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朱棣請楊軒勸降,牢中與鐵鉉辯論
兩廣總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朱棣請楊軒勸降,牢中與鐵鉉辯論,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兩廣總督,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宮。
在決定了方孝孺的命運之後,朱棣又宣判了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命運。
建文三年五月上旬,燕王朱棣率軍入京。
宮中大火,建文帝“死於”其中。
黃子澄,夷三族。
齊泰,夷三族。
方孝孺,誅十族。
朱棣下令,廢除朱允炆帝號,改建文三年為洪武三十四年。
自此,建文一朝結束。
相比於原歷史,此次靖難之役,提前一年結束。
不過,大明的損耗也很大。
老朱留給朱允炆的家底被揮霍一空。
接下來的幾年,怕是都要休養生息了。
武英殿。
朱棣還沒有登基,他這段日子都住在裡。
而且乾清宮還沒有修繕好,無法入住。
“輝祖,增壽,本王下個月將舉行登基大典,你二人前去北平,一定要將王妃他們安全接來。”
朱棣看著面前的兩個小舅子,道。
“遵命!”徐輝祖徐增壽齊聲道。
“你二人這就去準備吧!”
朱棣又道。
在徐輝祖兄弟二人離開後,朱棣又看向了一旁的楊軒。
“鐵鉉,盛庸,瞿能等人都已被押到京城。”
“你說要留下他們的性命,我照做了。”
“但是你要知道,若他們還是不降。”
“我就只能殺了他們了。”
自朱允炆“死於”大火之中的訊息傳到濟.南之後,鐵鉉盛庸等人為了城中百姓,放棄了抵抗。
“他們都是有能力,又忠臣之人,我試試吧!”
“不過,我要借密旨一用。”楊軒說道。
現在密旨已經不在他手中了。
“好。”朱棣沒有拒絕。
對於鐵鉉等人,他也是很想得到的。
只是這些人太過強硬。
從朱棣這裡,拿到密旨。
楊軒來到了刑部大牢之中。
朱棣特意給鐵鉉他們安排了豪華單間,有床,有被褥,有桌子。
並不像其他犯人一樣,狼狽,邋遢。
“開啟牢門。”
楊軒對獄卒道。
“是。”
所有人當中,鐵鉉是最死硬的。
若是能先將他勸降,其他人就好辦了。
進入牢房,只見鐵鉉閉著眼睛躺在床上。
聽到有人進來,他淡淡開口:“是要送我上路了嗎?”
“不是,我就是來看看,所謂的忠臣是什麼樣的。”楊軒隨口道,然後就在椅子上坐下。
好整以暇的看著鐵鉉。
下一刻,鐵鉉睜開眼睛,看向楊軒。
“我當是誰,原來是駙馬爺啊!”鐵鉉笑了笑。
不過他的笑容之中,卻是多為不屑。
楊軒背叛朱允炆,他鐵鉉為之不齒。
楊軒也不在意鐵鉉的取笑,他的氣量還沒那麼小。
“是啊。”
“燕王殿下讓我來勸降你。”
“不過我想了想,你這樣的人,應該是不會降的。”楊軒道。
“燕賊篡位,我為什麼要降?”鐵鉉道。
“看吧,我早就料到,你會是這個反應。”楊軒笑道。
隨後撣了撣自己的衣袖,又道:“我一直有個問題。”
“你說,什麼樣的臣子,才算是忠臣呢?”
“當然是忠於君王,忠於社稷的臣子,才算是忠臣。”鐵鉉道。
“原來如此,看來你鐵鉉就是這樣的臣子了。”楊軒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那麼,是忠於君王在前,還是忠於社稷在前?”楊軒接著又問。
“自然是忠於君王在前。”鐵鉉答道。
“嘶…照你這麼說的話,那春秋時期的孔夫子,還有大唐貞觀時期的魏徵都不算是忠臣啊!”楊軒又故作疑惑。
孔夫子在讀書人的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魏徵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地位也不低。
楊軒說這兩個人不忠,鐵鉉必然會被刺激到。
果然,下一刻,鐵鉉便惡狠狠的盯著楊軒。
那目光,像是恨不得將楊軒千刀萬剮。
“你這樣的亂臣賊子,又如何能理解先賢。”
“又有什麼資格說先賢?”鐵鉉冷聲道。
“我知道你鐵鉉性格剛烈,一臣不事二主。”
“可按照你的說法,魏徵先是瓦崗寨李密的臣子,後來降唐,輔佐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後,又歸降於唐太宗李世明麾下。”
“他前前後後可是跟了三個人啊,這樣的人也能算是忠誠嗎?”
“孔夫子周遊列國,如果說他是忠臣的話,他應該待在魯國,忠於魯君才是。”
“原來天下讀書人敬仰的是一個不忠之人啊!”
楊軒緩緩搖頭,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楊軒你胡說。”
“孔夫子他老人家又豈是你能誹謗的。”
“你就不怕天下讀書人活撕了你?”
鐵鉉破直接破防。
“你著什麼急啊,難道我有說錯嗎?”
“我這可都是按照你的說法來的,忠臣就該先忠於君王。”
“他們並沒有忠於君王,魏徵更是一個投機之人啊!”
楊軒滿臉疑惑,像是在問鐵鉉為什麼生氣。
鐵鉉眼中閃過一絲迷茫。
是啊,魏徵他是忠臣嗎?
孔夫子也是忠臣嗎?
見此,楊軒這才緩緩說出自己的觀點。
“齊國的管仲曾說過,忠於社稷,高於忠於君王。”
“社稷亡了,臣可以死。”
“但若是君王死了,社稷還在,那無非就是難過而已。”
“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也曾說過,真正的忠臣應該忠於社稷。”
“當君王有難時,不為他殉死,君王出逃也別為他送行。”
“因為君王若聽忠臣的忠言,社稷怎麼會危難?”
“反之,不聽忠言的君王,又何必跟著他去送死呢?”
說到此處,楊軒頓了頓,緩了口氣。
“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登基之後,曾就削藩之事問過我。”
“當時我的建議是不著急。”
“先掌權,等時機成熟,再行削藩之事。”
“而且削藩,只削掉藩王的軍政大權便足以。”
“可他不聽啊!”
“一登基就急著削藩。”
“周王,代王,齊王,岷王被廢為庶人。”
“湘王自焚而死,還給他上了惡諡。”
“剩餘諸王,人人自危。”
“這是一個聖明之君能做出來的事?”
“黃子澄,方孝孺,齊泰,一階窮酸腐儒,他們懂什麼國家大事。”
“朱允炆就是聽他們的,去削藩,結果呢,逼反了燕王。”
“最後連皇位都丟了。”
“這樣的人,能當好一個皇帝嗎?”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