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七十八章 楚國老爺心善,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露易茲接觸的楚國人不少,尤其是在墨西哥那邊,他還經常跟著西班牙的一個商人老闆前往金山城進貨呢。
這些都給露易茲接觸楚國人提供了足夠的機會。
而對於楚國人,尤其是普通楚國人,露易茲自然很清楚:其實也就那樣!
尤其是北美那邊很多楚國人都是移民,很多也都是見識不廣,眼光狹隘的底層民眾,這些人在露易茲看來和歐洲的農夫也沒啥區別,只不過是幸運的出生在大楚帝國,所以才能夠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大楚帝國的農夫而已。
但是露易茲更加清楚,楚國人之中,更不缺乏令人仰望的精英,尤其是他們殖民地裡的一些軍官和文官,還有貿易公司裡的辦事人員,素質都相當高,讓露易茲為之仰慕。
總體來講,露易茲對楚國人的印象比較複雜。
畢竟人群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哪怕是一個單一族群,其內部也是有多種多樣的區分,露易茲那點走馬觀花一樣的見識自然無法深入瞭解到大楚帝國人本身的情況。
但是露易茲對楚國人的印象比較複雜且矛盾,然而他對於楚國的印象就比較單一而且直觀了:自我。
自我之餘霸道無比,想幹啥就幹啥。
這是露易茲在墨西哥地區的時候,就得出來的結論。
當年在墨西哥的時候,露易茲就對楚國人的霸道有著非同一般的認知。
他經常就可以聽聞說楚國人又侵佔了什麼地方……一開始是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然後是腹地,最後連墨西哥灣沿海都出現楚國人的身影了,楚國人不斷的出現在墨西哥地區。
而西班牙抵抗又抵抗不了,只能是不斷的抗議,但是楚國人除了第一次外,後面就沒搭理過西班牙人的抗議。
你抗議多了,讓北美巡撫的官員老爺們煩了,人家還會和當地駐軍商量一番,直接給你來個大掃蕩……
不就佔你幾個村子安置新移民嘛,叫個毛線……
再叫,再叫老子就把整個墨西哥拿下來。
嗯,這也就是吹一吹,楚國人在北美洲的移民雖然多,但是基本都往東邊去了,南下的移民數量還少了點,畢竟南邊的墨西哥中心地帶也是一片高原,不是啥好地方,哪有北美中部以及東部地區香啊!
一方面是隨著北美東西大鐵路的開工建設,從金山港到進山谷底之間的兩百多公里的鐵路,只用來區區一年不到就建成,隨後該鐵路線繼續往東延伸,開始進入大金山山脈以及山脈高原地區。
因為這部分地形複雜,修鐵路困難,修築鐵路的工人死傷慘重,哪怕修鐵路的工人都是一些勞務公司提供的土著勞工,但是死傷的太多了,這人力成本也上去了,而且死傷多了也影響施工效率。
地形的複雜,不可避免的影響了進度,到承順三十七年的今天,北美東西大鐵路目前只延伸到大金山山脈大盆地,距離預定目標密西西比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只不過最艱難的其實就是山脈這些地形複雜的地方,只要穿過落基山脈,那麼就是一路平坦,到時候以大楚帝國的鐵路修築能力,要不了兩三年就能夠把鐵軌直接鋪設到大西洋去。
此外除了這一條鐵路外,大楚帝國還在北美開工建設了第二條東西走向的鐵路,起點同樣是金山城,只不過是向南延伸。
向南抵達洛河府的首府洛河城,然後繼續朝著東南方向延伸,這片地方的地方就平坦多了,如今都已經跨過了洛河,繼續往東修了。
順帶一提,這條鐵路經過的很多地方,幾年前基本都是墨西哥人控制的地方,嗯,只是名義上屬於墨西哥人所控制的地方。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地區裡的人口其實很少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較邊緣的地區裡甚至連城鎮都沒有,只是名義上擁有這些地方,而生活在這些地方的還是那些土著……當然,這些土著其實也沒多少。
比如如今被楚國人移民開發後,人口稠密的洛河府地區,這地方剛開始其實很少人的,一大片地區的所有西班牙人加起來,估計都不超過兩千人,屬於西班牙人直接控制的土著估計也就幾千人。
這是當代歐洲在海外殖民的一大特色,饒是西班牙這種更傾向於直接控制地區,然後移民統治的國家,依舊受限於航運成本,本國人口數量等條件限制,導致海外殖民地的人口數量非常少。
而大楚帝國的移民為什麼會這麼多?
