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趙括悲劇性一生前兆,歷代王朝更迭,湯加鹽大伯伯,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史記載,趙括死於公元前259年,他幾乎是伴隨著趙奢的崛起而屢次現身。因此可以說,趙括的前半生是一直走著上坡路的。趙軍在趙奢的帶領下,所向披靡,未嘗一敗,天下之人有目共睹。趙括的才幹不僅不輸於其父親趙奢,甚至在謀略方面還要略勝一籌。
從麥丘之戰開始,趙括就開始嶄露頭角,特別是在其父親趙奢的配合下,其聲名日盛,得到了趙王的青睞。後來的閼與之戰,趙奢將要發兵閼與之時,還不忘向自己的兒子請教,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解閼與之圍。
趙括再一次展露了自己縱論江山,運籌帷幄的絕世才華。當時負責攻打閼與的秦國將領是名將胡陽。胡陽乃白起所看重的秦軍將領,善於用兵。趙軍雖然兵鋒強勁,更有趙奢為將,但必勝的把握卻是半點也無。而且秦軍挾軍士之悍勇、將領之謀略、霸國之氣勢,充其量算,趙軍只有一半的勝算。
於是趙括對比兩軍的優勢、劣勢以及當前的戰爭形勢後,向趙奢進言:當前秦軍名義上是先攻取韓國的閼與,實際上是想透過佔據閼與,迫使韓國與之結盟,再借韓路攻趙。昔日,晉國誘騙虞國借道,一石雙鳥,不僅透過虞國攻滅虢國,還順勢剿滅虞國,是為假途滅虢。韓國很擔心自己也會被秦軍順手牽羊,秦國素來無信義,如果因為貪圖趙國的國土,而招致亡國,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反觀秦軍一方,透過對韓的連年攻擊,即使能夠迫使韓國成為他的盟國,也無法令反覆無常的韓國在側面有效地呼應秦軍的進攻。因此可以說,秦、韓兩軍實際上是互有顧慮。秦軍千里攻閼與,利在速戰。趙軍千里救閼與,一樣也要尋求速戰,但是關鍵時刻,秦趙兩軍還需要比拼一下耐心。趙軍應讓秦韓兩軍加緊攻伐,以分散秦軍對趙軍的注意力。只要秦軍心生恐懼,就會萌生退意,那他們就一定比不過趙軍,會更加急切地要尋求速戰速決。趙軍此刻,只需要示之不能,專心設防,便能夠給秦軍造成趙軍暫時無力解救閼與、不敢攻擊秦軍的假象,使秦軍放鬆警惕。此時,趙軍再趁其不備、火速突襲,則秦軍可一舉殲滅,閼與之圍隨之可解。
於是,趙奢一面派人潛入閼與,告訴守閼與的軍隊,趙國大軍將至,閼與之圍在一個月內必解,請他們務必堅守,以待時變。另一面,選拔一批驍勇善戰、機智果敢的隊伍,暗中插入秦國與韓國的軍隊之間,遇到秦軍則化作韓軍攻擊,遇到韓軍則化作秦軍攻擊,一打就走,絕不戀戰。這樣一來秦國與韓國兩軍必定會死戰到底,無論最後戰爭勝負如何,秦國和韓國在短時間內,都難以結成聯盟。
由此而觀之,歷史上所謂趙括“紙上談兵”,似乎有些言過其實了。
反觀趙奢,能夠成名,不僅依靠其審時度勢,料敵後動的軍事才能,還依賴於其身經百戰、九死一生的經驗,他雖然在戰略制定上,比之趙括要略遜一籌。但論及對戰爭本身殘酷與艱難、認識與認知、體會和體驗,則非趙括能及了。前面就提到,趙奢其人,只要遇到趙王的賞賜,從來不藏私,而是直接散盡財產,給自己的部署和士兵,由此而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軍中與其親密者,不下百八十人,肯為其效死力者,不下五六十人。但並不能就此認為,趙奢為將,便是一味地關愛士兵、收攬人心。趙奢治軍,素以軍紀如山、鐵面無私而聞名。這一點,從他在閼與一戰中,下令不許人擅自諫言,一人犯禁被誅殺就能夠很好地體現。此外,趙奢還能夠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策略,如許歷觸犯軍紀,向趙奢進言,最終不僅免於責罰,還得到重用。這些,都是趙奢之子趙括萬難企及的。
由此似乎已經決定,趙奢與趙括的最終結局。
經歷了兩次戰爭的勝利,從小學習兵法、善於談論兵事的趙括,從此便生出了傲慢之心,認為天下雖大,能夠在軍事上趕超他者,實在是很難找出來。趙括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趙奢對此也漸漸瞧出來一些端倪。雖然趙奢認為兒子空有滿腹的軍事理論,卻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但是一旦和他論起軍事時,趙奢便會被其子趙括的高談闊論、勃勃雄心而弄得啞口無言。
