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章:老中之言,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送走橫山拓也之後,德川家光並未立即召見各位老中,而是繼續賞雨,順便要將出兵遼東半島的事情揣摩清楚才行。

隨後的三天,徵夷大將軍都在自己的天守裡,將明國太子提供的親筆信、作戰地圖、戰術部署研究了好幾遍。

只有自己先將明國方面的建議弄清楚、想通透、搞明白,才會在會議上有的放矢,而且防範別有用心之人有機可乘。

在認為該計劃確係有較高的可行性,且對自己極為有利之後,德川家光才意興闌珊地召見了麾下的四位老中,打算與眾人供商大計。

“都看過明國這報紙了吧?”

四位老中奉命前來,但德川家光開始並未直接接見他們,而是先遣人將《京師日報》拿給老中們閱覽,足足讓他們看了一個時辰,徵夷大將軍才從上層下來。

等將明國所發生的大事小情瞭解的差不多了,這樣德川家光就可以少費口舌了,說起更加重要的事情也就事半功倍了。

“是!”

徵夷大將軍雖然年紀不大,還不足四十歲,卻讓老中們極其敬畏,松平信綱、阿部忠秋、堀田正盛、阿部重次四人列成一排向家主恭敬地應承。

《京師日報》所述之內容令他們極為愕然,這種新穎的媒體給老中們的震撼是無以復加的,各種事情都刊載在報紙上,可謂是包羅永珍,五花八門。

但最讓他們感到吃驚的便是明國皇帝不省人事,現由太子監國理政了,不知道大將軍此次召見他們,是否是為了此事,與未來的國策又何關聯。

“明國太子委託本將軍派去的使臣向本將軍轉達了一個請求,那便是明國希望我國出兵五萬,在遼東半島登陸,幫助其消滅盤踞在該地的東虜。我軍自備武器裝備,由鄭芝龍的艦船負責運輸,明廷按照每人每月半明石的糧食給予供給。我軍將士每斬殺一名東虜士卒,可用其屍體兌現一百兩白銀,倘若繳獲百姓與牲畜,可兌換相應銀兩,我軍將士戰歿可得一百兩白銀之撫卹。作戰時限為三個月,大致從六月至八月,最遲在九月中旬,我軍將士即可悉數返回本土,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德川家光此前已經將出兵之事思索不下十遍了,翻來覆去想過之後,倒是覺得穩賺不賠,是一筆值得襙作一番的好生意。

只需要派兵五千,作戰三個月,便至少能落袋二十五萬兩白銀,對方還會替自己供給全部將士所需的糧食,其他事宜都已有了備註,無需再擔心什麼了。

四位老中聽到這個訊息,就顯得有些震驚,沒想到偌大的明國居然淪落到要讓本國前去征討東虜的地步了,真可謂是世態炎涼啊!

不過對方開出的條件貌似非常優厚,尤其是斬殺一名東虜便可得百兩銀子,這在戰國時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若是其他大名聽到這個訊息,在空前利益的驅動下,一定會結伴前來懇請大將軍同意出兵征討東虜的。

見到其他三人還在思量,堀田正盛便率先直言道:“啟稟家主閣下,倘若明國真能履行所闡明之內容,臣認為可以考慮!”

這麼說在表面上看是支援出兵,其實就是把皮球踢給了明廷,如果明國無法履約,那麼就怪不得倭國遲疑不前了。

松平信綱瞄了一眼主動進言的堀田正盛,隨後說:“啟稟家主閣下,我國曆來與明國僅有貿易往來,並無軍事合作,此番明國邀我國出兵相助,想必其關外戰事已經頹廢不堪了,否則斷然不會撇下上國之顏面,力邀我國出兵!”

言下之意是出兵是有很高的風險的,在敵我態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最好謹慎考慮這個建議,對方的條件如此誘人,想必風險也難以想象的。

阿部忠秋也認同同僚所言,小心地附和道:“家主閣下,臣以為信綱所言不假,我軍雖訓練有素,勇猛頑強,但並未與東虜交鋒過,對其戰術瞭解不多,貿然出兵遼東半島恐陷入危機!”

他可是聽說東虜將明軍打得連連敗退,每每兵臨城下,明軍都不敢出城迎戰,他不便說倭軍可能敗於東虜之手,但小心總歸是沒錯的。

阿部重次雖然也姓阿部,可與忠秋的想法截然不同:“家主閣下,臣以為不能單純地權衡出兵勝敗之道,而是要藉此機會,試探各地大名,尤其是外樣大名的軍力狀況,若是其兵力強悍非常,臣以為家主閣下要較以往更加防範!”

