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楚靈王的名不正,言不順,歷代王朝更迭,湯加鹽大伯伯,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自從晉悼公復霸之後,晉國國力日漸衰落,但仍然是諸侯公認的霸主,除了齊國對晉國的霸主之位虎視眈眈,一些小國遇到了麻煩仍然來向晉國求助。楚國是南方的大國,蔡國距離楚國很近,一向在中原霸主和楚國之間搖擺不定,所以時常要到楚國去朝見楚王獻上禮物,與楚國搞好關係,求得國家的安全。
一次,蔡昭侯得到了兩枚質地清潤、雕工細膩的精美玉佩和兩件珍奇的皮裘大衣,正好到了朝見楚王的時間,他便自己穿上皮衣佩上玉佩,將另外的玉佩和皮衣作為獻給楚王的禮物帶到了楚國。到了楚國之後,楚昭王見到蔡昭侯獻上的玉佩和皮衣非常精緻稀有,於是很是高興地試穿了皮衣和玉佩,並設宴款待蔡昭侯。
蔡昭侯與楚昭王二人都穿著華美的皮衣和珍貴的玉佩參加宴會,觥籌交錯,賓主盡歡,可是陪同楚昭王參加宴會的楚國令尹子常看到如此珍稀的玉佩和皮衣十分羨慕,也想擁有。他仔細想想,覺得楚昭王的玉佩與皮衣自己還不敢貿然去要,但是蔡國國小力微,自己身為楚國的令尹,掌握著大權,蔡昭侯一定不敢得罪,於是便要求蔡昭侯將其玉佩與皮衣送給自己。
誰知正是由於蔡國國小力微,蔡昭侯很難得到什麼珍寶,將玉佩與皮衣視若心頭肉一般,這次將玉佩與皮衣送給楚昭王一半已經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忍痛割愛,無論如何都不肯將自己的玉佩與皮衣送給子常。子常雖然身居高位,卻是一個貪婪蠻橫之人,他見蔡昭侯如此不給面子,竟然下令將蔡昭侯扣留在楚國三年之久。
無獨有偶,蔡昭侯被扣留後不久,唐國的唐成公到楚國去朝見楚昭王,子常又看中了唐成公的兩匹寶馬,唐成公不肯給,子常便將唐成公也扣留了起來。唐國失了國君,諸位大臣都十分著急,便聚在一起商議出了一個辦法,他們以唐成公身邊的隨從輪值為名派人到楚國去,在接風宴上將唐成公身邊的人都灌醉了,偷了兩匹寶馬拿去獻給了子常。
子常得到了寶馬,很是志得意滿,便放唐成公回國了,然後又對與蔡昭侯一起被困在楚國的蔡國大臣們說:“蔡國國君之所以長期羈留在楚國,都是因為你們不獻上禮物,如果到了明天你們再不奉上豐厚的禮物,我就下令處死你們!”蔡國大臣們都十分驚懼,便傾盡所有湊了厚禮送給子常,蔡昭侯這才得以回國,當他渡過漢水時,想起在楚國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心中憤憤難平,拿起了自己那枚珍貴的玉佩毫不吝惜地投入滔滔漢水之中,併發誓說:“有大河為證,我今生再不南渡漢水朝楚!”
