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卷:肅正朝綱,攘外安內 第173章:忽必烈:好一個監國太子,大乾監國太子,鄴餘,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裡的西北寒風呼嘯、冷的讓人直打哆嗦。

此時的後套地區是真真切切被黃河給套住的,大河來到幾字形的左上角處,忽然一分為二。

一路沿著幾字形的傳統河道轉彎,另一路卻選擇繼續向北,遇到陰山方才改道,並沿陰山行進直到順山勢南返,與分支合二為一,然後繼續奔湧。

雖然這時候,只是看到荒涼一片。

但是卻也能夠想象的到,春日之後,這裡將會長出許許多多的嫩苗,等到了夏天,便是風吹草低見牛羊。

“好一個興靈之地!”

上午時分,安西都護府東北方向有一個磨盤山,忽必烈立馬於一個山坡上,從這裡可以看到遠處的西夏興靈之地,方才一聲感慨。

“誰能想到,這般位置竟有這般風貌?之前俺只是以為此地只是地理緊要罷了。”

旁邊隨行的副將海都開口道:“大王說的對,真就是個好地方,不過,比不上咱們的老家。”

忽必烈微微頷首,沒有繼續接話。

西夏處於這黃河的上游,其興慶府就建在了這黃河的邊上。

相當於是天然的擁有了一處絕佳的水源,而蒙古人的老家,冬日裡十分漫長不說,如今小支河流都沒有以前那麼的大了。

再往後,說不得那裡即將變成一片荒漠。

真正的好地方,還是中原,擁有著大江大河,聽聞在大乾的東南邊兒還有一個魚米之鄉,那裡有著大大小小的湖泊,還有不少小溪小河。

他覺得蒙古人就應該佔領這樣的地方,而不是守著一個會在未來變成沙漠的北地草原。

蒙古人天生確實就是放牧,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一直放牧下去,等有一天,草原變成了荒漠,他們又能到哪裡去放牧呢?

為什麼中原人就天生可以佔領那般人間仙境,而蒙古人卻要生活在草原上,天天放牧為生?

這就是忽必烈為何支援鐵木真的原因。

蒙古的幾個大部落,鐵木真所在的部落草原廣闊,還有著很多的牛羊,乃是蒙古最大的部落,其次便是忽必烈所在的部落了。

此番,他真是聽聞大乾的監國太子攻打西夏,才打算來見識一下。

上一次,他參與了蒙古和北燕聯合起來滅金之戰,收穫不小。

可是,忽必烈心心念唸的還是那大乾的江南。

稍作休整之後,忽必烈下令繼續往西而行。

他們此行不是來看風景的,也不是來支援李乾順復國。

西夏已經被大乾攻佔,也已經滅國。

就像是蒙古和北燕聯合起來滅金是一個道理,都已經亡國了。

還如何去復國?

忽必烈在一開始,是真的想要帶著大隊人馬,聯合西夏李乾順一起把大乾太子留在這興慶府。

但是,當他看完了從西夏那邊傳出來的訊息之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一,自己這邊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滅金的收穫不小,同樣,損失也不小。

蒙古鐵騎十分珍貴,損失一點,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忽必烈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也稟明瞭鐵木真,可以調動出來兩人輕騎,以蒙哥為大帥,前往西夏以作支援。

但是鐵木真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只是派出了兩千餘兵馬。

這點兒人,怎麼可能成功支援西夏嘛。

鐵木真這是明顯想要看到西夏亡國,廢掉金賊和西夏這樣的小國之後。

這一片大陸上,也就只有大乾、蒙元和北燕三家分天下。

最後在聯合北燕一起,一西一東,分兵攻打大乾。

這也是蒙元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謀劃,也都在休養生息,等到下一次攻打大乾之戰。

相對於金賊,大乾明顯更加富有。

忽必烈見此,也只能是痛心疾首,覺得這一次錯過了一個殺死大乾監國太子的最佳時機。

於是這一日,忽必烈決定親自來一趟,畢竟西夏已經名存實亡,李乾順跑去可汗那邊哭訴。

蒙元也是出了兵的,大乾的那位太子還派遣了使者,質問蒙元是不是要撕毀和約。

忽必烈這是想要親自給那位太子一個說法。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很大膽。

而出了磨盤山之後,這行軍速度也就慢了下來。

忽必烈也沒有帶多少人。

一共也就八百輕騎罷了。

可是這一路的關口太多了,渡過黃河之後,看到的是一片熱鬧的場面。

目視之下,自陰山下的黃河外流水道之後,到處都是紅白相間外加微微閃光的人流、車馬、旗幟。

忽必烈連忙向身邊的大乾使者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是在分田地。

至於多的話,那位使者沒有多說。

而忽必烈看到西夏人的眼睛中,含著一絲光亮,有的人更是有說有笑。

完全就好像是這亡國的人並非是他們一樣。

怎麼可能?

大乾怎麼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內攻佔了興靈之地,把李乾順打的直接跑去向可汗哭訴,又怎麼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安撫了人心?

而到了安西都護府都城外,只見那城牆上豎立著不少旌旗。

其中,有一面旗幟形制極大,三根尾巴順風飄揚的樣式也極為古怪,不過嘛,忽必烈一直努力學習中原文化,也深深地被中原文化所吸引。

他覺得這個世上最能讓他動心的便是這中原文化,學的多了,也就知道那面旌旗是什麼,關鍵是,此時此刻,那旌旗兩側多了一黑一白兩個大纛,不免又增添了一點額外氣勢而已。

“到底是大乾監國太子,算是此間兵馬最強的,今日倒要見一見,他到底是何等人物!”

這般想著,隨著大乾使者的示意,幾名親衛上前,直接在城外,請忽必烈這隨行的八百人卸甲,還要把兵器留在城外,由禁軍看守。

若是不願,那就直接回去,大乾也不會留他。

忽必烈自是直接就讓親衛為自己卸甲起來,從打算來興慶府,代表蒙元給大乾太子一個說法開始,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如今已經到達了興慶府的都城外,豈能因為這一點兒規矩,就直接調轉馬頭回去的道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開局氣哭朱元璋

墨竹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