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百姓無人發聲
煙雨織輕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百姓無人發聲,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煙雨織輕愁,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日一早,賈環早早起床洗漱。
現在太子已經回來了,就不能再愉快地翹班了,前幾日遲到早退上班摸魚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匆匆吃過早飯之後,賈環駕車趕到東宮,剛到值班房坐下,墨還未曾研好,便得到太子傳喚。
估計是要追究他遲到早退的事情了,賈環在心裡演練著事先想好的措辭。
不多時,他便跟隨劉興來到太子書房。
見了太子,賈環施禮道:“下官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忙過來扶起賈環說道:“賈侍讀毋需多禮,快坐下說話。”
咦?賈環明顯感覺到,太子態度不錯,不像是要追究他過錯的樣子。
賈環若有所思地想到,大概是因為太子這幾日在李家村看到了一些真相的緣故。
再結合太子昨兒在朝堂之上的表現,可以推斷出,太子已經不再信任那幫文臣。反倒是對自己這個敢說真話的小小侍讀,態度上發生了轉變。
想到此處,賈環不覺中,架子便端了起來。
兩人分賓主坐下之後,太子忍不住求教道:“賈侍讀,那些文臣為了一己之私而矇騙本宮也就罷了。為何就連書上,都不曾詳細的提起過百姓之苦?還請先生教我。”
聽到這個問題,賈環微微一笑,越發證實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
他不由說道:“下官請問太子殿下,殿下所看之書,是誰書寫的呢?”
聽到這個問題,太子臉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賈環繼續說道:“所有書籍,都是文人所寫。他們或是高高在上,未曾親身體驗過民間疾苦。或是為了一己私利,對民間疾苦視而不見。”
“在他們眼裡,百姓都是賤民,何曾被他們放在心上?”
“太子之所以在書上看不到真實的民間疾苦,主要是因為沒人為百姓發聲。能發聲者,皆為士大夫。若史書皆為百姓所書,太子殿下豈能看不到民間疾苦?”
轟!
賈環的話,如同一道炸雷,響徹在太子腦海之中。
沒人為百姓發聲,能發聲者,皆為士大夫。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百姓根本無法傳遞出自己的聲音,自己如果不親自去民間體驗的話,又怎麼可能聽得到呢?
想到此處,太子不由起身,向賈環拜謝道:“先生高義,請受本宮一拜。”
賈環連忙起身避開,無奈說道:“太子殿下折煞下官,焉敢受太子之禮?”
太子忍不住說道:“賈侍讀曾說過,讀書便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賈侍讀言必信行必果,不但如此說,也是如此做的。賈侍讀用言語激將本宮,讓本宮親去民間體驗民間疾苦。”
“若非如此,本宮又怎會知曉,原來那些文官,都是哄騙本宮。原來百姓生活是如此艱辛的呢?”
“原來滿朝文武,只有先生才是一心為民,真正肯為民發聲,為生民立命的。”
“先生如此高義,又如何受不得本宮一拜呢?”
賈環被太子誇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說的那番話,都只是人設而已。人設懂嗎?
而他哄騙太子去體驗民間疾苦,可不是真心要為生民立命。
即便他真有此心,然他只是一小小翰林,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他之所以哄騙太子去體驗民間疾苦,完全都是被皇上逼的啊。
當然了,真相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想到此處,賈環不由嘆息道:“微臣雖有此心,但人微言輕,也只好出此下策誆騙太子,還望殿下恕罪。”
太子大笑道:“先生高義,何罪之有?以後本宮還有許多事情要請教先生,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賈環忙說道:“先生之稱,下官萬不敢當。不過殿下若有垂詢,下官必會盡我所能,不敢有任何隱瞞。”
接下來,太子果然請教了賈環許多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太子去了李家村那幾日生起的疑惑。
而賈環果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得太子連連稱善不已。
……
此時,金鑾殿內,再次進行了一次大朝會。
這一次大朝會就只有一個議題,那就是朝廷在變革推動初期,準備選一個試點縣。
而這個試點縣就選擇在了平安縣。
平安縣距離京城不過五十餘里地,可謂是打馬便到。
平安縣交通便利,不但靠著碼頭,官道也是四通八達。
平安縣有一萬五千餘戶百姓,十一二萬人口,乃是上縣。
崇康帝已經決定將平安縣作為試點縣推行變革,現在大朝會的議題,就是選出平安縣的縣令。
原平安縣縣令,考封為上上,崇康帝決定將其調到工部任職。
由地方官一下轉為京官,如果運氣好,再下放到地方任職一次,然後再轉調京官的話,就可謂是青雲直上,前途不可限量。
當然了,這個職務調離其實並非重點。
重點是平安縣新任縣令人選的問題。
新縣令人選實在是太過重要了,重要到不說能夠影響到變革是否順利開展,至少也會影響到變革推行的速度。
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變革派,都在極力爭取這一職務。
如果被保守派爭取到的話,無需多說,上任之後一定出工不出力,故意將差事搞砸。藉此延遲變革的推行,甚至可以籍此來取消變革也未可知。
而變革派則更是務必要將這一職務爭取到手,因為這關係到變革開頭第一局能不能順利開展。
所謂萬事開頭難,只要開頭順利展開,後面的工作,也必將少去許多麻煩。
保守派人多勢眾,而變革派得到皇帝支援。
因此雙方爭吵的不可開交。
崇康帝冷眼旁觀,並不曾開口。
人選的事情,是必不能讓保守派如意的。
平安縣縣令,必定要是變革派的人才行,並且還要是有能力有手段有魄力的年輕才俊才成。
而崇康帝的冷眼旁觀,實則是要看清保守派到底要保舉何人。
保守派究竟有哪些是頑冥不化,不堪重用,必須要攆出去的。
那些是可以分化能夠拉攏過來的。
還有那些是有能力暫時可用的人才。
最終,這一次朝會,也沒能選出合格的人選,百官不歡而散。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