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善始而難善終!,歷代王朝更迭,湯加鹽大伯伯,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王本就惱怒嫪毐設計害死成蛟,此刻又率軍反叛,氣憤異常!變命昌文君韓啟從嚴審判嫪毐。韓啟知道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本想明哲保身,推脫不了解案情,恐難以勝任,不想卻遭到了秦王嚴厲的訓斥,見識了親政的秦王的氣魄,韓啟不敢再推脫,只得硬著頭皮接手審判的事。
此時嫪毐雖然是俎上之肉,但是呂不韋卻無法高興起來。
呂不韋的長子在叛亂中被亂軍殺死,房屋全毀,呂府也一片狼藉;如今嫪毐又被活捉,對嫪毐的審判難免會引出自己,這也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從心底來說呂不韋並不希望嫪毐武力反叛,他本來的計劃是依靠秦王一點點削減嫪毐手中的實權,若嫪毐武力叛亂,無論輸贏都是兩敗俱傷。本來是他呂不韋最希望嫪毐倒臺,但現在秦王要審判嫪毐了,呂不韋卻害怕起來,他和他的門客都選擇了沉默,始終沒有告發一件事情。
御史們卻不會閒著,先是告發嫪毐目無法紀,擅自僭越禮儀,結黨營私,後來又揭露嫪毐與趙太后私通的醜事,包括兩個私生子也被找出來送到秦王面前。秦王大怒,當眾賜死了嫪毐的兩個私生子!趙太后雖然苦苦哀求,秦王仍然沒有收回成命。
隨著案情審判的深入,韓啟得知嫪毐進宮本是呂不韋一手策劃,呂不韋這麼做當然不可能僅僅是為了討趙太后歡心,這樣討好的風險太大,極有可能是趙太后指使呂不韋所為。想通這一點,韓啟明白為什麼呂不韋自始至終保持沉默了。
但是即使知道了真相,這仍然是一樁棘手的案子,要不要對呂不韋判刑,如何判,韓啟都無法做主,他私下報告給秦王。
秦王問李斯,該如何審判呂不韋,李斯道:“從法的角度來講,呂不韋是奉太后之命行事,雖所行之事有不當的地方,卻也不能說他是錯的,以此治罪恐難以服眾。此外,如果此時加罪就更加彰顯了太后的過失。”
“那依先生之言是赦免了?”
“不然,呂不韋身為相國,嫪毐發動兵變,他卻不能提前查知,此罪一也;兵變發生後,他沒有及時處置,直至驚擾王上才發兵平叛,此罪二也!”
“寡人本以為先生曾做過呂不韋的門客就會為他開脫,沒想到先生竟如此以社稷為重!實在是大秦之福啊!”秦王對李斯越來越滿意,親政後正是用人之際,秦王想趁機提拔他。
“大王謬讚了,我一心都是為大王著想,罷黜呂不韋實乃為大王親政掃平道路,呂不韋在朝十餘年,朝堂官吏不委身於嫪毐,就委身於呂不韋,如今嫪毐勢力已被剷除,呂不韋的勢力也不應該繼續存在下去了。”李斯心中明白,若要自己出人頭地,就必須把呂不韋趕出朝廷,一山不容二虎!這是等了多少年才等來的機會,怎麼能輕易放棄。
秦王同意李斯的建議,但是他也明白,自己剛剛親政,根基不穩,呂不韋樹大根深,立刻處置呂不韋可能引起動盪,因此只是在朝會上斥責了呂不韋不能明察秋毫,防患未然,導致嫪毐叛亂的發生。
然而僅僅是斥責,便有很多人為呂不韋奔走,到秦王宮中為其說情,道相國實是有功之人,不該被訓斥。前來說情的人越多,秦王對呂不韋的戒心就越重,現在足以看出呂不韋的權勢有多大。秦王暗暗心驚,但表面上仍然不動聲色,冷冷的看著呂不韋和他門客的表演。
嫪毐的案情查清以後,秦王下令車裂嫪毐,滅其三族!參與叛亂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也全部被處死,他們的首級被懸掛在咸陽城門上;嫪毐的門客,根據罪責輕重分別判刑,削除爵位遷徙蜀地的有四千多家,這個月天寒地凍,被凍死的不計其數。
對於趙太后的處置一直拖了三個月。作為秦王的生母,又是輔政的太后,她的所作所為讓秦王最是惱火,可以說嫪毐的反叛是趙太后縱容的結果。
秦王下令將趙太后逐出咸陽,遷居雍城,母子永世不再相見!趙太后痛哭流涕,苦苦哀求,道:“嫪毐反叛並不是我的本意,誅殺呂不韋也是我一時衝動的選擇,當我得知他要騷擾王宮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就迅速通知你了,請大王念在母子多年情深的份上網開一面!”
秦王到現在仍然無法忍受自己的母后與人私通生子的醜事,便道:“這都是對母后衝動的懲罰,您就用下半生在雍城好好反省吧!”
