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建國前夕,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前線將領的左良玉上書朝廷,其實也得到了朝廷諸公們的重視,但是吧,重視歸重視,但是要炮卻是沒有的。
結果洪承疇花費了一番手腳,給左良玉弄來了兩門紅夷炮,但都是兩千多斤的大傢伙,只能擺在葉縣城頭上充當防禦火炮所用。
至於小號的紅夷炮一門都沒有!
反正明軍里根本沒這玩意,明王朝仿製紅夷炮也有些年頭了,雖然也仿造過不少的小一號的紅夷炮,不過也都有大幾百斤甚至上千斤,並且為了追求威力普遍都是倍徑比較長,再加上明軍根本沒,也不理解新式的雙輪炮架,還是用著那種小四輪的艦載火炮炮架。
基本別指望能夠拉著這些火炮到處跑。
至於仿造,他們連見都沒見過,鬼知道是什麼樣的,自然也就不可能給左良玉了。
到目前為止,明軍都沒能繳獲哪怕一門保鄉軍裡的兩斤半野戰炮,別說繳獲了,都沒幾個人能夠靠近觀察並活著回來。
所以很多明軍將領知道了保鄉軍有一種輕便小紅夷炮,但是這玩意具體是怎麼樣的其實也搞不清楚。
所以朝廷工部想要仿造保鄉軍的這種輕便小炮,還需要一些時日。
倒是左良玉那邊良玉一看上頭沒辦法,為了自保,也算是為了擴充自家的實力底蘊,已經是琢磨著自己找工匠鑄造這種小紅夷火炮了。
只是沒有樣品可以參考,甚至連具體結構都弄不清楚,只憑藉著遠遠看那麼一眼所畫出來的圖樣就想要仿製,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左良玉不僅僅打算自行仿造保賊軍裡的輕便小紅夷炮,更打算仿造保賊軍裡的那種大鳥銃。
他對保賊軍的大鳥銃喜歡的很。
同樣是單兵攜帶的火槍,但是威力比官兵現在用的鳥銃大了許多,一槍打過去,甭管啥重甲都會被打出一個洞來。
而且賊軍的這種大鳥銃還帶有套筒卡扣的槍刺,這東西比鳥銃裡的也用過的塞入式銃刀實用多了。
意識到這種大鳥銃的優越性後,左良玉已經下令自己手底下的工匠們開始仿造這種大鳥銃了。
和仿製保賊軍裡的輕便紅夷炮比較困難不一樣,仿製這種大鳥銃就容易多了。
畢竟左良玉手中也有保賊軍裡的這種大鳥銃的洋槍,讓工匠們照著樣子仿造就行了。
而技術上也沒有任何的難題。
畢竟保鄉軍裡的十八毫米火繩槍,從技術特徵來說其實和明軍的鳥銃也沒啥區別,其最核心的槍管都是使用卷皮法鍛造。
只不過在諸多工序上,保鄉軍的兵工廠會採用機械進行加工,而明王朝那邊的工匠則是依舊採用純手工加工。
然而這影響的只是生產效率以及標準的統一性,並不妨礙明軍那邊大規模仿造這種火繩槍。
左良玉這邊琢磨著仿製保鄉軍裡的槍炮,至於其他明軍則是沒這個想法了,或者是有這個想法也沒那個實力。
左良玉和尋常明軍將領不一樣,人家不僅僅是個將領,而且還是個擁兵自保,驕橫跋扈的將領,這缺糧了直接搶,沒錢了也直接搶。
朝廷湊不出錢糧來大規模仿造新式軍械,但是左良玉卻是自己自行搜刮錢糧來仿製保鄉軍的軍械。
為了湊錢,人家左良玉直接在汝州,汝寧府一帶設卡收錢,時不時還派兵直接下鄉收糧,偶爾還恐嚇各城內計程車紳要錢糧。
這彈劾他的奏摺如同雪花片一樣不斷飛進紫禁城,但是他依舊屁事沒有。
誰讓人家手底下有一萬多大軍呢。
朝廷能不能把賊軍扼制在楚北,避免賊軍大舉殺入中原,現在就只能指望著左良玉封堵住方城古道一線了。
哪怕左良玉現在行事再讓朝廷諸公們噁心,也得捏著鼻子忍著,甚至還要琢磨著給左良玉封賞。
左良玉現在吞併葉縣以及後方各地,和裕州一線的保鄉軍形成了對峙,如此也是讓北線戰事逐漸平息了下來。
一個不打算反攻南陽,一個也不打算進軍中原,於是乎黃丁權和左良玉非常有默契的選擇了對峙。
北線無戰事,西線進展順利,現在也就只剩下東南線,也就是德安府、黃州府一線的戰事了。
其中黃州府戰事沒多大,保鄉軍第一師拿下漢陽之後,派遣了第二步兵團再加若**兵,騎兵,組成一個混成加強團殺向了黃州府。
因為黃州府內已經沒多少明軍兵力,因此該加強團順利攻克了黃坡、麻城等地,在八月下旬又陸續拿下黃州府府治黃岡、蘄州等地。
期間荊王渡江南逃前往九江,保鄉軍把荊王府洗掠一空後,繼續推進到黃梅、宿松一帶。
因為連番戰事將士疲睏,加上陸地補給線過長,並且又在宿松一帶遇到南直隸的大量明軍堵截,因此第二步兵團這才停止了東進攻勢,並開始就地構築防線。
而德安府一線則是比較謹慎了,這倒不是說德安府內的明軍比較強悍,實際上哪怕是如今駐防德安府府治安陸城的六七千明軍也不被保鄉軍看在眼裡。
但是考慮到這些明軍擅長不戰而逃,這萬一己方大軍推進過去後,又來一個望風而逃直接逃到義陽三關的話,那麼後續就比較麻煩了。
