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三十九章 大企業和新興產業,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近幾年,陸續有資金進入製冷裝置行業,並在承順四十年的時候大規模爆發,除了原有的貝爾公司以及幾個小廠家外,還有諸多資本進入該行業。

其中不乏大企業涉足其中。

不過這些後來者,哪怕是大企業短時間內也很難動搖松江貝爾公司的絕對優勢!

不為別的,就因為松江貝爾公司擁有著製冷領域裡的諸多基礎專利……畢竟松江貝爾公司在製冷行業裡是先行者,前期積累了大量的專利權。

後來者想要進入製冷行業,那麼就需要繞過貝爾公司的諸多專利。

而他們之所以還能夠找到繞專利的機會,而不是徹底被貝爾公司卡死,那還是因為這年頭的蒸汽製冷裝置,實際上是從空氣壓縮機裡發展而來的,最核心的壓縮機部分貝爾公司是沒有獨家專利的。

因為空氣壓縮機很早就出現,其專利已經過了十五年的保護期,人人都可以用。

延伸到現在的製冷行業裡,其中最為核心的空氣壓縮機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專利的說法,當然了,這個空氣壓縮機的專利,只侷限於最基礎的專利,並不包括後來者對空氣壓縮機進行的一系列改進,然後陸續申請的技術專利。

總體來說,在空氣壓縮機這一領域裡,有不少廠家都在生產,也都有各自獨特的專利技術,貝爾公司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利用空氣壓縮機改進發展為製冷裝置,那可就涉及到諸多貝爾公司的獨家專利了,其他廠商想要進入製冷裝置領域,就需要繞過這些獨家專利。

早幾年的時候其實也不算太難,畢竟製冷裝置的原理已經擺出來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實現的問題而已。

貝爾公司選擇了一個途徑去實現,其他公司自然也能夠選擇其他途徑去實現同樣的效果。

這幾年陸續出現的四五家制冷裝置廠商就是走了其他路子來實現的,只不過效果不好,同時也還有著諸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在市場表現上很差距,這幾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就只佔據了百分之五左右,根本無法動搖松江貝爾公司的地位。

不過這些情況未來必然會出現變化,因為陸續有其他資本進入,尤其是那些大企業們也瞄準了製冷裝置這一領域。

這些大企業裡,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李氏制鐵這個龐然大物……當然了,涉足其中的並不是李氏制鐵本部,而是旗下從事空氣壓縮機業務的子公司:李氏冠華機械公司

李氏制鐵發展到現在,其規模是非常龐大的,旗下企業眾多,同時總公司的股份比較分散,一部分由官方資本以及投資基金等機構資本持有,還有一部分則是由合作廠商,比如廣州造船廠,廣州機械公司,淮南礦務,濟南精密,江南航運公司等企業持有。

李氏家族雖然到目前為止,依舊持有李氏制鐵公司相當多一部分的股份,並把控著運營權,但實際上李氏家族在二十幾年就已經喪失了對該公司的控股權,之所以還能夠繼續運營該企業,只是因為李氏家族的幾個主要掌舵人能力很不錯,眾多股東信任他們而已。

李氏制鐵旗下的業務非常多,其核心業務有造船廠、鋼鐵、礦務、機床、紡織裝置,日用五金這幾樣。

這幾樣核心業務可都是做的相當不錯的,其造船業務旗下有李氏造船廠、該造船廠除了在廣州有兩個生產基地外,還在松江、遼東河口各有一個生產基地。

此外還控股了北方造船廠,江陰造船廠。

這三大全資控股的造船廠,其總產能佔據了帝國造船行業裡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可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不僅僅產能龐大,其技術也相當不錯,李氏造船廠是大楚帝國裡僅有的幾個可以承建大噸位戰艦的造船廠,同時也是民用萬噸巨輪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萬噸巨輪的市場份額上,僅次於松江海軍造船廠。

最近這些年,李氏造船廠大有和松江海軍造船廠競爭國內第一大造船廠的苗頭……

而造船業務,乃是李氏制鐵裡最為核心的業務,也是李氏制鐵現階段的現金奶牛,每年都為公司提供著大量的利潤。

鋼鐵以及礦務業務則是以投資控股或持股為主,大多都是選擇投資一些大型鐵礦、煤礦以及鋼鐵廠。

一開始他們投資鋼鐵和礦務主要還是為了保障自家的龐大鋼鐵供應,屬於打通上游產業鏈的行為……屬於財務投資和打通產業鏈的雙重行為。

只是不知不覺規模就越做越大,然後莫名其妙就成為了國內數得上名頭的鋼鐵礦務巨頭。

不過就算是巨頭了,但實際上市場比例並不大,因為大楚帝國的鋼鐵礦務市場實在太大,競爭也大,饒是李氏制鐵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很難說真的佔據太多市場份額。

