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69 冷門延續,賽點,磨硯少年,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又能夠想到,高文甚至不需要說話,僅僅只是做了一個手勢動作,整個效果就出來了,輕而易舉就讓整個新聞釋出廳充斥著歡快的鬨笑聲——
難道,這就是無聲勝有聲的衍生版本?
走廊裡來來回回用聽覺捕捉新聞釋出會現場喧鬧的記者們一個個都滿頭問號,如同鼴鼠一般紛紛跳躍起來,希望能夠穿透重重人群看看房間裡面的情況,這也使得走廊裡的空氣沸騰起來,確實熱鬧。
對於高文的手勢,不管他在祈禱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文的目標肯定是擊敗對手登頂大滿貫冠軍,那麼,記者們完全可以自由解讀:
“高文,為決賽繼續創造奇蹟祈禱。”
“高文,將命運交給上帝。”
“高文,虔誠地等待著費德勒和西里奇的勝者。”
“高文,年輕小將信心滿滿地迎接一切挑戰。”
“高文:期待的對手是……”
不管如何解讀,媒體記者的自由發揮都能夠引爆話題,而且自帶幽默效果,這無疑是記者們最喜歡的。
賽後新聞釋出會,就在一片歡笑聲之中落下帷幕,顯然高文又為自己贏得了一批支持者,但記者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不僅第一場半決賽的稿子還在等待撰寫,而且稍後另外一場半決賽馬上就要登場,這著實是忙碌的一天。
而且,也是值得期待的一天,但很少很少有人能夠提前預見,這同時是載入史冊的一天。
當2014年美網第一場男單半決賽結束的時候,華夏大陸正是凌晨三點左右,籠罩在茫茫夜色底下的世界已經進入夢鄉,只有少數夜貓子依舊在活動。
所以,雖然熱搜榜上已經能夠看到高文創造歷史的關鍵詞,但新聞狂潮還需要等待一些時間才能爆發。
然後,第二場男單半決賽率先閃亮登場——
“西里奇VS費德勒”。
1988年出生的西里奇,可以算是年少成名。
青少年時期,他就得到克羅埃西亞同胞“溫布林登外卡奪冠奇蹟創造者”伊萬尼塞維奇的賞識,他在青少年賽場表現也非常出色;但是2005年轉入職業賽場之後,這位少年卻一度迷失,遲遲無法適應職業節奏。
一直到2008年,西里奇登頂美國紐黑文錦標賽冠軍,他才是完成了蛻變和突破,並且在接下來的2009年奉獻了自己一戰成名的代表作,在美網第四輪比賽裡擊敗時任世界第二穆雷殺入八強。
西里奇是非常典型的硬地球員,發球和正手犀利,不過,和純粹大炮球員相比,西里奇的基本功非常紮實,而且基礎技術更加細膩,體現在底線擊球技術裡就是粗中有細,剛硬發力打發之中也能夠看到網球包裹的柔軟,再加上出色的移動能力,這也使得他更加具有衝擊力和相持力。
早在2007年,西里奇就已經分別在澳網和溫網分別闖入第四輪;2010年,西里奇在澳網發揮出色,先擊敗了前一年美網冠軍德爾波特羅、後擊敗美國大炮羅迪克,闖入四強,在那一年也職業生涯首次躋身世界前十。
然而,隨後的2011年卻飽受傷病困擾而陷入低谷,整整兩年時間裡都沒有什麼表現;2013年四月,在慕尼黑參賽期間被檢測出禁藥陽性,調查結果是誤服了包含某種違禁藥物的葡萄糖,於是西里奇被國際網聯禁賽九個月,隨後經過上訴減輕判罰到四個月。
2013年十月,西里奇解禁復出。
今年,對於西里奇來說依舊艱難,是一個緩慢爬坡的過程,澳網第二輪、法網第三輪、溫網八強,然後來到自己綜合表現最出色的美網,在這片自己曾經兩次闖入八強的賽場,西里奇爆發出了驚人能量。
第三輪鏖戰擊敗南非的安德森、第四輪涉險五盤淘汰法國的西蒙,西里奇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狀態,在八強戰裡三盤橫掃伯蒂奇,這也為西里奇贏得了半決賽挑選費德勒的機會。
在職業生涯裡,西里奇面對費德勒,五負零勝,從來沒有能夠擊敗過費德勒,而且丟掉十一盤之餘僅僅只拿到過兩盤。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美網開賽兩週前的羅傑斯杯,費德勒在八強戰裡,剛剛直落兩盤擊敗過西里奇。
從方方面面來看,費德勒擊敗西里奇似乎是大機率事件,甚至可能比另外一場半決賽還要缺乏懸念,然而……今年的美網註定要見證歷史的誕生——
“6:3”、“6:4”、“6:4”。
最終比分是直落三盤,但取勝一方卻不是費德勒,而是從來不曾贏過費德勒的西里奇。
馬林-西里奇,職業生涯首次擊敗費德勒,就在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大滿貫半決賽裡,成功迎來突破。
轟!
轟轟轟!
媒體直接全部炸鍋。
冷門,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還是連續兩個冷門,剎那間就讓全球媒體全部陷入錯愕,大腦一時之間全部當機。
一個冷門能夠讓媒體亢奮得睡不著覺,但兩個冷門就能夠讓所有媒體遁入冰窖,事情的發展著實不妙。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自2005年以來,整整十年,大滿貫決賽首次看不到任意一位“四巨頭”的身影。
現在就可以預見,決賽的門票收入和收視成績應該會慘不忍睹,更重要的是,難道男子網壇要變天了?
“四巨頭”的崛起,開始於費德勒在草地和硬地、納達爾在紅土的絕對統治——最顯著的標誌就是納達爾2005年首次登頂法網開始,紅土天王在法網完成四連冠、費德勒則在溫網和美網先後完成五連冠。
如此局面,一直到2008年德約科維奇打破封鎖登頂澳網冠軍為止,至此費德勒和納達爾聯手拿下了整整十一個大滿貫冠軍,隨後德約科維奇和穆雷雙雙崛起,“費納決”也就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四巨頭”。
其中,2009年德爾波特羅美網擊敗費德勒登頂冠軍算是一個小插曲,德約科維奇在2011年連拿三座大滿貫冠軍已經穩穩佔據第三極,穆雷先後拿下美網和溫網冠軍並且登頂2012年倫敦奧運會冠軍,聯手完成封鎖。
“四巨頭”的名號由來,不僅僅是因為四位球員對冠軍的把持——四位球員的確基本包攬了所有大滿貫和大師賽冠軍;而且還因為四位球員的發揮穩定和強勢,形成第一集團,與其他球員直接拉開了差距。
一直到今天,四巨頭的封鎖,被打破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