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一朵影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 第 2 章,世子他為何如此黏人,摘一朵影子,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清溪河畔,柳箏四顧看了看,河岸已有幾個姑娘媳婦捶著搗衣杵洗衣了。她就近找塊溪石板,挽了袖子裙角,撐開小杌扎坐下,把木桶裡的衣裳倒出來,一件一件過水捶洗。
初夏還未被日頭烤曬過的溪水還有些冰,不過柳箏習慣早起做豆腐,兩手常在水裡泡,倒不覺得有什麼,邊洗邊在心裡算著賬目。
來京城前,她們將家裡的八畝薄田和一間豆腐鋪子都變賣為銀了,只留下一間老屋。一畝地六兩三錢銀子,鋪子地段一般,賣了五十兩,除卻契稅,攏共換了一百兩銀子。她和姥姥兩人十幾年來種桑養蠶、做豆腐賣豆腐,還清所有債後攏共攢了八百五十兩。一路北上,走了一個半月,因為水土不服,姥姥病到現在,途中吃喝、開藥買藥,林林總總花費了四五十兩。到京城後,挑鋪子、買鋪子,那鋪子不但地段好,還分上下兩層,帶一個小院子,下面做生意,上面能住人,花了她們三百八十兩銀子。
這鋪子原先是賣瓷碗瓷盆的,倒也乾淨,柳箏找人裡外重新刷了一層粉,簡單收拾一番,便打通了一樓前後兩間屋,放上磨盤、豆腐架子等一類東西,專用來做豆腐。其後採買鍋碗瓢盆、請人打桌椅板凳,糟七糟八不勝列舉,又是四五十兩下去。至此還剩下四百七十兩。
在吳江縣的時候,她們一大碗豆腐腦只賣一文錢,到了京城,柳箏特地往各個街市觀察過,賣一文兩文三文的都有,因為見對門早食鋪賣的那個豆汁兒兩文一碗,於是也乾脆定價兩文一碗。畢竟京城這什麼東西都比南邊兒貴,連銅板也是。京城用的都是又厚又重的黃錢,七百文就能換一兩紋銀,她們用的皮錢一千文才能換得一兩。她們那米價低,黃豆價更低,到這來都要貴個兩三成。
不過好在她們生意不錯,每天泡四十斤黃豆,能做出一百七八十斤水豆腐,整整兩大桶,基本都能賣完。從二月初開張,到如今五月份,平均一個月要用掉五石豆子,一石八錢銀子,成本就是四兩銀,比從前稍多點。但漲價到兩文一碗後,利潤就相當可觀了,按一天一百碗算,扣除成本和商稅,純利有四十四兩。驚喜的是,許是因為京城的豆子都是從北邊幾個州府進的,那裡晴天多雨水少,出的黃豆品質比她們從前買到的都要好,顆粒飽滿滾圓,還不容易生黴生芽。
要說有什麼弊處麼,就是這的氣候和蘇州府實在相差太大,浸泡豆子的時間、點滷點腦的溫度都很不好把控……
還是找人在院子裡打口井吧。這不像吳江縣橋比路多,出門就是河,現在洗個衣裳都費勁,平時用水還得花錢同人買。費幾個錢不算什麼,主要是太麻煩,每天光是泡豆子就得用掉至少一缸的水,幾個大缸擺在院子裡又佔地方又礙眼。
小虎說的那個井匠住哪來著……
“柳姑娘,早好呀。”
柳箏回頭一看,是同條街上住的何家媳婦。她把東西往旁邊挪了挪,何家媳婦在她身旁坐了下來。
“何嫂子早好,善哥兒去學堂了?”
“才去,推了他好久才肯起身。天冷的時候怕冷,天熱了又怕熱,不知長到幾歲才能出息點……”
對岸方才還嘩嘩不停的水聲在柳箏同何家媳婦說話時小了許多,幾個年長的婦人不住地拿眼覷著她們。
“我說吧,你們想想,跟何家那個處得好的,能是啥好貨色?”