安陸城,這已經是保鄉軍碗裡的菜,現在保鄉軍東進德安府的整體戰略,並不是為了攻克安陸城,而是為了奪取義陽三關,為後續穿越大別山,殺入汝寧府乃至淮河一帶做準備。
為此,羅志學讓參謀部那邊制定了一個比較謹慎的作戰計劃,先拍一部少量兵力吸引敵軍主力,但暗地裡卻是派遣一股兵力繞行搶佔義陽三關。
為此,保鄉軍呼叫了第一師第二步兵旅,第一騎兵旅等兵力,又命令襄陽府一帶的第三步兵師派遣一團兵力進軍隨州,搶佔平靖關等地。
準備來一個南北夾擊,直接端掉德安府內的所有明軍,避免明軍逃亡義陽三關。
如此情況下,八月二十七日,第二步兵旅所屬一團奔襲德安府應山縣成功,緊接著第二步兵旅另外一團兵力搶佔了義陽三關的武陽關、九里關等地。
隨著上述一共三團兵力搶佔了應山縣城以及義陽三關後,也就意味著還龜速在安陸城裡的七千明軍被戰略包圍了……
當後方的退路被保賊軍搶佔了後,安陸城內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城內眾多文武官員又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而爭論之中,之前從宜城一路跑到安陸城的三千明軍,再一次腳底抹油,試圖在保賊軍全面封鎖之前衝出包圍圈,然後找機會翻閱大別山逃到中原去。
這三千明軍一跑,剩下的四千明軍也是瞬間士氣暴跌。
陸續開始有小規模的明軍逃亡,官員們也是開始一個個不見蹤影。
等到保鄉軍最終掉頭殺到安陸城的時候,安陸城內的守軍已經只剩下區區兩千多人了。
而這兩千多人也特別有意思,他們之所以留在安陸城沒跑,那純粹是為了等保鄉軍過來然後獻城……
不僅僅獻城,這兩千多明軍還把城內諸多官員都抓了不少當成了投名狀。
安陸城,不戰而下!
對於這個結果,保鄉軍的諸多將士們已經是見慣不怪了。
最近半年裡,保鄉軍已經是經歷過很多次明守軍不戰而降的情況,安陸城守軍不戰而降,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拿下安陸城後,這一方向的保賊軍卻也沒閒著,除了第三師所屬的第七步兵團受命帶領臨時整編的第五守備師駐防應山、安陸以及義陽三關等地外。
第一師所屬的第二步兵旅、第一騎兵旅為核心的兵力則是追擊逃走的三千明軍去了。
而事實證明了,這些人雖然跑得早,但是跑的還是不夠快,沒幾天功夫就被第一騎兵旅給追上。
這三千明軍一看被追上了後,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沒有抵抗,直接就投降了……
鑑於該部明軍的‘光輝’戰績,保鄉軍沒有直接對該部進行整編,而是先派遣了軍政部軍官前往摸底調查,最後得出結論:這三千明軍不具備整編價值。
不是說他們身體素質差,作戰技巧差之類的,實際上能一路跑路到現在的這些明軍士卒,身體素質都不太差,作戰技巧也不差,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兵油子了。
但是這些人連續多次不戰而逃,最後連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長久以往已經讓這些士兵畏戰怯戰,見敵既逃的慣性思維。
甭管敵人強弱,一聽到敵人過來了,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跑路。
雖然整編過後,也能夠經過思想教育,加強紀律等方式把他們扭轉過來,但是保鄉軍一向來都不缺乏守備軍的兵員。
外頭大把的降兵戰俘等著他們整編呢,這沒了降兵,也還有大量的流民青壯可以挑選,不差那麼三千歪瓜裂棗了。
所以該部明軍,也成為了保鄉軍整編降兵歷史上,第一支成編制不接受整編,清一色被改為建築營、屯墾營或運輸營的明軍。
不得不說,該部明軍也算是創造了歷史!
隨著德安府戰事的結束,保鄉軍也完全掌控了整個楚北地區,甚至還把一隻腳伸進了川東。
同時外部戰事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暫時平息,保鄉軍開始抽調部分駐防各地的兵力清剿楚北各地的殘留明軍乃至流賊,以加強對基層的掌控力度。
九月三日,羅志學率領大批官員抵達漢陽,以便就近指揮南下各軍,為後續的渡江攻打武昌,為奪取整個湖廣而做準備。
但是隨著戰事逐漸平息,保鄉軍內部卻是沒有平息,陸續有駐防外地的將領找各種藉口申請前往漢陽。
而有的人到了漢陽後,更是死活懶著不走。
為何?
因為保鄉軍內部眾多人都在翹首以盼!
他們盼什麼?
稱帝建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