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三章 學習理科的風潮,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友生對孫啟年的到來,顯得非常的高興。

一方面孫啟年雖然和他的血緣關係已經比較遠了,但是好歹也是親戚,喊一聲侄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他也樂意看見孫啟年能夠舉業有成。

另外一方面嘛,也是為了他自己。

孫友生也希望自家這個遠方侄子在大楚帝國入仕為官後,日後多少也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幫助。

孫友生作為一個江南蘇州人,在如今的大楚帝國官場上乃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派。

因為大楚帝國在河南發跡,壯大於楚北緣故,因此大楚帝國的絕大部分文武官員,都是河南、楚北一帶的人,尤其是汝州、南陽府這兩個地方的人最多,並且不少都是走上了高位。

畢竟當初大楚帝國在這一帶崛起的時候,招募人才自然是就地招募,不可能說跑到其他地方來一場異地招聘。

如此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的官場中,中高層官員裡有相當多的都是這兩個府的人。

後續楚軍繼續南下佔據楚北後,又納入了一大批楚北各府的人才。

在這個過程裡,招攬的外地人雖然也有,但總體來說比較少,主要是以明廷那邊投誠過來的官吏,武將,士兵為主。

孫友生,就是屬於這樣的人。

但是總體來說,外地人還是比較少的。

而來自江南一帶的人就更少了,反正放眼看過去,孫友生愣是一個蘇州同鄉都沒有看見。

而同鄉,同學之類這些關係,尤其是傳統官場上人脈關係的重要一環。

所以最近一年半載在大楚帝國尉官,孫友生是深感身單力薄。

所以他對孫啟年這個遠方侄子還是比較看重的,期待他以後能夠在大楚帝國官場上輔助自己一二。

不僅僅是遠方侄子,他對其他幾個來自蘇州的舉子也比較重視。

透過自家侄子,他邀請了十多個蘇州出身的舉子吃了頓飯,聯絡了一番感情,以官場前輩的身份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勸勉,讓他們努力上進,爭取中試,以為大楚帝國為官。

後續還給這些同鄉舉子們送去了一批書籍。

而這些書籍的名字和傳統書籍不太一樣,都名字都是《初等數學》《初等幾何》《初等物理》《初等化學》《初等機械》《初等天文地理》等書籍。

這些書籍的編撰者,統一為:禮教部教育司。

“這幾本書,回頭你們拿去看,對你們的舉業是有所幫助的!”

孫啟年接過來後稍微一翻看,然後帶著疑惑道:“莫非這些書都是格物科所用?”

孫友生點點頭道:“不錯,這基本書上的內容,都是格物科所考的內容,學透了,在格物科上必然是大有希望的。”

孫啟年道:“只是,這格物科的話……”

孫啟年也好,他的幾個同鄉舉子也好,都是面露疑惑。

格物科,他們也都知道,但是之前卻是一直都沒重視過。

主要還是受到了傳統的影響,認為進士科才是最佳出身,至於法務科,格物科這兩個科目,他們都認為是小道,考中了也不會受到重視。

只聽孫友生道:“你們也都知道,我國科舉設進士科,法務科和還有格物科,這進士科你們都知道,一直都是科舉正道,這且不去說;法務科的話,你們多少也應該有所瞭解,這是選拔精通律法的人才,後續可入督察、巡警、法務等衙門做事,其中督察院裡的御史更是清貴至極。”

“而這格物科嘛,諸位可知道它為什麼會出現這科舉之中?並且並列三科之中?”

孫啟年當即道:“還請堂叔明示!”