“她倆聊啥呢?”
“倆人做派一樣一樣的!頭不好好梳,手腕子都露在外面,生怕別人瞧不見。何家媳婦你們是知道的,行院人家出身,骨子裡的騷媚勁兒!”
“還能聊什麼,傳授傳授怎麼靠那本事養活一大家子唄。誒,你們說,她倆會不會換著情郎玩呢?”
“還真保不齊哦!”
“這不該問我們呀,應當問問三娘!三娘,你哥剛才差點為柳娘子當街打你奶了,你曉得不曉得?”
曾三娘埋著頭搓洗衣裳,聞言動作一停,抬頭瞪了一眼對岸正溫聲軟語說笑著的兩人。
剛提起她的婦人見狀大笑起來,又道:“你回去問問你哥,柳娘子有沒有叫他夜裡別宿她那了,去探探何家媳婦的時候?”
曾三娘把手頭的衣裳往水裡甩動幾下滌乾淨,撈起來用力一擰,水花子噼啪噼啪四散開來,淋在了幾個婦人的頭上臉上。她把衣裳往桶裡一扔,提起就走:“嘴巴放乾淨點!我們曾家人可做不出那種不乾不淨的事兒!一個個的管好你們自家男人兒子,別什麼屎尿都湊上去咬一口,連帶著你們也髒得噁心人,臭死了。”
“嘿,她說我們噁心?!”
“三娘,你別好賴不識!當心你哥染上髒病,沒得治哦!”
曾三娘心裡窩著一團火,腳下走得能生風。那老太婆又給他們丟人現眼了,大哥也是個糊塗東西,整天圍著那狐媚東西轉悠,也不嫌丟人!
走到水岸這頭,曾三娘停下腳步。柳箏還在與何家媳婦嘮著家常,似乎對旁人的編排一無所覺。
曾三娘一肚子火氣沒處發,忽起了教訓教訓她的念頭。打她一來西街巷,前後幾條街的男人都跟沒了魂似的,就連先前常和她說話的陳儒都一門心思只盯她了。她就有那麼好看嗎?
曾三娘捏緊了手裡的搗衣杵,心裡不服氣得很。恰這時一陣風過,撩動了溪石板上青裙少女額前的幾綹碎髮。
她側過臉,抬起溼淋淋、白生生的手背擦額頭,剛爬出雲邊的太陽把細碎的光都撒在了清澈的水面和她帶笑的眼睛裡,映得她粉白.粉白的臉上也波光粼粼。曾三娘呼吸一滯,一瞬間腦子裡閃過凌雪開的白梅,閃過在層層疊疊的荷葉中盛開的菡萏,甚至閃過了上元節時看到的站在花燈船上游街的神仙娘娘。
柳箏把散發別到耳後,起身擰衣裳,曾三孃的視線不自覺地下移,看到她皓頸下半掩的鎖骨,纖美的腰肢上健康飽滿的弧度,還有撩起的裙角下一雙欲露不露的纖白腳踝。曾三娘竟就這麼站了半天。
柳箏洗完衣服同何家媳婦道別,甩著手上的水往岸上走,走了沒兩步,抬頭看見正盯著自己瞧的曾三娘。柳箏立刻停步,抱歉道:“不好意思,方才沒瞧見你……”
曾三娘感覺到不慎甩落到自己臉上的細小水珠才回過神來,羞惱之間狠瞪了她一眼,抱著東西匆匆離開了。
柳箏對此習以為常,並不計較,回家先把衣服晾上。
王初翠已經睡醒起身了,正一邊喝粥一邊拿豆皮卷炸油果吃。
“聽小虎說,屠戶家的那個老婆子今天來鬧事了?”
“沒鬧起來,曾安把她拉扯走了。”
“哼,要不是我身子病乏,鐵定一棍子把她打出去!”
