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毛狗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捲毛狗狗,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京的這個“富貴難移”,主要就體現在徽宗朝。

蔡京的一生,在徽宗朝時達到了頂峰,不但拜相,而且五次致仕退休,四次被重新起用,而且不斷加官進爵。

這是個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於徽宗皇帝和蔡京有著相同的稟賦,故此相互羨慕,相互吹捧,相互利用,相互欺詐了。

話說徽宗皇帝的父親宋神宗,共生有十四子,長子趙佾、次子趙僅、三子趙俊、四子趙伸、五子趙僩、六子趙煦、七子趙價、八子趙倜、九子趙佖、十子趙偉、十一子趙佶、十二子趙俁、十三子趙似、十四子趙偲。

在神宗皇帝的十四個兒子中,長子趙佾、次子趙僅、三子趙俊、四子趙伸、五子趙僩、七子趙價、八子趙倜、十子趙偉皆早殤,僅存六子趙煦、九子趙佖、十一子趙佶、十二子趙俁、十三子趙似、十四子趙偲。

神宗皇帝歿後,六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

哲宗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由宣仁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直到十九歲時,宣仁太皇太后撤簾,哲宗皇帝方得親政。

哲宗親政後,先折騰著廢孟後,繼折騰著立劉後,後又折騰著生子,誰知僅有一子,還在三個月上的時候夭折了。

哲宗皇帝若是命長,還可以接著折騰,再折騰出一幫子女來,就有兒子承繼他的大位了。

無奈哲宗皇帝命不長,在僅有的兒子夭折後,他自己也生出一場大病來,終是在沒有留下子嗣的情況下,駕崩了,年僅25歲。

哲宗皇帝沒子嗣,承繼他大位的只能在剩餘的幾個皇弟中選擇。經過一番選擇,最終確定由神宗皇帝第十一子、哲宗皇帝排後第五弟趙佶承繼大位。

當時,趙佶尚是端王,年方一十九歲。

若是按正常情況來辦的話,大宋第八個皇帝無論如何都輪不到端王趙佶,因為他的上面還有九子趙佖,下面還有哲宗皇帝的親弟弟十三子趙似。

但因為趙佶人長得好,特別機靈,多才多藝不說,情商還高,極討向太后的喜愛。那向太后跟了神宗皇帝后,並無產子,故對神宗皇帝諸子,均視為己出,並無薄厚區別。

哲宗皇帝歿了當天,向太后急招朝中輔臣,商議嗣君事宜。

面對眾多大臣,向太后哭著說道:“諸位卿家,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亟應擇賢繼立,慰安中外。”

眾大臣並不知道向太后屬意與那位皇子,故此皆閉口不言。

時任宰相章惇,心急口快,見其他大臣都閉口不言,就不管不顧,高聲說道:“皇太后在上,臣以為,依禮律論,當立母弟簡王似。”

趙似乃神宗皇帝第十三子,系哲宗皇帝的親弟弟。

向太后聞言道:“卿此議不妥。老身無子,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這般分別,有失公允。”

章惇聞言,想了想,復說道:“皇太后在上,若依此說,臣以為,若欲立長,應屬申王佖。”

申王趙佖乃神宗皇帝九子,是神宗皇帝活著的兒子中最長者。然趙佖有眼疾,不討向太后喜歡。

那向太后終是不喜趙佖,有意讓趙佶繼位,便對章惇說道:“卿此議也不妥。申王有目疾,有礙觀瞻,不便為君;依老身看,還是立端王佶吧。”

端王趙佶是個典型的才子,人長得風流倜儻,而且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其一筆“瘦金體”書法,俊秀飄逸,獨步天下。

端王趙佶喜歡玩樂,騎馬,射箭,踢球,雜耍之類的東西,樣樣都會。

端王趙佶還愛賞玩愛收藏,奇珍異寶,奇花異石,恨不能天下奇寶全都集中在他的王府中;天下的書畫古董,恨不能都安置在他的書房裡。

更甚的是,端王趙佶愛女人,常常出宮,尋花問柳,浪跡於勾欄瓦舍,全沒有個做王子的莊重。

端王趙佶,既是個才子,更是個花花公子,輕浮浪蕩,風流倜儻,滿朝大臣,無人不知,人人皆曉。

聽到向太后提議由端王趙佶繼位時,章惇便急了,出於為大宋江山社稷著想的考量,也顧不得許多了,遂挺身而出,高聲抗爭道:“皇太后,恕臣直言,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向太后直言讓端王趙佶繼位,這個情況在場的大臣心裡都明瞭了,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當向太后被章惇頂撞,尚未說啥,旁邊立著的曾布怒了,大聲叱吒章惇道:“大膽章惇,目無尊上,皇太后面前,膽敢如此妄議諸王!臣申明,章惇此議,僅代表他個人意見,並未與我等大臣商議,責任由其自負。依臣之見,皇太后聖諭,甚是英明,臣很是贊同。”

其餘在場大臣,親耳聽到向太后已明確表態由端王趙佶繼承大位,誰還會像章惇一樣不識時務,給自己找麻煩,故此皆齊聲說道:“臣等合依太后懿旨。”

向太后環視一圈,見除章惇外,諸大臣皆擁護自己主張,便說道:“先帝常謂端王有福壽,且頗仁孝,若立為嗣主,量無他虞。”

眾大臣見說,皆隨口應承道:“先帝英明!皇太后英明!”

