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七章 戰爭的陰雲,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燧發槍這東西,其實如今歐洲已經有軍隊裝備,甚至在二十年代的時候瑞典就開始大規模使用燧發槍了,不過那個時候的燧發槍技術都不咋地,擊發率比較低。

瑞典人當時使用這種早期的燧發槍,純粹是因為他們國內缺乏優秀的火繩槍以及火繩,他們使用早期燧發槍屬於被迫無奈……並且那個時候也沒有搞線列作戰,也沒有刺刀這玩意,因此早期燧發槍對比火繩槍其實沒什麼優勢,反而劣勢一大堆。

所以在三十年代之後,瑞典人解決了火繩槍來源問題後,就毫不猶豫的把原先裝備的早期燧發槍給拋棄了,大部分火槍手重新換裝火繩槍,只剩下少許特殊兵種還在使用。

不過進入四十年代後,技術持續進步,如今的歐洲國家又開始大規模使用燧發槍,三十年戰爭的末期裡,歐洲不少國家的軍隊已經裝備了燧發槍,不過依舊沒能全面取代火繩槍。

這個時期的歐洲,燧發槍和火繩槍是屬於混裝的,沒能完成徹底的統一,主要還是歐洲人的工藝技術有所缺陷,生產出來的燧發槍的擊發率依舊比較低。

同時沒能大規模引入刺刀以及線列戰術,這一點對燧發槍的普及裝備影響更大。

刺刀以及線列戰術,才是體現燧發槍優勢的關鍵,沒有這兩樣東西,燧發槍其實還不如火繩槍好用的

而這個時期的歐洲人還是把燧發槍當火繩槍用,並繼續和長矛手進行混編的,只不過長矛手的數量已經大幅度削減,從二十年代的一比一,已經發展到了如今的二比一甚至三比一了。

作為和外界交流比較頻繁,又直接接觸俄羅斯,並獲得俄羅斯扶持的準格爾,他們自然也透過一些渠道獲得了燧發槍,不說歐洲人裝備的一些擊發率不高的燧發槍,就連楚軍裝備的二年式燧發槍,他們其實也透過一些地下渠道獲得了少許。

其實他們也嘗試過想要彷制楚軍的燧發槍,但是他們彷制不了……其他的一些細節上的改進倒是可以搞,比如防風蓋,刺刀,標尺,槍托這些東西其實都能照這樣子抄。

當年明軍和東擄人都能抄襲楚軍的火繩槍,如今準格爾抄襲楚軍的燧發槍也不奇怪。

但是有一點他們是抄不了的,那就是彈黃!

大楚帝國的燧發槍,其實和歐洲的燧發槍的最大區別是在槍機上,而槍機上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彈黃。

大楚帝國採用的是短彈黃,歐洲國家的燧發槍上的槍機採用的是長彈黃……

為什麼會有一長一短……因為材料問題。

大楚帝國花費巨資,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專門為了燧發槍而研發出來的彈黃更加堅韌,使得能夠以比較短的彈黃作為擊發動力,併產生足夠的火星點燃火藥。

而歐洲的同行們,顯然是沒有國家或大型企業專門花費巨資和召集技術人員,去研發更優秀的彈黃,因此他們只能使用效能差一些的彈黃,為了儘可能的確保彈黃力度,他們的彈黃往往也比較長。

就是這麼一個小玩意的區別,直接導致了大楚帝國和歐洲的燧發槍出現了巨大的效能差距,擊發率相差比較大。

如此也就導致了楚軍敢全面列裝燧發槍,而歐洲的同行們只能猶豫糾結,沒膽子全面換裝燧發槍。

歐洲軍隊尚且如此,準格爾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更不可能解決燧發槍的技術難題,根本不可能和大楚帝國一樣大規模的全面列裝燧發槍。

他們要是真大規模列裝不成熟的燧發槍,真打起來還沒有直接使用火繩槍好使呢。

這……也是歷史上滿清王朝沒有大規模裝備燧發槍的緣故,不是他們不想,人家也不傻,就算防漢不給綠營使用,但是給八旗用也是可以的啊……

不用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技術太渣,造出來的燧發槍不好使。

這在清緬戰爭,準格爾平叛戰爭裡都有所體現,清軍其實好幾次嘗試過在前線使用燧發槍,奈何效能太差,實戰表現更差,前線將領寧願使用火繩槍也不用燧發槍!

清軍其實也知道燧發槍好使,但是造出來徒之奈何……再加上還有火炮或騎兵上的優勢,再加上背後有著龐大的華夏錢糧人口兜底,這用火繩槍打仗也能贏。

戰爭一結束……既然戰爭都結束了,還折騰什麼燧發槍啊,不要錢啊?繼續回家抱著小老婆睡覺不香嗎?

