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五十九章 博弈(下),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狂風徐徐,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樣是這個晚上,涇州府治的安定縣內,李善卻沒有在思考這場戰事,而是在琢磨幾個月前在這兒兵敗僅以身免的前涇州刺史宇文穎。
按道理來說,宇文穎兵敗,導致梁洛仁迅速南下岐州攻打仁壽宮,這是大罪啊,但在回朝後不過兩個月就得以起復,出任司農少卿。
說起這位也挺倒黴的,今年是滎陽鄭氏族人,是三月份李善出京後才出任司農少卿的,隨駕仁壽宮,結果戰死在了宮外。
其實敗後復起的例子在唐朝初年多了,裴寂、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都是太原元謀功臣,都在大敗喪師喪地之後得以起復。
但類似的情況在最近幾年比較少見,當年是因為畢竟能用的人少,而現在大唐一統天下,派的上用場的人多了,更何況國朝已定,相對而言,對規矩的需求大過人心。
所以,就顯得宇文穎比較特殊了,涇州是中州,刺史是從四品,而司農少卿也是從四品,基本上可以算是平調了,但從地方平調為朝官,實際上可以視為升遷。
李善原本也覺得如何,直到今日黃昏時分聽溫彥博隨口提了句……宇文穎與齊王李元吉交好。
那麼巧,宇文穎兵敗後起復,其他地方不去,非要去司農寺,而另一個司農少卿趙元楷同樣與齊王交好。
李善也不知道李元吉到底在打什麼算盤,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天台山一戰後,李元吉並沒有選擇放棄。
“殿下。”
“酇國公來了。”李善笑著起身招手,“明日即抵,今夜當有所分遣,故召見諸將。”
這是正常的,這支大軍不同於常設的代州軍,主要是關內府兵組成的,每個折衝府的驃騎將軍是基層的軍官,率領從五百到一千兩百人不等的府兵。
所以,李善身為主將,需要將這麼多相對獨立的府兵分割組成,再任命將領,不過此次李善出京迅捷,軍冊文書以及各類訊息直到今日才送來,才會在今晚定下,明日行軍途中進行佇列更換。
大軍在安定縣周圍駐紮,只有李善、竇軌、溫彥博幾人住在城內,溫彥博還在府衙那邊忙著,李善與竇軌一邊敘話一邊等著諸將來報。
對著這位早年就認識,之後幾年再也沒見過面的外戚,李善很是謙虛,不以郡王自傲,言談中以晚輩自居。
竇軌性情酷烈,是個吃軟不吃硬的貨色,覺得有點尷尬,而李善卻是無所謂,竇軌是李淵的亡妻竇氏的堂弟,李建成、李世民平日見面都要稱一聲舅父。
聊了幾句後,竇軌話題一轉,提起了突厥在固原縣城外以三千唐軍士卒屍首堆壘京觀一事。
李善臉色如常,但眼露寒芒,輕描淡寫道:“聽聞朝中頗有異議,覺得晚輩去歲手段酷烈?”
的確有這種說法,去年李善殺俘,在蒼頭河畔對壘京觀,而突厥這次的報復明顯是針對李善的。
“若非如此,何以震懾草原?”竇軌嗤笑道:“懷仁無需擔憂。”
李善起身踱步,“至少沒有人提及將晚輩交給突厥……”
“何人膽敢?!”竇軌厲聲道:“若有此僚,當斬其首級!”
“突厥之暴虐殘忍,何止這三千唐軍士卒的性命?”李善揚聲道:“突厥蓋壓中原數十載,年年來犯,如今大唐一統天下,必然逐鹿草原,他日踏破王帳,縱橫漠北……”
“到那時候,大唐臣民,足跡遍佈天下,胡人何敢犯之?”
竇軌詫異而清晰的感覺到這位青年郡王言語中蘊含的強烈信心,他並不知道這一幕距離現在並不遠,原時空中,李世民明年就能登基,不久後覆滅東突厥,公推天可汗,使這個國家的自信強大的信念刻在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直到千年後亦未消散。
“當年目睹秦王以雙十之齡,縱橫中原,百戰百勝,不料數年後,邯鄲突起,揚威塞外,數破突厥。”竇軌嘆道:“他日踏破王帳,必邯鄲也。”
李善習慣性的謙虛幾句,“歷次戰事,或託付張武安,或託付蘇定方,晚輩不過欺世盜名而已。”
竇軌都被逗笑了,“欺世盜名之輩……陛下何敢託付重任?”
“武德元年,淺水原一戰,梁實、龐玉堅守,秦王率精騎側擊,大敗宗羅睺。”竇軌似乎在回想當年故事,頓了下才幽幽道:“當時薛仁杲尚率大軍就駐守在安定縣城,某力勸秦王頓足……”
李善保持著沉默,來到這個時代在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後,他早就將自己前世最感興趣的幾場戰事覆盤了很多遍,比如這場就發生在不遠處的淺水原大戰。
“秦王執意追擊,十日之內覆滅西秦。”竇軌嘆道:“類似的事在武德三年再次發生……”
這次李善介面道:“柏壁大捷,秦王不顧任國公勸誡,三日不卸甲,四日未下馬,追擊數百里,劉武周懼而北竄。”
“但虎牢一戰,頓足數月,方迅捷出擊,一舉破敵。”竇軌正色道:“秦王軍功蓋世,名揚天下,千年之後,後人論史上名將,秦王必有一席之地,不弱衛霍之流,非陣中勇武,實因擇機得當。”
“聽聞當年山東戰事,下博一戰之前,懷仁力勸淮陽王勿出城浪戰,而顧集鎮一戰,懷仁卻執意北上追擊,終使潰而未敗的數萬突厥埋骨雲州。”
“懷仁于軍中,不通安營紮寨,不曉軍中細節,當只論擇機,已深得兵法奧妙。”
竇軌的點評堪稱入木三分,李善畢竟是個穿越者,的確不擅長那些實際的軍務處理,但相反的是,他經歷的每一場戰事,從歷亭夜襲一直到蒼頭河大捷,都出自他的謀劃,從某種角度來說,李善擔得起名將之稱。
李善臉上呈現喜色,但不是因為對方的吹捧,他上前兩步,握住竇軌的雙手,“有竇公之助,此戰必勝。”
此次出征,最讓李善為難的並不是突厥,也不是羅藝,而是這位竇軌。
之前每一場戰事,除了顧集鎮內讓張士貴領軍之外,李善一直是讓蘇定方實際掌控大軍,而這次是竇軌而不是蘇定方成為自己的副手。
如何與竇軌相處,這是對李善的考驗。
所以,昨日李善命蘇定方率騎兵先行進發,今夜找了個機會以謙遜的態度與竇軌詳談。
最終的結果讓李善非常滿意,他開始對這場戰事充滿了信心。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