一堆骨頭了。
要牛沒有!要命不給!
像索賠就是白日做夢,大不了開幹!
牛被偷了這是小事麼?
牛的數量就是一個部落的財力體現,丟了牛就是丟了面子。
找補回來是必須的,因為一頭牛,死了一堆人在西非是很常見的事情。
所謂的規矩取決於部落酋長的人品,人品好的雙方,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進而遵守規矩。
反之,一味的容忍就是對敵方縱容,還不如直接動員部落武士,開幹更為划算!
A部落與B部落互打還好,問題在於A部落打B部落,B部落打A部落和C部落。
C部落打不過B部落,便拉上親家D部落參戰,D部落跟E部落還有筆賬沒算。
而這僅僅是某一地區的“人際關係”,算上整個幾內亞灣沿岸的話,部落關係圖會變成一大團毛線的!
所以當地的愛恨情仇幾乎是盤根錯節的,沒法調解就是真實寫照,不是刻意誇大其實。
要不是天黑之後分不清彼此,某些部落的全體成員都會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集體去世……
法屬西非當地要麼是大片的沙漠,要麼是大片的雨林,正兒八經適合種地的地方反而沒多大面積。
要不是奈及利亞盛產石油,法國對當地的開發力度甚至不如奧斯曼治下的東非……
平珉不願意去並不意味著軍方不喜歡,尤其是法國海軍非洲艦隊,主要錨地就位於幾內亞灣北岸和東岸。
因為當地海鮮豐富,水兵們可以用很少的錢就能實現海鮮滿桌的夢想,這在本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缺少女人不要緊,可以用當地土著女人解燃眉之急,生下來的混血兒是男孩的話,剛好可以加入軍隊,用來保護屬地的安全。
時至今日,除了可以輪換駐紮的法國海軍之外,法國空軍與法國陸軍,尤其是後者,在西非當地的駐軍裡,百分之八十左右計程車兵都是混血兒。
儘管是膚色較黑的混血士兵,由於父親是法國白人,可以自動獲得法國國籍,加入法軍,生活是非常有保障的。
能夠擺脫貧困,天天吃魚肉,每月都可以領取薪水,軍隊還包吃、包住、包衣服,作為人上人管理當地土著,所以對法國忠誠度極高。
歐皇陛下也允許麾下計程車兵這麼幹,因為願意定居海外屬地的法國人實在是沒法跟明帝國相比。
強制要求其搬遷的話,某些人還會厚著臉皮跑到凡爾賽宮前哭訴,說皇帝陛下不愛他們了,歐皇陛下還不能輕易發火……
無奈之下,路易十四也只能祭出混血兒這招了,反之早已允許一夫多妻了,那法軍官兵的妻子裡有黑人女子也就無所謂了。
混血兒起碼能夠將法國本土與海外屬地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比單純僱傭當地黑人作為士兵要穩妥得多。
路易十四放心黑人的原因就是絕大部分黑人的文化水平都非常有限,讓他們湊在一起開個小會都成問題,更別說叛亂了。
白人則不同,尤其是本土境內的英裔、西裔、葡萄裔,時至今日,都很難確定他們到底是否已經徹底臣服了。
法軍對這三類白人的吸收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哪怕是父輩是德裔僱傭兵出身,都可以享受被優先錄取的待遇。
路易十四表面上表示會一視同仁,善待各地的子珉,實際上對三類白人保持著高度警惕,生怕後院起火。
對他們也跟當初對付猶太人一樣,可以從事各行各業,但想加入軍隊,那稽核流程就要嚴謹一些了……
在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徹底法國化之前,路易十四都將採取這一策略。
“法國化”就是接受法國文化、歷史、語言,放棄當地原有的文化、歷史、語言。
如果當地人不以法國為榮、不忠於歐皇陛下、不為法國利益考慮,那麼法國化的程序也就有必要持續下去了。
英語、西語、葡語倒是還能說,但官方的唯一語言必須是法語。
這出自柯爾貝的建議——一個國家、一個元首、一個聲音!
此建議深得路易十四的認同,因為可以增加子珉的凝聚力和自己對地方的控制力!
不認可這個策略的,都可以滾到海外去。
一旦發現叛亂行為,路易十四授權當地駐軍可以立即採取行動。
從一六六七年,法國獲得過半不列顛島開始,不論是原英國本土還是原西班牙或葡萄牙本土,大大小小的叛亂就接連不斷的發生。
近七十年時間裡,有據可查的叛亂次數就高達千餘次之多!
尤其是在發生過百年戰爭的英法之間,英國人就更不願意向法王臣服了。
自己的國王被侵略者流放到了北美,法王還成了歐洲皇帝。
如此鮮明的對比就更加刺痛了英國人的心靈,叛亂行徑此起彼伏。
加上本土投石團伙在蠢蠢欲動,最終發生了圍攻凡爾賽宮的無恥行動。
導致了路易十四一直沒讓法國捲入從清軍入侵中歐,到後來的“帝國戰爭”。
法國與荷蘭實現交換國土之後,讓路易十四頭疼的問題就可以丟給威廉三世去解決了。
由此,法國國土也能進一步向東延申,直至更好的機會到來……
在離行之前,路易十四已經安排好了國內的一應事務。
可以說,自己暫時出國訪問,某些歹人反而不好下手了。
皇帝不在家,由將領負責彈壓叛亂的話,不需要立刻上報,無疑下手會更狠的。
某些欺軟怕硬的傢伙,也只能選擇暫時偃旗息鼓,否則一頓炮擊過後,是死是活就不一定了……
路易十四也不需要擔心將領參加叛亂,真這樣的話,那就會演變成上次一樣的情況,就是皇帝帶著聯軍部隊登陸本土!
究竟是做死人好,還是活著享受品質生活更好,相信那些將領們都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唯有一條,那就是在半道幹掉皇帝,然後再起事,或許還能成功。
路易十四的基本出行線路是從巴黎出發,先坐火車到加萊,然後搭乘法國海軍的戰列艦前往波羅堡,登岸之後再經明帝國的北線鐵路前往其都城。
可以說,從巴黎到加萊是最容易下手的,之後就鮮有截殺的機會了。
進入明帝國境內,路易十四和全體衛隊成員在港口便可以登上裝甲列車。
鐵路沿線都有據點保護,有電話線和電報線雙保險,想出事也沒那麼容易。
通常,路易十四都是事先跟威廉三世以及卡爾十一世商定,大家一起從波羅堡坐火車,免得路上半個月孤單寂寞。
元首們能經常前往明帝國訪問,一方面是對仙藥的渴望,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順便帶點對方的土特產,進而大賺一筆。
用一百萬進貨,可以淨賺一百萬,等於在下次來之前,王室上下的開銷都有著落了,這不就是手到擒來的好事麼。
當然,這全靠元首們與明帝國的皇帝的私人關係,否則派其他人來,是不會享受出廠價的待遇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跟西非的那些部落酋長們維持關係的方式相差無幾。
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
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
你敢蹬鼻子上臉,我特麼弄死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