這次出兵本質上並非是對外的征伐,而是對內的一次檢測,阿部重次便是一心為自己的主人著想了。

那些在戰後歸附於德川家族的外樣大名,表面上對徵夷大將軍異常恭順,但暗地裡的離心力是很強的,必須處處留神才行。

德川家光安然穩坐,神情如初,並未立刻表態,但毫無疑問,阿部重次所言才是最符合自己內心想法的。

依照明國太子提供的情報,東虜在既定戰區的防禦兵力最多不過三千而已,自己出兵五萬,必然將敵軍一舉蕩平。

這是穩操勝券的事情,毫無疑問,而他最關心的事情就是那些暗流湧動的外樣大名。

雖然已經實施了“一城一國”以及“參覲制度”,但這些德川家光仍舊不放心這些外樣大名。

其實這四名老中的出發點還都是保護德川家的利益,只不過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罷了。

現在兩人支援出兵,兩人反對出兵,讓德川家光不得不審慎考慮起來,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否有些瑕疵。

阿部重次說的倒是沒錯,必須要藉此機會試探一番,不然不打仗的話,從外表根本就看不出來各地外樣大名的軍力如何。

比起遼東戰場上的勝負,徵夷大將軍更關心諸多外樣大名的軍力,要了解他們是否會威脅到幕府的安全。

駁倒阿部忠秋的觀點是很容易的,德川家光沉思了半晌,才說道:“我軍無須擔心東虜戰力,其一,東虜在遼東半島駐防之軍並非其主力,戰力並不可怕。其二,東虜在該地區所儲兵力不過三千,甚至更少。其三,我軍佔據絕對兵力優勢,倘若我五萬大軍卻不敵對方三千兵馬,諸將大可不必返回本土了!”

除了上述觀點外,德川家光還認為東虜並不知曉倭國出兵之事,哪怕明廷將此利好訊息刊載在《京師日報》上,東虜也可能覺得是明國的疑兵之計。

假若東虜真的將數萬人馬調集到半島地區,那麼倭軍就無需登陸作戰了,完全可以讓艦隊揚長而去,或者另選地點實施登陸。

不論如何,主動權都掌握在己方手中,是役,東虜將徹底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所以德川家光根本就不擔心勝敗之事。

在關原會戰之後,由豐臣秀吉建立起來的統治體系已經徹底崩潰。

五大老之中已有三位成了戰敗者——上杉景勝、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

五奉行也有三人如出一轍——長束正家、增田長盛、石田三成。

德川家康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最大贏家,只不過距離全盛還有一段距離。

到了其孫德川家光時期,德川幕府的實力便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

但這並不意味著第三代徵夷大將軍無丈可打,向相反,各地的七十萬教徒讓德川家光寢食難安。

最終,幕府出動十餘萬兵馬才攻克了敵人的大本營——原城!

德川家光也憑藉是役,積累了一定的戰略戰術經驗,全然不是一張白紙了。

對內,徵夷大將軍有兩個敵人,即外樣大名與各地的教徒。

前者實力強悍,需要處處留意。

後者擅長潛伏,極不容易識別。

雖然德川家光實施了各種枷鎖式的政令,但仍舊對這兩大敵人很不放心。

尤其是對於諸多外樣大名,移藩與削祿之策都不能令德川家光感到滿意。

貿然對外樣大名動武又會招致全國上下的口誅筆伐,甚至群起而攻之。

出兵遼東,便給了徵夷大將軍一個很好的藉口,可以從中試探一番。

阿部忠秋見到主人開始為眾人解讀雙方兵力,旋即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立刻有所表示:“敬請家主閣下諒解,臣適才唐突了,特此致歉!如此一來,敵我力量懸殊,我軍出征,便大勝可期了!”

五萬打三千,就算三千都是精騎,倭軍用鐵炮也會讓東虜馬卒叫苦不迭,非殺得他們人仰馬翻不可。

真若是倭軍戰敗,阿部忠秋不相信哪個敗軍之將會捨得臉面帶著一群殘兵回來覆命,那就叫做無地自容了。

見到阿部忠秋急忙調頭,持觀望態度的松平信綱也跟進說道:“我國與明國素來友好,互為邦交,若明國有難,條件事宜,我國也會施以援手。倘若明國邀請之條件甚厚,時限又短,我軍可藉此機會磨練各部!”

