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忠心耿耿霍子孟,歷代王朝更迭,湯加鹽大伯伯,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忠心耿耿霍子孟
昭帝年幼,朝堂上真正掌權的乃是霍光。
霍光生年不詳,字子孟,西漢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名將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兄弟,十幾歲時跟隨哥哥霍去病來到京城。
霍光之父霍仲孺曾在平陽侯手下為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歸家後娶妻生子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將後,方知他的生身之父為霍仲孺。二十一歲時,霍去病已經立下戰功。他以驃騎將軍之職率兵出擊匈奴,路過河東,方與其父相認,併為其購買了大片田地房產及奴婢。當時,霍光僅十多歲。
霍去病把霍光帶去長安,安置在自己的帳下,並保舉他入朝做了郎官。後霍光被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皇帝很快就開始注意這個忠厚可靠、端正嚴謹的青年,並逐漸重用他。兩年之後,霍去病去世,漢武帝已經封霍光做了他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出則奉車,入侍左右”,以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
霍光做任何事情都謹小慎微,所謂“伴君如伴虎”,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殘忍好殺的漢武帝身邊笑到最後。據傳,他每次出宮、下殿時,起止步都有固定的點,有人曾暗中跟隨做出記號,事後再算量絲毫不差,可見他的審慎。他這些品質得到了漢武帝的嘉獎。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已經年逾古稀,一日,武帝將霍光找進皇宮,給了霍光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圖畫的涵義,直指古代周公曾揹著小成王臨朝,會見諸侯繼承大統、最終輔佐年幼成王時的故事。其用意很明顯,就是要霍光將來像周公輔成王一樣來輔佐幼主弗陵。
霍光臨危受命,自然感到責任重大。一方面,霍光要負責輔佐少主,不能夠讓他犯下大的錯誤;另一方面,霍光還需要治理國家,維持舊帝駕崩、新帝繼位之時天下的穩定。尤其是要防止一些心懷不軌而又擁有反對當朝的實力的人或者家族。
漢代特別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天降祥雲,人們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會以為國家幸甚,皇帝有道,未來一片光明;但如是天降異象,則普天之下都會認為,一定是皇帝治國不當,災異將生。恰好這一天,天上出現了不一般的怪異現象,於是,百姓紛紛議論,連群臣百官也對此惶恐不安。如此下去,宮中定然會出現禍端,霍光當機立斷,召見保管皇印的郎官,要他把皇印交出來由自己保管,以防不測。但是,這位郎官也忠於職守,皇印乃是代表著天子號令,霍光此舉,不得不讓郎官擔心,怕他有圖謀不軌之心,遂不肯把皇印交給霍光。霍光眼見此人竟然如此迂腐,便決定強奪皇印,哪知這郎官也是一個狠角色,他見勢不妙,遂手握劍柄,按住皇印,對霍光說:“頭可斷、血可流,要皇印絕不可能。”
霍光一怒之下,當即轉身離開,心中不禁暗想,自己位居第一輔政大臣,對皇室的忠心天地可鑑,此人不過一個小小的郎官,竟然不信任自己,真是氣煞人也。但是事後,霍光也覺得,換了自己,也肯定不會將這個皇印獻出,如果真的遇到了心懷不軌的人,實在非社稷之福,從這個層面講,郎官非但無過,反而有功。第二天,霍光就下令給這個郎官連升兩級。霍光這種不計私怨、秉公辦事、賞罰分明為朝廷的精神,受到朝中官員的敬佩,威望日漸提高。
霍光公正嚴明,即使是對自己交厚或者親近的人,也一點都不例外。當時的輔政大臣除了霍光以外,還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太僕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三人。其中,尤其以金日磾和霍光關係最好。昭帝繼位第二年,金日磾因病逝世,留下兩個兒子金賞、金建。此二人是和漢昭帝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霍光也比較喜歡這兩個人。於是,漢昭帝決定封這二人為侯。
按規矩,長子應該繼承其父親的爵位,次子金建就不能再被封侯了。於是,霍光直接對皇帝提出反對意見,皇帝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堂堂天子,封侯拜將不過是小事一件,不需要考慮什麼規矩。
這時,霍光性格中剛性的一面便顯露出來,他正色道:“臣和金氏家族相熟,陛下和他二兄弟親厚,然而臣深刻地知曉,不能以私廢公,否則就會遭到天下人的詬病,此外,無功者不能封侯,此乃高祖皇帝立下的規矩,皇上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也不可以因為一己之私,而擅自廢黜規矩,否則,天下定會大亂。”皇帝聞言,感到霍光一片赤誠之心,遂決意罷了封侯之事。霍光遂乘機教導皇帝道:“百姓至今還在想念著漢孝文帝、漢景帝以及先帝,每逢清明時節,都有很多人在家中將其奉若神明的祭拜。”漢昭帝不大明白,好奇地問道:“何以百姓會如此愛戴他們呢?”
