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反攻襄陽,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之所以能調動吳三桂入關南下剿賊,還是因為人家吳家父子想著南下撈一波錢糧,順便再給吳三桂弄點功勞什麼的,回頭還升官搞個總兵什麼的。
可不是因為朝廷下令他們就乖乖的來了。
吳家父子不想動,崇禎下一百道聖旨都調不動關寧軍一兵一卒,而且還拿吳家父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吳三桂決議直接忽略陳必謙的命令,根本就沒心思去攻打魯陽關,甚至都沒去這已經變成了大軍營,一點油水都沒有的魯山小縣城後,而是在半途就帶兵轉向東南。
同時還給陳必謙去了書信,說什麼路上發現了賊軍蹤跡,他們正在一路追擊而去……
賊軍,其實也是有的,不過是幾個灰賊的偵騎而已。
畢竟吳三桂帶著三千大軍,其中上千人還是騎兵過來,這麼大動靜大楚帝國的探子們不可能不知道,實際上他們吳三桂還在汝州城的時候,北路軍司令黃丁權就已經知道了相關的情況。
隨後讓軍情司的人密切關注吳三桂所部的動向。
畢竟人家吳三桂是從薊遼一線過來的,是和東擄打了很多年仗的老邊軍,掄起戰鬥力肯定比中原腹地的一票明軍要強得多。
來是隻是三千關寧軍,但是黃丁權直接把他們當成了一萬明軍甚至更多明軍來對待。
所以吳三桂他們也是享受了偵騎的全程跟蹤的待遇。
這南下一路上時不時就能發現賊軍偵騎的蹤跡。
也就是那些賊軍偵騎比較膽小,甚至都沒敢靠近,只是在外圍遠遠跟著,要不然早就被吳三桂麾下的騎兵部隊給幹掉了。
對於這些賊軍偵騎,吳三桂也不太在乎,反正這些賊軍偵騎也無法靠近,無法得知他們的詳細情況。
正好可以拿他們當藉口,然後繼續率軍轉道東南方向。
去幹嗎?
剿賊啊!
人家吳三桂可是沒忘記自己的主要任務:趁著南下的機會獲得足夠的錢糧。
他父親吳襄在遼東還有好幾萬人要養活呢,錢糧困難的吳襄可是親自囑咐過吳三桂。
此番南下以湊集錢糧為要!
至於剿賊與否,那不重要……
所以吳三桂一看見魯陽關不好打,而魯山縣那邊也被當地明軍吃了大半年,早已經是餓殍百里後,連魯山縣都沒去,直接找藉口繞道走了。
說是剿賊呢,也還真是剿賊。
沿途也算是斬殺了一些遇上的倒黴匪寇,順帶還攻破了幾乎和匪寇有著密切聯絡的大戶人家的莊園,所獲頗豐……
他這一路剿賊,一路朝著東南去,為了做的更逼真一些,他甚至把沿途遇上的幾股小流賊都給驅趕到匯合起來,讓他們變成了一股一千多人的所謂流賊。
然後讓這些流賊按照他們制定的路線往前走。
怎麼讓流賊按照他們自己的路線走,這個也簡單,吳三桂手底下半數兵力可都是騎兵呢,隨便派點騎兵把其他幾個方向一堵,這些流賊也只能乖乖的往僅有的生路跑了。
於是乎,在中原腹地裡就上演了一場很有意思的場景!
一股大約一千多人,兩千人不到的流賊從汝州一路跑到開封府,再跑到汝寧府,沿途還攻破了不少莊子,槍了眾多的錢糧,甚至都還攻破了一座小縣城。
而吳三桂則是率領三千精兵,其中更是有一千多騎兵的追兵在後頭一路追趕。
這一追一逃之下,這些賊軍愣是被無法被剿滅,甚至規模都一直維持著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規模,不多也不少。
而中途幾次和當地官兵作戰後有所損失,很快就能招攬流賊恢復過來,但是再想擴大規模後,往往又會遭到吳三桂所部的打擊,殺傷他們的流賊,同時阻攔他們劫掠更多的錢糧。
以至於到最後,他們只能維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規模。
這個過程裡,吳三桂麾下的三千大軍一個個都是越來越壯實,同時還分出一部分人往北邊運輸了一大批的金銀細軟以及其他物資。
吳三桂的這操作,讓對面的保鄉軍將領們都看迷糊了……
一開始黃丁權報告,有薊遼關寧軍精銳南下,恐怕來者不善,為此北路軍已經是提高了戰備,取消了休假,就等著吳三桂過來和左良玉一起搞事呢。
但是沒想到這人在汝州虛晃一槍,直接往開封府過去了,這還不算,等到二月份的時候,這人都已經跑到汝寧府去了。
更關鍵的是,這人雖然跑到了汝寧府,但是一直都沒往前線地區過去,而是在後頭晃悠。
