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415 險中求勝,賽點,磨硯少年,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譁!
全場起立,掌聲雷動,整個菲利普-夏蒂埃球場陷入一片狂熱,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滾滾熱浪氤氳洶湧開來,盛夏的炎熱與瘋狂在這一刻完全展示。
球場上,高文卻沒有再次慶祝,只是——
握拳。
微笑。
目光明亮。
可以深深感受到那股勝利的信念和昂揚的鬥志在閃閃發光,即使面對多個盤點,即使遭遇絕地困境,他依舊在戰鬥在拼搏在燃燒,比賽還在繼續。
剛剛過去這兩分,其實都沒有陷入長回合的多拍拉鋸,因為高文全盤佈局,也因為高文敢於想象,連續兩次都在戰術層面領先納達爾,並且完美執行,將優勢兌換成為分數,狀態確實已經拉滿。
懸崖邊上,高文對比賽的解讀、對戰術的佈置、對常規的打破,確確實實展現出大滿貫冠軍風采。
比賽,正在越來越好看。
“AD:40”。
這是高文在自己發球局裡拿到的第二個局點而已,整體而言,納達爾依舊是表現更加強勢的一方,卻不知道接下來這一分,兩位球員又將怎麼打。
閉上眼睛,彷彿可以聽到全場觀眾的心跳聲正在奏響一曲磅礴激昂的交響樂,全世界跟著一起激盪洶湧,瀰漫開來的滾滾熱浪讓血液也燃燒起來。
重新回到二區——
這一次呢?高文準備繼續壓制納達爾的正手嗎?
一發……
下網。
噢!
全場扼腕的嘆息聲湧動著,儘管支援納達爾的球迷依舊佔據絕對上風,但巴黎的觀眾期待著一場精彩對決,他們不希望第二盤比賽就這樣結束,於是現場觀眾真心實意地感到遺憾,為高文抱憾。
剛剛的一發,高文準備偷襲內角,也就是納達爾的反手,發球戰術顯然一直在調整一直在變化。
可惜,一發下網,接下來的二發,必然將面對衝擊。
不過,納達爾並沒有上前,接二發依舊保持原本的站位,這在納達爾的比賽裡十分常見,有些解說評論員認為納達爾太過保守,但有些則認為納達爾就是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來充分利用這片場地。
畢竟,眼前這位,可是羅蘭-加洛斯之王。
所以,高文接下來的發球如何選擇?
偷襲內角的一發策略暴露後,二發戰術的佈局也就至關重要;但從高文的動作來看,完全沒有遲疑——
顯然,他的大腦都已經想清楚了。
蹬地。
拋球。
揮拍。
……外角。
又是外角,和剛剛破發點的戰術一樣,但這次納達爾就已經有所準備。
一個跨步、一個蹬地,正手就已經做好了擊球準備。
然而,等等——
發球,有些慢。
當然,二發本來就比較慢,納達爾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這裡的二發,比預期之中還要慢許多許多。
時速135公里。
這簡直比女子球員的二發還慢!
納達爾馬上就意識到高文的意圖,不僅大膽而堅決——
當納達爾接發球站位距離底線四米五米開外的時候,面對大力發球,他可以為自己贏得反應時間和揮拍空間;自然而然,面對減力發球,可能就比較麻煩。
倒不是說接不到,而是減力發球來到納達爾站位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力量和旋轉,必須完全依靠納達爾自己的主動發力完成擊球,難度非常大:
一來,從擊球站位到球場對面的距離和空間都發生變化,拋物線控制難度上升,稍稍不注意就可能下網,再不然就是回出月亮球,給對手進攻機會。
二來,網球來到站位的時候已經處於快速下墜的過程,回球的時候,對旋轉和力量控制都提出嚴格要求,發力的強度和難度都上升整整一個臺階。
也正是因為如此,克耶高斯後來對陣納達爾的時候,就百般看不習慣納達爾這樣的接發球站位,故意選擇“下手發球”——
下手發球,也就是沒有拋球動作,直接將網球往下丟,球拍自下而上地拉出弧線,和羽毛球的下手發球非常相似,但在網球比賽裡,只有業餘愛好者才會這樣發球。
儘管網球比賽規則沒有禁止下手發球,但因為這是業餘球員不會拋球的情況下才使用的一項技術,所以在職業比賽裡使用,往往就帶著戲耍對手以及為了贏得比賽不擇手段的意思,引發諸多爭議。
克耶高斯是典型發球高手,發球能力在ATP可以躋身前五,所以他使用下手發球,純粹就是戲弄對手的意思,處處展現出對對手和比賽的不尊重。
後來,關於是否應該使用下手發球,也引發廣泛討論,反對者佔據大部分,但也有少數支持者。
其實,下手發球沒有威力,基本就等於放棄自己的發球優勢,一旦被對手識破,一拍就能夠打死,想要戲弄對手結果卻讓自己陷入困境,最好不要輕易使用,否則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網壇的另外一個壞小子布勃利克,在2022年溫網第三輪對陣蒂亞福的時候,這位發球高手就曾經不信邪地在一局比賽裡嘗試了六次下手發球,震驚一片,就連克耶高斯得知都表示甘拜下風。
視線,重新回到納達爾身上。
從戰術層面來說,下手發球和減力發球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利用納達爾的站位做文章,破壞納達爾的回發球威力,但區別在於,下手發球是陰謀、減力發球則是陽謀。
納達爾,注意到高文的發球減力,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高文的戰術意圖,他的腳步就立刻調整起來。
小碎步,連續小碎步,尋找到最恰當的擊球點。
然後,正手標誌性的繞頭擊球再次出現,一拍主動發力的強勢回球,將整個回發球的力量和旋轉提升到極致——
“啊!”
丹田深處發出一聲暴喝,納達爾的正手已經完全甩出去。
可惜。
納達爾距離底線將近五米,作為參考,底線到球網的距離是23.77米,他的站位也就相當於將球場延長了五分之一,整個擊球點、發力點都全然不同。
而高文的發球,他沒有能夠借上任何力量,自己的主動發力又必須考慮旋轉和弧線,即使全面發力,但回球的落點還是太淺。
本來,這一拍回球應該控制落在底線附近,但實際落點僅僅只是超出發球底線小半步而已,效果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不過,納達爾也知道,這就是自己選擇後退站位所需要面對的風險,所以,他沒有懊惱更加沒有分神,正手擊球完畢後,腳步第一時間就已經二次啟動,左腿一蹬,身體就已經快速移動,找回自己的防守位置——
納達爾相信高文肯定會下手進攻,關鍵就在於,斜線?還是直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