柳箏晾完衣裳開始洗碗筷,來回滌三遍,又倒開水燙了燙,不到三刻鐘就都洗好收拾齊整了。見王初翠吃完了早食,柳箏把煨在煤爐上的藥給她端了來,一邊守著她吃藥,一邊拿來賬本算盤記賬。
昨兒買了五石豆子回來,連帶請人搬運的錢一共花了四兩三錢銀子。今早上她起得有些晚,又沒有姥姥幫忙,磨漿、濾漿效率很慢,只做出來一桶,賣出五十三碗,入賬一百零六文。這六文錢留下來買水,一百文放進錢箱裡存著。家裡油鹽快吃完了,柴薪也不夠了,再支二十文出來零用吧。哦對,今早還花兩文錢買了花呢……算算總錢,共存有五百五十八兩七錢銀子了。
“姥姥,我們在院裡打個井吧,”柳箏指指陽光通透的院落,“就打在左手邊。”
“嗯,我早先就說過打一個的好,省得你繞路洗衣服,還得看人臉色。這幾個閒得沒事兒乾的,盡編瞎話侮辱人……”
“管他們作什麼,不妨礙我們過自己的日子。”柳箏懶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撥著算盤,“打個井好貴呢,沒二十兩恐怕下不來。”
“說是這麼說,可我們千里迢迢過來,又不是為著受這委屈的。你也別捨不得那幾個錢,說白了要想找到你舅舅,不靠這十幾二十兩的。”
柳箏當然明白這點,前些年光在南直隸境內託人找就已花了三五百兩銀子,卻只得出個人早被轉賣到京城來了的訊息。京城這麼大,當年十二歲的孩子,今年算算該有二十四了,是否還在人世都是個問題,否則怎麼會不想著回家呢……
柳箏想到了自己來京城要找的另外一個人。若是他肯動動手指派人去找,恐怕一個日夜間把全城翻個遍都不成問題。可她並不情願找他幫忙。她心裡恨著他,雖然連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都不清楚。
今日聖上又沒能親臨奉天門御門聽政,只傳了內閣三位閣臣到皇極殿商議國事。宋硯出了午門,坐上轎子去了刑部。
刑部侍郎孟博瀚親自帶他見過各位官吏,告訴他清吏司主要負責的事務,最後領他進了刑部監。
“這幾個是去年中秋前後從湖廣押運來的,犯的是匪盜罪,你應該有所聽聞。”孟博瀚指了指陰溼牢房內三個渾身血汙的囚犯,“審了大半年了,遲遲結不了案,大理寺那複審了兩回,都打了回來。上一任的兩位主事便因此被革了職。具體情形,卷宗上都寫得清楚明白,我就不多說了。這案子再審不出來,就得會同三法司共審了。”
宋硯接過司獄司遞來的卷宗,大致掃了一遍。
孟博瀚意味不明地看著他,笑道:“先前我便聽聞,定國侯家的世子是個小神仙般的人物,能文能武,難得的是有一顆慈悲心,打人不願見血,翻書不願見汙穢事。今日到這般地方,不會覺得委屈嗎?”
空氣中瀰漫著酸腐刺鼻的氣息,有老鼠爬上囚犯的脖子啃咬他們的下巴和兩耳,有惡蟲鑽進他們長年累月不見癒合的傷口裡產下一串一串的白色蟲卵,嘔吐物和排洩物混在一起,蠅蚊嗡嗡。青袍少年立在一線天光之下,眉目坦然,與這裡的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
宋硯收起卷宗,掃向那目露不屑的三人,平淡道:“平冤理事,是下官職責所在,孟侍郎玩笑了。”
孟博瀚盯了他兩息,又看了看那三個渾身上下不剩一塊好肉的囚犯。不是說,他見腌臢之物便會犯惡心,聞見血腥味就會眼前發昏嗎?
