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三十六章 歐洲巡撫,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一時間裡,在地中海沿岸地區裡楚軍也在持續的攻城略地,這個過程裡一些小國家選擇歸順,還有一些國家選擇抵抗最後被楚軍出兵幹掉。
看似麻煩了一些,但進度一點也不慢。
等到承順四十年年中的時候,義大利半島地區也基本落入了大楚帝國之手,楚國在這些接收、扶持了幾個新王國。
這個時候,大楚帝國又在神聖羅馬帝國裡開始搞事了……針對這個國土面積比較大,人口也多,但是內部亂七八糟的聯盟國家,大楚帝國是戰爭和外交手段齊出……最終神聖羅馬帝國名義上的皇帝,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還是選擇了屈服。
在保留部分權利的前期下向大楚帝國開放了市場。
而波蘭立陶宛那邊也沒有落後太多的進度,立陶宛地區的叛軍在春天已經開始席捲北部地區,並向中部殺了過去。
波蘭立陶宛實際上已經南北分裂了,而且南部的地區正在不斷的失敗。
這個時候,他們不得不接受了大楚帝國提出來的一系列條件,放棄對北部地區的領土主權,承認新成立的立陶宛王國,同時放開市場等一系列條件。
到這個時候,整個歐洲的中部以及西部地區,所有地區基本都已經主動或被迫的開放了市場。
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裡也正式設立了歐洲巡撫,管轄歐洲以及北非地區的殖民事務。
歐洲巡撫轄區內相當多一部分土著國家是楚國直接掌控的殖民地,原有的貴族體系遭到大規模清洗,十去八九,如西班牙,葡萄牙,法國以及英國,後世德國的一部分地區。
還有一些地方則是開放了市場,接受了楚國顧問團,不過保留了部分主權,同時國王和貴族們也都還保留著的土著國家,如荷蘭,丹麥,瑞典,立陶宛,波蘭,奧利地等地區。
這個時候,還沒被大楚帝國徹底控制,和歐洲沾邊的國家也只剩下兩個大國,也就是奧斯曼以及俄羅斯。
帝國和奧斯曼那邊的合作關係之前還算不錯,但是那是以前,未來遲早也要把奧斯曼給拿下來的,別的不說,但是羅志學很清楚未來埃及和半島地區肯定是要拿下來的,畢竟埃及那邊可以開挖運河,有了運河之後可以加強帝國對歐洲的掌控。
至於半島地區,那地方有石油……就這麼一個理由就夠了。
等到帝國處理奧斯曼問題的時候,那麼奧斯曼現在掌控的歐洲地區,主要是巴爾幹半島地區自然也會落入楚國的控制當中。
總的來說,奧斯曼這邊問題不大!
俄羅斯方面……問題同樣不大,而且還是近期楚國人優先考慮解決的問題。
這個國家和大楚帝國其實一直都處於戰爭狀態,雖然說雙方的戰爭早就結束了,俄羅斯人放棄了烏拉爾山脈以東的所有地盤,縮回了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並多次想要和大楚帝國方面進行和談,正式的結束戰爭。
但是大楚帝國沒搭理他們……因為對於大楚帝國的很多人而言,繼續向西擴張還沒結束呢,現在之所以不打,純粹是因為向西繼續擴張的後勤壓力太大,他們一直等著中亞鐵路網建設完成。
而隨著中亞鐵路一路修到了烏拉爾山脈後,實際上大楚帝國內部最近幾年已經有了繼續西進,跨過烏拉爾山脈把東歐地區也拿下來的構想。
這個構成也是陸軍方面一直念念不忘的,不僅僅陸軍念念不忘,實際上文官系統裡也有很多人支援繼續西進拿下東歐平原地區。
主要是那些文官們瞭解到了東歐平原土地肥沃,很適合大規模種植糧食。
最近幾年大楚帝國的內部的施政方向,相當多的政策,其實核心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獲得更多的糧食,把人均糧食水平提升上去。
人均四百公斤糧食,這是大楚帝國君臣們唸叨了二十多年的口號了!
