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吃俺一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0.選址,不宋,妖精吃俺一棒,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月初三,官家傳旨免朝。
免朝的理由是貴妃有喜,因此當普天同慶,同時在京的文武百官都會有一份賞賜。
初聞這個喜訊時,百官們都為趙官家感到高興,畢竟添丁加口就算在尋常百姓家都是大喜事,何況是一向子嗣艱難的天家。
但喜悅過後,百官們內心又開始翻騰起來。
“官家這也是歡喜得過頭了吧,這剛懷上就迫不及待宣揚慶賀,也不怕衝犯星煞神靈……”
這時代嬰兒的夭折率極高,不管是皇家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難以避免,為了讓孩子能順利降生,健康長大,便產生了種種禁忌和習俗,懷孕後不可過於高調,以免招來鬼神,就算出生後,都習慣給孩子取個賤名,避開鬼神的注意。
“這皇儲風波剛剛稍有平息,又來這麼個事,豈不是又要平添波折?”
“今年還真是多事之秋啊,從開年到現在,一直折騰個不休,實在讓人心力憔悴。”
“嘿嘿,這可都趕在一起了,昨日忠王大鬧錢府,現在又是貴妃有喜,咱這大宋的儲位啊,終究是難說的很。”
百官議論不休之時,臨時執政的董槐也犯了愁,既然官家有了喜事,這謝方叔辭相怕是又得拖上好一段時日了,自己這臨時的頭銜不知道要掛到何時。
不過就在這時,宮裡又傳來幾道草詔,一看之下,董槐一洗愁苦振奮了起來。
第一道詔書,拜董槐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大宋的丞相制度,經歷過多次變革,到了孝宗時,三省徹底合併,相權分成了兩部分,便是左右丞相。
左丞相一般行尚書省加上門下省的職權,右丞相則是尚書省加上中書省的職權,兩者的區別就在於門下與中書的職權。
簡單的說,門下省負責稽核詔書,而中書省負責擬定詔書,但是部門合併之後,朝廷的決策基本都是現場討論出來的,很多時候當堂就決定了,這樣一來門下省的稽核權就沒有什麼作用了,也就是簽名蓋章而已。
因此,在實際上右丞相的實權就要高於左丞相,兩者同時存在時,自然是以右相為尊,也就是說,即便謝方叔沒有辭相,也只能退居二把手了。
第二道詔書,修繕佑聖宮,經費由內藏庫所出,任命董宋臣為幹辦,盧允升為佐理。
這詔書讓董槐有些皺眉,他本心是反對的,只是想到自己剛被提名為右相,這第一道政命就和官家對著幹,實在有些不妥,只好簽了個允准,交由後續稽核。
第三道詔書,提拔翰林醫效崇容為翰林良醫,勾管翰林醫官局。
一個醫官而已,又是立了大功,董槐便隨手透過了。
第四道詔書,擢升殿中侍御史為侍御史兼侍讀。
董槐對丁大全並沒有什麼好印象,感覺這人有些心術不正,但這份任命又算正常的轉遷範圍,挑不出太大的毛病,於是猶豫了半晌,還是給透過了。
要說董槐這人吧,愛民勤政,清直廉明,識大體,顧大局,但是有個毛病就是心太軟,處事考慮得過於周全,其實並不怎麼適合在內憂外患之時擔任首相。
但不管怎麼說,他接任首相併不讓人意外,百官都知道是早晚的事,所以流程走得很順利,而為相之後簽發的第一批詔書,同樣沒人去刁難。
所以不得不說,趙官家很有政治手段,原本容易引人非議的詔書,搭著拜相的順風車,通行無阻。
謝方叔一系的官員,得知董槐正式拜相之後,顯得越發焦急起來,為了給謝方叔日後起復創造契機,便更加積極得展開著針對趙孟啟的行動。
而丁大全接任侍御史後,開始執掌御史臺的大權,近半臺臣都被他所拉攏,另外他還暗中放出風聲,有意無意的表明與閻貴妃的關係,讓不少希圖從龍之功的官員倒向於他,讓他越發炙手可熱起來,同時他與黨羽們也加緊佈置,在官吏仕紳間醞釀不利於忠王的輿論。
還有董宋臣與盧允升等人,開始籌劃佑聖宮修繕工程的同時,也不忘捏造一些聳人聽聞的謠傳,讓人在坊間四處散播。
反而被打砸過的錢家,一直偃旗息鼓悄無聲息,甚至錢燾將太府寺的公務都交託給了屬下,自己開始病休在家,並且拒絕了一切拜訪。
趙官家基本就沒有出過慈元殿,雖然依舊批閱奏章,但連續四五天都沒有上朝,偶爾有一些遊兵散勇式的官員上奏彈劾忠王孟浪失德之事,都被留中了,讓人摸不著他對此事的態度。
但人人都感覺得到,一場大風暴正在醞釀成形,隨時會席捲而來。
令人奇怪的是,引發這一切的忠王趙孟啟,似乎對這些毫無察覺一般,像個沒事人一樣,每日都微服出宮,為新宗室學堂奔忙著。
這一日,趙孟啟總算尋找到了滿意的地方,站在一處小土崗上,眺望四周,躊躇滿志。
他所在的這一片地方,西邊以南北走向的外沙河為界,河對岸就是臨安外城的土牆,北邊以江南運河為界,而運河以外沙河交接處向東五里之後,又向東南方向拐個彎,再行六里之後與錢塘江相匯。
如果以臨安的北土門作東西向橫線,這橫線以北就恰好是一塊邊長五里的大致正方形,總共一萬兩千畝的樣子。
而趙孟啟現在站的地方,就是後世的浙大範圍,離他不遠處那個長寬一里多左右的水域,就是後世的華家池,不過比後世要寬大了許多,趙孟啟決定給它改名‘東池’。
別人以為他只是看中了這個水池附近的地方,以用來建學堂,殊不知,他其實看中的是這方圓五里的整片地方。
他想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堂,而是一座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