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蒼生問鬼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章 陰氣森森的畫,大乾鎮魔人,不問蒼生問鬼神,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莫名被這個厚臉皮的傢伙給貼上,李樗心中也是無奈。

他轉過頭看了對方一眼,深深的把他名字記下。

異人(郭懷宗)

也是一個沒有駕馭任何異寶的準異人。

不過電光火石之間,幾人就達成了默契。

那就是邪魔當前,不要相互拆臺。

有可能的話,還是彼此提攜,一起忽悠過去再說。

如若真的有個什麼萬一,還能多個人墊背。

於是這三人連同著薛安和黃鶯身邊的方臉男子迅速暫時結盟,成為了一個團隊。

至於其他落後半拍的,徹底失去了搭便車的機會,只能傻坐在原地乾等了。

黃翰林似乎也沒有如何在意他們,只是邀請形貌氣質出眾的李樗點評幾句。

這算是相貌俊美的負面代價,想躲起來玩低調都不行。

不過,點評就點評,誰怕誰?

書畫賞析,大凡都是要從構圖,筆法,立意幾個方面來進行,高明一些的,還有光影色彩的運用。

中國畫所獨有的用墨之法,以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更是重中之重。

眼前所見的幾幅似乎都是黃翰林自己所作的山水花鳥畫,此人年少成名,入朝為官,一入仕途數十年,雖然沒有做過位極人臣的閣老,但卻也是許多人眼中可望不可及的朝中大佬了。

這般人退下來之後,寄情于山水之中,執手丹青都要比旁人多出幾分氣魄。

於是李樗開口便道:“此山雄偉壯麗,聊聊數筆,盡顯高大,山中雲深,不見廟宇,卻畫有一老僧擔柴而行,令人遐思,用意之巧,實乃玄妙……

再看此江河,完全是由留白所成,此間水墨輕舟,如同仙境,沒有一筆畫霧,卻是畫出了大霧磅礴景象,造境之法當真爐火純青……

再看這釣翁,我想到一句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黃翰林和他的幾位好友聽得連連點頭。

就連黃鶯也不由得投來驚訝的目光。

李樗是不懂藝術沒有錯,但他懂得語文,懂得理解。

在這一刻,李樗就彷彿成為了畫家的嘴替,把畫作之中所想要表達的意境說得頭頭是道。

雖然當中有些東西,黃翰林自己作畫的時候都沒有想那麼多,但聽了李樗之言,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

“小友謬讚了,這些都是我仿名家之畫而作,談不上什麼用意。”

“老大人謙虛了,有道是畫虎畫皮難畫骨,這臨摹之作,筆法和用墨都還能靠著苦功去靠近,唯獨這韻味二字最難接近,老大人能連這一點都能夠做到,可見已得其中真意。”

旁邊一個老者略帶恭維,不著痕跡的拍馬道。

其他人也紛紛稱是。

笑談之中,黃翰林老懷大慰,終於讓自己的兒子拿出了另外幾幅早就已經備好的畫供大家欣賞。

結果眾人看後,盡皆面色微變。

第一幅是《骷髏幻戲圖》。

畫面中心是一個戴著幞頭,穿著透明紗袍的大骷髏閒適坐地,以右手提控一小骷髏,咧嘴而笑。

小骷髏作招手獻舞狀,對面是個尚未學會行走的小兒,跪地爬行,伸手欲抓小骷髏。

小兒身後為一婦人,雙手伸出似作阻攔狀,大骷髏身後坐著另一婦人,袒露其胸哺乳著懷中小兒。

畫中書有來自黃公望的《醉中天》曲: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

落款是德隆十一年八月初三,桃山居士臨《骷髏幻戲圖》。

異術可以接地氣,不要接地府。

親眼見到這一幅《骷髏幻戲圖》,李樗不由得再次暗暗吐槽。

不過這幅畫並不是真跡,而是桃山居士,也即眼前這位黃老翰林臨摹南宋名畫《骷髏幻戲圖》所作。

原作畫者李嵩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後人不得而知,更多是自己的臆測。

眼前這位黃翰林想要藉此表達什麼,更是成迷。

李樗凝眉看著。

“骷髏,婦人,小兒……難道是生死轉化以及因果輪迴之意?

兩婦人神情姿態各有對應,兩小兒也有骷髏血肉之別,端的是栩栩如生。”

單純從技巧方面而論,李樗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但卻隱約察覺到,大骷髏操控小骷髏,戲耍小兒,而大骷髏本身也受莫名的力量操控。

極其的耐人尋味。

但很快,他的目光落在第二幅畫。

黃翰林這時候的畫工和筆法明顯更高了一籌不止,刻繪出一個貨郎挑著擔子,搖著波浪鼓吸引孩童,面帶微笑,展示出琳琅滿目的風箏,紙鯉與小鼓等各式玩具。

孩童們的注意力全部都被那些玩具所吸引,渾然不覺,那個貨郎半邊身軀已然腐爛,藏在身後的手臂甚至露出了一段森然的白骨。

德隆十二年六月初一,桃山居士,《貨郎圖》。

“咦?”

李樗微感訝異,這是黃翰林自己所作?

這一幅圖和南宋李嵩的名作已經沒有太大聯絡了,但風格卻是相近的,看得出來,有種強烈的模仿痕跡,而且陰氣更甚。

緊接著,眾人繼續賞析第三幅畫。

那幅畫描繪的是街邊一角幾名孩童嬉鬧,相互追逐的場景。

有個佝僂著身軀,彎腰駝背的錦衣老人拄著柺杖咧嘴而笑,似在享受天倫之樂,但詭異的是,老者全身白骨森然,完全就是個骷髏架子。

旁邊之人對此視若無睹,完全不覺有什麼異常。

落款是德隆十三年九月十二,桃山居士,《春社天倫圖》。

此後還有第四幅畫。

那是一副類似自己前世曾經見到過的清明上河圖的街市圖景。

它並沒有那麼大的篇幅和規模,只是展現市井一隅,各種販夫走卒。

原本這應該是正常的圖景,但街上那些販夫走卒卻竟有大半都不是正常人類,而是一具又一具的骷髏。

在這當中混進了一個不明就裡的外地人,看到這人與骷髏和平相處的畫面,驚悚之中帶著好奇,如入異邦之城。

德隆十四年六月廿三,桃山居士,《桃山市井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斬妖:從書法開始升級

沉默胖仔

百妖食譜:論妖獸的烹飪技巧

豆姐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