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三章 十萬大軍東進,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楚帝國承順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帝國皇帝羅志學再一次親自率領近衛軍以及大批文武將領從武昌出發,並抵達富池鎮這個臨近九江的前線指揮部。
這一次東進戰役,重要性一點也不比去年南下戰役差多少。
去年的南下戰役裡,還是保鄉軍的楚軍一路從南陽府殺到襄陽,再殺到漢陽,進而掌控了整個楚北地區,奠定了保鄉軍建國的基礎。
去年的一系列楚北戰役,是奠基之戰。
相對比之下,去年發起的武昌戰役,再到今年上半年的楚南戰役雖然規模都不小,其中甚至奪取了武昌作為京師,拿下長沙和衡陽等地奪取了楚南大片地盤。
但是其重要性對比去年的楚北南下戰役還是差了些。
但是這一次的東進戰役,對於新生的大楚帝國而言,其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去年的奠基之戰。
成,則徹底掌控長江中下游流域,把富裕的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區納入掌控之中。
贛北、江南、浙北,這三大塊地方都是人口密集,農業發達,同時手工,商貿也比較發達的地方。
拿下這一片地方,短的來說將會徹底解決大楚帝國所面臨的巨大財政問題,從長遠來說則是徹底奠定大楚帝國爭霸天下,一統華夏的基礎。
如果敗……那沒什麼好說的了,大楚帝國必須第一時間大規模縮減各類開支,尤其是軍費開支,否則的話等到明年大楚帝國自己就會被自己的龐大財政支出給拖死。
而軍費一旦縮減,到時候別說繼續擴軍打地盤了,都要想辦法裁減軍隊數量,甚至降低將士們的待遇以便財政能繼續維持下去了,這樣勢必會嚴重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到時候想要再東進,可就更加困難了。
畢竟對面的明廷的督撫們也不是吃白飯的,甭管他們歷史評價如何,也別管他們貪不貪腐,但是一個個都是不蠢。
現在楚軍已經給他們開了新式軍隊的頭,並且楊嗣昌也給他們打好了樣,現在大部分督撫們都已經或多或少的編練新標軍了。
如果新標軍在戰爭之中發揮良好,比如說抗住了楚軍東進的話,估計到時候明廷上下都會掀起編練新標軍的風潮。
到時候打起來可就更難了。
所以,東進戰役必須勝!
為了東進戰役,大楚帝國光是臨時戰費都拿出來了五百萬兩銀子呢,這還不包括常規年度軍費預算的一千五百萬兩銀子。
於此同時,為了保障東進戰役的順利進行,尤其是考慮後續幾個月裡部隊作戰的持續損耗的補充,羅志學也是讓財務部預留了三百萬的緊急款項。
如果打到一般原有的軍費不夠用了,那麼這三百萬兩銀子也是要填進去的。
這一仗,大楚帝國可以說是掏空了大半的家底。
如果這都打不過去,那麼後續財政面臨破產,軍隊損失慘重等諸多負面情況下,就更別指望能打過去了。
這一戰,大楚帝國已經沒有了退路。
鑑於東進戰役的重要性,羅志學不可能在後方的武昌裡待著。
他必須親臨前線。
這倒不是說前線缺了他羅志學不行,實際上大楚帝國陸軍的大規模戰役的制定和執行,現在基本都是由參謀部執行各項作戰計劃,各部配合施行,並不需要羅志學親自進行指揮,尤其是腦袋一拍來個什麼奇襲之類的。
大楚帝國陸軍作戰,現在越來越顯得古板甚至算得上僵硬了,尤其是建國之後的一系列戰役打的都非常的呆板。
早期還在伏牛山、南陽府裡待在的時候,經常玩襲擊之類的,攻克襄陽更是典型的奇襲,後來的打盧象升的三袁莊戰役是典型的長途奔襲,打左良玉的裕州東郊戰役也算得上是長途奔襲。
但是自從裕州戰役結束之後,楚軍打仗基本沒什麼能讓人眼前一亮,眼花繚亂的戰術。
這一點可以從之前的楚南戰役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楚軍在楚南戰役裡是怎麼打仗的?
就是依靠著更多的槍炮,更多的盔甲,更多的戰兵,更多的騾馬,更多的炮彈、更多的糧草的……
然後直接碾壓過去!