不過錢沒少賺,屬於李氏制鐵裡第二賺錢的業務。

機床裝置也是李氏制鐵的一大產業,早些年在這一方面虧損的厲害,但是他們硬是咬牙硬撐,持續砸錢,愣是砸出來了一個國內第二大的機床企業,李氏機床……只是依舊不怎麼賺錢。

李氏機床的產品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通用機床品類,如車床、鏜床、銑床、刨床、磨床、鑽床等都有生產,只不過都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利潤很低。

每年出售的機床數量遠超漢天機械公司,但是銷售量還不到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一半,而利潤更是隻有漢天機械公司的十分之一不到。

大楚帝國當代的機床行業,是漢天機械公司獨佔高階市場,利用高階產品佔據了整個機床市場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潤,其他諸多機床企業分享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利潤。

其他的機床企業裡,混的好的也就是李氏機床這樣,能夠在中端立足,但是也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利潤並不算高,畢竟涉足中端市場的還有其他廠商,更關鍵的是……中端產品有天花板……這個天花板就是漢天機械公司產品系列裡的低端型號售價……

沒錯,漢天機械公司裡的低端產品,也就是其他機床廠商中高階產品的天花板了,不僅僅是售價如此,效能也差不多這樣。

每隔幾年漢天機械公司的裝置進行更新換代,對舊款低端產品進行清倉處理的時候,都是其他機床廠商哀嘆不已的時候。

因為漢天機械公司的低端產品一降價,哪怕是已經換代的舊款產品,但是很多客戶廠商都會毫不猶豫的拋棄李氏機床這些機床廠商,跑去搶購漢天機械公司的淘汰產品!

還別說,人家的淘汰產品也比李氏機床的最新中高階車效能好,一旦價格打下來,立馬就能吞掉李氏機床這些廠商的大量市場。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技術就是這麼的強,哪怕是淘汰產品了,其效能也能壓過其他公司的新產品,這就讓其他廠商很無奈……而且技術想要追趕也非常難。

李氏機床這種在機床行業裡也是屬於老二的挑戰者,在過去二十年裡依舊追趕不上。

用漢天機械公司高層的話來說,兩者的技術差距至少也是十年以上……

畢竟李氏機床能砸錢搞研發,人家漢天機械公司能砸更多的錢搞研發……人家漢天機械公司的利潤高的很,每年都能夠動用大量的利潤去搞研發。

而你李氏機床想要在研發上追趕漢天機械公司,恐怕得總部那邊每年都砸下來海量資金才行,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李氏制鐵旗下的李氏造船廠如果還能有望取代松江海軍造船廠,成為天下第一造船廠的話,那麼李氏機床是別指望了,甚至能夠保住第二的名頭都不容易……李氏機床的後頭,也有一票的競爭者啊。

河北隆東機床公司,這個成立不過十年的機床企業,硬生生靠著超高的價效比,在低端市場上搞風搞雨,崛起的速度遠超當年的李氏機床,目前已經蠶食了大量李氏機床低端市場的份額成為國內第三機床企業,並朝著中端市場進軍。

繼續這麼下去,恐怕李氏機床沒幹掉漢天機械,就得被隆東機床給先拉下馬……

不僅僅機床業務面臨巨大的挑戰,李氏制鐵的紡織裝置業務也面臨著不小的麻煩。

早些年乾的還挺好的,但是隨著漢天機械公司旗下的紡織裝置子公司,推出來了新一代的棉紡裝置之後,李氏制鐵旗下的李氏徐州機械公司的棉紡裝置就賣不動了。

後來雖然迅速跟進投資巨資研發新的棉紡裝置,但是也落後了好幾步,搞的現在棉紡裝置半死不活,不過他們的毛紡裝置乾的很不錯,在國內的毛紡裝置市場裡屬於龍頭地位。

只是毛紡裝置的市場體量,可遠不如棉紡裝置的體量,這也就是說,其在紡織裝置這個大型機械裝置市場裡,李氏徐州機械公司已經退步了許多,賺的錢還不如日用五金產品業務多。

日用五金業務,這是李氏制鐵最早期脫離了軍械產業後的最早轉型業務,並賴以發展的業務,其產品很雜亂,如廚具,農具,各種五金工具,甚至縫衣針,鎖具,鐵釘等等亂七八糟的都有……

說起來,這部分業務裡的主要業務,即廚具業務也面臨著漢天機械公司的競爭。

漢天機械公司是靠什麼起家的?不是什麼機床,不是什麼水動力裝置,而是一種看似不起眼的東西:鐵鍋!

