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四十八章 習俗,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年三十的松江城,大部分地方都已經比較冷清了,很多商店甚至前幾天開始就已經開始閉店不做生意了。

春節假期嘛,人家一年到頭做生意也是想要趁著過年的時候休息幾天,陪一陪家人,有些人還會孤身或者帶著老婆孩子回一趟老家,如同孫大偉一樣,早幾天就收拾東西坐火車回陝西老家去了。

不過一些做年貨以及餐飲等生意的店鋪,卻是大過年的都沒有關門,而是繼續開門並且忙碌著。

西門街上的諸多店鋪很多都是屬於這種,年前以及過年的這幾天裡乃是他們一年頭到裡最忙的時候,也是最賺錢的時候。

所以哪怕已經是到了大年三十的下午時分,很多地方甚至都已經提前吃年夜飯了…

大楚帝國地大物博,過年的一些具體習俗各地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的年夜飯是晚上吃的,但是也有些是在傍晚提前一些時候,有些是中午,還有些地方的年夜飯,乾脆是中午一直吃到晚上……

所謂的傳統節日怎麼過,在大楚帝國的不同地方里都有著不同的習慣風俗,比如後世的七月半,經過漫長的演變,尤其是二十世紀中葉後,直接把這個節日當成了鬼怪迷信的中元節,最後甚至變成了鬼節……經過香港鬼片的渲染後……得,誰都他媽認為這是個鬼節了,以至於到七月十四的時候,搞什麼街頭燒紙錢之類的事,瀰漫著陰森恐怖的氣氛。

但是在部分依舊保持古老傳統的地方里,七月半依舊是期望豐收,祭祀祖先,走親訪友的喜慶日子。

所以,當你看到別人跟你說中元節快樂……別驚訝,人家只是用當地的古老傳統禮儀向你傳達喜慶之意而已……並不是把你當成鬼了!

對於一個地方龐大,人口眾多的帝國而言,不同地方,不同群體的的風俗其實差別是非常大的,哪怕是春節都如此。

然而在松江城這邊,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彙集在一起後,他們對節日的一些習慣卻是逐步被容易,然後趨向於統一。

比如春節,在以前的時候,其實春節的概念還是比較統一且單調的,主要是作為歲首,迎新辭舊,順帶祭祀先祖……但是並不含有團圓的概念!

為什麼?因為古代人很少離開家鄉的……一家子基本從出生到死亡都困在小小的方圓數十里範圍內。

不存在回家過年這麼個概念……古時候,由崇拜月亮發展而來的中秋節才具備一家團圓之意,婦女走親回孃家了,當天必回夫家,以示團圓之意……起源嘛,估計就是八月十五的月亮圓溜溜的,很適合用來比如團圓。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嘛!

春節裡回家過年,這個概念的大範圍流傳,甚至到了現在很多人到了春節的時候就會回家過年,實際上是在大楚帝國建立後逐步演變來的。

而這背後……實際上是在隨著工商業的持續發展,人們大量離開家鄉外出做生意,務工,做官、從軍,進而產生了大量的異鄉群體。

做生意和務工產生異鄉群體很容易理解,但是從軍和做官,則是因為異地任用、服役制度。

大楚帝國的文官任用制度裡,異地為官乃是基本原則,哪怕是從九品的低等科員,也採取異地為官,目前是從九品、正九品不得在本鎮內為官,從八品。正八品不得在本縣為官,從七品以上者,就要異府為官了。

總之……別指望在你的家鄉里為官,這是為了避免地方宗族,地方官員尾大不掉的情況。

這說的還是文官,文官其實管理還要更輕鬆一些。

如果是軍隊的話,那更嚴重,哪怕只是個普通士兵,都是採取異省服役的模式。

然後軍官和士兵們的籍貫也是不能一致……簡單來說就不能是A省將領率領A省士兵。

簡單來說就是,從A省徵召計程車兵們,到B省駐防服役,並由C省籍貫的部隊主官率領。

同時軍官群體裡也不會集中大量同一地方的軍官。

這都是早期交通不發達,同時因為大楚帝國太大,很多地方計程車兵們方言以及生活習慣,乃至對氣候的適應性都不一樣,因此楚軍一向來都是把同一個地方計程車兵們,儘可能編組到一個地方里去的。

