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歷代王朝更迭,湯加鹽大伯伯,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范雎到達秦國之後,順利地取得了秦王的信任,並做了秦國的丞相。而他之所以能夠取得秦王的信任,主要是因為兩件事情:他幫助秦王制定了奪取天下、問鼎中原的策略——遠交近攻;同時也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打擊四貴。

如此,秦昭襄王不僅成為了秦國唯一的權威,也成為秦國政權真正的最高統治者。范雎於是成為秦昭襄王的股肱之臣,引為其心腹。范雎對於秦國的貢獻,實在是堪比商鞅。

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書中對范雎有著極高的評價:“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因而可以說范雎上承秦孝公變法圖強之策,下啟秦始皇統一帝業之志,對秦國的統一大業有著突出貢獻,是秦國的一代名相,其與蘇秦、張儀一樣,有著非凡的才華。

然而,范雎此時雖然風光無限,能夠在秦國呼風喚雨。但是他自己清楚,他所做的一切,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魏國在秦國“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和白起大軍的無情攻擊下,連番喪師失地,讓原本是魏人的范雎唏噓不已。或許,他對於自己已經是無可奈何,因為身不由己,他做了秦國的相國,秦昭襄王對他有知遇之恩,這才是最重要的。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說的就是此時范雎的選擇。

在政治上,白起彷彿是個不諳世事的人。范雎如果選擇對付他,則秦國必將失去一個臂助,秦軍就再難以所向無敵。而如果不對付他,不但自己的地位會受到威脅,魏國也必將有著亡國之禍。

此時的范雎依然存在感情,雖然他曾在魏國受了那麼多的磨難。

這一切,都還得從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說起。當時燕國有一名將樂毅,在他的率領下,燕、楚、魏、趙、韓五國的聯軍,很快就攻破齊國都城臨淄,齊國70餘座城池被樂毅一舉定服,僅剩下即墨和莒兩座城池尚未被聯軍攻破。齊湣王見國破家亡,只能逃亡,後來被楚將淖齒所殺。齊襄王在當時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國勢下,倉促在莒即位。也是齊國命不該絕,齊將田單竟然在這個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智擺火牛陣,大敗聯軍。齊國重新奪回失去的土地,重新回覆當年的興旺。當初破滅齊國時,魏國可謂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在齊國國勢日強的情形下,魏王自然懼怕齊國會藉機報復魏國。於是,魏王遣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議和修好。

須賈當時官居中大夫,而范雎正是其門下的門客。范雎在須賈的門下,就不時顯露出談天說地之能,安邦定國之志。只是在須賈的眼中,他只能作為一般的說客。

此時的范雎,沒有任何背景家世,即使再有才能,也難以獲取他人的賞識。正是所謂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東周列國志》中有記載說,范雎曾夢想著能夠在魏王手下做事,只可惜他空有滿腹經綸、經世之志,卻因為家貧,而不能自通。《史記》中也說道,范雎無以自資。無奈他只能委身在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一個寒酸的舍人。

這次須賈出使齊國,將范雎帶著在身邊,對范雎來說是一次機會。

須賈很順利地到達齊國都城,並和齊襄王法章見上了面。正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齊國差點就被樂毅帶領的五國聯軍滅掉,而魏國正是其中出力最大的國家之一。齊王新近即位,國仇家恨一起湧上,豈能給予魏國使者以好臉色?

所以在見到了魏國使者之後,齊王當即奚落地說道:“寡人只聽說,魏國喜歡在戰敗時屈辱求和,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魏王的臉皮很厚。想當年,寡人先王和魏國一同前去討伐宋國,是何等的親密無間,如同兄弟一般。可是沒有料到,齊國人把魏國人當做兄弟,魏國人竟然和別國共同攻打齊國。寡人猜想,當初魏國幫助燕國攻打齊國時,心底應該是何等的暢快,既攻破了齊國的城池,還害死了寡人的先王,齊國一片斷壁殘垣、餓殍滿地、屍橫遍野。好個魏國,見齊國強大起來,又腆著臉來向齊國求和,如此勢利小人組成的國家,教寡人何以相信你們呢?”(《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一時之間,須賈無言以對。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昔日齊國落難之時,魏國不僅沒有拉齊國一把,反而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實在令人感到羞愧。

不過這時范雎站了出來,為魏國辯駁。他並沒有直接面對齊王所說,而是旁敲側擊,換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他認為,當初共同討伐宋國的,除了齊國、魏國之外,還有南方的楚國。自然在合戰之前,三國都曾經立下盟約:只要宋國一滅,齊國、魏國和楚國將平分宋國的土地。豈料就在三國聯軍將宋國城池攻破之後,竟然禍起蕭牆、變生肘腋,齊國竟然乘人不備,將魏國打個措手不及,奪去了本該屬於魏國的土地。如果沒有齊國在攻取宋國時的背信棄義在先,又怎麼會又五國聯軍伐齊在後呢?