阿部重次用餘光撇見身邊的兩個牆頭草一般的傢伙,心裡頓生鄙夷之情,不過最終的決斷權還在家主手中,四人的意見頂多只能算作建議而已。

隨後,徵夷大將軍便向四位家臣透露了更多的資訊,將明國太子的親筆信與內閣簽發的貿易條款拿出來示眾。

有了明廷開據的證明,幕府這邊的家臣們的擔心也就有又減少了些許。

從報紙上看,明國太子抄沒了勳貴們與蛀蟲們的府邸,應該算是有了不少的銀子了。

這樣不論是支付戰利品還是撫卹金的銀子便都有了,倭軍將士也會領到相應的報酬了。

有了銀子與糧食的依託,海運又有鄭氏的艦船來負責,東虜在半島部署的兵力又不多,四人便都傾向於答應明廷的請求,出兵遼東了。

德川家光也沒有在言語上挖苦兩位轉變方向的屬下的意思,只是淡淡道:“諸卿之意,本將軍已然知曉,諸卿無須擔心言語之過。關於出兵之事,暫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本將軍還須思索一番。好了,今番到此為止吧!”

今天也是試探四位老中的態度,德川家光也並未打算就此作出決定,太過草率的決定便會容易讓自己萌生悔意。

如此重大事宜必須反反覆覆四輛清楚,綜合自己與下屬的觀點,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才能做出符合己方利益的決定。

關於雪花糖的事情,德川家光並未就此透露給眾人,此事也不能急於一時,必須循序漸進,若是一切順利,分些出來也無妨。

順勢往下思考的話,倘若同意出兵,且滿足明國的要求,那麼五萬人馬將如何分配呢?

自家的武士可戰八千份額,算是給予他們效忠德川家的好處了,不過也要透過抽籤的方式才能選出。

至於諸多大名的兵力分配,是讓徵夷大將軍最為頭疼的事情。

眼下按照親疏關係來劃分,親藩大名有十九家,譜代大名有九十二家,外樣大名有一百餘家。

按照祿米劃分的話,一至五萬石的大名數量最多,五至十萬石的大名也不少,十至二十萬石的大名很多是外樣。

二十至五十萬石的大名必須拉攏,五十至一百萬石的大名的實力可以威脅到德川家族,就是徵夷大將軍須要重點防範的物件了。

根據動員規定,遇到戰事,每個大名要按照每萬石祿米出兵兩百足輕來進行動員,但顯然眼下這五萬規模根本就不夠大家分的。

必須根據這次出兵海外的條件,量身定做出一個較為均衡的標準,必須照顧到各級大名才行。

德川家光大致設想了一套方案,便是以一萬石為底線,每個大明最低出兵一百人,這樣可以照顧到那些祿米最少且數量最多的弱小大名。

往上便是階梯級別的躍升了,祿米在五萬石的大名須至少出兵五百,十萬石以上的大名並不太多,按照最後餘下的出兵數額進行瓜分就行了。

德川家直屬的“旗本”與“御家人”出兵八千,親藩大名出兵八千,譜代大名與外樣大名各出兵一萬七千人。

這麼分配兵力的話,不論親疏遠近的大名們都可以利益均沾了,也就應該都說不出什麼閒話了,也容易看出那些外樣大名的軍力狀況。

對於自家來說,出兵八千幾乎相當於“十丁抽一”,根本不會傷筋動骨,更不會影響到彈壓各地大名的力量,被選中的武士們還會心存感激之情。

除了那些力量最為弱小的大名之外,其他有實力的大名的狀況也與德川家大致相近,各家得到的具體出兵數額,在運作之前再進行詳細調整。

至少在徵夷大將軍看來,自己想出的這個方案還是較為穩妥的,實在不行就減少萬石級別大名的出兵數量,將差額補貼到有實力的大名身上便可。

但現在是明國有求於自己,光是這樣還不夠,徵夷大將軍正在試想是不是可以藉機漲價,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胡不亂華:三國之白馬將軍!

筆下如有仙

我在修羅場裡狂飈演技

閆桔

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雪山藏狐

調教大宋

蒼山月

重生後我母憑子貴上位了

夜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