漢天機械公司生產的漢鍋,那可是很有名的,哪怕是到了今天,那也是一線廚具產品,每年貢獻不菲的利潤。

而李氏制鐵旗下的廚具,如鐵鍋也是他們優勢產品,遠銷海內外,主打的是物廉價美,產銷量非常大。

這說起來,李氏制鐵公司的眾多競爭對手裡,漢天機械公司絕對是和他們業務衝突最多的企業。

在機床,紡織裝置,日用五金這幾個主要領域裡都有巨大的衝突。

也就是漢天機械公司沒搞造船,沒有能波及到李氏制鐵的最核心業務,要不然兩者恐怕是真的要死磕到底,直到倒下一個為止。

不過漢天機械公司沒有搞造船,然而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羅華造船廠,廣州造船廠等一票造船廠也不是好惹的,李氏制鐵的造船業務雖然賺錢多,市場佔有量也大,然而面臨的挑戰也大。

縱觀李氏制鐵的眾多業務,尤其是幾大類的核心業務,基本都是面臨著一堆的競爭者,看似家大業大,然而面臨的挑戰也大。

再者,作為一家股東複雜的上市企業,還是國內市值最高的市企業,其管理層也面臨著龐大的運營壓力。

掌控著運營權的李氏家族,如果想要持續的獲得眾多大股東們的支援,繼續掌控李氏制鐵這個他們家族創辦,發展起來的企業,那麼在業績上就不能太難看。

你得讓股東們有錢可拿,看到市場前景才行。

但是隨著企業發展越來越大,幾項核心業務的成長空間陸續到頭後,李氏制鐵的高層們一天到晚就琢磨著怎麼提升業務增長點。

然後就到處找專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所以最近十年,李氏制鐵每年都會收購或投資一大堆的新興公司,試圖在諸多新興公司裡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開闢新賽道……再不濟也不能在新賽道里落於人後。

李氏制鐵作為一家規模龐大無比的企業,對外投資上,尤其是在一些新型產業上的投資,其實心態很穩的。

屬於別人投了我也投……就算虧了也沒幾個錢,但是如果現在不投,萬一這新行業真發展起來,那麼沒有提前進場那麼可就虧大了。

在新型的製冷裝置行業裡,李氏制鐵公司同樣也是這麼幹的!

李氏制鐵現在不差錢,就差一個能夠提升公司股價的新業務……而固有老業務殺進去,小打小鬧沒效果,如果想要做到成為前三乃至龍頭老大,那麼難度就太大了。

然而新型業務就不一樣了,這種新型市場只要提前進去那麼就能搶佔先機。

去年開始,李氏制鐵公司的高層就看到了製冷行業的迅速發展,還嘗試過收購松江貝爾公司。

可惜的是沒成功……倒不是李氏制鐵不捨得花錢,而是松江貝爾公司的老闆不願意賣掉自家產業,表示只願意接受戰略投資,收購就別指望了。

戰略投資這種事如果放在普通行業裡也沒什麼,李氏制鐵投資了一大票公司,都是拿一些股份坐等公司成長的財務投資,或戰略合作模式的投資。

然而在新型產業上,李氏制鐵的投資理念卻不是什麼單純的財務投資或合作,它們要的是新型產業,未來的核心業務!

因此同樣是投資,但是不同行業的玩法是不一樣的。

收購松江貝爾公司不成後,李氏制鐵公司轉手就收購了一家同樣研發出來了製冷裝置的創業公司,然後合併到旗下的壓縮機業務子公司,也就是李氏冠華機械公司之中。

李氏冠華機械公司,這家公司其實也是十多年前李氏制鐵收購而來的。

早些年空氣壓縮機出現,並陸續應用在工業上的時候,李氏制鐵公司也收購了一家壓縮機廠商涉足其中,結果十幾年過去了,這空氣壓縮機的市場體量也就那樣,始終都沒能發展起來。

這也是李氏制鐵旗下有諸多亂七八糟子公司的緣故,基本都是看到新產業出來了,然後就去投資,只不過絕大部分發展的都不咋地,要麼市場體量太小,要麼競爭不過別……有些最後轉手賣掉,有些直接破產了,有些則是維持了下來。

這早年收購的冠華機械公司,其壓縮機技術還是不錯的,擁有不少的領先獨家專利,並且是廣州機車公司的供應商!