北路軍司令兼任第二師師長黃丁權也好,第三師師長左英哲也好,他們都無法理解吳三桂為什麼要這麼做。
最終認定,這個吳三桂可能是想要在外圍遊走,吸引他們保鄉軍調動兵力,甚至是吸引他們保鄉軍主動出擊,然後利用騎兵優勢反殺一波。
同時也覺得吳三桂他們可能是想要和之前南下的幾支邊軍進行聯絡並匯合,一旦這幾支邊軍匯合起來,那麼就是一萬大幾的邊軍。
集中起來並機動迅速的話,完全可以在保鄉軍反擊過來之前強攻某一點,進而撕開保鄉軍的防線,殺入楚北腹地。
於是乎,黃丁權和左英哲相互往來緊急書信溝通後,決定一方面是密切持續關注吳三桂以及其他各部明軍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有大規模集結的跡象立馬通報。
同時命令前線各軍提高警惕,提前儲備物資,做好嚴防死守的打算。
最後則是北路軍和東路軍各自設立戰略機動力量,以便在明軍發動猛攻的時候,及時增援。
黃丁權和左英哲的想法很簡單的,那就是嚴防死守,確保楚北腹地不失,保障不久的將來所展開的春季楚南攻勢順利進行。
然而任憑他們怎麼想都沒有想到,人家吳三桂就沒想過要去攻打什麼保鄉軍的防線,人家就一門心思想要搞錢糧。
而且吳三桂也不會和其他幾支邊軍合流,因為他們彼此都是競爭對手……
一個地方的錢糧是有錢的,再不敢直接攻城劫掠,也不敢劫掠真正有底蘊的權貴大戶的情況下,只能是對郊外的一些普通農莊下手。
而這些地方是有錢的,錢糧也是有錢的。
其他明軍來剿一遍賊的話,等到他們吳三桂在去剿賊,那麼收穫可就要少多了,運氣不好的話連根毛都吃不到嘴裡。
剿賊搶錢糧這種事,還是要自己來。
吳三桂的操作讓黃丁權、左英哲轉不過彎來,但是明軍內部卻是有不少明白人的。
尤其是陳必謙這個總督東線戰事兼河南巡撫的大佬,他人也不傻,在連續收到部分地方官員的彈劾投訴吳三桂縱兵劫掠後,再看看吳三桂的所謂剿賊路線。
那麼基本上就能夠判斷的出來吳三桂在幹嘛了。
這人就是藉著剿賊的名頭縱兵劫掠,為在遼東的幾萬將士搜刮錢糧呢。
然而陳必謙乃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了,他直接把這些彈劾都給壓下,甚至都沒有去訓斥吳三桂。
只是讓吳三桂在‘剿滅’流賊後,率軍前往舞陽一線,協同左良玉反攻裕州防線,爭取殺入南陽腹地。
是的,陳必謙依舊沒放棄過反攻南陽府,反攻楚北!
而這個念頭,在他得知了賊軍在長江兩岸,尤其是武昌府囤積大量兵力,似乎有南下或東進意圖後就更加強烈了。
賊軍要南下楚南他管不著,那是楊嗣昌的事。
賊軍要東進的話,他一時半會的也是鞭長莫及,只能是讓史可法死守江北九江一線。
但是,如果賊軍要南下或東進,這也就意味著賊軍的戰略重心依舊在南方,而北邊的南陽府,襄陽府一線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賊軍兵力了。
而陳必謙還得知了一個情況,賊軍在襄陽城外有一個規模非常龐大的軍械作坊,生產並供應了保賊的幾乎所有槍炮盔甲等軍械。
如果……
如果他能夠集中兵力殺入南陽府,繼而殺入襄陽府。
到時候哪怕是打不下襄陽城本身,但是也能夠把位於襄陽城郊外的賊軍軍械工作毀掉。
“襄陽兵工廠,保賊之心也,毀之保賊必死!”
倘若能夠把這個兵工廠接受過來並控制住,那麼就相當多他們明廷得到了一個產量巨大的兵工廠。
有這麼一個龐大無比的兵工廠,給朝廷幾年時間,弄它個幾百尊長炮,弄它個十幾萬幹火槍,十幾萬具盔甲那都不是個事。
到時候何愁東擄不滅。
嗯,至於說維持這麼一個龐大的兵工廠生產需要多少錢,採購原料的錢這麼來,數以萬計的工人的薪資怎麼給,他們的口糧問題怎麼解決。
這就不是陳必謙所需要考慮到問題了。
但是想要殺到襄陽去破壞乃至接受這座兵工廠,就得先殺入襄陽這個楚北腹地。
因為襄陽乃是交通要地,四通八達之地,因此明軍如果殺過到襄陽去,那麼可選的道路不少。
從漢中府往鄖陽,再到襄陽。
從汝州往魯陽關再到南陽,襄陽。
從葉縣從裕州,再到南陽,襄陽。
從確山直接翻山越嶺去泌陽再去襄陽也行。
從信陽州的義陽三關南下,攻克應山一線,途經隨州也能去襄陽府。
甚至川東那邊的兵力都能直接殺向鄖陽府,最後殺到襄陽。
然而上述每一條路線都不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