為此還形成了一比較固定的部隊徵召、補充兵員關係。

比如之前參加了南洋半島戰爭,目前駐防並彈壓緬甸地區的第八師,雖然之前長期駐防在雲南,但實際上第八師計程車兵們,清一色從廣西征召。

並且具體到某一團,某一營都有相對應的府、縣徵召地,如第三十一步兵團,其兵員清一色從桂林府裡徵召。

這些部隊通常在所屬徵兆地裡,會常年派人在當地設立相應的辦事處,以配合當地的募兵、撫卹、訓練等事宜。

所以民間裡,也有人說第八師,乃是廣西師;第八師所屬的第三十一步兵團,乃是桂林團。

這是早年在官話不夠普及,士兵們文化程度太低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的一種妥協行為,不過習慣很難改變,等到了今天……雖然說很多實際規定已經沒有了,但是傳統上,依舊會習慣於把同一籍貫計程車兵們分配在一起。

只不過沒有和以往一樣那麼講究而已。

因此當地的楚軍裡,既有第八師這樣依舊嚴格遵照傳統,奉行固定徵召地的模式,但是也有很多部隊開始把不同籍貫計程車兵們混在一起服役……這年頭隨著官辦小學教育大力發展,相對應的官話在年輕人裡也非常普及了,不同省份裡計程車兵們沒有交流障礙後,自然是比較容易混編,只需要考慮生活習慣問題而已。

不過生活習慣影響也挺大的,比如北方士兵和南方士兵混編在一起就不太方便……因為南方士兵習慣吃米飯,北方以及西北地區計程車兵習慣吃麵食。

比如現在過年,一些北方地區過年習慣吃餃子……但是南方人聽見了,恐怕會用很小心翼翼的語氣問:這大過年的吃餃子……不至於吧,好歹弄兩根青菜啊!

北方人會一臉大鄙視的看著你:在北方的大冬天裡,你弄個青菜給我看下(古代)。

還有地方的人習慣吃甜豆腐花,有的地方的人習慣吃鹹豆腐花,這種飲食習慣上的不同,如果強行混在一起也比較麻煩。

如果對此不解的話,那我問你:今天食堂準備了鹹豆腐花,你喜不喜歡吃?

地理環境氣候的極大區別,會導致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是有巨大差別的,別說古代了,就算是後世的二十一世紀裡,經濟水平都那麼發達了,然而依舊不能免俗。

這不是誰好或者不好的問題,而是生活環境導致的生活習慣的不同,不存在好壞高低之分!

楚軍裡也因為不同地區計程車兵們,有著不同的方言以及生活習慣,更傾向於按照同一籍貫來編成部隊。

至於軍官部分的限制,純粹就是為了避免軍官形成地域性抱團,長期駐防某一地區後出現軍閥化的情況。

而到現在的話,隨著交通更加發達,同時帝國高層也更加自信,帝國更加發達,民眾對帝國的認同度更高,對軍官的限制要稍微少一些,不過也只是少一些而已,並沒有完全消失。

如今帝國的軍隊異省原則裡,軍官方面的限制除了要異省服役外(應天府籍貫將領在金陵城所在的京畿軍事機構任職可破例),本省將領不得率領本省士兵,目前只侷限在團旅師這三級的部隊主官上。

但是對於副職,參謀長以及中低階別職務,如營長、連長,排長不做限制。

同時更高階的軍級主官,也就是軍長,乃至更高一級的集團軍司令也不做限制。

異地任用、服役原則,這就導致了大楚帝國早期就出現了數百萬常年在外的軍人以及官員群體。

而這個數字隨著時間過去不減反增……畢竟人口一直在增長,同時官府機構不斷的最佳化完善……嗯,有時候乾脆是為了提升大學生就業率!

一些大學生畢業後,考不上科舉,企業裡也不一定能提供足夠多的高階工作崗位,當就業不理想後,這些大學生埋怨起來,官府也是挺頭疼的。

嗯,這也是大楚帝國的高等教育幾十年裡,依舊沒有大規模放開招生的緣故……以目前的生產力而言,整個社會能夠提供的高階崗位就這麼多,你弄出那麼多大學生來又無法消化,難不成你還指望這些大學生去流水線啊?

大楚帝國培養出來的這些文化程度非常高,能力也不錯的大學生,一旦就業不理想,心生不滿後……那可比古代的秀才更麻煩……

尤其是那些文科的大學生,如果不把他們及時吸收到統治階層裡,那就是個禍害!

為了避免麻煩,大楚帝國的大學學位都是嚴格控制的,根據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速來確定大學的招生規模,並且大學裡的學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理科學位,文科學位很少。

尤其是一些特殊專業,比如歷史學……大楚帝國裡的歷史學,學可不是什麼考古挖墳之類的東西,而是研究歷史王朝興衰,歸納總結,以史為鑑。

大楚帝國各所大學裡的歷史系,更準確的說法其實應該是‘歷史政治系’……對應的乃是科舉考試裡的史論……典型題目就是:試論秦商鞅變法乃強,宋王安石變法乃弱。

所以說,大楚帝國裡的歷史系學生,嚴格上來說學的並不是歷史,而是政治,人家學這玩意,都是奔著當官去的。

而大楚帝國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對於歷史系這種政治性質非常濃郁的學科,招生名額都是控制的非常嚴格的……為的就是確保每一個畢業生,最終都能順利的進入大楚帝國的官員隊伍裡,不至於讓這些人流落在外,然後成為禍害!

