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葫蘆套,民國:關東參王,參娃,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永福嚇的腿都哆嗦,慌亂之下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時候,被倒吊在排杆上的曲紹揚開口說話了。

“瓢把子,當家的,小弟也是綹子。

一時失了手,被他們給綁起來了,求當家的救我。”

小白狼聞言,走到了排杆下,仰頭看了眼曲紹揚。

“我草,原來你也是綹子?你十幾啊?黃嘴丫子都沒褪淨呢,也學人出來當鬍子?

哎,大家夥兒看看,這小子那德行,像不像尿了炕讓他媽吊起來打啊?哈哈哈。”

小白狼指著排杆上的曲紹揚,笑的不行。

一眾鬍子也都笑了起來,隨即附和。“像,太特麼像了。

小兔崽子還想吃這碗飯?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德行,奶毛兒還沒幹呢。”

眾人指著曲紹揚,一陣嘲笑。

“媽了個巴子的,綹子見綹子不救,這是規矩,這個道理你不懂麼?

行了,你小子就在上頭掛著,曬蛋吧。弟兄們,這裡水淺,滑了。”

滑,就是走的意思。

正好此時木排也將將過了掐脖黃哨口,旁邊石牆逐漸變矮。

小白狼一揮手,帶著手底下這些人,跳到了岸上,然後騎上馬,呼嘯而去。

見小白狼綹子走遠了,木排上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快,把愣虎兒解下來,這孩子倒吊在上頭,遭罪了。”李永福急忙喊道。

於是,眾人七手八腳的將曲紹揚從排杆上解了下來。

“總算糊弄過去了,這小白狼綹子,不太講究啊。”

曲紹揚坐在木排上,一邊說著,一邊把藏的銀子和銀票都掏出來,還給了李永福和其他人。

“愣虎兒啊,這次多虧有你,好歹大頭兒的錢咱都保住了。”李永福接過銀錢,萬分慶幸的說道。

老排出發前,櫃上都會有所打算,提前預備出一些銀錢,就是為了打發路上這些吃排飯的。

若是遇到小來小去的麻煩,直接用錢打發了就行。

可小白狼綹子臭名遠揚,那一套對付他們不好使。

要不是曲紹揚想出來這一招兒,今天他們帶的銀錢,肯定會被洗劫一空。

“你這小子,腦袋瓜兒還挺好使的。

等回頭到了安東,我一定在大櫃面前,好好替你美言幾句。”

李永福也是越看曲紹揚越稀罕,這孩子,太得力了。

“哎,謝二櫃。”曲紹揚也沒客氣,應了一聲兒,站起身來,繫好了褲腰帶。

“好了,都去幹活吧,咱今天得多攆點兒路,趕到排臥子休息。”

水老鴰擺擺手,示意眾人各歸各位,幹活去。

雖然損失了些錢財,好歹平安過了掐脖黃,接著眾人在頭棹的帶領下,又過了幾個不大不小的哨口。

為了趕路,眾人貪了點兒黑,總算趕到了蛤蟆川排夫窩子。

此地江邊有一塊大石頭,像趴在水裡的蛤蟆,故而起名叫蛤蟆川。

此地不是集鎮,也沒多少人家,只是臨近江邊有一處簡易的房子,住著老兩口。

這老兩口沒兒沒女,也不幹別的,就是給路過的排幫做做飯,留他們住宿,多少掙幾個錢。

排夫窩子的條件比不得客店,好歹比露宿野外強多了,所以木把們也不挑,只要路過此地,都在這兒休息吃飯。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提前沒預備東西,飯菜準備的不周到。頭棹、二櫃,你們多擔待。”

守排臥子的老王頭夫妻倆,羅鍋著腰,忙活了好半天,終於端上來飯菜。

排夫窩子條件簡陋,眾人到的又晚,能有啥好吃的?

不過是窩頭、鹹菜,開春的發芽蔥,自家做的大醬,再來一大盆薺菜土豆湯。

“挺好,挺好,讓老哥和老嫂子受累了,來,你倆也上炕,一起吃點兒吧。”

木把們性格堅韌,吃苦耐勞,孬好的從來都不挑。

頭棹跟老王頭夫妻認識很多年了,都挺熟悉,便招呼著他們一起吃飯。

老王頭兩口子哪好意思一起吃啊,只推說他們早就吃過了。

“頭棹,你們慢慢吃,缺啥少啥的就喊我們,吃完了我來收拾。

我去燒點兒熱水,晚上讓爺們兒都燙燙腳,舒坦舒坦。”老王頭說完,領著妻子出去了。

眾人忙活這一天,又貪黑趕路,都餓了,也不管那些,甩開腮幫子就是個吃。

吃過飯,正好熱水也燒好了,弄幾個破木盆,大家夥兒輪流泡了泡腳。

晚上睡覺的時候,直接把衣服全脫了,掛到外頭房簷下,人赤條條的躺被窩裡。

這倒不是木把們有啥特殊癖好,主要是蝨子跳蚤多的令人頭皮發麻,不得已。

早晨起來的時候,先點上一根松樹明子,把渾身燎一遍,再出去穿衣服。

離開老王頭的排夫窩子,木排在江上又漂流了幾天,有驚無險的過了二龍鬥、大鬼、二鬼等哨口。

“頭棹,過了前面葫蘆套就是貓耳山了吧?

咱排上的糧食好像不多了,是不是得在貓耳山靠幫,順道採買些吃的啊?”

二棹李長亮望著遠處的山,詢問水老鴰。

貓耳山地名由來,是因為城西北處聳立著一座雙峰山,山頂雙峰對峙,雄偉異常,遠望形似一雙貓耳朵。

早在渤海國時期,此地就是繁華城鎮,渤海國五京之一的西京鴨綠府,也是著名的朝貢道,唐朝和渤海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清朝初年,朝廷在貓耳山設立邊臺,派旗兵把守,列為封禁區,不許尋常百姓進入。

光緒三年,在城區設貓耳山分防巡檢,隸屬於通化管轄。

“嗯,就在貓耳山靠幫吧,這些天吃住都是排臥子,我瞅著大家夥兒一個個都靠的五脊六獸。

就在貓耳山歇一歇吧。”水老鴰點點頭,算是同意了二棹的請求。

“大家夥兒,加把勁兒啊,過了前頭葫蘆套,就到貓耳山了。

那地方可比塔甸熱鬧,剛才頭棹說了,今天咱就在貓耳山靠幫。”李長亮朝著後頭高聲喊道。

葫蘆套,是鴨綠江上一處葫蘆形的半島,江水在此處有一個大拐彎兒。

此處江彎急,浪頭大,水流快,排有時來不及拐彎就被浪推貼在石壁上,排散人亡。

所以放排人都說,排進葫蘆套,啥也不知道,叫聲爹,叫聲娘,回家看你沒指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念能力是養成系

沉霧

三國:開局淪囚,厚黑軍師歸劉

故塵有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