蔡侯回國以後,決定報復楚國,但是他深知蔡國弱小,不可能與強大的楚國對抗,便不惜將自己的兒子公子元和大夫的兒子送到晉國去做質子,換取晉國發兵進攻楚國,為自己報仇雪恨。當時晉國在位的是晉定公,他見楚國一方面因為與新興的吳國的戰爭中元氣大傷,另一方面又因為令尹子常的愚昧無知、貪婪蠻橫而得罪了很多依附楚國的諸侯國,他們紛紛都投靠了晉國要求攻打楚國,此時正是攻擊楚國的大好時機。於是晉定公便決定在召陵大會諸侯,聯合起來進攻楚國。
召陵之會的聲勢十分浩大,與會的有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十七個大小諸侯國的國君,他們有的是曾經遭受楚國的欺凌希望藉機報仇雪恨,有的是打算趁火打劫得些好處,都摩拳擦掌準備大戰一場。眼看著一場大戰爆發在即,此時卻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之事。
蔡昭侯到晉國求助,晉國的大夫荀寅便向蔡昭侯索賄,蔡昭侯見晉定公已經大會諸侯,馬上就要發兵,自然不肯多花冤枉錢,便拒絕了荀寅。荀寅心中很是不滿,決定一定要想辦法讓蔡昭侯的希望落空,於是荀寅找到了手握大權的晉國大夫範獻子說:“我們晉國如今政局危急、自顧不暇,而各諸侯國也都有二心,這種情況下去攻擊敵人,實在是太困難了,況且自從我們加強防禦,楚國來襲擾邊境也得不到什麼好處,雙方難得和平相處,攻打楚國於晉國無益,您不如還是拒絕蔡昭侯的要求吧。”
範獻子聽了覺得有理,便同意了,將攻打楚國的事情丟到一旁不再提起。來召陵參加會盟的各國諸侯本來躍躍欲試地準備著大舉出徵,誰知晉國竟然出爾反爾,勞師動眾地將大家請來,又冠冕堂皇地宣佈了楚國的罪狀,一副不滅楚國誓不還的樣子,卻轉眼之間就置諸腦後,一場大會弄得虎頭蛇尾,讓各國伐楚的計劃落空,再加上晉國之前向鄭國借用羽毛,將借來的羽毛裝飾到自己的旗幟上炫耀給各國諸侯看,這種暴發戶的行為也很讓各國諸侯看不起。
召陵之會結束之後,各國看透晉國已經是外強中乾,表面上看雖有霸主之位,也像以前一樣擁有大會諸侯的能力,國內卻已經亂成一團,臣下的一句話就可以改變國家大計。於是各諸侯國紛紛背叛晉國,《左傳》將這件事記載為:“晉於是乎失諸侯。”
晉國此時霸業傾頹,正是楚國乘虛而入的好時機,但是楚國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因為楚國也陷入了內亂。公元前560年,楚共王逝世,共王一共有五個兒子,他們分別是:公子招、公子圍、子幹、子哲、棄疾。由於這五個兒子都是嬪妃而不是王后所生,因而沒有誰具有繼承大統的先天權利。於是楚共王生前將一塊祭祀山川神靈的玉璧埋在地下,讓五個兒子依次下拜,看誰能夠恰好位於玉璧之上的土地。結果有三位王子接觸到了玉璧之上的地方。他們是:公子康、公子圍以及幼子棄疾。於是,按長幼順序,公子康被立為太子,而公子圍,就是後來的楚靈王。
公子招即位之後,是為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薨,其子麇繼位,被稱為郟敖。此時的公子圍,以王叔身份攝政,位居令尹。
公子圍素來驕奢暴虐,荒淫無道。楚康王十三年,楚國攻鄭,俘虜了鄭國將領皇頡。本來這一功勞屬於楚將穿封戌,和公子圍一點關係都沒有。公子圍內心眼紅,便去搶功。穿封戌自然不肯,和公子圍爭執不下,只好讓大夫伯州犁評理。伯州犁心生一計,讓被俘虜的皇頡來指認俘虜他的是誰,並且頗富暗示性地指著公子圍介紹說這是楚國的王子,卻把穿封戌說成是一個“外縣的小官”。皇頡會意,假言道公子圍勇猛無敵,自己難以抵擋,於是被俘。就這樣,一份本不屬於公子圍的功勞,被他硬生生地搶到手中。
楚康王過世後,各路諸侯紛紛前來楚國憑弔,大家看到新王年幼,而身為令尹的公子圍實力強大,都為楚王郟敖感到不妙。鄭國使臣更是直言公子圍不久即將篡位。
