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石頭城,季漢彰武,陳瑞聰,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燮離開的次日,周不疑對漢軍進攻建業的佈置也已完成。首先是水軍,他令黃權所部駐留在牛渚磯,其麾下有鄧當、岑光、杜畿、賈逵近六萬眾,繼續防備可能到來的荊州吳軍水師。而後是加強圍困,他令郭淮率王機、孫資等三萬右路軍駐紮在毗陵,成一字排開,在當地挖掘塹壕,繼續切斷建業於吳郡方面的聯絡。最後才是攻城的佈置,周不疑此時以霍弋率萬人監視建業南門,狐篤率兩萬人停靠在青溪木柵西側,牽制城中守軍,他自己率領餘下的八萬將士,親自猛攻建業西北面的石頭城。
前面說到,石頭城乃位於運瀆西北面的清涼山上。其城池雖小,但地勢險峻,城防堅固,更在建業之上。石頭城位於淮水與江水交界處,江水滔滔,江風習習,也不知在此地盤旋多久,才在此地打磨出了一片渾然天成、刀削斧劈般的石崖,故而漢軍不可能從東、北兩面進攻。吳人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就在石崖上以石磚築城,而此城也是江南唯一一座以石材砌牆的城池。相比之下,建業身為吳人的政治中心,大段城牆卻只是木柵。這都是因為清涼山自己產石的緣故,自江北沿岸六十里,眾山皆無石,至清涼山始有石。如此天造地設的建城之地,自古就為人所青睞,所以楚國設立的古金陵邑也就在如今的石頭城。
石頭城並不大,周長只有約十里,守軍約有五千餘人,按理來說固守有餘、進攻不足。可考慮到它處於長江江口,是漢軍對建業包圍網中唯一的缺口,一旦黃權所部沒能攔住荊州水師,周瑜所部便能自此為據點,直接威脅到漢軍側翼。而根據已知的訊息,鎮守石頭城的又是揚州治中從事步騭,他是吳軍中名望僅次於張昭與周瑜的名將,若是能將其生擒,建業城中守卒也會因此絕望吧!出於這種種持重的考量,周不疑還是決意先拔除這個據點。
漢軍初次攻城時,往石頭城城牆上望去,不禁嚇了一跳。青黑的磚牆並不高,大概只有一丈有餘,但其建立在兩丈來高的巖壁上,赤赭色的巖壁時高時低,可以分明地從兩者間看到一條詭異的拼界線,一同組成了石頭城的城牆。而更令人矚目的是,巖壁上盡是些長年風化、礫石剝落的痕跡,中間還交雜有紫黑相間的巖塊,遠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面目猙獰的鬼臉。士卒們頭一次見到這種模樣的城池,不禁泛起嘀咕,還以為其中有鬼神作怪,暗地裡又把石頭城叫做鬼臉城。
在周不疑命令下,漢軍環城大起土山數十座,日夜不息堆填土石。然而清涼山土質多石少土,士卒們挖掘起來,時不時便會碰大石,不僅挖掘不動,還往往會損壞鋤鎬,這導致填山一事事倍功半,進展極慢。與之相比的是,吳人早把山上林木砍伐一空,而後在牆上用木頭搭建了許多簡易的箭樓,如今更專門夾在土山兩側各搭箭樓,高高在上俯視下方土山。漢軍費力地拖運土石至土山時,吳人密集的弓箭手就從兩側的箭樓向下攢射。亂箭從兩邊交叉如雨而下,漢軍不能仰視。如此數日下來,漢軍還沒有將土山堆平城頭,就已經有上千傷亡。
等到終於有土山與城牆齊高時,漢軍嘗試著向城內發起攻勢,結果傷亡更加慘重。吳軍在石牆間留有孔洞,等漢軍靠近城頭,他們便從孔洞間伸出鉤鐮,從下往上專門去割漢兵的腿,漢卒們往往吃痛不住,還沒上城便跌落下去。即使有少數僥倖登上城埤者,被城頭守軍蜂擁圍攻,霎時死傷殆盡,根本無法立足。
更倒黴的是,劉燮離開以後,江南氣溫略有回升,霰雪變為冬雨,連日不息。在這種情況下,漢人仍冒雨強攻。哪知多座土山相繼崩塌,漢人墜落填滿土中,死者不計其數。
起土山的同時,周不疑也令人挖掘地道,準備穿透城內。在許多土山因被雨而垮塌後,地道也慢慢延展靠近了城牆根。但吳軍對此也早有準備,早在建城之時,吳人就環繞牆根挖了一道很深的溝塹,續上了雨水,形成一個在城內環繞的內城河溝。溝內的水可以用做抵抗敵人的火攻,而漢軍的地道一旦挖穿,水就會倒灌進入地道。不僅講地道內的漢兵盡數溺斃。也多虧了土山坍塌,才導致周不疑終止了地道作戰的計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圍攻了石頭城將近半個月,城中堅守如故,攻城沒有任何進展。周不疑只好設法另出奇招。他見此地多石,便令人監造數十臺發石車,看是否能用投石來破壞城牆。但結果是令人失望的,發石車最多能發射半人大的石頭,而石牆也到底不同於夯土,三輪投石下來,石牆竟然不動分毫。城中吳人見狀,無不士氣大振,高聲歡呼,藉著又朝城下漢軍嘲諷。漢軍士卒見往日無往而不利的發石車也未能建功,也不禁面面相覷,心生低落之感。