所以在得知東歐平原極為適合重視糧食,尤其是展開機械化種植後,大楚帝國內部也是想要把這片地方拿下來。
不是作為殖民地用,而是拿下來後移民,同時驅逐土著,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種植開發,就和北美地區一樣。
這就是大楚帝國一直都沒有和俄羅斯方面正式停戰的緣故。
如今隨著中亞鐵路已經修到了烏拉爾山脈,後勤問題有了初步的解決後,大楚帝國內部已經琢磨著發動新一輪的西征了。
如此情況下的俄羅斯,其未來很有可能會繼續存在……畢竟楚國人對俄羅斯北部的那些領土其實沒啥興趣,楚國人想要的只是東歐南部,也就是裡海北側、高加索北側、黑海北側這一大片氣候不錯,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的可耕地!
至於北邊天寒地凍的地方,其實楚國人沒啥太大的興趣……這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有著超級大一片的西伯利亞地區。
說實話,楚國人現在看著這片爛地都嫌棄。
不開發的話,好歹是自己的地方,但是開發的話,成本又太高,而且交通是個大問題。
大楚帝國的鐵路技術雖然也不錯了,但是也沒能夠在凍土高原上大規模修建鐵路的能力……或者說無法保障這種凍土地帶上鐵路的持續運營。
因為那破地方,冬天裡看似都是堅固的凍土,但是夏天雨季一到,就會變成沼澤地帶……很難修鐵路或公路的。
因此最近二十年,楚國方面在西伯利亞方面的統治,看似設立了幾個省,也有建立了幾個城市,但實際上進度非常小,而且主要的開發地區也都是西伯利亞南部地區,比如庫爾城這些地方,再往北的話,開放力度極小。
再加上最近十年大楚帝國國內,已經不像是前面三十年那樣人口暴漲,而是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人口增長期、
目前大楚帝國的人口已經達到六億人,未來雖然還會繼續增長,但是按照統計預估,未來的人口增速不會和以前那樣誇張了。
因為絕大部分家庭已經不會和以前那樣,動不動就生四五個甚至更多,現在的家庭普遍是兩三個孩子居多。
之所以生孩子少了,人口增速依舊比較大,那是因為醫療條件的持續提升,孩子的夭折率大幅度降低,成功活到成年的孩子很多,同時成年人的平均壽命也大幅度提升,從統一戰爭時期的三十歲左右,已經提升到了四十多歲。
如今大楚帝國的平均壽命,都奔著五十歲去了。
值得一提,這孩子夭折率降低,活到成年的孩子比例大增,也是導致楚國人不生那麼多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前很多楚國人之所以動不動就生四五個乃至七八個,那是因為相當多的孩子其實都活不到成年,人們為了確保有孩子活到成年,會選擇生更多的孩子來保證有至少一個孩子活到成年。
但是現在人們發現,生兩三個孩子也夠了,那麼很自然就會降低生育數量。
當然了,這也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影響出生率的因素太多,生活水平,醫療水平,教育水平,還有其他諸多種種都會影響。
但是不管怎麼說,大楚帝國在經歷了工業化前期的人口暴漲後,現在開始進入了比較穩定的人口低速增長期。
這也使得了早些年很多人憂心忡忡的承順五十年裡就會突破十億人口,然後吃光所有糧食導致大饑荒的情況是不會出現了。
哪怕是樂觀估計,大楚帝國想要達到十億人口,恐怕也得再過個二三十年。
而三十年後,恐怕那個時候的大楚帝國需要擔心的就不是出生率太高,而是出生率太低了……
這是原時空所有工業國家都經歷過的人口曲線!(不考慮外來移民)
沒有例外!
這也是後世原時空歐美國家有一大堆外來移民的緣故,因為當地土生土長的白人群體不愛生娃了,那些資本家,政治家們為了獲得足夠多的廉價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引入外來移民。
至於說這種情況會不會在大楚帝國裡出現……這個可能性不大!
因為有國際競爭的情況下,才需要廉價勞動力……而大楚帝國沒有國際競爭者。
大楚帝國都不允許那些土著國家保留武器手工作坊、棉紡作坊……更不可能讓他們保有什麼工業體系。
連工業都沒有,他們怎麼可能和楚國進行競爭?
而沒有競爭對手,同時又有著大量的殖民地供應養分的情況下,大楚帝國未來很多年裡都不需要考慮什麼廉價勞動力問題!
這對於一個以內需市場為主,同時外部還有諸多殖民地供養的經濟體系而言,需要考慮的並不是外部競爭,而是內部的良性迴圈。
這也是大楚帝國極其特殊的情況,如此特殊的帝國在過往歷史裡,包括原時空歷史裡都找不到任何的參考者。
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裡很多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和原時空近現代國家出入很大,甚至截然相反的緣故。
面對這種情況,身為帝國的皇帝,整個帝國的掌舵人羅志學甚至有時候都難以抉擇,在制定一些政策的時候也是左右為難,很難根據帝國自身的情況進行正確的選擇!