趙太后被驅逐出咸陽後,很多人都來為她求情,認為秦王的做法不合人倫。秦王一是惱怒趙太后聯合嫪毐陷害成蛟,陷自己於不仁,二是憤恨趙太后與嫪毐私通生下孩子,陷自己於不義,因此對前來為太后說情的人全部處死!前後殺了二十七人!秦王釋出命令,道:“有再敢為太后求情者,砍掉手腳,立即處死!”
一時間,沒有人再敢進諫。
這時,在秦為客卿的茅焦求見。秦王心道,莫不又是來為太后求情的?便派使者警告他,“你可知道凡是進諫關於赦免太后的人都被殺了?”
茅焦道:“臣當然知道!而且我還知道大王已經下令,再有求情的人,一概砍掉手足,立即處死!”
秦王聽到答覆後,以為不是來為太后求情的,便接見了他。進到朝堂,茅焦自報家門:“臣茅焦,出身齊國,今天為太后之事前來勸說大王!”
秦王一驚,道:“你難道不怕死嗎?”
茅焦答道:“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星宿,如今大王已經處死了二十七個,我來就是要湊夠二十八之數,我不怕死!”
秦王大怒道:“這小子是故意來違揹我命令的,來人!趕快準備一口大鍋,我要煮了他。”
茅焦道:“我聽說,長壽的人不忌諱談論死亡,國君不忌諱研究國家滅亡。人的壽命不會因為忌諱死亡而長久,國家也不會因為忌諱亡國而儲存。人的生死,國家的存亡,都是開明的君主最希望研究的,請大王聽我講完再殺我也不遲!”
此時秦王對這個膽大妄為的書生產生了一絲好奇之心,便問道:“好,你儘管把話說完,也好讓你死的明白!”
茅焦道:“忠臣不講阿諛奉承的話,明君不做違背世俗的事。如今,大王卻有極其荒唐的作為,我如果不對大王講明白,就是辜負了大王。
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國,不僅僅是因為秦國的力量強大,還因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現在,大王車裂假父,是為不仁;殺死兩個弟弟,是為不友;將母親軟禁在外,是為不孝;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紂的作為。如此的品德,如何讓天下人信服呢?
天下人如果知道大王有這樣的作為,肯定不會再心向秦國了。我實在是為秦國擔憂,為大王擔心啊……我的話說完了,大王請行刑吧!”
說完這番話,茅焦便解開衣服,走出大殿,伏在殿下等待受刑。
秦王政聽了茅焦這番話之後,極為震動,茅焦說的是有道理,如今自己剛剛成為國君,就失去了天下人心,以後何談統一大業?於是,他親自走下大殿,扶起茅焦,道:“先生之言甚是,寡人願意改過,聽從先生教誨!”
茅焦進一步勸諫說:“以前來勸諫大王的,都是些忠臣,希望大王厚葬他們,別寒了天下忠臣的心。秦國正圖一統天下,大王更不能有遷徙母后的惡名。”
秦王道:“以前的人,都是來指責我的。沒有一個講明事關天下統一的道理。先生的話讓我茅塞頓開,哪裡有不聽的道理?”
於是,秦王採納了茅焦的建議,厚葬被殺死的人,又親自率領車隊,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陽,母子關係得以恢復。
沒過多久,秦王便將茅焦引入朝堂,拜為上卿。
秦王親政後,欲增加自己在軍中的威望,於是在數月之內,先後拜王翦、楊端和、桓琦為將軍,同時又提拔了一批年輕的將領擔任要職。
隨著秦王對朝政和軍隊控制的日益加深,罷黜呂不韋的條件已經成熟。但此時呂不韋卻沒有覺察到,他自認為秦王對自己的處置就是訓斥而已,他已經派出大量說客到秦王面前為自己說情,相信事情一旦過去,他仍然可以恢復往日的權勢。
因此在被秦王訓斥之後,呂不韋依然排場甚大,他修葺了慘遭嫪毐破壞的府邸,規模比以前更加宏大,前來拜訪的人也依舊絡繹不絕,門庭若市。甚至很多達官顯貴也要來巴結。這一切秦王都看在眼中,心裡更加厭惡呂不韋。
某日,太常來報,彗星先出現在西方,接著又出現在北方,並跟隨北斗向南移動了八十天,這意味著相位變動,當更換相國。
於是秦王下令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務,由昌平君熊狀接任相國之職。其實這一切都是李斯所謀,他掌管太常,又知道秦王相信天命,便令太常向秦王如此奏報,以堅定秦王罷黜呂不韋的決心。
呂不韋一朝被罷官,便透過各種手段對年輕的秦王施壓,派出門客故吏為他說情,說客們來到王宮,對秦王說道:“呂相國貴為仲父,為國操勞十多年,立下無數戰功,不該被罷黜。”
“此事是上天的旨意,寡人也沒有辦法,只能暫時委屈相國了!”秦王只能這樣安慰。
“如此,請大王儘快回覆呂相國的相位,大秦不能沒有他。”說客們仍然不依不饒。
一個月後,秦王仍然沒有恢復呂不韋的相位,為呂不韋求情的人也越來越多,秦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看架勢只怕不恢復呂不韋的相位朝廷便無法運作,便向李斯詢問意見,道:“如今為呂不韋求情的人越來越多,該怎麼處理?”
