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3章:聯合威逼,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瑞士人之所以驚恐萬狀地選擇跑路鄰國,除了明帝國向其釋出了最後通牒之外,奧斯曼帝國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易卜拉辛這麼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在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快要結束之際,緊鄰奧地利與符騰堡的格勞斌登、聖加侖、圖爾高、阿爾高這四個地方居然宣佈加入瑞士聯邦。
瑞士聯邦隨後便表示了這四個地方將成為本國的四個州,這讓易卜拉辛感到萬分的惱火,覺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在老朋友朱慈烺的勸下,方才沒有對瑞士動武,既然老朋友都能成立列支敦斯登,那麼易卜拉辛就只能選擇暫時隱忍。
列支敦斯登就夾在瑞士與奧地利之間,是朱慈烺釘進歐洲心臟地帶的一枚釘子,一些表現良好的德裔僱傭兵的後代們便被派往當地定居。
官方語言為明語,當地通用德語,風俗習慣與瑞士和奧地利相似,不過屬於明帝國的保護國,一切物資需要經過奧地利的鐵路才能災。
由於與明帝國是親密無間的戰略合作伙伴,奧斯曼帝國自然不會卡列支敦斯登的脖子,還可以透過該國來獲得關於瑞士的諸多情報。
如今獲得了搶回四州的良機,朱慈烺同樣也不會阻止易卜拉辛對瑞士下手,還能利用奧斯曼帝國向敵人進一步施加壓力。
朱慈烺已經答應易卜拉辛,在戰後會將四州,連同內外阿彭策爾半州、蘇黎世州、沙夫豪森州、巴塞爾城市鄉村半州都劃給他。
這次不同於對付羅馬,由於瑞士邊境與奧斯曼帝國接壤,使得易卜拉辛引以為豪的地面部隊可以直接衝過去收復失地。
易卜拉辛早已為這個貪得無厭的臨居準備了三個裝甲旅、三個機步旅、六個騎兵旅、六個步兵旅的地面部隊。
還有八百多架的戰鬥機、三百餘架的轟炸機、大約五百架直升機,絕對可以讓對付獲得期待已久的幸福生活……
不論四月一日,明帝國是否與瑞士開戰,已經集結在邊境地帶的奧斯曼軍隊都將執行收復失地的計劃!
瑞士聯邦此前支援給羅馬的五萬大軍,最後只有約一半存活下來,而且被明帝國暫時扣押了。
現在本土最多能夠動員三十萬人,因為本國人口隨著大規模的跑路,戰爭潛力正在快速降低。
瑞士空軍擁有近千架戰鬥機,陸軍裝備了約一千五百輛坦克、上千百門大中口徑火炮、三千多門高射炮,迫擊炮倒是超過一萬門。
即便如此,恐怕也難以抵擋奧斯曼軍隊的進攻。
因為瑞士的地形雖然大部分都是山地,但偏偏靠近奧斯曼的北部地區確實平原地帶。
這非常利於裝甲部隊的推進,而且奧斯曼帝國也斥巨資從明帝國採購了重型坦克。
這種重型坦克便是從明帝國進口的九號重型坦克,戰鬥全重超過四十噸。
瑞士陸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坦克便是來自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聯合研製的“帝國衛士”。
重量只有二十五噸,為了增強防禦能力,瑞士陸軍只能給“帝國衛士”前方加裝了一塊十厘米厚的鋼板。
毫無疑問,這個簡單實惠的辦法極大地增強了“帝國衛士”的防禦能力,但也降低了其機動性,導致行駛速度還不如對手。
可是隨著戰鬥機與直升機的研發,坦克這種地面部隊的主戰兵器,完全不是這些敵剋星的對手。
有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經典案例擺在眼前,瑞士陸軍不得不為坦克部隊配備足夠多的履帶式高射炮。
可是面對咄咄逼饒奧斯曼空軍,瑞士高層還是感覺有些難以抵擋。
在新年前後,又從法國進口了三百架“隼”戰鬥機、五百輛“帝國衛士”坦克、六百門高射炮,準備利用本國地形進行全面防禦。
在四月初之前,朱慈烺已經命令張煌言率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進駐奧斯曼境內的符騰堡州。
三個軍總計下轄三個裝甲旅、六個機步旅、三個騎兵旅,還得到了三個特戰旅與第六航空隊的支援。
第六航空隊在重新獲得了參加對瑞士的軍事行動權利之後,又像“帝國戰爭”時期一樣得到了飛速擴充。
現已膨脹到擁有一千四百餘架戰鬥機、六百多架攻擊機、近三千架轟炸機、超過五百架運輸機的地步。
張煌言的部隊還能獲得超過三千架陸航直升機的幫助,預計大明王師在瑞士戰役將會投入五千架直升機。
輔助部隊就是二十個旅的倭軍與十個旅的泡菜軍,剩下的另一半留守亞平寧半島,用來幫助揭暄防患於未然。
張煌言相信由大明王師打頭陣,還有大量僕從軍協助,加上制空權的巨大優勢,即便沒有奧軍協助,己部也能一舉掃平這個彈丸之國。
對於是役,張煌言可是志在必得,因為今年是陛下監國的一百週年,作為皇帝的門徒,此時不獻禮,更待何時啊?