這是技術的進步!
大楚帝國用的船是大噸位的蒸汽動力機帆船,往返太平洋的移民郵輪,動不動就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走一趟就能夠給你走好幾千人。
而這樣的往來太平洋的船隻,那可多了去,幾乎每天都會客運船隻從大楚帝國大大小小各個港口出發,然後奔赴北美。
同時又有著移民補貼,移民貸款等經濟政策上的扶持。
而這些都是建立在移民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的。
因此大楚帝國的海外移民大幅度增加,其實也是在承順二十三年以後,這一年是艦用蒸汽機大規模成熟並大規模應用的年份,這一年裡,大楚帝國向海外各地的移民數量都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並且在後續持續保持了高額增速。
在這之前的風帆時代裡,楚國人的移民規模其實也大不到哪裡去,當時東洋貿易公司在北美折騰那麼多年,也不過只有萬把人而已。
只是在這些年裡不斷的遭到楚國人移民的侵佔和驅逐,現在都變成了大楚帝國的領土。
而隨著鐵路的不斷向東延伸,交通問題得到解決之後,大量的移民定居點更是圍繞著鐵路線的兩邊遍地開花。
而隨著中路以及南路兩條路線不斷推進的楚國移民們,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北美中的中部,甚至西部地區,關於北美洲中部以及西部的富饒也是持續不斷的傳回北美洲西部甚至本土。
以往的時候,人們雖然也聽說過北美洲的中西部非常的富饒,但是畢竟是沒有真正的大規模去過並開發,很多都是道聽途說。
然而隨著一批接著一批移民先遣隊,先行跨越落基山脈出現在北美中西部地區,然後發現了密西西比河的西側主要分支密蘇里河後,就被這一片富饒的地區給震驚到了。
大片大片富饒無比的土地,只要開荒出來隨便種點啥,都能有所收穫。
地形平坦,水資源充沛,各種河流眾多。
在北美中西大鐵路還在金山高原盆地裡苦苦掙扎的時候,楚國移民們實際上就已經徒步翻越了落基山脈,然後在密蘇里河沿岸裡建立了一座足足有三千多人人規模的移民城市:密河城。
同時在密蘇里河沿岸以及周邊地區建立了大片的數十人,數百人規模移民定居點、城鎮。
並就地建造了船隻向密蘇里河下游進行了航行探索,最後一路南下抵達了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還在那裡建立了個簡單的小據點,密口城。
考慮到這地方是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附近又有著西班牙人的潛在威脅,而且此地距離帝國控制的北美西部乃至太平洋都太遙遠了。
所以為了自保,更是為了避免讓西班牙人等土著闖進密西西比河,影響到楚國人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正在進行的大規模移民計劃。
陸軍哪怕困難,但是也在密口城建立了營地,正式駐防了一百多名士兵以及兩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
這兩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其實是用來充當岸防炮使用的……
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楚國人的名頭太大,其他往來的歐洲國家的船隻,包括西班牙人的船隻看見了密西西河出海口裡出現了一座小鎮,而這城鎮上掛著大楚帝國的龍旗後,愣是沒一個敢跑過去打,試探都沒敢過來試探。
