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八十六章 最後一個印度人戰死之前帝國絕不屈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在大航海時代崛起,先後在世界眾多地方都佔據了大片的殖民地,尤其是在美洲地區擁有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在面對戰爭的時候不得不說是有一種底氣或者說自信的。

當大楚帝國大規模炮擊並登陸加的斯之後,西班牙人並沒有和隔壁的葡萄牙人一樣,只是面臨了小小的戰敗就舉國投降。

西班牙人反而是採取了主動退出沿海地區,在內陸地區集結兵力進行頑抗的策略。

三萬大軍,這就是西班牙人在面臨楚軍侵略之後,短時間所集結起來的軍隊。

他們既有來自加的斯地區的原駐防兵力,也有艦隊裡上岸的水手,不過更多的還是周邊地區趕來增援的西班牙援軍。

這些軍隊裡其實有一些也並不是西班牙方面國控直接掌控的軍隊,不少都是附近貴族的地方軍隊。

這年頭的歐洲,還保留著傳統的分封制度呢,國王也不過是最大的貴族,下頭還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貴族,這些貴族們也擁有軍隊,並且在戰爭時期為國王效忠上戰場。

但是今天,他們都聚集在加的斯港口以北七公里外的哈凱斯堡一帶。

這個在昔日裡不值一提,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名字的小村莊地帶,在今天卻是因為西班牙人以及楚軍的陸續到來而註定要名留青史。

承順三十七年九月初四,初秋的天氣非常的清爽,沒有遭到任何工業汙染的天空湛藍無比。

當天早上,作為楚軍先鋒部隊的印度第三師下屬第九步兵團最先抵達哈凱斯外圍地區。

不過並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在外圍停留。

在印度第九步兵團的側後位置,是印度第三師下屬第七步兵團。

至於印度第三師的另外一個步兵團,也就是第八步兵團並沒有出現在戰場上,而是加強了印度第三師炮兵營,騎兵連組成了一個混成團,朝著西北方向進軍。

根據前期的騎兵偵查報告,楚軍在這一方向裡發現了大批西班牙援軍的蹤跡。

這個印度第八混成團的任務就是攔截這支西班牙援軍,不讓他們出現在哈凱斯方向,也是避免他們繞過前線大隊,直接偷襲到加的斯這個後方大本營。

因此此戰裡,印度僕從軍第三師的主力只有兩個步兵團,實際上這兩個步兵團也不滿編,因為過去的西非戰事裡,印度第三師先後留下了不少兵力駐防西非各港口,雖然每個港口留下的兵力可能就只有數十人,百來人,但是匯總起來留下的兵力還是比較多的。

因此這兩個步兵團彙集起來的兵力只有四千多人的規模!

然後再加上印度第三師師部的少量數百人。

此外印度第三師的輜重營,則是留守在加的斯,承擔當地的基本守備任務。

一萬多人的印度第三師,經過一系列的作戰以及抽調後,實際上出現在哈凱斯堡戰場上的兵力,已經只剩下四千多人了。

在印度第三師兩個步兵團的後方,是大楚帝國陸軍第五十三師騎兵團,這個騎兵團即是在監督,掩護前方的印度步兵部隊,同時也是作為第五十三師主力部隊的前鋒部隊而存在。

五十三師騎兵團的後頭,才是五十三師的大批主力,包括兩個步兵團以及一個炮兵團。

至於五十三師還有的一個步兵團,這個步兵團也被拆分了,在丹吉爾留下了一個小混成營,在加的斯也留下了一個營。

還有一個營之前被派遣到了葡萄牙那邊,目前駐防在里斯本一帶。

第五十三師輜重團,大部分人手都還在加的斯守備,組織運輸物資,輜重團後續也不會直接參與前線戰鬥,而是以保衛後勤中轉站,維護後勤線為主。

因此第五十三師出現在哈凱斯堡戰場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只有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兩個炮兵營,總計約九千多人。

印度第三師以及五十三師加起來,總計兵力一萬四千人左右,光對比人數兵力的話,還不到對面西班牙人的一半。

但是隻是人數上的對比而已,如果你要對比技術裝備的話,那麼楚軍可是能吊打西班牙人。

楚軍裡的後裝線膛槍炮,足以抹平這種兵力上的差距,並取得巨大的火力優勢。

上午十點許,楚軍主力抵達,隨後博建安陸軍中將下令繼續進軍,騎兵團開始前出進行武裝偵查。

不過騎兵團的前出並沒有遭到西班牙人的反擊……雖然西班牙的陣列中明顯有著大量的騎兵部隊,但是他們並沒有貿然派出騎兵進行反擊或驅逐,而是看似無動於衷一樣繼續留守後方。

這種情況下,五十三師騎兵團雖然看似沒有交戰,也就沒有取得什麼殺傷戰果,但實際上卻是輕輕鬆鬆的就把敵人的主力部署方向都給試探了出來,並回傳給了後方的博建安陸軍中將。

完成了他們在戰場上的主要任務!