范雎義正詞嚴一番,說得須賈也激動不已。只見范雎向前一步,繼續向齊王說道:“依照在下看來,魏國雖然在名義上和其他國家一起討伐齊國,實際上則是沒有任何動作。齊國招致眾多國家的討伐,肯定是事出有因,如果魏國不假裝參與進來,必定會被認為和齊國一樣,從而被孤立起來,甚至會遭受同樣的討伐。這一切都是時勢所逼,魏國也無法力挽狂瀾,只能做個識時務的俊傑。這些從以後魏國的行動中,都可以看出來。當其他的國家爭先恐後地攻入齊國都城臨淄時,只有魏國按兵不動。請君試想,如果當初魏國也參與了進來,大王哪裡還有機會在這裡耀武揚威呢?”

范雎這三寸不爛之舌,將魏國討伐齊國的所作所為推得一乾二淨,更是站在魏國的立場上極力貶斥齊國,讓齊王和魏國使者的主客位置瞬間對調。范雎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魏國此次前來的目的,不是和齊國來爭執對錯的,也不是來貶低齊國的。魏國使者此來,只有說服了齊王和魏國修好,才算是取得了成功。

所以范雎還需要極力捧一下齊王,只見范雎繼續說道:“齊王有天縱之才,更有絕世的經韜緯略,在大王的勵精圖治之下,齊國終於再現當年的輝煌,崛起於列國之間。昔日齊國的先王仗著齊國的強盛,不免漸生驕狂之心,遂小視天下英雄,才導致後來的亡國之禍端。在下不才,料想大王之才智定然勝過先王,因而也不會有什麼驕狂的作態。豈料今日一見,實在是讓人大失所望。大王這種盛氣凌人的氣度,豈是一個明君所為?”

范雎這一貶一揚,對於齊王而言,實在是振聾發聵。雖然一時之間,齊王還難以接受范雎的說辭,但是對於這個人,齊王則是留心有加。稍加諮詢,才知道這個把齊王說得啞口無言之人,竟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舍人。齊王不禁想到,這魏國果然出俊傑,隨便一個人,便有如簧巧舌。如此大才,竟然不能為魏國所重用,足見魏國國王實在是無識人之能。

既然魏國不重視范雎,齊王決定將范雎收為己用。

當夜,齊王便派遣自己最得力的屬下,前去探訪范雎,一探他的虛實。自然這來的人所帶來的訊息,能夠讓范雎怦然心動。齊王認為他是天下雄才,只要他願意留在齊國,就許以高官厚祿,拜為上卿。

范雎沒有答應,因為他認為,首先他是魏國的使者,雖然不得重用,但總是魏國之人,如果擅自從了別的國家,那樣只會被人看不起,成為一個不講信義之人。其次,則是范雎此時還心向魏國,只希望有朝一日,魏王能夠見識到自己的才華,進而重用他,實現他的功名大業。而此次他鋒芒初露,必然會被魏王所知,到時依據實際情況,可以再定去留。此外,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當時齊國雖然號稱東方第一強國,但是當初五國伐齊,齊國已經大損元氣,且國內也有很多紛爭,前途堪虞,范雎雖然沒有高官顯位,但見識一點也不弱,知曉自己在齊國,前途不大。

豈料齊王見此,更加佩服范雎的德操。有才之人,天下不少,但如論到才德兼備,在當時而言則是少之又少。於是齊王決定,只要有可能,就要想盡辦法留住范雎,並且派遣屬下給范雎送去了許多黃金、好酒、好肉。范雎自然不會被這些俗物所動,所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范雎覺得自己斷然不能自毀前程,所以齊王的心思再次白費了。

然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雖然范雎此時可謂坦坦蕩蕩,但是對於一向以多疑著稱的須賈而言,很容易便生出了疑慮:莫非這齊王和范雎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於是,須賈急忙叫來范雎,對其進行了詢問。范雎心想,這須賈肯定懷疑自己了,與其讓他繼續猜疑,不如直言相告,讓須賈消了疑慮。

豈料此時的須賈並不見范雎之才,還竊自以為這范雎何等何能,會讓齊王如此屈尊紆貴?如果說要給使者送禮,也應該送給須賈,怎麼會找他屬下一個舍人呢?當然,須賈不會當即將他的想法說出來,而是隱藏了下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范雎此時,如一個君子一般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而須賈則如小人一般,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常陷於憂懼之中,心緒不寧。此次事件,范雎以為就這樣過去了,而他卻沒有料到,真正的暴風雨,往往就隱藏在之前的平靜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從民兵開始

談兵弄月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楚國隱士

宇智波帶子拒絕修羅場

三千琉璃

不列顛之主

巧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