孫友生摸了摸鬍鬚,緊接著道:“天子有言,為官者除精通文章,才思敏捷外,尚需知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如此方知世間諸事,方可牧萬千黎民。”

“我國官員,上至部堂,下至科員,皆需明事理,知萬物。”

“如此,我國方開設格物科,以選撥精通萬物之才人。”

“即便是這進士科,除了八股時文,策論等,尚有數學等理科,如此為官之時,才能看懂,書寫各類文章報告。”

“所以,即便是你們不打算報告這格物科,也應當多琢磨這些書,回頭進士科也是要考的。”

孫友生的這一番話,讓孫啟年等眾人都是陷入了沉思當中。

很快,就有人躬身道:“多謝孫大人指點。”

孫友生道:“也不用謝,這些書已經在京城開售,並且還會免費嚮應舉士子發放,我只是恰逢其會,直接給你們送過來了而已。”

編寫並印刷,然後推廣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這五側書籍,乃是羅志學老早就開始做的了。

只不過之前因為他也忙,而且也沒什麼人幫著他整理相應的書籍,所以一直都沒能搞出來。

等遷都金陵城後,各方面的戰事也是稍微停頓,大冬天裡羅志學也算是有了一些私人時間,得以和皇家理工學院的師生們一起整理各學科的書籍以及資料,最終稽核編成了《初等數學》《初等幾何》《初等物理》《初等化學》《初等機械》《初等天文地理》《初等農學》《初等醫學》等一共二十多本,涉及各個學科的基礎教材。

這二十多本書籍,並不是從頭開始自行編寫,而是根據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書籍,比如數學方面就參考了古代的九章算術。

同時也極大參考了最近幾十年來,陸續從西方流傳古來的各種理科書籍,其中有明人或西人翻譯的眾多書籍,比如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

再有就是一些士子們根據這些翻譯書籍進行探討的書籍,比如孫元華的《幾何體論》《幾何用法》等等。

最後還大量參考了尚未大規模刊印,由原明時期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教諭,現大楚帝國禮教部教育司教材處處長宋應星所編寫的《天工開物》等書籍。

去年大楚帝國殺到江西之後,袁州府當時並沒有多少明軍駐防,上頭的知府,同知一見勢頭不妙就跑路了,而下頭的分宜縣縣令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了帶領軍民投降歸順大楚帝國,免的生靈塗炭。

當然,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分宜縣也好,整個袁州府也好,都不可能在楚軍面前守得住。

上頭的縣令都縣城投降了,教諭宋應星等一票小官們自然也不可能真的頭鐵抵抗,除了少數跑路的,大多還是選擇了投誠。

本來按照對投誠官員的安排,宋應星這種縣教諭,一般都不會進行特別處理,而是會原職留用,多任命為新設立的縣教育科科長,授正七品。

但是吧,沒多久宋應星的一大堆尚未完成,只有少部分流傳出去的著作就引起了眾多楚國官員的注意。

然後把其中一部分著作就送到了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去了。

結果引起了比較大的反應,皇家理工學院裡的師生們,咋一開,尼瑪,這山溝溝裡竟然還藏著一個肚子裡有貨的人。

然後一紙調令過去,宋應星就成為了禮教部教育司教材處下屬的一個科長。

並開始帶著一票大楚帝國從各地搜刮來的懂得一些科學知識的官員,和皇家理工學院那邊一起合作編寫各種初等教材。

同時他們還委託豐和商行,高薪從沿海聘請了好幾個懂得科學知識的傳教士,並讓他們翻譯各種西方的科學書籍。

上述這些,還只是簡單的整理並彙集當代已經有的各種科學知識。

放在普通國家,估計也就只能慢慢學,慢慢發展再研究了。

但是大楚帝國不一樣,大楚帝國有羅志學這個穿越人士在。

羅志學在前世的時候,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學霸,也就是一個普通人,雖然上學時候很多學過的東西都忘的差不多了,但是也沒說全都忘記了,多多少少還知道一些。

