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春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3 並無私情,被嫡姐換親之後,明春鳶,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崔珏的見面太過突然,紀明遙只來得及換下外衣,換上一身合適見客的莊重素雅的衣裙,頭髮也來不及重梳,只好就梳著家常慵妝髻,抿了抿鬢角。這髮髻不合適多戴華麗簪釵,便在正中簪一朵新開的牡丹,在銅鏡前照一照,也算得體大方。
仍有點滴細雨落下,和著溼潤的風一起吹至人面。
碧月舉傘在旁,細看姑娘的衣裙裝飾還有何處不妥,忽然一跺腳:“忘給姑娘戴耳環了!”
姑娘平常在自己房裡不戴耳飾,只用小銀塞子堵住,方才出來得太急,竟沒想到這一處!
碧月忙要讓人回去拿,紀明遙忙攔住她:“妝都沒化,那勞什子不戴也罷。急著回去拿一個還未必合適。是崔翰林突然要見我,我便有所失儀,他也該體諒,何況又不算什麼失儀。”
碧月想一想,只好算了。
怕擾亂姑娘的心,她嘴上沒再責怪自己,心裡卻難免更添擔憂:
若為她這一點粗心,壞了姑娘的好姻緣,她以後還怎麼有臉再在姑娘身邊?
熙和院與正院只隔了一條南北寬夾道,紀明遙很快從後穿堂進去,鏡月和素月一起接住她,隨行送到正房門前。
想到兩天前崔珏那個淡漠凌厲的眼神……跨過門檻前,紀明遙深深吸了口氣。
當時她沒有細看崔珏,對崔珏的全部直觀印象,也就只限於那一個眼神了。
太太應非常、非常希望她和崔珏的婚事能成。
提裙走進屋內,紀明遙抬眼,看見紫檀山水屏風裡轉出來一個人。
光線微暗,紀明遙一時看不清他的臉,只看見他穿著七品青袍,頭戴紗帽,對她彎身一揖。
他開口,聲音清寒:“突邀姑娘前來,是崔珏冒昧了,在此賠罪,請姑娘見諒。”
紀明遙垂首還禮:“崔翰林,言重了。既是紀家的貴客,有蒙相請,我理當前來拜會。”
崔珏直起身。
紀二姑娘今日的聲音不似前日……甜美嬌媚,正是溫氏姨母所說,“平和大方”。
他側身:“姑娘請。”
紀明遙便在他身前轉入屏風,帶過一陣微風。
崔珏沿著她走過的路走回去,在空氣中嗅到了清淡的香氣,不是脂粉氣,只是純粹的花香,和些微的墨香。
“你們有話就在這說吧,我去歇歇。”屏風內,溫夫人起身笑道。
她握住明遙的手,拍了拍,沒留下什麼叮囑。
西側間的門闔上,丫鬟們上了茶便退至廊下,從堂屋到東側間、再到東稍間,三間屋子裡便只剩他們兩人。
片刻靜默後,紀明遙放下茶杯,抬起頭,正看向崔珏。即便恰與崔珏目光相對,她也沒有移開眼神。
無論結果如何,這是她議親的物件,她最起碼該認真看一看,他長得什麼模樣。
——好一個清雋出塵的探花郎。
對著這張臉,她每頓更能多吃一碗飯了。
但他神色雖不似上次那般冷淡,卻仍無情緒……若他一直如此,這要減半碗。
崔珏本以為紀二姑娘的打量也會讓他有些不適,已經做好準備忍耐。但紀二姑娘的眼中沒有待價而沽、奇貨可居,她只是臨窗端正而坐,雙目澄澈,坦蕩而專注地看著他。
她在讚歎——
崔珏驀然垂眸,不再直視紀二姑娘。
非禮勿視。
今日婚約尚未更換,在名分上他仍不合適端量紀二姑娘,雖不得不如此,但再看就過分了。
紀明遙也低頭看袖口的花紋:“還不知崔翰林相請所為何事。”
崔珏便站起身來,開門見山:“想必姑娘已知兩家婚事有變。婚姻大事,並非兒戲,崔珏不得不在此冒犯相問姑娘一句,也請姑娘據實以答:應下這樁婚事,心中可有遺憾?”
遺憾?
紀明遙心中一動。
崔珏見過她和溫從陽的相處。
他是在擔心,她心裡“還有”溫從陽嗎?
