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小豬兜兜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關於上一章的疑問,知否從蒙童開始,騎小豬兜兜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糊名的問題。

糊名是肯定的,但是在定下五經魁之後,所有的糊名就都拆開了,接下來就是前五名的排序,當然最主要就是第一名的歸屬。

真實歷史上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具體操作肯定不一樣,反正本文就是這麼理解並且設定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往回翻一翻,前面寫鄉試的時候也是定下經魁就拆開了糊名。

2)徐穆劇情問題。

首先要明確幾個前提。

一是徐穆與徐麟表面上談不上親朋好友,但往前倒個五六代或者七八代確實扯得上關係。

二是行卷干謁。

也就是在考前帶著文章私下拜見主考官,這種行為唐宋元明清都有。從有科舉制度以來,一直到科舉制度徹底被廢除,自始至終都沒有杜絕過。

三是科舉舞弊屢禁不止。

唐代禮部侍郎錢徽舞弊案,北宋陳堯諮、劉師道舞弊案,南宋秦檜舞弊,明朝甲辰科場案,清朝順治丁酉北闈科場案,光緒年間,周樹人的爺爺還搞過賄賂鄉試考官的事情。

四是科舉舞弊被檢舉揭發的代價並沒有一些讀者想象中那麼大。

前面提到的北宋陳堯諮、劉師道舞弊案中,禮部試主考官陳堯諮因為夥同劉師道替他弟弟舞弊,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但很快就被起復,甚至後來又再次擔任過科舉考官。

當然,這只是北宋的情況。

到了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科舉舞弊一旦被抓到,動不動就是殺頭,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五是科舉考試並不公平。

朝中大員有很多方法對科舉結果施加影響力,而且還不會被定性為舞弊,各種“內定狀元”、“後門狀元”、“權得狀元”層出不窮。

比如大詩人王維能考中狀元,走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妹妹的門路。

又比如嘉靖年間靠著巴結嚴嵩父子才考中的狀元唐汝楫。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張居正,兒子裡,一個狀元、一個榜眼、一個進士,而且張居正還當過自己二兒子的主考官……

———————

明確了以上幾點,再來看本文中主考官徐穆。

徐穆肯定是有私心的,他希望徐麟成為會元,但他的所作所為根本談不上舞弊,也談不上徇私枉法。

首先,徐穆和徐麟一個是桐廬徐氏,一個是清江徐氏,表面看起來並沒有直接的親屬關係,這一點文中已經交代過。

其次,徐穆自始至終都沒有旗幟鮮明地亮出過自己的態度,還擺出避嫌的姿態,不干預同考官們的討論。

或許王文清點明徐麟出身後,同考官們已經對徐穆的態度有所猜測,可徐穆表面上和徐麟並沒有任何關係,從始至終也沒替徐麟說過一句好話。

即便有人上書彈劾,但無憑無據地彈劾一位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龍圖閣大學士,恐怕得做好自己的官帽先不保的打算。

猜測僅僅是猜測,並不能給徐穆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威脅。可是一旦生出這種猜測,卻反而會讓同考官們投鼠忌器。

同考官們會在心裡權衡萬一這猜測是真的,自己如何和徐穆站在對立面,那又會有什麼後果?

有了這一層顧慮,他們就算不直接反對徐穆,也不敢隨便發言,然後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考官們討論前期,僅憑張茂修和邱鐘意兩個人,就輕易主導了場中的局勢。

假設一下,如果沒有那位年輕翰林出來仗義執言,張茂修和邱鐘意這少數人的觀點是不是就會變成“公論”。

到時候,徐穆只需像鄉試時王文清取衛辰為解元那樣,半推半就,秉持“公論”行事,就可以名正言順取徐麟為會元,誰也挑不出什麼錯來。

和衛辰那一次比,徐麟差的可能就是一點點硬實力了,而張茂修和邱鐘意就負責用輿論聲勢補上這一環。

要知道,在討論會試人選之前,徐麟就已經是考官們商定好的詩經房經魁了,這也就意味著,徐麟的文章就算比衛辰差,也差不了多少。

還是那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當文章水平好到一定程度時,哪一個更好都只是主觀的評判而已。

你翰林院說衛辰的文章更勝一籌,可我張茂修和邱鐘意就是喜歡徐麟這種文風,這也是我的自由啊。

雖然有點兒無理取鬧,但理兒就是這麼個理兒。

他們兩個只是在履行同考官的職責,作為同考官,推薦自己喜歡的卷子而已,有錯嗎?

當然沒錯。

說到底,整件事就是徐穆的地位和權勢在起作用。

即便徐穆一句話不說,其他人依然能夠感受到這種權力帶來的無形的壓力,而後不自覺地遵照徐穆的意願行動。

這算舞弊嗎?

當然不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奧特:開局硬剛塔爾塔羅斯

尹半仙

完美世界:我載入了葫蘆娃面板

夏蟲話雪

我在修真世界搞建設

二十六度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