很多知識其實並不是忘卻了,而是平日裡沒這個需求,你也不會特地去回憶,所以就忽略掉了,但是如果讓你重新去接觸這些東西,多少都能回憶起來一些的。

羅志學,就是根據皇家理工學院整理的眾多理科書籍,然後進行回憶,再把自己腦海裡還記得的一些科學知識也給寫下來,並整理進去。

而且這個過程裡,很多對於羅志學而言,只是常識性的一些東西,比如各類化學元素,鐵,碳,氧氣等等。

比如說槍炮領域裡,鋼只是一種鐵碳合金,含碳量的多寡,直接導致了鋼的各類不同效能。

這一點對於羅志學而言,只是一個常識性的東西,但是對於十七世紀的科學界而言,這是絕對的未知領域,歷史上要到十八世紀上半業,才有科學家證明了鐵吸收某種物資後,就能變成鋼,而這種物資就是碳。

然後氧氣,這個後世人幾乎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歷史上,要到十八世紀後期,才有科學家發現了氧氣,並解釋了氧氣在燃燒中的作用。

而進一步就可以解釋燃燒現象,而燃燒現象進一步就可以建立質量守恆定律。

很多東西,對於羅志學來說是嘗試,甚至連知識都算不上,但是放在現代,那卻是正兒八經的先進科學。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羅志學對皇家理工學院彙集整理的各種科學教材進行了糾正,補充。

最終,才得到了這二十多本理科教材,並充當皇家理工學院的教材使用。

根據這些教材,皇家理工學院設立了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機械系、天文地理系、醫學系、農畜系一共七個系。

其中一部分最基礎的,比如初等數學,初等幾何,初等物理,初等化學等書籍,則是由禮教部進行印刷,然後公開發行,作為天下其他普通士子們的教材使用。

這也就是現在孫啟年他們所拿到的這幾本教材。

回到客棧後,孫啟年拿著這幾本書仔細的翻看了一部分,說實話,他個人對這些理科書籍沒什麼興趣。

裡面都是一些非常枯燥無味的各種題目,解體思路以及各種解說。

讓人看了都想睡覺!

但是自家堂叔已經說過了,哪怕是自己報考的進士科,到時候也要考部分理科題目,也不要求多麼高深的理科造詣,好歹基礎的算術要知道吧,要不然到時候連公文裡的資料都看不懂……

所以哪怕這些書籍很無趣,但是孫啟年還是硬著頭皮去看,去學。

實在不行,就死記硬背,然後再反覆的做其中的一些題目。

還別說,孫啟年雖然個人對這些理科沒啥興趣,但是作為一個能夠在科舉考場上,一路殺出來的人。

尤其是在明時期就能夠在讀書風氣極為濃郁,競爭極大的蘇州府裡考中秀才,他這個人的讀書天賦還是有的。

至少記憶裡這些都很不錯。

沒有足夠的記憶能力,孫啟年也不可能記住眾多的四書五經以及數量龐大的各種註解,更不可能背誦記憶數量龐大的各種時文。

死記硬背,這也是需要天賦的,沒有好記性,今天背明天就忘了,那還考什麼科舉啊。

自己死記硬背之餘,他還經常和幾個同鄉一起進行討論,專研,一群長袍書生們,經常為了一道數學題目苦思冥想,然後是各種爭論,彷佛在討論天地至理一樣。

不僅僅是他們幾個,實際上陸續抵達金陵城的各省舉人們,都是第一時間就獲得了禮教部印刷的這些理科教材。

畢竟現在誰都知道不僅僅是格物科,就連進士科,法務科也是需要考核數學等基本理科知識的。

你這不學,別人學了,到時候分數就會比別人落後,到時候豈不是要名落孫山?

如此情況下,身在金陵城的一兩千多個各省舉人們,竟然是開始埋首專研初等數學,初等物理,掀起了一番學習理科的風潮。

這種情況讓羅志學頗為安慰!

誰說傳統讀書人都是榆木腦袋?

誰說傳統讀書人不能為己所用?

羅志學看來,這些讀書人都挺聰明的,而且也是可以用的,甚至是重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恰與梨花同夢

尤四姐

穿越荒年,我和老六爹的逃荒路

高閣向陽花

毒誓一九四一

A大雪滿弓刀

修仙女配謀長生

楊李濤濤

和死對頭中了不親就死的蠱後

銜香

科舉養崽日常

木子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