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天子守國門,陰陽詭匠,洛小陽,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圓百里,屍山成碑?!
這八個字簡簡單單,卻讓我目瞪口呆。試想一下,方圓百里的範圍內,肉眼可及之處,到處都是屍體,堆積成山,如同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墓碑,佇立在天地間!
這該是怎樣一副人間地獄的慘狀?!
王先生顧慮的沒錯,如果真把這話告訴陳家嫂子,要麼她打死不信,要麼怕是會當場崩潰。
只是,我怎麼都沒能想到,遺像流淚而已,就能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要知道,那可是方圓百里的範圍啊!這得死多少人,才能屍山成碑?
即便是大夏天裡,我也忍不住打了個寒顫,然後看著王先生,問他,會不會是你們搞錯了?陳穀子他有這麼大的本事?
我爺爺在王先生口中那麼機關算盡、算無遺策的一個人,發起威來,也不過只是要屠村而已,他陳穀子一個給別人做道場的人,哪裡來的本事讓方圓百里屍山成碑?這要是換算下來,得屠多少個村?
王先生聞言冷笑一聲,一屁股坐在長椅上,講,你莫看到匠人平時不顯山不露水滴,但他們要做滴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滴。莫講百里屍碑咯,就是幾十萬人,哈不是要他們死就讓他們死?
我有些沒明白王先生這話的意思,我講,方圓百里,人口加起來怎麼也不止幾十萬人吧?不說多了,一個方圓幾十裡的小縣城,就不止幾十萬人,你這個遞進關係有些不大對啊!
王先生瞪了我一眼,講,你們村離縣城有好遠,你自己心裡沒點兒逼數?
額……
我被王先生一句話給懟的啞口無言。
確實,我們村向來都是貧困村,距離鎮上就要大半天的腳程,更別說去縣城了。方圓百里的範圍,也都是一些散落的村莊,七七八八加起來,有個十幾萬人絕對撐破了天!王先生的遞進關係沒問題。
可就算是十幾萬人,那也不是個小數目了,要真是發生了百里屍碑,怕是會轟動全國!更別說王先生口中的那幾十萬人了,匠人的膽子真的有這麼大?
王先生冷哼一聲,講,為咯滿足他們自己滴一己私慾,他們麼子不敢搞?而且這些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過滴,你是大學生,難道沒學過?
我瞬間懵逼了,歷史我是學過,可書上什麼時候有過這些內容了?再說了,如果真有人為了一己私慾殺這麼多人,書上不可能不寫!
王先生講,有好多事,不可能寫得啷個直白。
我問,那你講,那幾十萬人是啷個死滴?
王先生講,具體啷個死滴我不曉得,我只曉得是到長平那個地方,死咯四十五萬人。
長平?四十五萬人?
這尼瑪不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嗎?(具體的在度娘上都有,不多贅述)當年白起確實坑殺了四十五萬人!
可是,這跟匠人有關?
王先生講,這是趕屍匠一脈滴手段,喊過煉活屍,據說當初那傢伙不僅把自己煉活屍,哈煉出咯萬鼠拜墳,最後那四十五萬人都死咯----哦,洛朝廷就是個趕屍匠。
我已經被王先生的話給震驚的無以復加了,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現在的心情,只覺得天旋地轉。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己私慾,能讓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殘害這麼多生命。
好不容易我才回過神來,問王先生,白起為麼子要啷個做?
王先生看了我一眼,只講了兩個字:長生!
長生?長生不老的那個長生?
可他丫的死都死了,還長哪門子的生?
王先生講,他有沒有長生我不曉得,我只曉得他的確啷個做咯。所以你講,他們有沒有那個膽子?
如果真的是那樣話,那他們這些匠人,為了所謂的長生,確實是什麼都敢做。而且和白起比起來,眼下這百里屍碑,似乎也就不算什麼了。
王先生聽到我的感慨,冷哼一聲,講,呵,不算麼子?連皇帝都搞不定滴事,你居然講不算麼子?你到底是哪裡來滴底氣,敢講這種話?
我再次愣住,急忙問王先生,講,連皇帝都擺不平?
王先生講,要是搞得定,他堂堂皇帝,哈要跑路?你也曉得,古時候最講究安土重遷和落葉歸根,但他當咯皇帝之後,硬是從南邊一路跑到北邊,不僅到死都沒落葉歸根,哈規定子孫後代都不準回去。為滴,不就是躲這個百里屍碑!?
我直接聽傻了,實在是想不起來,到底是哪個皇帝拖家帶口的從南邊跑到了北邊。
該不會是王先生自己瞎編的吧?因為我確實想不起來,歷史上有哪個皇帝是因為大規模死人跑路的。
王先生講,之所以沒死啷個多滴人,是因為發現滴早,哈沒等遺像啷個(怎麼)流淚,人就跑咯。
如果沒怎麼死人的話,那我倒是知道兩位,一位是遷都洛陽的北魏孝文帝,一位是遷都北平的明成祖朱棣。
王先生講,我不曉得歷史書是啷個寫滴,也不曉得這兩個‘帝’哪個是哪個。我只曉得這一屋人先是得咯天下之後,剛傳一代,屋裡叔侄兩個就打架咯。最後是當叔叔滴打贏咯,當咯皇帝,然後就連夜從南邊跑到咯北邊。後來這個皇帝死咯,他兒子以為沒得事咯,想要回南邊去,結果還沒動身,只當咯幾個月皇帝滴他,就死咯。
聽完王先生的話,我整個人愣住了。這不正是明成祖朱棣的真實寫照嗎?
他贏了自己的侄兒朱允炆,然後就從應天遷都北平,雖然大臣們極力反對,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哪怕是先將北平的皇宮稱為行在(皇帝出行暫住的地方),也在所不惜。
等他死後,他長子朱高熾繼位,當時大臣胡濴(ying)提議回應天,朱高熾思念故土,同意南遷(1425年3月),並將北平再次改為行在,可沒兩個月,他就死了(1425年5月)。
這些,可都是歷史書上,實實在在記錄在冊的事!
可歷史書上說的很清楚,明成祖北遷,是為了抵禦北方敵人的南下,還稱其為‘天子守國門’,被譽為千古佳話。
但也不對,歷史書上也說的很清楚,他當時北遷所受阻力極大,幾乎沒有大臣支援。而且北方糧食匱乏,全靠南邊數千裡運輸,可謂是勞民傷財。
而且現在也有學者認為,明成祖北遷,弊大於利!
王先生講,放屁,狗屁滴‘天子守國門’,他之所以要往北邊跑,就是因為看到他侄兒滴遺像到流淚!
我整個人像是被電擊了一樣,徹底僵住。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遺像流淚,百里屍碑,難道真是連皇帝都搞不定的死局?
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豈不是死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