面對趙括此刻的目中無人,趙奢做出決定,一定要透過潛移默化的教育,讓他能夠暗自醒覺,同時也不至於傷了他的面子。可惜趙括此刻正被虛名矇蔽了雙眼,哪裡能夠看得到自己父親的良苦用心呢?於是趙奢決定,讓自己的妻子,即趙括的母親前去規勸他。一直以來,趙括之母都以生了趙括這樣一個絕世奇才而自豪,不想自己的夫家竟然對其不滿,遂問起緣由。
趙奢語重心長地說道:“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情,趙括只是在兵書上看過,到論述戰爭勝負、兵者策略之時,趙括自然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如果說到實際戰爭中的那些生死相抗、血火相溶、動靜相制、真偽相見以及用兵的深淺進退、攻防成敗,則趙括就遠遠不足了。如果趙國用他,則必須要有一個足以輔佐他的人,但是這種人哪裡去找呢?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雖是我趙家的不幸,卻是我趙國的萬幸,為人父母者,最大的苦痛莫過於此。”
趙括之母雖然愛子如命,但是她明白身為國之柱石的趙奢的苦衷,更加明白人才選拔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經過趙奢的提點,其母親再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很容易就看清了趙括的缺陷所在。所以,兩害相權衡而取其輕,趙括之母為了自己兒子將來不至於釀成大禍,所以開始告誡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謹慎從軍,多聽從父親趙奢的教導。甚至還跟他說,如果可能,最好不要繼承其父親的功業。
然而,懷有雄心壯志的趙括,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甘於平凡的。
趙惠文王去世後,太子孝成王即位為趙國君王。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趙奢已死,天下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制約趙括的發展了。眼看趙王即將要重用趙括,趙括之母急忙去勸誡趙括,讓他不要從軍,廉頗一代名將,尚且不敵秦軍,趙括豎子耳,怎麼能夠敵得過大將白起呢?可是趙括此時已經被盲目的自信衝昏了頭腦,滿心以為自己飛黃騰達的機會就此來了,根本不聽母親的勸告。於是,其母再向趙王上書道:“括不可使將。”趙王說:“為什麼呢?”趙括之母回答道:“當初我侍奉趙括的父親,那時趙奢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達數十人,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更要數百人,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趙奢從來不貪戀,悉數分給軍吏和僚屬。自他接受大王命令的那天起,就專心於軍事,而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未建尺寸之功,便做了將軍,扶搖直上、趾高氣揚、不可一世。面向東接受朝見時,軍吏臣屬無人真心擁護他,也無人敢抬頭看他。和趙奢相反,趙括直接將大王賞賜的金帛,全部帶回家收藏,為了一己私利,竟然四處訪查合適的田地房產,看到中意的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來。由此而觀之,趙括此人,沒有半點他父親的做派,用他為將,實在非社稷之福,希望大王罷免了他。”
豈料趙王早就聽說秦軍害怕的是趙括,亦聽說趙括身負絕世奇才,遂鐵了心要用趙括。無奈之下,趙括之母只能祈求趙王,如果一定要派趙括領兵,就不要在出事之後,讓趙括家人遭受魚池之殃。趙王以為趙括之母不過是危言聳聽,並沒心思領會其言外之意,於是,他便滿口答應了。
自此趙括悲劇性的一生,在其父母萬般努力而無效的情況下,遂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
接下來的那件事件,完全驚到了七國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