上午十二點,印度第三師第九步兵團接到命令,開始向東北方向挺進,十五分鐘後,印度第七步兵團開始向西北方向迂迴。

這兩支印度軍隊的左右兩翼迂迴,按照博建安的命令其實並不是真的要進行迂迴進攻……讓他們進行側翼迂迴,一方面是讓他們繞開主力戰場,攔截可能突然出現的敵軍援軍部隊,同時也是為了封鎖敵軍的潰逃方向,為後續半包圍敵軍創造有利機會。

另外一方面嘛……到了此時此刻,印度軍團第三師的任務其實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他們作為前鋒主要是為了給主力探路,免的楚軍深入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敵人打了埋伏。

既然敵人主力已經出現,戰場已經抵達,那麼印度第三師繼續留在正面戰場上,其實都會影響到五十三師的作戰。

因為印度第三師依舊是一支裝備火帽擊發槍,採用線列戰術為主要戰術的僕從軍部隊。

他們的作戰方式和楚軍如今採用後裝線膛槍炮的主力部隊是格格不入的,在戰場上配合作戰,非但起不到幫助作用,反而還會拖累主力部隊的作戰。

博建安中將為了避免麻煩,乾脆讓印度第三師的兩個步兵團往兩側機動,給主力部隊讓開作戰位置。

省的他們添亂!

但是對面的西班牙人卻是不知道這一點啊,他們一看見楚軍的兩個步兵團開始朝著兩翼機會,還以為楚軍要搞迂迴進攻,攻擊他們的兩翼呢。

當即連忙調兵遣將,派遣部隊向兩翼展開,做出攔截印度第三師的姿態。

博建安陸軍中將一看,這感情好啊,對面自己都開始分兵了,等會正面進攻的壓力也就更小了。

當即也不再猶豫,開始讓部隊展開戰鬥隊形,並讓炮兵部隊做好準備。

這一戰,炮兵部隊依舊會是絕對的主力,隨軍上來的兩個七十五毫米炮兵營一共三十六門的主力部隊,將會承擔絕大部分的作戰任務。

至於步兵……哪怕是裝備了後裝線膛步槍的五十三師的步兵們,其實也是給炮兵打下手的。

如今五十三師炮兵團的編制有些打亂了,因為先後抽調了六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留守丹吉爾,六門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派遣到葡萄牙人地區,西非過來的路上又在迦納留下了兩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因此最終抵達加的斯的火炮,其實一共只有二十八門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然後又有三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掉進了大海里,現在還沒打撈出來呢。

加的斯那邊的留守部隊,也留下了四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兩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最後,被博建安陸軍中將帶到戰場上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只有二十六門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一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

而一路上的機動裡,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好,因為只有三百六十公斤的行軍重量,機動起來非常的方便。

相對來說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因為一點六噸的行軍重量,搞的機動比較麻煩。

這玩意射程是遠,精度也高,但是一點六噸的重量對於海外地區而言依舊太重了,平日裡也看不出來,但是到了交通設施嚴重落後的土著控制區裡,機動非常的麻煩。

很多土著修建的橋樑根本就無法讓這種火炮快速透過,只能是讓工兵進行加固甚至乾脆修建浮橋後才能讓這些火炮透過。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了楚軍裡大規模使用,並且一直都覺得很不錯的四輪重型馬車。

四輪重型馬車是楚軍裡的重要後勤運輸工具,其一噸多的載重也是楚軍後勤部隊引以為傲的。

然而馬車再加上一噸多的載重,然後再加上拉車的四匹馬……這匯總起來可是一點也不比七十五毫米野戰炮輕多少,對道路以及橋樑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因此這一次北上行動,看似楚軍沒啥問題,但實際上在火炮以及輜重運輸上卻遇上了不小的挑戰。

這也是讓博建安更加下定了決心,回頭就給金陵參謀部那邊遞交報告,請求進一步增加海外駐防部隊裡的輕型火炮,如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裝備數量。

至於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雖然有六千米的有效射程,但還是太重了。

至於什麼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這些更加沉重的火炮……隨便弄點作為軍級支援火力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配屬給師旅級部隊,更不需要伴隨步兵作戰……它也沒辦法伴隨步兵作戰。

在後勤運輸上也是如此,在部分道路良好的地方,採用四輪重型馬車還勉強湊合,但是在道路條件嚴重落後,同時己方也不熟悉的土著控制區裡,四輪重型馬車的使用將會受到極大的侷限。