一計不成,周不疑又生一計。這二旬以來,漢軍都是從陸上發起進攻,但因為吳人充足的準備和堅固的城防,最終都無疾而終。哪裡會是吳人沒有準備的方面呢?冬雨之下,他看江口的江水沉降不定,反覆拍打著枯崖,再往上看,吳人在江邊的城牆上僅立有烽火臺,並無箭樓與木棚設立,他憑藉眼裡估算了一下江面與石牆的高度,突然計上心頭。
當夜,他令黃權調來一艘樓船,暫時停靠在石頭城外二十里。而後緊急召集匠人,令其修改船舷靠岸的一側,在上面建立一道兩丈高的平臺。這平臺長四丈,寬一丈,可同時容納百餘人站立其上,也有梯臺可供上下。周不疑就是打算出其不意,直接利用樓船高大的船身,讓漢軍從江面摸上石頭城。
此事大約準備了兩日,為此,漢軍的攻勢也停滯了兩日,這使得整個戰場都陷入難得的寂靜之中。進攻前,周不疑專門又巡視了一趟軍營,見許多漢卒都露出沮喪之色,還有人直接問周不疑說:“將軍,何時才能回京?”周不疑一愣,隨即笑著去拍這人的肩膀,說:“快則一月,慢則半年,急不得。”此前漢軍雖遇小挫,但大體而言,都還是稱得上順風順水,在一座城池下遭受如此挫折,對漢軍而言,還是第一次。周不疑想,若這次的計策還不得用,恐怕就要做先撤回江北,從長計議的打算了。
進攻的時機選在半夜。為了遮掩樓船的進攻,周不疑再次令楊秋正面強攻石頭城,黑夜黑雨之中,漢軍大敲鑼鼓,踏著泥水登上土山,高舉木楯迎著箭雨往城上爬,而後另一隻手攥著長槊往上刺,在黑夜之中,他們完全看不清敵人的長相甚至位置,但即使如此,仍然要以血肉吸引吳軍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樓船趁勢順江而下,突然出現在石頭城北部的江面上。
見遠處樓船直奔城池而來,吳人見狀大驚。在這個時候,待在北牆的不過是近百名歇息輪換的老兵而已,他們只能一面緊急召集周遭計程車卒,一面立刻向步騭彙報。等到步騭帶著五百來人匆匆來援時,這艘滿載著漢卒的龐然大物,與石頭城相隔已不過數丈了。
眼看著樓船要直接撞上來,吳人也顧不上射箭了,立馬持槍在城牆上列陣,陣型方才成型,樓船的船舷就已壓在了石牆之上。而樓船上的平臺,距離牆頭僅有兩尺,漢軍一躍即上,當即與吳人展開肉搏戰。此處的石牆甚是狹窄,僅僅只有三尺來寬,兩個人站在一處,近到能直接感覺到敵人的呼吸。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在廝殺,不如說是在推攘,雙方儘可能地在牆上立足,然後奮力把敵軍推下城牆。一時北牆兩側紛紛有士卒掉落,或跌落水中,或跌落石地。但在雙方皆著甲沉重衣的情況下,結果並沒有什麼區別,跌落水中無法泅泳,跌落地上粉身碎骨,都是一個死字罷了。
但步騭看得出來,漢軍正在漸漸佔據上風,再這樣下去,恐怕要不了一個時辰,北牆就要被攻破了。漢軍居然從江上進攻城池,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懊惱之際,他觀察前進的樓船,發現其並無艨艟、青雀護衛,轉念又在心中大喜道:“賊子到底不知水戰,一艘樓船也敢遠來嗎?”,他立刻招來親衛,令人找了一艘小船,搬運到石頭城西北角的水門去。而後他令人在船上裝滿了乾柴,再灌以火油,當即點燃了放它沿江飄下。
漢軍見樓船尾部突然出現一隻熊熊燃燒的火船,轉瞬就要靠近船尾,匆忙間只好用長槊抵住,但近處灼熱非常,加之濃煙燻眼,很快就支撐不住了,只能喊人輪換著來支撐。但不多時,吳人又在水門處點燃了第二艘火船。漢軍見狀,自知攻勢不能持久,情急之下,只能決意撤軍。由於事發突然,許多上城的漢軍還不知道樓船的困境,並沒有聽到回船的命令,還在牆上繼續廝殺。而樓船上的漢卒也無法堅持,最終草草離去,這導致大約有百餘名漢卒沒有回船,慘死在吳軍的圍攻之下。
這一次對石頭城的攻勢,最終還是以功虧一簣告終。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