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一章 嫻熟手段,抗戰之鐵血兵王,不笑生,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委員長以嫻熟的手段剝奪了張四行手下的部隊,法爾肯豪森將軍早就料到會如此,當然他相信張四行也絕不會留戀那樣的軍權。
畢竟從他的背景來看,他是個德國的大富豪,根本不需要來華夏索取什麼政治上的權利。
從他的履歷上來看,他對於政治絲毫沒有興趣。比如對那些在西班牙秘密參戰老兵的不公,他只會以搶劫銀行之類的手段對抗。
這有點像歐洲的羅賓漢,又或者說像華夏傳說中的俠客。
而這樣的人最不可能做的就是政客。
無論他給華夏的抗日戰爭提供什麼樣的貢獻,無論他在民間、軍方有多大的名聲,他都不會做一個政客。甚至從某種角度講,他是於個相當厭惡政客的人。
這件事很受德國老派的軍官團裡那些人的青睞,因為他們也恪守著軍人不參與政治原則。因些那些老派的將領,對SS的部隊以及一些熱衷政治的軍人極不喜歡。
甚至法爾肯豪森也知道,是什麼人在委員長面前正張四行的黑藥。但對他而言,只是感謝此人,期望張四行心灰意冷,願意回德國去擔任將軍。
因此對於張四行是否受到獎賞他不在乎,對於委員長面前是否有人中傷他亦不在乎。
就在張四行的報告到達陪都的幾天後,他自己正在船上睡的天昏地暗。
對他來說此刻再什麼有什麼需要操心的,婦孺傷員坐船走了。部隊與青壯年組成的民兵,押著裝彈藥的車輛,從陸路離開奔向安慶。
只要按計劃把所有的百姓以及部隊帶到安慶,張四行感覺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至於他們的去向,說真的張四行並不大操心。
願意跟隨他的百姓、軍人,他會設法帶向昆明。至於其他的人或者物,都扔在安慶也算交待的過去。
心中無事的此人,從上了離開的船,就一直陷入沉睡,直到被一封電報叫醒時為止,
“長官,這是來自駐金陵德國使館的電報。”
聽到是依然呆在金陵的漢森與葉蓮娜的訊息,他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伸手接過電報。
隨著拿來電報的張曼娜捻亮馬燈,電報上的字跡逐漸清晰,
“十二月十三日,使館中收留憲兵約三百人,已經全部換上德軍制服,充當德國使館警衛,得到留守處羅森先生認可,他已經去了江上軍艦……
月十三日夜,使館中進入日本士兵,與警衛發生衝突,日本人承認進入使館試圖偷盜……
十四日白天,葉蓮娜受拉貝先生邀請,前往安全區採訪。遇到日本人闖入安全區試圖奪取金陵市政府所留存糧。葉蓮娜與日本士兵發生衝突,隨行士兵一人被日本人槍殺。我將前往日本佔領軍進行交涉……少校的軍銜很管用,日本佔領軍方面答應處置幾名日本士兵。
十五日,使館外面有日本憲兵隊駐紮。他們不讓葉蓮娜出去,結果……長官,這麼悍的小妞真是難為你了。聽到訊息,漢中門外發生了屠殺事件。事後趕去,現場沒有清理完,拍攝部分片段,難以相信日本真的敢進行集體屠殺,聽說魚雷營方面也發生了多達九千人屠殺事件。
十五日夜我和留下的十名偵察營士兵,保護葉蓮娜前往寶塔橋,在那裡發現大量屍體,看情況得有好幾萬人。拍攝的影片因為夜間極為不清晰,但能看出慘狀。聽說在中山北路防空壕裡,殺了兩百人,但沒能去拍攝。
十六日,葉蓮娜說如果不是為了戰場上的真相,她拍的難以忍受所拍攝到一切,還想我給她配備武器,我沒答應。再看下去她非抑鬱不可,讓你記得給她漲工資……日軍從安全區帶走五千餘人,在中山碼頭處槍殺,並棄屍於江中。
十六日夜,羅森先生回了趟使館,說日方的抗議已經傳到柏林,要求葉蓮娜小姐交給已經錄製的影片,不然將帶走充當警衛的軍人。羅森先生被葉蓮娜小組打了,說要報告德國。葉蓮娜小姐請他聽KRC電臺報導,以及其他媒體對他袒護日本人的報導……最終羅森先生妥協,讓葉蓮娜複製了一份,拿給佔領軍交差。”
十七日,煤炭巷江邊留下屠殺的三千餘人的記錄,聽說放生寺、慈幼院也發生了屠殺事件,可惜被日本憲兵隊限制無法離開使館。
十八日,聽說下關草鞋峽中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被憲兵隊限制,無法出使館。不過我誘使警衛與日本憲兵打架,雖然十餘人受傷,但我和葉蓮娜混出使館。找到一個倖存者,他親口講述了那兒發生的慘相。難民營四方巷被屠殺四千餘人……
葉蓮娜對安全區裡多人採訪,獲得了許多事件的描述包括但不限於強姦、搶劫、殺戮甚至還傳說有日本軍官比賽刀法砍人。
我是一個老兵,曾經經歷過慘烈的戰爭場面,但我敢說全世界沒有比日本軍隊更卑鄙的,我已經深深懷疑我們德國和日本結盟是不是件明智的事情。”
對此包括面對譯電的張曼娜紅了的眼圈,張四行的面容沒有絲毫改變,只是命令她記錄回電內容,
“我們是軍人,雖然我們是德國軍人,但我們有自己的準則和底線。作為軍官顧問團的人,我們的任務就是訓練出足夠多精銳計程車兵。相信當他們前往戰場時,會懂得如何報復那支野蠻的軍隊。”
看著張四行鐵硬的表情,張曼娜懷疑他是不是一個華夏人,這樣的電報他看著那如鐵的面容居然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
然而當她記錄完張四行的電報之後,明白了張四行的意思。
作為一個德國軍官,他再能打也不過只是率領一支小部隊。甚至作戰中連獨擋一面,都不會被人放心。
而整個華夏抗戰要想氛圍局面,又哪裡裡一個軍人,或者一群軍人就能做到的。
那麼或許一個全速運轉的傘兵學校,能夠快速培養出數量足夠,精銳程度足夠的軍人,才是解決這一辦法的手段。
當然,更深層次的事物作為一個電報員張曼娜思索不到,但看過傘兵學校的部隊在金陵城作戰全過程她的明白,倘若這樣計程車兵更多些的話,也許再面對日本軍隊時能有更多抵抗的能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