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1章 乾旱水源
小子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 第41章 乾旱水源,我在明末手搓萬物供養百萬大軍,小子分,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年收上來九十六萬銀兩,系統小麥一石四錢銀子。
也就是說韓昔能購買二百四十萬石糧食。
想到此,韓昔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了。
二百四十萬石小麥是什麼概念?
以延安府一畝七斗的產量來算,那就是三百萬畝耕地的一年收成。
三百萬畝耕地什麼概念?
算一戶十口人耕種五十畝。那就是六萬戶人,六十多萬人一年勞作的收成。
整個延安府,估摸也就一百來萬人吧!
不過很快,韓昔就冷靜下來,自己手上好像沒這麼多銀子!
想一年弄九十多萬銀兩,那少說轄區內要有三四百萬銀子在流動。
以韓昔一日手搓三四萬兩的速度來算,起碼要搓個三四個月。
那時也不知道趕得上秋收不。
“哎!自己這是犯傻了。”韓昔嘀咕道,今年只是陳家溝種植土豆,哪裡需要如此多銀子。
怕不是鐵匠鋪就能滿足陳家溝收購糧食銀子的需求了。
鐵匠鋪現在一個能從韓昔購買的系統銀礦煉製出一萬兩,成本是三千帝國幣。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產量,要知道明朝一年的銀課約為三十多萬兩。
就是因為產量小,所以銀才能成為貴金屬,併成為交易貨幣。
糧食價格確定下來,韓昔心中一塊大石頭也算落下。
延安府。知府衙門。
知府老爺檢視各地上呈的官文,這幾個月的官文特別的多。各地五花八門的反賊紛紛冒出。
“宜川縣有反賊上萬,聲勢浩大,請求州府派兵圍剿。”知府老爺低聲的念著。
唸完後,知府老爺閉目沉思,想著這個宜川縣在哪,沉思良久,這才記起來,宜川縣在哪裡。
隨後便不在意的將官文扔到一旁了。
現在整個延安府反賊四起,這都不知道是第幾封請求州府出兵圍剿的官文了,州府隔壁的安塞縣都淪陷呢。
但延安府官兵就五千不到,現在還忙著四處救火呢!哪裡有空管如此偏遠的縣。
想了想,知府老爺覺得這完全不管怕也是不行,最終攤開一張紙張,準備讓鄜州出兵去圍剿。
很快,知府老爺的官文就被一衙役帶上送往鄜州。
然而這送官文的衙役很是倒黴,在半路上被一夥杆子殺了搶走馬匹。
於是,這份官文被直接扔到了荒郊野外。
崇禎二年,三月。
宜川縣各地開始準備春耕。
因為前年陝北延安府先是乾旱後霜災,導致大量的耕地絕收,不少村裡都是無人,全去逃荒了。
此時宜川縣有人口三萬二千人,戶五千一百。
其中農戶四千五百,所以一千六百頃耕地平分到戶,每戶大概有耕種三十五畝。
因為田地有良田,差田之分。
所以,韓昔規劃了增五減五的政策,好田耕種減掉五畝,差田加五畝。每裡配發二十頭牛。
稅賦也和農戶說好,十收三,農戶大多沒意見,畢竟很多農戶都是從十收四,十收五過來的。
陳家溝。
韓昔穿著官袍,形象有些邋遢,這兩月為了劃分耕地,可是讓他掉落不少頭髮,為此他還弄出了四十多個文吏輔助自己,但還是有忙不過的感覺。
“將土都隆起來一點,你這個挖的太深了。”韓昔穿著官袍在耕地上指揮著,還真有那麼幾分清官意思。
要是沒人說,也不會有人知道韓昔一夥人是土匪吧!
看了一眼山腰處忙碌的身影,還有嘩嘩的水流聲,韓昔發現他還是滿喜歡陳家溝的。
陳家溝這兩個月又開墾荒地兩頃。耕地已是有二十一頃。
一頃耕地種植水稻,其餘的都種植土豆。
如果順利的話,今年陳家溝能收上來四萬石土豆,一百石水稻。
四萬石土豆足夠整個宜川縣三萬多人口吃半年了。
韓昔想想就莫名的有成就,用二十多頃地,養活三萬多人半年。
要是換做小麥的話,估摸要七百多頃地才行。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一晃眼又是三月過去。
陳家溝土地上的土豆苗已是發黃,有不少的麥苗已經枯萎。
等過多十幾日,成片的土豆苗枯萎就能收穫了。
此時,陳家溝村口聚攏了不少人。
這些都是從附近裡聚集過來的。
當然,這些人過來不是為了看土豆的收穫,而是為了水源。
從四月開始,到六月。宜川境內沒下過一場雨水。
不少的麥苗都是乾巴巴的。
其他村裡的人只能辛苦的到河邊運水去澆水。
幸好,春耕沒個裡發下的二十頭年,縣裡也沒有要回去。
韓昔是準備到時拉糧食的時候一起帶回去。
相比其他鄉里要去河裡運水,陳家溝所在鄉選擇就多了一個。
那就是讓陳家溝放水回河裡,那麼他們下游幾個裡的麥田都能灌溉了。
此時有不少人都拿著鋤頭在村頭大槐樹下聚集。
平時附近為了爭搶水源發生數千人的鬥毆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哎!陳村長,你就行行好,放三日水,我們只要灌溉三日就行。再說,你們種的這土豆什麼的不是快要收穫了麼,這也不需要水灌溉了。”
“就是呀!要不是你們陳家溝將上游攔住,下游的河水也不會幹得如此快呀!”
“是呀!”
四周的百姓,七嘴八舌的說著。
“這都和你說多少遍了,這水庫可是知縣老爺挖的,老朽怎麼敢胡亂放水。”陳家溝里長有些無奈的說道。
“是呀!你們為難里長也沒用。”
這時陳家溝本村的人也是開始幫口。
其餘幾個裡的里長和寨主有些無語,不知道的是知縣老爺,知道的縣裡的那夥人就是一群杆子,他們哪裡敢去。
“有了,有了,知縣老爺答應放水三日了”突然有人在田埂上跑過來大喊道。
聽到喊聲,一眾人都是回頭看去,只見一個青年帶著一群穿著衙役衣服的人過來。
領頭的正是徐三。
走到村口,徐三高聲頭說道:“都散了,都散了,三日後放水,回去挖好水池蓄水。”
“呵呵呵,怎麼還勞煩徐頭過來一趟呢!”
“是呀!”
周圍有不少人恭維著。
徐三也不理會這些人,他過來是去鐵匠鋪拿槍的,放水的事情只是順帶說說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