大楚帝國在北美洲的一系列移民開發,已經深入到了美洲中部地區,並且沿著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向東部繼續進發。
這也是北美地區為什麼能夠容納這麼多新移民的緣故。
光靠西部的那片金山谷地,還有大片的沙漠或者山地,可吸引不了這麼多的楚國移民。
很多新移民都是奔著富饒的北美中部或東部去的。
這個背景下,其實大楚帝國展開的歐洲自由貿易計劃,未來也能夠有效的促進大楚帝國對美洲的移民計劃。
因為大楚帝國如今對美洲的移民,主要是採用大噸位的船隻,小一些的客運船隻基本都是三四千噸排水量,大的甚至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
而這些船隻小的還好屬於機帆船,但是大一些的基本都是純蒸汽機動力了。
這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船隻,也沒辦法繼續採用機帆動力了,只能使用純蒸汽機動力。
而蒸汽機動力的船隻好處很多,但是缺點也不是沒有,那就是不能隨便跑。
這要是跑到一個沒有煤炭補給的地方,去了可就回不來了。
這一點風帆船隻反倒沒有這樣的缺點,有點木頭和帆布和餓不死就能滿世界漂,飄到哪算哪……
所以蒸汽機船隻必須要有淡水和煤炭的補給點,沒有了就趴窩走不動。
但是淡水好說,然而煤炭這東西說實話在大楚帝國控制區之外的地方並不常見。
不是說儲量不豐富,而是沒有怎麼開採……煤炭這東西的大規模開採,主要還是宮格革命以後。
這有了工業界的龐大需求,才會有開採的動力啊。
要不然挖出來賣給誰去啊。
很不幸,當代的地球上,只有大楚帝國一個國家開啟了工業化,其他國家或地區要麼是愚昧不堪,連交流都無法交流的原始部落狀態,要麼是封建農業時代。
農業化,對於他們而言太遙遠,太虛幻。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楚帝國的每一個海外煤炭補給站,都得自己建。
哪怕是建立在土著國家裡的煤炭補給站,煤炭是當地產出的,但是也得大楚帝國派人去採購,讓當地人去開採,然後運輸到港口的煤炭倉庫。
總之楚國人自己不動手,就別指望在土著國家裡獲得多少的煤炭補給。
這也是這一次歐洲遠征艦隊裡,龐大的艦隊中數量最多的是運煤船,這些運煤船保障的是整個艦隊乃至後續眾多船隻的日常活動消耗。
同時後續從南非開過來的船隻,哪怕是軍艦,都得在船艙上裝滿煤炭,不僅僅得滿足自身消耗,還得到了丹吉爾後,挪出一部分補貼給其他軍艦使用。
這就是沒有海外煤炭補給站的尷尬局面,區區煤炭都得專門從萬里之外運輸過去。
但是,一旦未來大楚帝國在這一地區建立若干煤炭補給站,那麼不僅僅能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且還能夠滿足未來前往北美洲東海岸船隻的煤炭需求。
如果沿途有充足的煤炭補給,那麼移民船隻也好,貨運船隻也好,就能夠直接走印度洋-大西洋航線,最後直接抵達密口城,這樣本土和北美洲東海岸之間的人員運輸以及貨物運輸成本進一步下降。
甚至未來北美東西大鐵路全線貫通,人們或貨物可以乘坐鐵路從北美東部抵達北美西部金山,再乘坐船隻東返……但是這一條海運航線還是會繼續。
因為海運成本更低……而且越往後它越低,直到二十一世紀,海運都是同時期裡運輸成本最低的一種交通方式。
一些對成本比較看重的大宗貨物,對這一條看似遙遠,但實際費用更低廉的海上航線依舊非常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楚帝國的歐洲自由貿易計劃,好處又多了一個。
只不過這隻能算是附帶的結果,歐洲自由貿易計劃,並不是說只為了建立區區幾個煤炭補給站那麼簡單。
帝國要的是整個歐洲!