霍光欣然一笑,轉身拱手說道:“因為他們愛民如子,對百姓之事,從不推脫責任,他們駕鶴西去,百姓自然會心有不捨。”於是,皇帝心中暗自決定自己也要勵精圖治,和前任的各位皇帝一樣,成為受萬民景仰的皇帝。
在霍光的提議下,二人遂聯合商議出四條安撫百姓的措施:第一,查辦失職的官員;第二,要各郡縣推薦賢良的人才;第三,為受誣陷的人申冤;第四,安撫孤獨疾苦的貧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每當春耕時,霍光就派人到各地去檢視生產情況,政府把種子和糧食貸給缺糧少子的貧民。
秋天還下詔:“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振貸種、食勿收責,毋令民出令年田租。”“比歲不登,民匱於食,流庸未盡還,往時令民共出馬,其止勿出。諸給中都官者,且減之。”
昭帝為了改革吏治,選拔任用有才德的人,皇帝下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賜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霍光自輔政開始,就一直很在意處理好自己和君主的關係。否則,不但會敗壞自己的聲名,為政敵所乘,更會貽害天下。
霍光當政之時,其最大的政敵,就是左將軍上官桀和燕王劉旦。本來,按照上官桀和燕王的計劃,如果霍光在當政之時,有什麼不軌的行為或者過激的舉動,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清君側”,然後廢帝自立。可惜,這霍光最大的長處,就是為人謹慎,他們想盡了辦法,卻依然抓不住霍光的任何把柄。
上官桀覺得,如此下去也終非長久之計,要成大事,就要不擇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於是,他們便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昭帝之姊盍長公主。此人年長於昭帝,自幼便得到武帝的喜愛和恩寵。而公主此人雖然智謀上不比上官桀等老奸巨猾之輩,卻也是素有野心。於是,上官桀和燕王決意,先與公主打好關係,然後一步步逼近皇朝的至高權力。當然,直接和公主接洽,太惹眼了,很容易使霍光有所防範,而且也難保公主會理睬他們,所以上官桀首先去巴結公主之近親丁外人,並極力為丁外人求官晉爵。公主得知此事大為高興,於是日益親厚上官桀,上官桀遂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在第一步完成之後,透過與公主的關係,上官桀遂緊鑼密鼓的佈置其孫女入宮的事情,最終其孫女被封為婕妤。明眼人一下就能夠看出,上官桀此舉,是意欲透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
太子劉據死後,燕王劉旦本以為,天子之位定然非自己莫屬,豈料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昭帝搶了先機,遂心懷不滿。無獨有偶,御史大夫桑弘羊在武帝時理財有功,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想推翻昭帝,趕霍光下臺,由自己和上官桀主持國家大事。如今上官桀已經找到了長公主這樣一棵大樹作為靠山,撇開了自己,桑弘羊遂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燕王劉旦和長公主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
而眼下霍光手握天子,實力上較他們任何一方,都要強上半分,於是,這兩股勢力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便聯合成為一股勢力,以謀取政權。自然,要謀取政權,首要的絆腳石就是霍光,因此,上官桀制定了以下計劃:一者,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二者,在政變成功之後,除去燕王旦,廢掉長公主的權力,由他一人獨立掌握朝政。一時之間,京師長安的局勢,恰如搭弦之箭,一觸即發。
一場政變,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十分繁雜,來自下層的支援必不可少。所謂下層就是那些普通官員,他們如果支援一方,一方就能夠充分利用許多的資源,從而增加政變成功的可能性。於是各方勢力集團都開始著手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