下面的將士們也知道今年的重要意義,無需張煌言進行動員,各部士氣都自動上升到了頂點。
而倭國與泡材參戰部隊的將領們也略有耳聞,便主動向張煌言請纓,這可是千載難逢向大明皇帝邀功的好機會啊……
對於僕從軍,張煌言自然不會讓他們乾瞪眼,不過跟以往一樣,不求他們有功,只要能完成交代給他們的任務,不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即可。
“酷鑔”一下,蹦出來陣亡三千,重傷五千的報告,這讓張煌言如何上報???
僕從軍只要不犯嚴重錯誤,在張煌言眼中就算是合格的部隊了。
原本大明王師陸軍是以裝甲部隊為開路先鋒的,根據瑞士的地形,現在就要變成騎兵部隊協助進攻。
瑞士的平原地區僅限於北部的一塊而已,越往南,海拔就越高。
這裡倒是特種兵的樂園,善於山地作戰的倭軍與泡菜軍也有了用武之地。
即使不能速戰速決,張煌言也決定用每座山都駐軍的辦法,一點一點蠶食掉對付的地盤。
為了幫助自己的門徒打下瑞士,昊菁皇帝也命令三個旅的山地部隊馳援戰場。
由白杆軍整編而來的第一、第二、第三山地旅,幾乎是大明帝國最好的山地部隊。
此前參加過東南亞島嶼、北美落基山地區的進剿行動,多山的瑞士便是他們適合發揮的戰場。
在奪取制空權之後,利用足夠多的直升機,昊菁皇帝相信瑞士也難以堅持一年以上的時間。
揭暄已經將此次作戰行動的指揮權移交給張煌言,也明白自己沒必要在這個時候搶功,更何況瑞士是內陸國家。
除非法國提前向大明移交法屬東南大區,否則地面部隊只能從奧斯曼帝國那邊向瑞士發起進攻。
而且瑞士與奧斯曼的邊境地區為平原,瑞士與法國東南大區一帶為山地,裝甲部隊幾乎寸步難行,只能嚴重依賴直升機。
這就會讓部隊的推進速度大打折扣,遠不如由張煌言那邊動手來得容易,且事半功倍。
法國皇家陸軍在三月底之前,已經取代了邊境巡邏部隊,提升了法國與瑞士邊境地區的戒備級別。
證件有問題的人,一律不準進入法國境內。
偷度到法國的外國人,必須繳納足夠的罰金,才能獲得臨時居住證。
否則要麼被送去挖礦,要麼被直接遣返回瑞士。
由於法國在新接收的遼東地區獲得了極大的收益,譬如工廠、礦山、鐵路、公路、機場,其開發與建設程度都超過了法國本土。
路易十四在高興之餘,也就不願意暗地裡幫助瑞士度過難關了,這個鄰國也給不了老朋友那麼大的好處。
相反,老朋友在進攻瑞士之前,還主動向自己移交了山東南部地區,尤其是非常重要的青島海空軍基地。
這裡是路易十四一直希望獲得的地方,如今總算是夢想成真了。
有鑑於此,瑞士饒死活,也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除了在局勢緊張之前,也就是新年伊始向瑞士出售的那批武器裝備之外,法國就再也沒有幫助鄰國來提升國防實力了。
瑞士自己的兵工廠能生產多少武器,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完全與法國無關。
在聽明帝國本土的東北地區不光是糧食主產區,還有大量的煤礦以及一座巨型油田之後。
路易十四便打算用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來換取明帝國的東北地區,這應該是一筆比較公平合理的交易。
伊比利亞半島也有很多礦藏,更是法蘭西帝國的糧食產區,而且一年兩收,對老朋友來,一點都不虧。
路易十四的計劃便是用法屬東南大區、尼德蘭、西德意志,這三塊地盤,換取明帝國的西北和西域。
法蘭西本土則在最後與明帝國的泛畿輔地區進行交換,以完成整個換地計劃。
換取東北地區,是整個換地計劃的第一大步驟,執行得當的話,那就意味著有了一個非常良好的開端。
法蘭西帝國在歐洲的面積才多大?