可以說短期內,帝國除了不打算直接吞併這片地方外,對歐洲的一切都要:人口資源附帶產生的農業資源,礦產資源。
有充足的人口,才能種田產出各種楚國人所需求的農作物;也才能夠挖煤挖礦產出楚國人需要的煤炭以及其他礦產。
而歐洲地區的人口就相當多了,一點大幾億的地區人口,比印度那邊還多,此外這地方的勞動力資源算是比較優質的,當地有比較完善的農業社會體系了,只需要經濟和政治以及軍事上的稍微引導,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動作,他們自己就能源源不斷的產出各種楚國人所需要的農作物或礦產資源來,然後求著你把他們的東西收購了。
這可不比抓一群土著,拿著鞭子逼著他們幹活強得多……
不少在海外混的楚國種植園主們,都很鄙夷歐洲殖民者的奴隸生產方式:生產效率太低了,成本太高!
所以楚國在海外的一些種植園主,嗯,主要是非楚國控制區裡的一些種植園主,人家根本不會和隔壁的歐洲同行們一起搞什麼奴隸制,人家就搞自由募工。
來去自由,工錢只給五分飽,愛幹就幹,不幹滾蛋,講究的就是一個自由!
當然了,種植園不能開在太偏僻的地方,最好是開在歐洲種植園主的隔壁。
你還別說,大量從隔壁歐洲種植園裡逃出來的奴隸或契約奴,尤其是不少歐洲過來的白人契約奴,都很喜歡逃跑後跑到楚國人開設的種植園裡幹活……
雖然吃的比在歐洲殖民者的種植園裡還差,但是他們獲得了自由啊!
這相當於楚國種植園主們,一毛成本沒花,就白嫖了一大堆的契約奴,而且工錢還特別的低……
那些歐洲種植園的種植園主們對此自然非常不滿,他們為了得到這些契約奴,可是花了不少錢的,結果跑路了可不就得虧死。
但是去找楚國人要人,基本也是卵用,楚國種植園的老闆基本不會搭理他們。
你要是不服,還想私人動武,那麼莊園裡分分鐘有一大批為自由而戰,裝備燧發槍的各種逃奴奮而抵抗。
還有專業,武裝到牙齒的本土僱傭兵在後頭掠陣!
打就打,誰不敢打誰是孫子。
如果私人幹不過,你殖民地官方也親自動手,殖民地官方前腳剛動手,人家楚國種植園老闆後腳就敢喊家長:海軍爸爸登陸!
到時候賠款割地,說不準還能撈一票更大的。
基於大楚帝國海軍爸爸的強大威懾力,目前來說,很少有歐洲殖民地的官方有膽子對楚國人的種植園光明正大的動手的。
至於種植園主之間的私人鬥爭……這種事情在所難免,誰輸誰贏看實力和運氣,只是絕大部分情況下楚國的種植園老闆都是贏家。
這種情況在非洲,南美洲比較常見,在其他地方沒有歐洲殖民者種植園的倒是比較罕見一些。
並不是說大楚帝國在其他地方沒有種植園,實際上也有,而且非常多,只是沒有歐洲人的競爭而已。
比如印度,大楚帝國就在北方莫臥兒帝國那邊開設了大量的種植園,依舊是採用自由僱工制。
突出的就是一個自由!
至於禁錮人生自由的奴隸制度,楚國人甚至都瞧不上這玩意的經濟效率,嫌棄這玩意成本高。
畢竟印度這破地方,人到處倒是,我犯得著專門抓一群奴隸來幹活嗎?
因為奴隸是需要成本的,需要採購成本,還需要維護成本,還需要監工成本……
而僱工……他們不需要你去採購,也不需要監工,生病不需要你去治療,不用考慮長期使用……
這種人口密集的地方你只需要給他們一點點吃的,就能夠讓他們任勞任怨的幹活,不僅僅青壯年給你幹活,婦女,兒童都給你齊上陣幹活,成本很低的。
因此大楚帝國在印度那邊的種植園,是非常文明且道德的,講究的都是一個來去自由,反正活和工錢都擺在哪裡,你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隨時走人。
楚國老爺們文明人,講究的是你情我願!
就這,無數當地土著打破頭搶著去……去楚國種植園或礦區幹活雖然累而且吃不飽,遲早也是活生生累死的命。
但是總比現在就餓死強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