當時,章惇勢單力孤,無人響應,料難爭執,只好緘口不言。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事既已議定,乃由向太后宣旨,即召端王佶入宮,繼承皇位。

宣旨官隨即便拿著向太后懿旨,瘋狗攆狼般奔往端王府。

此時,端王府中,在一幫丫鬟、伴當、小黃門的擁簇下,端王趙佶正在和前不久從駙馬都尉王侁那裡要來的跟隨高俅在踢鞠!

“鞠”是個啥?鞠是大宋時腳踢頭頂肩扛胯擺唯獨不能用手去抓的一種玩具,外裹皮革,內裝米糠的球類。

如此看來,大宋時候的“鞠”,基本上屬於現在的足球。

那個年代,人們無法將空氣裝入皮囊中,只能裝些米糠之類的東西,所以只能叫“鞠”,而不能叫足球。

若是那時候,“鞠”就叫“足球”的話,足球運動最早應該發明在中國,沒有外國人什麼事。

為了敘事方便,我們暫且將“鞠”敘為“氣球”。

話說和端王趙佶一同踢球的高俅,原本是東京城裡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自小不務正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一腳的好氣球。

那高俅為人,也算是個雜家,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雜耍,無所不精;也胡亂學些詩書詞賦,略微附庸一下風雅;若要論起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全都不會,只是在東京城裡城外給大戶人家幫閒。

初時,高俅仗著會使棍棒,便在街上耍橫,常和人較量一番棍棒。東京城裡,人人都知道高球是個無賴,故此在與他比棒時,皆假意讓著他,好不給自己找麻煩。

高俅和人比棒,接連獲勝,不知是別人讓著他,還以為真的是自己棒術高明。

一日,高俅又在街上和人比棒,接連贏了幾人,便誇起口來,道東京城裡,在棒術上能贏了俺高二的人,還真沒有。

這時,恰有一大漢從旁走過,聽到高俅的誇言,甚是不悅,遂站住了腳,怒視著高俅。

高俅正吹得得意,猛然見一漢子怒視著自己,遂問道:“你這廝是作甚的?你只管走你的路便是,為甚如此看著俺?難不成想跟俺較量兩棒?”

那漢子知道在此誇口的乃是東京城裡有名的無賴高二,然聽高俅吹牛心裡來氣,暗道,別人怕你,俺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卻怕你作甚?!既是你要較量兩棒,俺就和你較量兩棒,好讓你知道下俺王升的厲害。

於是,那漢子便說道:“既是這位大哥要與俺較量兩棒,那俺就跟你較量兩棒。”

高球聞言,以為又是尋常之輩,遂說道:“報上大名來,俺高二從來不打無名之輩。”

那漢子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俺乃王升!”

高俅乃是個街頭混混,哪裡識得人家八十萬禁軍的教頭,遂譏笑王升道:“哈哈,你是王升?你已經是王了,你待要升到哪裡去?再升就成皇上了,這是大逆之罪!俺先不和你說別的,來來來,俺和你較量兩棒再說。”

周邊人見有漢子要與高俅較量兩棒,皆圍了過來,要看熱鬧。其中一人,將一根棍子遞與了王升,指著高俅,嘴裡說道:“漢子,打他!”

王升笑笑,接棒在手。

高俅也趕忙拉了個架勢,舉棒在手,望王升兜頭便打將過來。

王升見高俅一棒打來,也不躲,只是將手中的木棒望高俅門面戳去。高俅見對方棍棒戳面而來,吃了一大驚,忙收住棍,來擋王升戳來的木棒,誰知王升這一棒乃是假的,待高俅收了棒來擋自己的木棒時,卻猛然收了回來,掄圓了,照高俅腿上就是一棒。只聽得“咔嚓”一聲,愣是將高俅的腿骨給打折了,打得高俅滾躺在地上,吱哇亂叫。

高俅捱了這一棒,直歇息了半年有餘方好。

自那後,高俅不和人比棒了,開始教唆著大戶人家子弟使錢,整日裡三瓦兩舍,風花雪月,沾花惹草,尋花問柳,不務正業,終被一大戶人家一紙文狀告到了開封府。

對高俅的惡名,開封府尹平日裡也有耳聞,知道高俅不是什麼好人,便不由分說,叫衙役們將高俅給扯翻了,狠狠打了四十脊杖,然後趕出了東京城,不許高俅在東京城裡混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鳯來儀

醉清歡

不一樣的藤吉郎

深邃的歪嘴

造反我沒興趣,父皇別害怕

江南狂少

大秦:我們剛穿越,你在羅馬稱帝

我是你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