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三章 立場,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狂風徐徐,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次江淮之亂,看似只是誣告趙郡王李孝恭謀反,但實際上內幕重重。

從某種角度來說,總領揚州大都督府的是趙郡王李孝恭,還是秦王李世民或者齊王李元吉,都沒什麼本質區別。

誣告謀反未必會有,但衝突是肯定的。

因為這是南北世家的一次衝突,闞稜一不小心也被捲了進去。

李靖攜其北上,一方面是闞稜熟悉朔州,畢竟李靖離開朔州已經很多年了,另一方面也是調走江淮如今威望最高的軍方大將,使江淮不再生變。

之前天策府諸多幕僚都判斷,趙郡王李孝恭意圖謀反很可能是誣告,在仔細查證之後,確定了這個判斷的正確性。

李孝恭領揚州大都督府,手掌半個天下,位高權重,難免有些驕橫,與江南世族多有衝突。

特別是朝中先後設東南道形臺、揚州大都督府,李孝恭多次拒絕了江南世家子弟的入仕。

南北的衝突主要就體現在這兒,隋唐均是以北統南,北方世家門閥入仕輕鬆的很,在朝中、地方均有著極強的影響力,而江南世家在這方面極為弱勢,一直寄希望能改變這種現狀。

所以唐軍四面合圍江淮軍的過程中,江南世家是出了力的,李孝恭也有所承諾,但等戰事落幕,李孝恭掌揚州大都督府後,翻臉不認人了。

而江南世族也不傻,沒有直接懟上李孝恭,而是慫恿了闞稜這位江淮故將,甚至吳興沉氏還招了闞稜為婿。

李孝恭敏銳的發現了這一跡象,調動兵力,試圖先下手為強,將闞稜幹掉拉倒……這件事在史上是確有其事的。

但這一世,闞稜因為北赴雁門,推遲了下江淮的時間,導致事件的發生沒有按照李孝恭的計劃來。

好吧,既然你李孝恭鐵了心不肯講和,那隻能讓你退位讓賢了……江南世家在朝中沒什麼得力的人物,僅有的江國公陳叔達也不會站出來,但這也不意味著他們毫無辦法。

關鍵時刻,揚州大都督府內一位看似江南世家沒有什麼關聯的的屬官上書朝廷,密告趙郡王李孝恭調動大軍,意圖謀反。

顯赫一時的趙郡王李孝恭就此闇然離開了政治舞臺,而崔信、凌敬也感慨……李善實在是受了池魚之殃啊。

鬼想得到李孝恭和江南世家爭來鬥去,結果將幾千裡外的李善給坑得這麼慘。

所以適才崔信才幾近破口大罵,凌敬也闇然神傷……懷仁也太倒黴了點。

如果沒有這破事,這時候李善應該已經回朝了。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就算是孫子復生,北赴雁門也未必能有所作為……如果頡利可汗知曉李善在顧集鎮,李善想逃過這一劫,實在是難上加難。

李靖抵達代州能起到什麼作用,實在很難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旦李善被困在顧集鎮的訊息被突厥知道,李靖只怕也無能為力。

雖然李善多次在他們面前提現出對李靖的崇拜,但凌敬、崔信並不相信李靖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聽著兩位長輩的感慨,王仁表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張文瓘、李昭德想不到,而自己應該想得到的。

是自己和王仁佑長期的仇怨讓自己忽視了這一點,說起來最早李善有借重自己這個太原王氏子弟的意味,但始終坦誠相待,視己為至交。

就算屢立大功,扶搖直上,冊封郡王,名揚天下,也從未因為身份的變化,對自己的態度有所改變……雖然王仁表是太原王氏子弟,但太原王氏子弟數不勝數,而他身為同安長公主的庶子,反而在仕途、經濟各方面處於劣勢。

如今,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好友不多的生機很可能就此泯滅。

想到這,王仁表臉上滿是羞愧之色,突然抬步入屋,向著朱氏行了一個大禮。

“侄兒愧見叔母,此番……”

“罷了。”朱氏神色肅穆,擺手道:“王仁佑既有此心,就算無此事,也必然有所動作,怪不得孝卿。”

一旁的張氏、長孫氏和崔十一娘都默然無語,這種話別人想得到,但身為李善母親的朱氏如此說,讓人意外的很。

朱氏緩緩起身,轉向望著北方,沉聲道:“吾兒無短命之像。”

屋內的長孫氏、張氏,門外的凌敬、崔信、張文瓘、李昭德以及依舊拜倒在地尚未起身的王仁表心裡有些同樣的判斷。

這是一個母親面對絕境時,對不屈命運的抗爭……即便只是以言語抗爭。

這也是一個母親面對絕望時,對命運發出的吶喊……

感人肺腑,但並沒有實際意義。

李善有沒有短命之像,那真是鬼都不一定知道。

就在這時候,一個清脆而嬌柔的女聲響起,用一種斬釘截鐵的語氣斷然道:“叔母所言極是,李郎君不僅必能安然而歸,更能凱旋而歸。”

在父母、未來夫婿的好友以及未來婆婆的注視下,才十三歲的崔十一娘雖小臉緋紅,但身姿挺拔,侃侃而談。

“月餘前,李郎君來信,提及顧集鎮寨堡諸事。”崔十一娘語氣堅定,“雖是初初設寨,卻堅固異常,記憶體大量糧草、軍械,又有名將張士貴駐守。”

頓了頓,崔十一娘加重了語氣,“李郎君懷仁舉義,軍民均願效死,更何況身邊親衛。”

“聽聞僅僅此次北上青壯就多達數百,李郎君身邊親衛多達近千騎,出塞巡視,必然親衛環繞。”

“顧集鎮不缺糧草,不缺軍械,依城而守,就算突厥大軍圍攻,也難以破城而入。”

“若是突厥難破雁門關,劫掠河東,必然糧草不濟,絕難久困顧集鎮……”

隨著崔十一娘有條理的講述,朱氏、張氏臉上的神色漸漸緩和下來,崔信用嶄新的目光打量著這個被自己寵愛十餘年的獨女。

“有妻若此,夫復何求?”朱氏拉著崔十一孃的小手,“吾兒有幸,吾兒有幸。”

在未婚夫陷入絕境的時刻,這位出身清河崔氏的嫡女沒有如尋常女子一般陷入混亂的思緒中,而是堅定的選擇了立場。

只是選擇立場也就罷了,關鍵是崔十一娘條理清晰的分析局勢,這就不是普通世家女能做到的了。

當然,對於朱氏而言,在如今的情況下,立場更加重要。

屋內的氣氛漸漸緩和下來,唯獨站在門外的凌敬目光復雜,身為天策府幕僚群最核心的一員,他在和李世民、杜如晦諸多商談之後,都有著不好的預感。

如今雁門戰局比崔十一娘想象的要更加複雜,也更加兇險,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能遮掩過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雛鷹的榮耀

匂宮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