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齊景公的“反晉聯盟”,歷代王朝更迭,湯加鹽大伯伯,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齊景公心中一直有光復齊桓公霸業的夢想,正是懷著這樣的抱負,齊景公勤於政務,愛護臣民,任人唯賢,齊國的實力一天天地增長。對外交往中,齊景公不卑不亢,面對當時的霸主晉國,齊景公有力地維護了齊國大國形象。
有一次,齊景公前往晉國東城祝賀剛剛即位國君的晉昭公。宴會期間,兩位君主進行了一場投壺遊戲,晉昭公先開始投壺,晉臣中行吳讚美曰:“在我們的地方上有豐富的肉,有和淮河水一樣多的酒,如果我們的國君能夠投中,那麼我們晉國可以成為各諸侯的統帥。”本來這只是一場簡單的遊戲,但是中行吳這一番話說完,就變成了兩國之間形象的比拼。
晉昭公一投,果然命中,文武百官歡呼雀躍,這回輪到齊景公,齊景公拿過投箭,也說:“我們有和山嶺一樣多的肉,有和澠水一樣多的酒,如果我這一次投中,將取代晉君的霸主地位。”說完,齊景公也是一箭命中。齊國與晉國在宴會中這種暗自的較量表現了齊景公不屈服於強者的姿態和富國強兵的抱負。
齊景公之所以敢在投壺遊戲中和晉昭公挑釁,是因為齊國的實力日漸強大,而這種強大在日後的晉國內亂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就在晉昭公認為晉齊之間的爭霸苗頭越發明顯的時候,楚國這時候出了亂子,楚靈王被殺,即位的是楚平王。晉昭公認為這是鞏固晉國霸主地位的最好時機,於是帶領六卿之中五卿的軍隊進駐到衛國,通知其他諸侯國準備再次組成聯軍。
徵得了周景王的同意後,晉昭公又派人詢問齊景公的意見,景公認為此時齊國的實力還不是晉國的對手,只能按照它的要求行事,於是對來使說:“加不加入會盟是你們大國說的算,我們齊國只能聽從,你回去和晉昭公通稟,我一定會前去參加會盟。”使者回復晉昭公,晉昭公於是在平丘和其他諸侯國國君共同參觀晉國的兵車,檢閱部隊。看到晉國的強大實力,各諸侯國都很震驚。
在這一過程裡,晉昭公發現諸侯國中有些對晉國有二心,加入會盟只是畏懼晉國的實力。透過這次平丘之會,齊景公深深感受到齊國和晉國之間在軍事實力上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這時候對晉國撕破臉成為敵對,會讓晉國六卿格外團結,一個團結的晉國是誰都不可戰勝的。
也就是在這時,一個讓齊國復興的機會擺在了齊景公的眼前。此時,晉國國內的六卿勢力非常強大,韓、趙、魏、知、範、中行等六個氏族把控著朝廷,君王已經沒有了實權。然而這六個氏族之間並不團結統一,權力之爭時有發生。晉國趙衰的後代趙鞅與趙夙之後邯鄲午之間發生了衝突,趙鞅殺了邯鄲午,邯鄲午的後代於是率領家兵發動了叛亂,把持朝政的趙鞅領兵攻向邯鄲。
後來,六卿之中與邯鄲午有親戚關係的範氏和中行氏幫助邯鄲午的後人阻擊趙鞅,這引起了六卿之中其他氏族的不滿,於是韓氏和魏氏幫助趙鞅擊敗了範氏和中行氏。晉國內亂的訊息傳到了齊國,齊國的田氏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挑唆齊景公幫助已經無路可走的範氏和中行氏。《史記·齊太公世家》雲:“田乞欲為亂,樹黨於諸侯,乃說景公曰:‘範、中行數有德於齊,齊不可不救。’乃使乞救而輸之粟。”
齊景公到處拉攏敵視晉國的其他諸侯國,並且自己重新組成了會盟,自稱為霸主,為齊國重新恢復霸主地位在名義上佔有優勢。
齊景公首先拉攏的是鄭國和衛國。《左傳·定公七年》雲:“秋,齊侯、鄭伯盟於鹹,徵會於衛。衛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宮結如齊,而私於齊侯曰:‘執結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於瑣。”
《左傳·定公九年》:“秋,齊侯伐晉夷儀……晉車千乘在中牟,衛侯將如五氏,卜過之,龜焦。衛侯曰:‘可也。衛車當其半,寡人當其半,敵矣。’乃過中牟。中牟人慾伐之,衛褚師圃亡在中牟,曰:‘衛雖小,其君在焉,未可勝也。齊師克城而驕,其帥又賤,遇,必敗之。不如従齊。’乃伐齊師,敗之。齊侯致禚、媚、杏於衛。”
夷儀之戰中,衛國幫助齊國攻打鄭國,結果兩國聯合也不是晉國的對手。但是齊國為了感謝衛國能夠傾囊相助,將媚、杏、禚三個邑送給了衛國。兵敗之後,齊景公還親自為戰爭中死去的人推喪車。
後齊景公與衛侯再一次組成聯軍,同其他諸侯國一起討伐晉國。“齊侯、衛侯會於乾侯,救範氏也。師及齊師、衛孔圉、鮮虞人伐晉,取棘蒲。”這段時期,除了衛國和鄭國加入到齊國所組織的聯盟內,連一向和晉國關係不錯的魯國也加入到會盟當中。但是魯國的加入是情非得已,他們此時視晉國為魯國的最大威脅,所以只好先依附於齊國來應對晉國。雙方後來在夾谷會盟,夾谷之會也確立了齊國對魯國的霸權統治。
《左傳·定公十年》雲:“夏,公會齊侯於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於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闢之。”
齊、鄭、衛、魯四國組成聯盟,共同謀劃消滅晉國的方略,可以說從諸侯國支援的數量上齊國佔據了優勢。但是,與齊國結盟的這三個國家,地盤有限,實力羸弱,只能起到輔助進攻的效果,況且三國加入會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懼於齊國的威力,並非真心實意想要幫助齊景公。再加上齊國選擇在晉國內亂的時候發起進攻,有趁火打劫之嫌,所以說道義上齊國也不佔據優勢。想要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僅靠現存實力和會盟的方式是不可能達到的,夷儀之戰的失敗其實也預示了齊景公的復興大業不會成功。
齊景公組織了“反晉聯盟”,幾次攻打晉國,雖然沒能真正打敗晉國,取代晉國成為公認的諸侯霸主,但是幾次混戰下來,齊國卻也在晉國邊境攻佔了大片土地,很大地擴張了齊國的疆域,增強了齊國的國力。
但是正當齊景公野心勃勃地打算進一步開拓自己的霸業時,一場內亂卻將齊景公的夢想徹底化為泡影。原因就在於春秋晚期各國諸侯公室衰微,卿大夫勢力崛起,齊國的大夫田氏家族從齊景公與晏嬰推行的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改革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擁有了驅逐公室,獨霸齊國的力量。
齊景公去世以後,田氏家族的田乞發動政變,排除了齊國內的另外兩大卿大夫家族高氏和國氏,獨掌齊國大權,此後幾十年田氏的勢力逐步坐大,最後終於完成了“田氏代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