李斯進言道:“越多人為他求情,越能說明他平時利用大王的封賞收買了很多人,這些人都只知道有呂不韋,而不知道有大王。呂不韋本是一介布衣,若不是先王器重,他怎麼可能有今日?大秦現在擁有的一切並非因他所得,相反,他的一切都是大秦所賜!大王如今富有四海,安能為一布衣所左右!一切依法行事,則天下之人,無不畏懼!”
秦王覺得李斯言之有理,他逐漸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多麼強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要他堅定要做的事情是沒有人可以阻擋的。於是下令,再有為呂不韋求情的一概不接見。
透過這件事,秦王也認識到呂不韋的門客只是為呂不韋服務的,唯呂不韋之命是從,根本沒有把他這個秦王放在眼中。從此刻開始秦王把呂不韋的門客也視為敵對勢力。
呂不韋眼見無法起復,便暫時回到了封地洛陽。仰慕他的人也不遠萬里前往拜會,雖然呂不韋被罷官,相比以前,呂府門前卻更加熱鬧!
東方各諸侯國得到秦王親政處死嫪毐,罷黜呂不韋的訊息,反應各不相同。
齊王、趙王、韓王都認為秦王處事果敢,因此都派出使者來慶祝秦王親政,這是親政後第一件讓秦王感到有面子的事情,秦王甚為高興,擺酒設筵款待!
楚王和魏王卻覺得秦王嫉賢妒能,竟然罷黜了具有棟樑之才的呂不韋,心道,如此人才,你秦國不用,我們來用!於是爭相派出使者邀請呂不韋到本國為相!唯恐被他人捷足先登了。呂不韋對此也十分得意,熱情的招待了使者,每日與賓客宴飲。
呂不韋並沒有認識到這諸侯國派來的使者分明就是催命鬼!
不僅如此,呂不韋還有大量的門生故吏在咸陽為官,他對咸陽的動態也瞭如指掌,仍然有很多人都跑來向他求官,他也總會熱情的指點。
這一切當然都逃不過秦王的眼睛,在秦王看來,呂不韋已經成為秦國的一大威脅,一旦他東去六國為相,那秦國的很多機密將不再是秘密。秦王自始至終都在派人暗中觀察呂不韋和他的門客,如今的情形讓秦王更加擔憂,無論是呂不韋去六國為相還是謀反,都對秦國極為不利。
此時李斯也得到了呂不韋在洛陽受到六國邀請的訊息,便拜見秦王道:“呂不韋居住洛陽,與六國相鄰,一旦有變我們將無法應變。”李斯是指呂不韋可能會與六國合夥謀秦。
秦王亦是萬分擔憂,道:“以卿之見,當如何處置?”
“不若遷至蜀地,以絕諸侯之念!”
秦王認為可行,便賜給呂不韋一封信,信中寫道:“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把你封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跟秦國有什麼親戚?竟然被稱為仲父!不覺得羞恥嗎?你還是跟家人一起遷到蜀地去吧!”
呂不韋接到詔書,萬念俱灰,他現在才明白秦王對自己的恐懼和憤怒已經到了如此地步,甚至超過了剛被處死的嫪毐,他害怕遷到蜀地後會進一步遭到貶黜,最後像嫪毐一樣被誅三族,他思索良久,決定自殺,以求保全家人。當晚他便喝下酖酒自殺而死。
由於呂不韋是自殺而死,因此無法舉行國葬,他的門客便收斂了他的遺體,私自組織弔喪,併為呂不韋舉行了埋葬儀式。
呂不韋自殺的訊息傳到咸陽,秦王總算鬆了一口氣,但是他仍然擔心呂不韋的門客會為呂不韋鳴不平,引發叛亂,因此凡是呂不韋的門客不論參加弔喪與否一律流放。如果是韓、趙、魏三國的人,一律驅逐出境;如果是秦國人,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削去爵位,流放到房陵;俸祿在五百石以下,沒有參加弔喪的,也流放到房陵,但不剝奪爵位。
同時釋出命令,“有再敢擅權之人,嫪毐、呂不韋就是他們的先例!”
處理完呂不韋的門客,秦王覺得嫪毐的威脅已經沒有了,國家又是用人之際,便赦免了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讓他們都回到了京城。
呂不韋從一個商人透過運作終成天下第一強國的相國,在位十三年,可謂少有的精明之人。但是他功成名就後卻不知道收斂,最終善始而難善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