先是以絕對優勢強攻臨湘城,然後南下後,集中兩個師的主力部隊西進打湖廣新標軍左軍,同樣是依靠強悍的實力碾壓了湖廣新標軍左軍。
隨後揮兵南下長沙,長沙戰役更是一場讓人看了都覺得乏味的強攻戰。
然而楚軍就是靠著這樣的呆板乏味的強攻,強行拿下了長沙,奠定了楚南戰役的勝利。
而大楚帝國陸軍的這種看似平推的打發,除了對槍炮,錢糧有極大的要求外,還對詳細的戰術計劃以及後勤供應有極大的要求。
玩大規模的兵團作戰,在小地方里彙集數萬大軍,而且還是耗費極大的大軍,這對部隊的指揮體系要求其實非常高。
這也是大楚帝國設立參謀部,並且在軍,師,旅,團甚至營都設立參謀人員的緣故。
因為光靠部隊主官,哪怕加上副主官也很難梳理並安排如此大規模,並且詳細的作戰計劃。
所以需要一個專門的參謀團隊來協助部隊主官指揮部隊作戰。
而楚軍的這種指揮體系,也導致了大楚帝國裡的高階將領們,日常打仗的時候更多的是和文書打交道,而不是親自騎著馬衝陣……實際上羅志學嚴禁高階將領親自衝陣。
作為一個高階將領,統籌大局,指揮部隊作戰才是你的責任,而衝陣廝殺,那是低階軍官和士兵們該乾的活。
你一個高階將領,去幹大頭兵的活,這不叫勇武,這叫傻逼……
同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舊軍出身的將領們,在大楚帝國這裡沒辦法擔任主力部隊高階將領的緣故。
不是羅志學對他們的出身有意見,純粹是他們的能力不足。
如今的大楚帝國陸軍,如同一輛精密而複雜的戰車,羅志學是駕駛員,決定這輛戰車往那裡走,開多快。
但是具體怎麼打,這個過程就需要參謀部統籌協調各部來進行了。
哪怕羅志學不親臨戰線,實際上也不會影響到參謀部指揮東進戰役的具體實施。
但是,羅志學還是來了。
因為他不來,這近衛師就沒辦法動彈!
近衛師乃是羅志學的近衛部隊,原則上是不用來保護羅志學個人安全的軍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近衛師還是一支野戰部隊,並且還是戰鬥力在大楚帝國裡排的上號的主力部隊,戰鬥力僅次於第一師。
這樣的一支部隊,自然不可能在東進戰役裡待在後方,是需要上前線的。
但是羅志學如果留在武昌的話,那麼近衛師也就不太好調動了。
所以羅志學親臨前線,有一方面原因也是為了讓近衛師可以上前線。
同時,羅志學上前線,也可以更好的鼓舞將士們計程車氣,皇帝親臨前線,和將士們一起奮戰,這對於很多將士來說是一種鼓舞。
最後,羅志學親臨前線,也可以更好的坐鎮指揮大軍。
雖然細節上不用他去指揮,但是涉及到軍,師這種級別部隊的調動,羅志學還是會看著的。
此外如果羅志學不來的話,那麼大楚帝國裡也沒第二個人能夠擔任東進戰役的總司令了。
東進大軍光是主力師的番號就有六個之多,這麼多的兵力,除了羅志學外,沒其他人有資格壓得住他們。
哪怕是第一軍軍長李成通,他也沒這個資格同時指揮這麼多部隊,佔據大楚帝國大半精華的部隊。
羅志學親臨前線後,頭兩天都是待在富池鎮裡進行各種視察,視察各部隊,視察物資準備情況。
等到八月初一,羅志學這才正式率領近衛師等部東進。
大軍自然不是直接去九江,而是會先去瑞昌城,和當地的第一師、第七守備師等部隊進行匯合。
八月初二,羅志學率軍抵達瑞昌和第一師等部成功匯合。
休整兩天後,羅志學親自率領大軍東進!
於此同時,第二軍軍長董明傑陸軍中將也已經率領了第二軍主力彙集在宿松一線。
這一次的東進戰役,打的不僅僅是長江南岸地區,而是長江南北兩岸。
南線不用再說,北線的話,前中期的戰略目標就是拿下安慶。
因為安慶就在長江北岸,乃是長江中游最為重要的一座城池,明軍在這裡部署了大量的火炮以及水師,如果不拿下這個地方,大楚帝國後續就很難利用長江水道進行運輸補給,而沒有長江航道進行後勤運輸補給,光靠陸運維持大軍東進一路打到金陵城甚至海邊去,楚軍的後勤是要瘋掉的……
所以,江北其他地方不去說,但是安慶是必須拿下來的。
而江北第二軍的首要任務,就是拿下安慶城。
而在這之前嘛,自然是要先拿下明軍重兵佈防的太湖。
江北的第二軍,江南的第一軍以及第三軍,此外還有依舊嫡屬於參謀部直轄,但是實際上臨時歸屬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指揮的三個守備師、獨立的炮兵,騎兵等部隊。
這一次東進戰役裡,大楚帝國準備了足足八萬人的主力部隊以及兩萬多人的守備軍。
一線兵力達到了十萬人。
這個兵力數量,甚至比史可法麾下的所有兵力都要多!
甭管是新標軍還是衛所營哨兵,又或者是臨時徵召的衛所兵、青壯,史可法手底下所有算得上兵的人,全部加起來撐死了也就七八萬,而且其中主力最多也就兩萬人而已。
這全部加起來,還沒有楚軍的戰兵多!
槍炮以及盔甲等重要裝備的數量,相互之間更是沒法比。
這一次東進,羅志學要的就是一場以多勝少,憑藉硬實力碾壓的平推戰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