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無法在歷史或原時空近現代裡找到正確的參考。
他也很難準確的判斷,一項政策施行後對未來到底會起到什麼作用。
固然短時間內他能夠把控這些政策的正面作用,但是把時間拉長到十年,二十年呢?
現在內閣多個部門聯合商討了兩年多,反覆易稿多次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就是如此,儘管短時間內看上去很不錯,但是鬼知道過些年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更何況制定這些政策的人雖然都是帝國裡的精英群體,參與人數也不少,但是也不可能想到方方面面,甚至有人想到了某些負面後果,但是卻不在乎,甚至是故意放任這些負面效果。
因為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而利益和利益之間往往是有矛盾的。
糧食生產扶持計劃,聽這名字似乎很不錯,前景似乎也很美妙……但是說實話,如此龐大的計劃裡不可避免的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交換,部分人的私心等等。
而這些羅志學有些能夠察覺到,但是有些他是真心看不到……畢竟他也不是什麼完美的人,更不是機器人,甚至他都無法掌握所有的資訊。
因此當這份計劃被提交上來後,羅志學只能根據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資訊去判斷,但是他不知道的呢?
他無法判斷,甚至他都察覺不到其中部分條款可能潛藏著的隱患。
這也是羅志學在處理政務的時候,尤其是處理一些重大政務的時候所面臨的難題,他已經很難和以往一樣,做出正確的判斷,嗯,至少是他認為正確的。
如此情況下,羅志學不得不蒐集更多的資訊,同時採用一些間接的方式去進行驗證資訊。
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多次被羅志學駁回內閣重新制定,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
其實羅志學之前多次駁回這一計劃,是沒有什麼明確的反對理由的,他只是單純的透過駁回這一計劃,然後來觀察手底下大臣們的反應……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然後再根據這些高興或不高興的大臣們的個人以及背後所代表群體的利益訴求去分析。
或者說,羅志學現在都不看這事本身對不對,他要看的是誰在反對,誰在支援。
畢竟,大臣會騙人,但是大臣所代表的利益不會騙人。
而經過幾次駁回,羅志學摸清楚了裡頭複雜的利益交換,妥協之後,再去看這份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就能夠看到很多之前所看不到,或者是意識不到的地方。
然後針對性的進行扶持或打壓,最終才形成了如今羅志學所看到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的新版本。
只是哪怕如此了,其實羅志學依舊很難搞得清楚,這份計劃一旦規模施行後,對長久的未來會產生什麼影響。
只是太過久遠的東西羅志學現在也顧不上了,畢竟糧食生產扶持計劃是勢在必行的,帝國需要更多的糧食,需要出臺相應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已經不能再拖了。
同時短期來看,按照羅志學的判斷,這份計劃在未來三五年內應該是能夠產生比較積極的正面效果,至於五年後……到時候估計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現。
但是大楚帝國裡也不講究什麼一項計劃出臺後就永遠不變,到時候根據新情況繼續改動就行了。
如此情況下,承順四十年秋八月,帝國皇帝羅志學正式批准了‘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帝國將會從政策,資金扶持等多個方面,扶持帝國本土以及海外直屬領地的糧食生產以及運輸。
爭取讓帝國的糧食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突破人均四百公斤糧食這一道帝國為之奮鬥了二十幾年的重大關卡!
受到這一政策出臺的影響,股市裡的不少行業裡的企業都出現漲跌情況,哪怕是看似不相關的航運企業都出現了漲幅。
因為糧食生產扶持計劃裡,有一部分子計劃是進一步降低糧食運輸成本,尤其是海運成本的,進而出臺了相關的糧食運輸補貼,然後航運企業的股價就飆漲了!
這一計劃表面是為了降低糧食運輸成本,增加糧食供應量,但是獲得最大好處的其實不是糧食產業,而是航運產業……很有意思吧!
而這也是糧食生產扶持計劃裡,為什麼會有諸多利益糾纏,相互妥協,乃至衝突的緣故。
如此龐大的一個項政策計劃,裡頭蘊含的利益太大了,利益相關方也太多了,羅志學這個皇帝一時半會的都理不清。
只能多方觀察,最後抱著走一步看一步,隨時調整的心態去施行。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