因為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奔著當官去的,學的也是治世輔君之道,你不讓他們當官……人家搞不好就造反給你看。

都說寒窗苦讀十餘年,只為貨於帝王家……你帝王家不要,人家可就另外捧一個帝王,或者乾脆自己當皇帝了。

幸運的是,大楚帝國知道這些人才的作用以及潛在的危害,所以控制的比較嚴格,偶爾有些年份,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不太好就業為此順勢加大官員的錄取名額,但是總額也不算太多。

大楚帝國的官員隊伍,整體上還是隨著人口規模逐步增長。

而到了今天,官員以及軍人,享受品級待遇,但是沒有相應政治待遇的官辦學校的老師,醫院裡的醫生,護士的官辦機構工作人員,再加上一些沒有官身,但是給官方機構提供服務的普通合同類僱工,如車伕,廚子以及一些普通文職人員等。

簡單來說,所有依靠財政直接供養的人員,大概有個七百多萬左右。

嗯,這個數字,你不能簡單的認為都是官員或公務員……官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包含了其他群體。

比如軍人就佔據了兩百萬呢,然後教師以及醫生也佔據了相當多的一部分。

當然了,即便如此,大楚帝國也達到了七八十人供養一個財政人員的程度,整體供養比例算是比較高的。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是大楚帝國的軍隊規模大……野戰部隊不說了,只說守備部隊,大楚帝國裡的任何一個縣,都會有一箇中隊的丙等守備師,人數數十人到百餘人不等。

然後府、省城還會有更大規模的丙等守備部隊,部分交通、險要地方,邊疆地區,也會有更多的部隊駐防。

楚軍的常備軍隊規模可是一直都不小呢。

再者,官辦學校的教師以及官辦醫療機構的大夫以及護士們,這些全都是吃財政飯,這加起來也不是個小數字……

搞普惠性的基礎教育以及普惠性的醫療,一向來都是非常花錢的,而且是年年花錢,跟無底洞一樣!

然後大楚帝國施行的皇權下鄉的強力統治措施……縣下還設有鎮,鎮轄村,多出來了兩級基層行政機構,雖然村裡並沒有派駐正式官員,只是讓當地村民兼任村長,村稅務官,村巡警,但是也要發放一定的補貼啊,不能讓人白乾不是。

而為了皇權下鄉,加強統治力度,這就多出來了大量的官員,導致統治成本提升了不少。

所以也別以為古代王朝不願意搞皇權下鄉,實際上大部分不是不願意,而是搞不起……古代生產力太低,供養不起這麼多吃皇糧的人員。

而沒有足夠的官吏,你搞什麼皇權下鄉啊!

其次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楚帝國採取的是官吏統一制,沒有和傳統王朝那樣,官員和吏員分開……這導致了明面上的官員數量大幅度增加。

傳統王朝裡,一個幾萬人的縣,官員看似就只有幾個,但實際上還有大量吃財政飯的‘吏’,還有更多明面上不拿錢,但實際上依舊靠民眾供養的幫閒……

這些幫閒收稅養活和敲詐勒索養活,對於民眾而言都是負擔,沒啥本質區別。

這意味著,靠民眾養活的統治群體,一個縣加起來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也很誇張的。

所以,別說什麼古代官員少,民眾負擔低!

類似的還有什麼古代的農業稅,才百分之幾,就覺得古代農民很瀟灑,負擔很低……大部分人估計不知道,古代農民要承擔的除了稅外,還要承擔大量的賦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攤派,後兩者才是絕對的大頭。

實際上,大楚帝國裡的民眾負擔,才是華夏幾千年來最低的!

‘統一農業稅’,全面取消徭役,丁銀,各種攤派,統一按照田畝數量徵收農業稅,千古未有……再加上士紳一體納稅,又沒有學明朝那樣搞什麼皇莊,後續又施行了階梯農業稅,嚴厲打擊大地主。

這些措施搞下來,才讓大楚帝國的農民們活了下來,並活的更好。

再加上工商業的滂湃發展,良好的交通以及內部營商條件,使得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條腿一起走路,最終讓大楚帝國崛起於世界的巔峰。

而松江城,就是這個龐大帝國裡,最耀眼的明珠!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敵縣令:從替哥哥入洞房開始

北嵐

盛京小仵作

懶貓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