的確,不管對哪個時代、哪個性別的人來說,這都是要問清楚的重要的事。
而她也的確可以問心無愧地回答。
紀明遙抬頭,對崔珏一笑:“崔翰林真誠相問,我便也直言相答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並無私情。”
崔珏沒有追問她所答是否為真,只又一揖道:“多謝姑娘。”
他道:“……姑娘如何,我亦如何。”
這話他說得似乎有些艱澀。
見他無別話要問,紀明遙便與他告辭,到西側間請回太太。
崔珏就在兩間屋子外等待,溫夫人不好多問,但觀明遙的神色,她心裡便大概有了底,讓明遙先回房去。
沿來時的原路邁出後穿堂,碧月慌忙低聲問:“姑娘,怎麼樣?”
“他應該沒看出來我沒戴耳墜……”紀明遙揪住袖口,先安碧月的心。
但他好像看見她裡衣袖子上的墨點了。
可惡啊。
……
崔珏離開安國公府時還遠不到正午。他沒再回翰林院,令小廝去請回兄長,自己也直接回了家。
崔瑜幾乎和崔珏同時到的家,下馬便問:“怎麼安國公府突然叫你去?你還找我回來,是有什麼要事?”
崔珏請兄長到書房坐,將安國公府要換人成親之事說出。
崔瑜聽罷大怒:“這是把咱們崔家當成什麼!”
他站起來,把緋色袍袖甩得“嘩嘩”作響:“是他家要結親,親事既定,又豈是他們想換就換?這也欺人太甚!”
他越想越氣,抬腳就要走:“我找安國公說理去!”
“大哥!”崔珏抓住他,“只怕此事溫氏姨母為難,我已應下,罷了。”
崔瑜回頭看兄弟,沉默了。
溫氏姨母是母親的表妹,兩位年紀相差有十歲,少時並不很親密,各自成家後,因分隔兩地,更極少相見。
直到十一年前,父親調任回京為禮部尚書,未滿兩載便不幸仙逝。當時母親亦纏綿病榻。外祖母早已先去,母親的親生姐妹都不在京中,兩三年裡,都是溫氏姨母常來崔家相伴,寬慰母親的心懷,對他們兄弟亦多有照拂,這份情意他們一直都記得。
正是以他們本不欲與公侯勳貴結親,卻看在溫氏姨母一片愛女之心,才應了這樁婚事。
也怕人說阿珏攀附上國公府才如何如何,待春闈放榜、金殿傳臚後,崔家才上門提親。
崔珏鬆開兄長:“就這一次了。有勞大哥和嫂子再替我操辦。”
崔瑜深深一嘆,坐了回去。
父母離世時,他已近成人,阿珏卻還不滿十歲,自是更看重當年之情。
“操辦容易,去衙門換庚帖,再去下聘就是。”思索一回,崔瑜笑問,“今日可與紀二姑娘見面了?覺得怎麼樣?”
他深知阿珏的性情,只隨口一問,算是調侃,沒想他會回答。可喝了口茶抬頭,他竟看見阿珏的嘴動了動?
崔瑜立時向前探身。
崔珏把話嚥了回去。
崔瑜急得忙問:“你怎麼不說了?”
崔珏:“尋常相看,無甚可說。”
崔瑜問不出來,連悶帶著對紀家的氣,喝乾兩杯茶,突然面色一變:“不對……不對呀!”
他忙忙地說:“我想起來了,你嫂子說過,紀家的二姑娘與理國公府的公子是青梅竹馬!兄妹倆……好得很,只怕今年便要過定成親的!這——”
“我知道。”既然兄長問了,崔珏便道,“紀二姑娘今日已說,那只是父母之命,並無私情,想來與我,也並非紀家逼她應下。”
他雖如此說了,崔瑜卻還是覺得不行:“十四五歲的小姑娘家,有國公府的表哥傾心相待多年,她真能不動心嗎?”
若能對阿珏一心,即便紀二姑娘退過親事也無妨。可若心裡還有別人,又豈能安心與阿珏相伴?
崔珏重複:“她已說過並無私情,如此便好,其餘我不在意。”
他認真道:“請大哥也勿要再提了。”
情愛有何意趣。
只要紀二姑娘果真一如今日,通達平和、安分知禮便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