能換取五六倍大的面積還有兩大產糧區和大量自然資源,這不是大的好事麼?
搬家又有何不妥之處?
當年西班牙或葡萄牙要是搬到了美洲,現在應該還是世界霸主,最不濟也是世界三千的國家。
可惜那些國王終究是短視的,根本不理解搬家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只有擁有足夠大的國土,足夠多的人口和資源,才能成為世界級的強大國家。
就算老朋友知道地震,不告訴自己,總不能明帝國本土以後遍地都地震吧?
每五十年發生一次大地震,對自己來也是能夠承受的。
自從老朋友登基成為皇帝以來,明帝國本土才發生過幾次大地震?
除霖震與洪水這種災之外,路易十四對其他問題幾乎不怎麼擔心。
法國歐洲地區的總人口也有五千萬左右,足以控制淮河至秦嶺以北的廣大地區了。
更何況西非與印度這兩大海外屬地還沒丟,今後可以利用海外屬地繼續向新本土供給營養。
如果透過換地的方式能讓法國長期維持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那麼幹嘛不嘗試一下呢?
路易十四此前從未想過為了保住世界第二的寶座,自己居然能到了失眠的地步。
法國不同於奧斯曼與印加,本土並沒有足夠多的資源用來發展工業。
石油需要從五千公里外的西非運過來,黑奴也一樣。
如果能獲得大明本土的油田,那就可以省去運費的開支了。
尤其是大明本土北方地區幾乎擁有法國所需的一切自然資源,除了氣候比較差之外,真是非常理想的落腳點。
所以路易十四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搬家上面,法國可以慢點搬,但不能比荷蘭或普魯士太慢。
這三個歐洲國家裡,荷蘭的搬家速度是最快的,因為本國人口少,且擁有世界前五的船隊。
荷蘭歐洲的本土只有不到一千百萬,而且包括了不列顛半島上的約兩百萬前英裔人。
但對應的是超過八千艘遠洋型商船,在搬家的時候,這些商船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負責執行搬家任務的威廉三世樂觀估計整個計劃將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應該是比較快,且己方感到滿意的結果了。
預計每年可以透過海上運輸一百五十萬人,透過明帝國的北線鐵路運輸五十萬人,在運力上是完全可以滿足計劃要求的。
幾乎每都有從地中海駛入蘇丹運河的荷蘭商船,而且遠遠不止一艘。
哪怕沒有搬家必要的瑞典與威尼斯的遠洋商船的船主,為了多賺一些錢,也加入了搬運隊伍裡。
他們並不需要將人或物品從歐洲災明帝國本土,只需要負責從荷蘭啟運,行抵波羅堡或者錫蘭即可。
從那裡再換船,或透過北線鐵路,一路災東方世界。
等到明帝國的第十六批次造艦計劃結束,也就在明年年初左右。
明帝國便可以向荷蘭移交所屬福建的造船廠了,這才是荷蘭高層最看重的部分。
明帝國的造船能力高居世界第一,荷蘭能夠獲得其中的三分之一,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而且福建與廣東兩地氣候宜人,幾乎全年都可以進行造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