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漢世祖,羋黍離,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楊業軍徜徉在美好的春光下,清理戰場繳獲,享受勝利果實之時,遼帝耶律璟率著敗軍向東疾行。當然,不是因為懼怕楊業軍了,只是經此挫敗,因伏擊大勝的遼軍士氣,再度遭到重創,實無心再戰。

三萬多遼軍,經過伏擊以及楊業的突襲,損失過萬,雖然不乏諸多在山中走失的,但還能組織起來,拱衛在遼帝身邊的,只有不到兩萬人了。

並且,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值得慶幸的,大抵要屬損失的兵馬,以部族軍為主,皮室軍的傷亡倒沒有多少。可以想見,此番漢遼大戰後,契丹諸部卒必定是怨氣沸騰,他們從徵作戰,前前後後,死傷實在太慘重了。

至於其他隨軍的輜重、財貨、馬匹、牲畜等等,則是完全顧不上了。

北院大王耶律屋質,一直是殫精竭慮,如今終於可以得到休息的機會了。楊業那一箭,力道極強,鎧甲的防護被穿透,扎入肉裡。萬幸的是,沒有射中要害,但經過山地逃亡的折騰,未能及時得到完備的搶救,以致流血過多,還在昏迷中。

而讓耶律璟匆匆東進的原因,也如楊業所猜測的那般,武州的遼軍出問題了,耶律沙在撤軍過程中,被漢軍追殺,損失兩萬多.....

這對耶律璟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他急於東進,卻是打算去收拾爛攤子的,同時,對於耶律沙的表現,也十分憤怒,覺得他有負信任,兩次撤軍,一次南口,一次文德,都出問題了。

當然,從實際而言,耶律沙這名遼國大將是有些委屈的。去歲自昌平撤軍,有高懷德及漢軍強行糾纏,不得已與戰。

而這一次,在收到遼帝的命令之後,也是以極快的速度,做撤軍準備。並且,在迷惑漢軍方面,做得很到位,對慕容延釗大軍的襲擾節奏沒有絲毫變化。

問題呢,還是出在漢軍這邊。自動兵之後,按照此前的佈置與作戰方針,慕容延釗領大軍穩穩推進,在面對遼軍的瘋狂襲擾之時,還有意放慢了腳步。

但是,慕容延釗用兵,從來都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穩紮穩打,卻不代表自縛手腳。早在動兵之前,便從各軍之中抽調善於跋涉的部隊,尤其是此前參與過滅蜀之戰的將士。

總計五千卒,由韓重贇率領,自懷來北入燕山,在嚮導的帶領下,兜了一個大圈子,繞行近三百里的山道,其意直插遼軍後方。李重進也請命隨軍,走山路迂迴繞襲,既吃苦受累,還有風險,但對於戴罪貶職之身的李重進而言,慕容延釗能給他個機會,大抵都是看在柴榮的面子上。

而慕容延釗則率領大軍在正面與遼軍周旋,吸引其目光,對此,遼軍是毫無察覺。因此,當耶律沙棄守文德,率領吸引漢軍注意力的兩萬多騎兵快速後撤,在文德縣西北二十里處的斷雲嶺碰到韓重贇軍時,可想有多驚訝。

當時,經過十二日的行軍,漢軍歷經千辛萬苦,從曲折崎嶇的山道中解脫出來,正隱伏休整,準備從背後朝遼軍發起一波攻擊。

面對耶律沙軍的動向,韓重贇與李重進立刻就判斷出了遼軍的目的,這是還想逃。韓、李二將,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領兵拒之。

斷雲嶺這個地方,就如起名,形勢險惡,再加上有羊河穿流,在漢軍搶佔道路設防的情況下,遼軍想要快速透過,除了正面突擊,沒有其他選擇。

一場慘烈的遭遇戰,突然展開,漢軍人少,且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中消耗的精力沒有得到恢復,但是佔有心理優勢與時間優勢。