於是乎燧發槍的研發以及換裝就這麼一次一次的拖下去了……

然後一不小心又過去了幾十年,就在第一次鴉片戰爭裡被英國老教做人了。

這也是封建王朝官僚體系的通病:得過且過。

不捱打根本不想著提前改進武備,等到打仗了,唉呀媽,才想起來要更新武器裝備了,而這已經晚了。

並且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先進的武器裝備短時間內根本研發不出來,於是乎就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

大楚帝國是有野心的,因此在武器研發上一直都沒有落下,哪怕國內統一戰爭結束,也把東擄滅掉後,國內的武器研發依舊沒有停下步伐。

十三年式燧發槍的研發成功並且開始列裝,這就是持續多年研發的成果。

而除了十三年式燧發槍外,大楚帝國的國防工業在這些年也持續推出來了一系列的新式武器並裝備軍方。

其中的核心就是火炮了。

楚軍的火炮技術,在早期的時候其實不咋地,那一堆的野戰炮的鑄造技術,雖然採用了大量的機械生產,但是本質上還是和之前的技術沒太大的區別。

真正的革新是榴彈的研發成功並使用,採用木製彈託,並使用木製引信的榴彈成為了楚軍的大殺器,在統一戰爭時期就開始裝備使用,如今已經成為了楚軍不可或缺的重要彈重。

而在火炮上生產工藝上,尤其是在化學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使得了楚軍方面的材料技術以及加工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突破。

同樣是青銅火炮,但是如今楚軍生產的青銅火炮,在效能上已經比以往有了巨大的進步,主要就是青銅材料上的進步以及加工火炮的工藝有著巨大的進步。

因為青銅本質上是一種銅合金,而不同比例的銅合金在效能上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的,大楚帝國的研究人煙根據多年的反覆試驗,如今搞出來的青銅合金在效能上已經大幅度超越了舊式的青銅合金。

同時高強度鐵合金材料的持續突出,也讓機械裝置出現了較大的進步,這使得了加工火炮的大型機械裝置能夠做到效率更高,加工精度更高。

而這些最終體現出來的就是,楚軍新研發生產的青銅火炮,在效能上已經比國內統一戰爭時期的青銅火炮強了一大捷,在最大射程、末端動能、射擊精度以及重量上都有卓越的進步。

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承順十二年研發成功並開始裝備陸軍的十二年式115毫米野戰炮。

這也是大楚帝國軍方,對火炮型號進行全面改革,把火炮的區分從炮彈重量改為口徑後的第一款新列裝的火炮。

由於榴彈的大規模裝備並使用,繼續使用炮彈重量為標準進行區分火炮種類變的複雜而且不直觀,比如十八斤榴彈炮,其發射的榴彈炮實際上沒有十八斤……

哪怕是實心炮彈,因為材料的變化,其重量也會不一樣。

因此,早些年楚軍內部就有以口徑進行火炮劃分的說法,等到承順十二年後則是開始在新研發的火炮上採用新編號,並把舊式火炮也改為新式編號。

不過因為習慣的問題,很多人在口頭依舊使用多少斤火炮。

但是官方檔案上,現在已經開始使用年份+口徑+種類的劃分方式了。

十二年式115毫米野戰炮,則是第一種採用全新編號的新式火炮,定位於師屬主力火炮,用以取代大量的老舊九斤野戰炮,嗯,九斤野戰炮也是115毫米口徑,兩者其實屬於同一種火炮。

十二年式115毫米野戰炮,採用了全新的青銅合金材料為炮管,採用了更高強度,重量更低的鐵碳合金炮架,嗯,其實也就是鋼。

炮管加工上,採用新式的水動力大型趟車對內壁進行加工,使得內壁更加光滑,精度更高。

再配合專門高精度生產的炮彈,那麼密封性更好,動能更加充足,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精度也更高。

最關鍵的是,新式材料因為效能更加優秀,在保證同等射程和威力的情況下,重量還能夠做到更輕。

所以光看表面的話,十二年式115毫米野戰炮也早期生產服役的九斤野戰炮區別不大,都是一個炮架再加個炮管,但實際效能差距較大,而且不是一項兩項的效能差距,而是全方面的效能差距。

同樣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生產並裝備的還有十二年式90毫米野戰炮;十二年式六十五毫米野戰炮,這兩種火炮也就是相當於以前的五斤野戰炮、兩斤半野戰炮。

上述三種,也是楚軍目前的主力野戰火炮。

此外還有榴彈炮,同樣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的十三年式115毫米輕型榴彈炮、十三年式150輕型榴彈炮,這兩種榴彈炮,乃是楚軍師一級的主力榴彈炮,主打輕量化設計。

