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大軍渡河,印加帝國的覆滅,紀實,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金帝國的覆滅(長篇小說)(上卷)《血色夕陽》張寶同

基多軍隊在查爾庫奇馬和基斯基斯兩位統領的帶領下,在欽博拉索下的山口平原大敗以查穆爾酋長帶領的八萬印加大軍之後,長驅直入乘勝前進,一路追殺過來。而印加人只顧望風而逃,卻忘記了在逃離的險關和隘口上安排一些官兵把守,阻止基多人追擊。所以,基多人攻佔圖梅班巴城後,對圖城進行了瘋狂的報復,然後,又揮師南下,繼續追擊印加潰散官兵。這些基多的數萬大軍只是在圍剿逃往納普島上的印加人殘餘部隊時遇到點麻煩,耽擱了些時間,之後,便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然後在卡哈馬卡稍做休整,便乘勢而下,長途奔襲,直逼庫斯科京城。

但是,奇怪的是在通往庫斯科的一千五百公里的沿途中,幾乎是崇山峻嶺,道路險惡,有些地方可以說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險關隘口,只要派上數量不多的軍隊把守,就能擋住基多軍隊的通行,就能為印加大王爭取足夠的時間從全國各地調集軍隊。

可是,在從基多通往庫斯科的王室行軍大道上,非但幾乎沒有一兵一卒在把守,而且建在道路兩旁的糧倉、住房和物質倉庫也絲毫沒有遭到破壞,可以說為基多大軍的乘勝追擊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所以,基多大軍幾乎沒遇到什麼困難,便從卡哈馬卡沿著王室大道直接到達了阿普里馬克河的渡口。

阿普里馬克河是亞馬遜河的第一大支流,長達96o公里,從海拔52oo米的奇爾卡雪山流下,穿行於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的狹長高原。河流在庫斯科以西13o公里處穿過阿普里馬克峽谷出東科迪勒拉山脈,沿坡麓下行,至阿塔拉亞,與同出秘魯南部安第斯山區的烏魯班巴河匯合。

這條河可謂是山高岸陡,河流湍急,落差顯著,瀑布密集,本應該成為通往庫斯科的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是印加人卻放棄了這種機會。

到達阿普里馬克河渡口時,基多人以為印加人肯定在此設定了埋伏或是要進行阻擊,至少不可能讓基多人輕意地渡河。但是出他們所料的是,整個渡口仍跟平時一樣,根本無人看管。而且就連河流上的索橋都沒有毀壞。

夕陽晚照之時,太陽已經停在了西山上,一座百米長的索橋靜靜地沐浴在殘陽的餘輝中,橋下是數百米深的河谷,滔滔的河水發出著驚魂般的巨響。一股股冷風從河谷中呼呼地吹來,讓人感到陣陣的寒意。

據說最先在阿普里馬克河上建橋的是印加第五代國王卡帕克·尤潘基。他在出兵西征途經寬闊的阿普里馬克河,印卡王命令建造橋樑以供大軍透過。為此,他請教了幾位印第安人的能工巧匠,畫出圖樣,吩咐照圖建造。建造這種橋時,要收集大量柳條。柳條品種較多,細長柔韌。用三股單根柳條編成與轎的長度一樣的柳索,用三條三股的柳索編成九股條的柳條,再用三條九股條的柳索編成二十七股的粗柳索,最後就這種二十七股的粗柳條編成更粗的柳索。如此不斷增加股數。柳索越來越粗,直到跟人體一樣粗或者更粗為止。這樣的粗柳索一共編成五條,由印第地安涸水或乘筏運到河的對岸。

這些印第安人身上系一根細繩,細繩拴著一根粗繩,粗繩像野生苧麻枝杈一樣粗,把一條柳索用這種粗繩拴住,由許多印第安人拉著,直到從南岸這邊拉過到北岸那邊。五條柳索都拉過去後,固定在兩座高大的橋墩上。橋墩是用岸邊裸露的岩石製成,鑿有很大的石孔,用來固定藤條。而阿普里馬克河上的索橋,一邊橋墩用的是崖邊的生岩石製作,另一邊的橋墩則是用巨大的石料建造,因為岸邊沒有適合的生岩石。橋墩中空,成凹形,兩旁形成堅實的石壁。每座橋墩兩壁之間凹空處橫穿著五六根粗如牛身的橫樑,按次序和尺度擺成梯子形狀,把每條粗壯的柳條在每根橫樑上繞上一圈,以使索橋緊張有力,不會因本身的巨大重量而松馳下垂。但不論拉得多麼緊,它總是要松成弓形,越往中間越低,越往兩邊越高,只要風力稍微大一些,就會來回擺動。