為廣州機車公司製造的火車剎車系統,提供空氣壓縮機產品。

而製冷行業的核心裝置之一,就是這個空氣壓縮機,因此把新收購的製冷裝置合併到冠華機械公司裡也屬於正常。

如此,冠華機械公司成為了李氏制鐵旗下製冷裝置業務的負責全資子公司。

只是收購來的製冷裝置的一些技術不咋地,雖然能夠造出來製冷裝置,但是效能上和貝爾公司的差距太大了,市場份額頂多也就兩個百分點左右!

想要在製冷裝置這個新產業裡立足,還得需要李氏制鐵後續的龐大研發資金投入。

但是李氏制鐵的高層認為問題不大,因為製冷裝置這一領域裡,沒有太過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被壟斷專利的,尤其是空氣壓縮機這一核心領域是被沒專利限制的。

其他的技術專利限制雖然有,但是捨得砸錢下去進行研發,總歸是能夠做出來的。

而李氏制鐵,別的不多,就是錢多!

無獨有偶,李氏制鐵動用旗下子公司,開始涉足製冷裝置領域後,也引來了其他一些大企業的關注。

這些大企業基本都是彼此關注的,太過隱秘的事情不好說,但是這種戰略方向的投資基本瞞不住。

於是乎,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層們不用多久就知道了李氏制鐵想要進軍制冷領域。

不少大企業開始也仔細研究這一領域,看看未來前景如何,現在進入的時機對不對,機會有多大等等。

不過也有些企業的高層都懶得搞這些所謂的調研,直接悶頭跟進就是了……

企業競爭,也和軍備競賽差不多,一件武器厲害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敵人有的,你也得有,不僅要有,還得要比敵人更多!

當然了,這也和現在製冷行業規模太小,投資也不用太大有關係,畢竟這製冷行業的龍頭企業貝爾公司也不過是今年剛上市的公司,三十九年的營收才三十多萬楚元,營收主要來自於艦載製冷機,倉庫用製冷機。

整體制冷行業的規模還是很有限的。

如此情況下,投資製冷行業其實也不用多少錢……尤其是對於這些市值大幾千萬上衣的大企業而言。

幾十萬的投資那都是隨手的事。

於是乎……在承順四十年的下半年也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製冷行業在去年裡的市場總規模,其實也就三十多萬楚元,今年會增加,但哪怕是翻倍增加,但也不太可能超過百萬楚元。

這個百萬楚元的資料,說的可是市場規模……不是什麼利潤。

然而,各方資本,尤其是那幾家大企業在製冷領域裡的砸下去的投資就超過了百萬楚元……

這讓松江貝爾公司的人看了都無奈……這些大企業是真心不要臉啊,在一個新興,市場規模都不過百萬的行業裡,直接投資進來上百萬。

不過鬆江貝爾公司也不怕,作為行業的開闢者以及領先者,他們有足夠多的技術優勢,同時這一次上市也湊集了多達數十萬楚元的資金。

而這些資金就和招股書裡說的一樣,將會投入到下一代製冷裝置的研發當中,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向市場推出新一代的中央空調,以滿足專業工廠,高樓大廈,商場等場所的空氣溫度製冷需求……主要還是工廠需求,如今不少先進紡織企業已經向他們公司諮詢工廠用控制溫度和溼度的專用空調裝置的情況了。

李氏制鐵他們哪怕是超級大企業,手裡有著大量的金錢,但是在製冷領域裡,技術不行就是不行。

哪怕是砸大錢追趕,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畢竟前頭的松江貝爾公司,已經在製冷領域裡構築了一大堆的專利,想要繞過專利,同時還想要追上其效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甚至可以誇張的說,只要松江貝爾公司不開發一些製冷領域裡的核心專利,其他公司都只能繞來繞去,弄出來似而非似的製冷裝置,拉出去用都得人人嫌棄的那種……

手握諸多核心基礎專利的松江貝爾公司,天然就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恰與梨花同夢

尤四姐

穿越荒年,我和老六爹的逃荒路

高閣向陽花

毒誓一九四一

A大雪滿弓刀

修仙女配謀長生

楊李濤濤

和死對頭中了不親就死的蠱後

銜香

科舉養崽日常

木子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