遼軍則人眾,且歸心切切,在生存的動力的,爆發出的能量也是可觀的。但是,想要衝破漢軍軍陣的阻截,又哪裡是容易的。

慕容延釗那邊,則是不動如山,侵掠如火。得知遼軍後撤之後,即令郭崇威率領五千騎追,又石守信領兵跟進,他自率中軍隨後,至於文德縣,只派了一千卒去接手。

是以,在前後夾擊之下,耶律沙那兩萬多軍很快便陷入窮途,被逼得沒辦法,耶律沙帶著人往羊河水裡闖,淹死者無數。最終,只有十餘騎兵得意逃脫,與全軍覆沒有差別。

斷雲嶺一戰,僅俘虜,就抓了上萬人。殲敵兩萬多,也算是一場大勝了,戰果豐厚。但是,人,總歸是滿足的,尤其是得知遼軍撤軍的情況之後,更覺得可惜。

至於耶律璟收到的,損兵兩萬多,那是因為隨著耶律沙自文德撤軍的,只有兩萬多軍......東面的遼軍,原本有六萬餘眾,隨著耶律沙駐在文德的,就有四萬餘眾。

實際,耶律沙還是盡了些力的,提前把兩萬軍後撤,透過野狐嶺出塞了,他自己選擇帶人斷後與慕容延釗大軍糾纏。否則,要是都被截在斷雲嶺,怕也逃不脫全軍覆沒的下場。

至於另外兩萬遼軍,則駐於文德以西的懷安縣,那裡原本才是遼軍真正打算堅守的地方。因為處在後方,在收到遼帝的撤軍令後,要顯得從容得多。

懷安遼軍的統帥,名叫韓德樞,乃是遼開國功臣韓延徽的長子,遼國的功勳貴族。韓德樞也是個才幹出眾的人,早年的時候就被遼太宗耶律德光譽為“國之寶”。耶律璟繼位後,以他鎮撫遼東,政績卓著,漢遼交惡之後,被調至南面任事。

遼軍的撤軍顯得很突然,但真正貫徹耶律璟詔命,落實其想法,連軍帶民一起北撤的,只有韓德樞。是故,等漢軍取得斷雲嶺大捷,趕到懷安後,只剩下一座空城,民眾被遷走,房屋被焚燬,道路被破壞,水源被汙染......

對於遼軍而言,這一場大規模的撤離,終究沒能全身而退。最終,各路遼軍,是在野狐嶺以北三十餘里的燕子城會集。除去那些隨軍的胡漢百姓之外,諸軍加起來已然不到十二萬,且以殘兵弱旅為主,精銳雖然保留了一些,但士氣異常衰落。

更現實的問題是,耶律璟還得靠著這些人馬,回國平亂。然而,在漢軍的屢次打擊之下,這些軍隊也是軍心不穩,讓遼帝頭疼的事情,還多得是。

值得慶幸的是,耶律璟下邊,還有不少胡漢人才,能為他效力,進言獻策,整軍撫民。即便如此,經過這般重創,遼國的統治也陷入了幾十年來最危險的境地,比起當初欒城之戰後的形勢,還要緊張。除了軍力國力的巨大損失之外,就是南邊的大漢虎視在後。

而慕容延釗大軍,在全復武州,又向西奪取懷安之後,針對遼軍大規模北撤的情況,也面臨一個選擇。是按照既定計劃,經懷安向西,與符彥卿、趙匡胤會師雲州,還是北出長城,出塞繼續追逐遼軍。

這是根據軍情變化而產生的調整,但是涉及到御營的戰略規劃,慕容延釗也不敢自專,是以暫駐懷安,命人往幽州請示皇帝,同時派軍搶佔野狐嶺等險要以及長城隘口布防,並與西面的符彥卿取得聯絡,瞭解其戰況。

對於遼軍撤兵的選擇,劉承祐也有些意外,在經過權衡之後,讓慕容延釗暫不出塞,根據雲州的軍情而決。同時,劉承祐也安排下去,加強對遼國的訊息刺探,搞清楚遼軍突然撤軍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

一江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