“哈哈哈,世子年輕有為,辦事負責,真乃我刑部之幸。”孟博瀚拍拍他的肩膀,提醒道,“不過,實在難忍之時,也不必強撐。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只會更加束縛自己的手腳。”
宋硯沉默以對。
宋硯命人把那三人都提到了刑房,孟博瀚在司獄司搬來的椅子上坐下,看他能怎麼審。
這案子是荊州府枝江縣的縣令越級狀告直接押進京來的,聲稱湖廣有幾個府州縣的官員和山匪勾結,他在當地已收集到許多證據,然而撫按兩院的大小官吏尸位素餐,推諉扯皮,告上去無人受理,他實在沒了法子,這才攜全家老小將狀紙投進了通政司。就這樣這狀紙都差點遞不上來,若非章閣老攔下了首輔劉炳留中不發的奏章,這事根本入不得天眼。
可憐那枝江縣的縣令,勉強躲過當地官員的圍追堵截,到京時已經奄奄一息,還要為越訴挨五十杖的笞刑。刑未受完,便在午門前一命嗚呼了,家人不知所蹤,所謂證據更是無從取得。聖上大怒,下令徹查,可這唯一的線索就剩此刻刑部大牢裡關押著的三個囚犯了。
這三個匪徒也是嘴硬,進來快有一年了,什麼火鞭鐵錘的刑都受過,愣是沒吐出他們匪寨究竟跟什麼人什麼官有來往,偶爾報出幾個地名人名,也是真假參半,令人無從下手。
明眼人都知道,此事牽連甚廣,往小了說恐怕整個湖廣地的官員都沒人逃得掉嫌疑,往大了說,這內閣與司禮監能否與此事完全洗脫乾淨都是個問題。是以此案一直有人在審,卻一直沒人審得出結果。
孟博瀚知道,宋硯曾師從於章閣老受過教誨,章閣老與定國侯府關係非同一般。章鶴一直決心徹查此案,卻受多方阻撓,尤其是東廠和錦衣衛,他們幾次想將囚犯押送進詔獄審問,都被章鶴攔了下來。如今宋硯由都督府的四品武官遷任為刑部六品主事,難免要接辦此案,很難說不是章鶴等人有意為之。
定國侯不願宋硯牽扯進太多朝堂紛爭,幾日前還找過孟博瀚,託他想個法子令宋硯知難而退。其實孟博瀚覺得根本無需刻意為之,誰不知道宋家在整個都督府都是如魚得水,而宋硯年紀輕輕就以一身好功夫揚名京城內外了呢?他本就不是個來六部九卿做文官的料子。而且聽說他素來愛潔怕血,受不了一點髒汙,這刑部大牢他待一日沒事,那一個月、幾個月,甚至是幾年呢?
方想到這,孟博瀚看見宋硯命人端來了一盆剛燒化的鐵水。鐵水燒得紅通通的,盛在大石盆裡,端著的兩個小吏氣都不敢多出一下。眾人頓時覺得刑房裡更加悶熱難忍了。
那三個囚犯面面相覷,其中一個骨頭最硬的衝宋硯不屑開口道:“好小子,你有恁本事使出來給爺爺們看看吧,要是能從爺爺腸子裡掏出一個有用的字兒算你有本事!”
“我掏不出,也不想掏,灌點好玩的東西進去倒是可以。”宋硯靠坐在官帽椅上,斜他一眼,對身旁的小吏道:“灌他嘴裡去,一滴不許剩。”
小吏聽這話冷汗都下來了,不確定地看向孟博瀚。孟博瀚坐直了身子,壓低聲音道:“世子,這幾人殺不得,他們若死了,這線索可就全斷了……”
“有三個呢,死一個不要緊。”宋硯瞥向另外怒目而視的兩人,“留一個就夠了。”
孟博瀚攥攥手心,竟也出了一層薄汗。
“不先審問審問?”
“幾位大人先前能審的都審過了,我能問出什麼新花樣。”
孟博瀚悄然打量著宋硯,難以相信這些話是從他口中說出來的。怎麼和他聽到的傳聞一點都不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