放上三根粗實的柳索作橋面,另外兩根用作兩側的橋欄。作橋面的柳索上面,依次橫鋪著粗如手臂的細木,形成大笸籮的樣子,寬度與橋一樣,放置細木是為了保護柳索,以防很快斷裂,鋪好後跟柳索緊緊綁在一起,細木上再依次鋪放捆好的樹枝,這是為了牲畜蹄子有處落腳,不致滑倒。從下面當橋面的柳索到上面當橋欄的柳索之間,交叉地編上許多樹枝和細木棍,捆綁結實,形成與橋同樣長度的護欄,這樣人行畜走就安全無虞了。

阿普里馬克河大橋是印加帝國中所有橋中最長的,約有二百步長。為了使大橋一直保持良好狀態,所有橋樑每年必須翻修,由附近各省派專人出工出料。

橋頭兩邊各有一個橋頭堡,是供守護大橋的人居住的。裡面有守橋人的住處,還有一個糧倉。糧倉裡裝滿了玉米。因為每個要從橋上透過的人都要向守橋的人交上兩碗玉米作為過橋費。因為見到基多大軍的到來,守橋人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而索橋既沒有被燒掉,也沒有被毀壞。

查爾庫奇馬帶著一隊士兵來到了索橋前,朝著橋對面望了一會,看對面的山上閃著夕陽的光亮,十分地靜謐安詳,就命令一支精銳小隊過橋。因為索橋的載重量有限,過橋必須要一個人一個人地透過,而且索橋在空中搖晃得非常地厲害,但這些身經百戰計程車兵們卻跟走平路一樣,很快就走到了橋對面。統領讓傳令兵呼喊著讓過橋計程車兵到附近的山上察看有沒有印加人埋伏在附近。過橋計程車兵在附近看了好一會,回話說沒有印加人的伏兵。於是,查爾庫奇馬就命令士兵們從橋上過河,然後佔據河對岸的碼頭,好透過木排和木筏組織士兵進行渡河。

這些基多士兵因為常年作戰,對造船渡河之類的事情非常在行。他們從河岸邊砍下一根根樹幹,砍去枝葉,用很結實的藤蔓將樹幹捆在一起,就做成了木排或是木筏。木筏由五根或七根長圓木捆紮在一起組成,中間一根最長,緊挨的兩根短一些,往外的再短一些,最外邊的最短。這樣船頭不是平的,可以更好地劈水前進。船尾與船頭相同。再捆上兩根繩子,用來把木筏拖過河面。因為沒有人撐筏子,要靠一根很粗很長的大繩固定在兩岸的大樹上或是石柱上,人們站在木筏上拉著那根橫貫南北的繩子就可以來回過河了。

但是,河面很寬,水急浪高,這樣來回過河不但危險,而且,每次運載的人數也是非常有限。一旦印加軍隊打了過來,兩岸之間的基多人只能是隔岸相觀,卻無法相救。為此,查爾庫奇馬要士兵們做了幾十個木排,並用很結實的繩子或藤條把這些木排串聯起來。這樣整個木排就成了一座水面上的浮橋,就能使大軍源源不斷地從橋面上透過。

此時,已是深夜黎明時分,河風凜洌,月色微明,整個渡口被數千只火把照得一片明亮。渡河大軍緊張有序,一派繁忙。查爾庫奇馬的部隊已經按連按營地開始踏著搖搖晃晃的木排過河。如果此時,印加人只要殺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都會給基多人以沉重的打擊。但是,印加人早已放棄了這個想法。

不一會,基斯基斯的部隊也趕了過來,浩浩蕩蕩的六萬大軍,一下子集結在渡口處,把寬敞的渡口擠成人山人海。木排搭起的浮橋雖然比用木排載人的效率高很多,但是,由於水流很急,河中的木排被河水衝到了很遠的地方,而且搖晃得很厲害,所以,士兵們從橋上走過時要非常地小心和緩慢,稍不留意,就會落入河水之中。夜間的河水是非常冰冷,特別是河水湍急,會把人衝到很遠的地方。但是,為了擔心印加人隨時會派人來襲,所以,查爾庫奇馬一直站著渡口的高處察看著指揮著部隊渡河,並不時地催著士兵加快速度。即使這樣,渡河的速度還是不夠快。

很快,就有探子來報說印卡王華斯卡爾已經親率各路酋長及王宮貴族約八九萬大軍在基派潘平原地帶等待著與他們決戰。查爾庫奇馬讓人把基斯基斯叫來,兩人便在渡口對面的高坡上開始商量著該如何與印加人決戰。但是,對於庫斯科郊外的基派潘平原地帶他們只是從旁邊的行軍大道上路過,卻沒有實地觀察過。他們還是對消滅印加人和活捉華斯卡爾充滿著信心。

等兩支部隊的六萬大軍和後續部隊兩萬人全部渡過了阿普里馬克河,查爾庫奇馬和基斯基斯統領便帶領部隊順著王室大道進行急行軍,在上午時間到達了離庫斯科一百公里的一片狹長的山間谷地開始宿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偵探系統穿武俠

天澤時若

軍工科技

止天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