可以說,在承順十二年開始,楚軍就開始使用一系列新的青銅火炮了,畢竟材料以及工藝技術上的突破後,也是能夠迅速應用到所有青銅火炮上的。

除了這些常規的師屬火炮外,楚軍還有不少的重型火炮也陸續採用這些新工藝。

包括獨立重炮部隊使用十四年式130毫米加農炮、十四年式170毫米榴彈炮、十四年式兩百毫米榴彈炮,這些火炮一般不用於野戰,主要用於攻城,畢竟都比較沉重。

不過青銅新工藝和技術主要適用於陸軍,畢竟青銅火炮比較貴,而陸軍的火炮為了追求輕量化,同時更多數量的陸軍火炮也都是一些中小口徑的火炮,用料不多,所以才使用青銅火炮。

對於陸軍而言,在鋼炮大規模出現並使用以前,青銅火炮是最優解,除了貴沒啥缺點。

而海軍方面,則是陸續使用鐵鑄造的火炮,主要是海軍火炮的口徑打,材料使用量多,都使用銅炮的話,成本太貴了。

此外海軍使用的艦炮,也不追求輕量化,所以使用更加沉重的鐵炮也能接受。

因此,如今大楚帝國海軍火炮主要還是以鐵鑄火炮為主。

而大楚帝國的鐵鑄造的火炮,在技術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採用了更加優良的鐵材料進行鑄造,雜質更少,能夠鑄造出來更加優秀的炮管,並且水動力大型鏜床對內壁進行加工。

在效能上,已經能吊打多年前楚軍最早時期裝備的那些泥範鐵炮了。

材料和加工工藝的進步,使得了大楚帝國的槍炮上得到了幾乎是跨越式的發展。

甚至不僅僅是在槍炮上,就連冷兵器上也是如此。

比如盔甲!

盔甲這東西,其實對材料的效能要求更高,畢竟盔甲是有著嚴格的重量限制的,如何在有限的重量內得到更好的防護能力,這就相當考驗材料水平了。

楚軍在材料上的進步,已經讓大楚帝國的盔甲升級換代好幾次了,從最早的普通鐵片打造的布面甲,再到初代的板甲,再到現在的新一代板甲,其防護效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楚軍大規模使用的板甲,主要是火槍手使用的輕型板甲,這玩意其實很薄,但因為是採用了強度比較高,近乎中碳鋼的材料打造的,因此防護能力相當優秀,抵擋各種冷兵器或弓箭是不在話下。

至於子彈嘛……都輕型板甲了,還指望著抵擋子彈的,楚軍給步兵裝備的盔甲,從來不以抵擋子彈為目標,那太不現實了。

如果對方大面積使用火槍,沒有弓箭等冷兵器的話,楚軍的步兵們一般都是直接扔下盔甲,端著火槍列陣上去打排槍,根本就不使用盔甲。

《仙木奇緣》

倒是騎兵採用的胸甲,因為厚度足夠,倒是能夠抵抗中遠距離上的子彈,但是近距離的也擋不住。

話說,大楚帝國的板甲不僅僅自己裝備,還和火繩槍一起成為了出口的重要武器,每年都給大楚帝國帶來豐厚的海外貿易利潤。

一套造價不過二十多楚元的重步兵全身板甲,出口離岸價直接上百楚元,至於那些貿易公司把這套板甲運輸到海外市場銷售去賣,又會翻好幾倍。

不客氣的說,大楚帝國如今生產的板甲,基本代表著盔甲的最高水平,哪怕是採用次一等材料生產,專門用來出口的板甲,效能也遠超其他國家的盔甲,除了貴,沒啥缺點……

如果你覺得貴,可以買更便宜的半身甲甚至胸甲嘛,普通步兵配個胸甲就差不多了,那些全身甲都是給精銳的重步兵或騎士老爺們使用的,你給普通大頭兵使用,那不犯傻嘛!

技術的進步,使得大楚帝國陸軍的武器裝備,從槍炮再到盔甲,再到冷兵器,比如馬刀,刺刀,單兵腰刀,再到一些輔助用品,比如鐵鏟、水壺、帳篷乃至軍糧如各種亂七八糟的罐頭等等。

都是出現了長足的進步,如今的大楚帝國的軍隊,在裝備上和十年前相比已經截然不同。

而這些,都是大楚帝國對外擴張的底氣所在。

對付準格爾上也同樣不例外。

身在金陵城的羅志學,詳細聽取了陸海軍以及內閣方面的多方報告後,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西北亂局不能繼續下去,必須幹準格爾一票!