公子圍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脹,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打壓異己。並且做出明顯的謀逆姿態,預先釋放政治訊號。例如,出使國外時,公然使用國君的儀仗規格;而在國內王室組織的狩獵活動中,又打出了國君的旗號。舉國上下人心惶惶,周邊國家議論紛紛,公子圍篡逆之心,路人皆知,唯獨楚王郟敖視而不見。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子圍並沒有有所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楚王郟敖二年,他利用權勢構陷處死了大司馬蒍掩,並將一批反對自己,或是對自己存在潛在威脅的人排擠出權力核心。
次年,衛國國君訪問楚國,北文公子看到公子圍恣肆的姿態,對衛國國君說道:“公子圍看來是要謀逆犯上了,以他的能力可以達到目的,但絕對不會善終的。《詩》雲‘善始者易,善終者難’,況且公子圍沒有善始,哪得善終。”衛君問他從何得知,對曰:“《詩》雲‘敬慎威儀,為民之則’,公子圍沒有威儀,不能給百姓提供準則,自然無法長居百姓之上。”
又問:“何為威儀?”對曰:“威,乃是讓人害怕,儀,乃是使人效仿。無論是君臣、父子,上下、內外,均各有威儀。周文王討伐崇國,僅兩次,崇國歸順,他國喪膽,這就是威;周文王政治通明、姿態謹嚴,天下人爭相效仿,這就是儀。是否具有威儀,實乃成敗的衡量標準啊。”
楚王郟敖四年,公子圍帶領大隊人馬,遠赴鄭國娶親,鄭國對此人嚴加防備,不願讓其進入國都。公子圍不肯,派人入城交涉,倚仗楚國強大、鄭國弱小,態度軟中有硬,十分倨傲。無奈對方有禮有節、滴水不漏,只好放低姿態,表明自己僅來迎親,決無二心。鄭國這才勉強讓其進城,算是保住了面子。
隨後,公子圍又奔赴虢池,參加諸侯會盟,會上公子圍再度力搏出位,對晉國人說此次會盟無需有什麼大的舉措,按照上次會盟擬定的條文照本宣科一下就可以了,晉國人無奈答應。
不久後諸國再度會盟,公子圍愈加飛揚跋扈,他打著國君的儀仗,穿著國君的衣袍,隨行帶有侍衛,其用意昭然若揭。諸侯看了以後哭笑不得,暗中議論其猖獗行為,大夫伯州犁只得向眾人解釋道這套排場是楚王特地借給公子圍的,卻被鄭國公子羽一語道破說公子圍“借”到這些什物,就不準備還了。伯州犁尷尬之下只得轉移話題讓公子羽多關心一下本國子皙的作亂圖謀,盡顯蒼白無力。
會盟結束之後,公子圍一行人回到本國,隨即打發伯州犁、公子黑肱去往郟、櫟兩地構築城池,由於地處鄭國邊境,鄭國人對此感到不安。子產卻明察秋毫,說這是公子圍即將起事,想要除掉黑肱、伯州犁二人,所以鄭國不必感到擔憂,隔岸觀火即可。
不久之後,公子圍的機會終於來了,他和伍舉一起出訪晉國,走到邊境的時候突然接報說楚王重病。於是公子圍迅速返程,只讓伍舉一人訪晉。子圍回到國都,立即調遣心腹軍隊控制宮廷,隨後入宮“探病”,見到楚王神志不清,羸弱不堪,便狠下心來,用自己帽子上的纓帶勒死了楚王,隨後又對楚王的兩個兒子痛下殺手,第一時間登上了王位。緊接著派人奔赴各地,去除掉那些他事先派遣去“築城”的大臣和弟弟們。伯州犁慘遭殺害,幾個弟弟早就預料到事情不妙,紛紛奔赴各國避禍。由於楚王被葬在郟地,故史稱“郟敖”。
訊息傳到鄭國,鄭國派遣大夫遊吉出使楚國參加楚王葬禮,遊吉回國後,不無譏諷地建議鄭國國君準備一下行裝,好去參加不久以後公子圍,也就是楚靈王的會盟。因為這位楚靈王驕橫輕狂、目中無人、暴戾乖張,正處於人生得意之時,一定會藉機確立自己在諸侯中的盟主地位。不過子產卻認為楚靈王在幾年之內做不到這一點。
楚靈王的篡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典型,他處心積慮,謀劃多年,步步緊逼。利用楚王郟敖闇弱、朝中無忠勇之臣可以與之抗衡這一點,肆意擴張。不過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楚靈王把酒歡歌,感慨普天之下,捨我其誰的時候。他以及他治下的楚國,就像脫了韁的馬兒一般,在一條不歸之路上越跑越快、越跑越遠。他在滿懷幸福地坐上那高高的王座的同時,也為自己掘下了深深的墳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