倒不是說葉爾羌汗國本來是帝國名義上的藩屬國,自家小弟被準格爾滅掉了,丟面子不說,帝國高層一向來都不太在乎的藩屬國這些名義的。

很多土著國家想要主動跑過來求著當帝國的藩屬國,帝國還不答應呢,比如……琉球王國,他們就想要帝國對他們進行冊封……不過大楚帝國方面更加乾脆,直接派兵登陸琉球王國,把琉球王國一家子扔進了大海,隨即在琉球群島設立了琉球府……成為了大楚帝國的一個海外領。

對此,扶桑方面當做沒看見……還主動宣佈放棄對琉球王國的宗主權,扶桑人在1608年的時候,也逼琉球王國稱臣納貢,而之前的明王朝也是對琉球王國進行了冊封。

因此琉球王國在前三十幾年裡處於非常特殊的兩屬狀態下。

不過在楚軍直接登陸並控制了琉球王國後,這個狀態自然也就結束了,至於扶桑人……他們連屁話都不敢說。

從這也可以看出來,其實大楚帝國對名義上的藩屬國沒啥太大的興趣,能直接吞併就直接吞併,無法全部吞併,就先割讓土地,然後再搞個傀儡國方便後續繼續吞併,大楚帝國在東南亞就是這麼玩的。

葉爾羌汗國,和大楚帝國之前的關係就是屬於名義上的藩屬國關係,說是藩屬國關係呢,但實際上就是相互利用。

帝國需要他們牽制阻擋準格爾東進,葉爾羌汗國需要帝國支援生存。

所以面子不面子什麼的帝國君臣都不在乎

最重要的羅志學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吞併葉爾羌汗國,並且安然消化勝利果實。

準格爾他們之前南征北戰控制的區域,再加上一些被他們征服合併進來的其他勢力,如今的準格爾控制的地盤已經很大了。

再把葉爾羌汗國的地盤消化之後,那麼就會對大楚帝國方面形成實際性的威脅了。

嘉峪關那邊倒是不會出什麼問題,邊有長城和堡壘,再給準格爾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主動從這一方向打過來。

但是漠南蒙古以及漠北蒙古恐怕要遭到威脅了,那可是草原、戈壁等地形,可沒有什麼城池關卡可用來駐防兵力防守。

一旦準格爾人對著漠南、漠北蒙古發動入侵,那麼局勢就會變得複雜起來。

雙方都只能玩騎兵作戰,戰線太長,而且意外因素太多。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羅志學決定出兵西域,其他先不說,但是要把戰場拉倒西域,葉爾羌汗國的區域裡。

這樣大楚帝國的步兵和炮兵等優勢兵種,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出兵西域,主動選擇對己方有利的戰場進行作戰,這是羅志學的想法,但是羅志學也沒想著直接一口氣派遣幾十萬大軍過去滅掉準格爾。

不是說辦不到,而是動員太多兵力進行遠征,耗費太大,大量的錢糧耗費將會嚴重國內的農工商發展!

如今帝國的內部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不能讓外來的戰爭,尤其是虧本的戰爭所打擾的。

因此這一場戰爭動員的兵力不會太多,主要還是用前線的第一集團軍的兵力為主,至於能打到什麼程度,就要看第一集團軍將士們的能力了。

能一口氣打到哈薩克,把準格爾滅掉的話,羅志學肯定給他們豐厚賞賜。

如果打不過去,只要不丟嘉峪關,不大量損兵折將,那麼羅志學也無所謂。

總之就是先打著……在有限的後勤支援下能打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

反正羅志學是不可能為了區區準格爾,就暫緩國內的高速發展的。

羅志學做出了決定後,文官這邊自然是滿意的,打不打其他文官們也不在意,只要別耗費多餘的軍費就行。

只要軍費不超支,軍方那些王八蛋愛咋地咋地,他們才懶得管呢。

海軍那邊也沒意見,只要不調整軍費比例,海軍自然也沒意見。

陸軍那邊……則是苦著臉應下了。

這不應下吧,這打仗撈軍功的機會也就沒了,所謂的西進戰略自然也就沒影了;

應下吧,這戰爭費用大部分還得陸軍自己出,金陵方面撐死了就是額外給個幾百萬充當臨時戰費。

沒辦法,陸軍只能是再一次發揮艱苦奮戰,自力更生的口號,從各方面節省軍費用以西北戰事的開支了。

至於你說裁軍來節省軍費,開玩笑,陸軍打死不裁軍。

不僅僅不裁軍,而且今年陸軍還在擴建陸軍第二十八師、二十九師、三十師一共三個甲等師呢,這三個師都是準備用於東南亞地區乃至未來印度半島地區擴張所用的。

如此大背景下,第一集團軍也接到了進行反擊作戰,為葉爾羌汗國報仇雪恨的作戰命令。

戰爭的陰雲再一次籠罩在西域的上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恰與梨花同夢

尤四姐

穿越荒年,我和老六爹的逃荒路

高閣向陽花

毒誓一九四一

A大雪滿弓刀

修仙女配謀長生

楊李濤濤

和死對頭中了不親就死的蠱後

銜香

科舉養崽日常

木子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