相反,載重看似小一些雙輪運輸馬車以及雙馬挽拉的輕型四輪馬車還要更加適用。

在海外作戰和在本土作戰,那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其中輜重後勤運輸、炮兵機動能力是必須納入重大考量的問題。

要不然就會出現西班牙戰場上的一面,楚軍主力看似氣焰囂張的一路殺過來,但實際上在沿途遇上了諸多的麻煩。

區區七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是工兵部隊忙前忙後,光是浮橋就架設了三座之多……順帶還採用爆破的方式擴寬了一段山路……西班牙人那群土著王八蛋,修路一點都不積極,其中的一段盤山路竟然非常的狹小,馬車想要過去非常困難。

楚軍的工兵部隊實在看不下去,直接給它來了大規模的爆破開路,硬生生的在山口位置炸出來了一條寬敞一些的山路。

就現在……第五十三師的工兵營,除了繼續緊急施工修建港口設施外,還有一部分兵力都還在後頭修路鋪橋呢。

楚軍大老遠跑過來打仗,敢情是給西班牙築路修橋順帶修建港口來了……

這些都是讓博建安陸軍中將深感無奈……當對手差到一定程度後,楚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敵人能不能打,而是當地嚴重落後的交通設施。

這好不容易抵達了哈凱斯堡後,看著對面一大片密集的西班牙兵力,博建安陸軍中將已經下定了決心:儘可能的把這支西班牙人的有生力量消滅在這裡!

他可不願意帶著大軍和戲班人玩捉迷藏,更不願意滿西班牙轉悠!

甚至到了現在,他連馬德里都不想去了……

這一路過去五百公里的直線距離,實際路程還得更遠,己方一萬多大軍殺過去,沿途得修多少浮橋,開多少路啊!

他們大楚帝國來西班牙是為了撬開市場,掠奪經濟利益的,並不是來做好人好事,給當地土著修路鋪橋的。

為了避免後續還有什麼大規模的戰鬥,尤其是遇上什麼攻堅戰之類的,博建安決定要給西班牙人一個深刻無比的教訓:全殲此地的三萬西班牙人守軍。

給西班牙的權貴們一個深刻無比的認知,讓他們知道武力對抗大楚帝國的下場。

透過一場讓他們絕望的殲滅作戰,迫使西班牙的權貴們徹底絕望,最後坐在談判桌上,接受大楚帝國提出的重要條件:全面開放市場!

至於其他方面的一些條件,博建安認為也不需要太多了……看在西班牙人國土面積還挺大,徹底打過去挺麻煩的份上,也不要把西班牙人逼得太狠了,沒那必要……

只需要西班牙願意全面開放市場,限定關稅,那麼其他的事情都好說!

抱著這樣的心態,博建安陸軍中將在當天十二點三十分,正式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準備妥當的炮兵部隊,開始朝著一千多米外的西班牙方陣開始密集開火……這些西班牙人還以為楚軍要和他們打線列作戰,老老實實的列出了標準線列隊形呢。

但是沒有想到,楚軍的步兵還在上千米外,楚軍的火炮就已經開始對著他們進行密集炮擊了。

接下來就是楚軍炮兵部隊的表演時間……甚至連楚軍步兵的發揮機會都沒有多少。

隨著持續的炮擊,西班牙人的主力線列步兵以及滑膛炮兵們是進退不得……最後一個接著一個在楚軍的炮擊下崩潰。

這個時候,楚軍的步兵們距離西班牙人最近的時候,還有五百多米呢。

楚軍步兵的指揮官眼看不妙,一個團長當即就下令不管那麼多了,給老子給的遠距離覆蓋射擊。

對著敵人的集團目標進行五百多米外的射擊!

這是把後裝線膛槍當成了前裝滑膛槍用。

還別說,效果還挺好的,雖然距離很遠,士兵們基本不可能具體瞄準並擊中單個目標,但是透過對集團目標射擊的方式,多少也能獲得一些命中。

只是步兵收穫的些許戰果,和炮兵部隊所取得的戰果比起來,完全不值得一提。

步兵們是眼睜睜看著己方的炮兵,把對面的線列步兵方陣以及炮兵陣地,連帶著對面的騎兵部隊一個接著一個打崩潰。

對面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組織反攻,然後就在楚軍的強力野戰炮擊中崩潰了。

在這種面對面的正式野外會戰裡,楚軍的火力優勢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實際上西班牙人如果提前挖掘野戰防禦工事,然後依託防禦工事進行防守作戰的話,那麼楚軍都不可能打的這麼順利。

關鍵的是,先前印度第三師的作戰給了西班牙人一種錯覺:覺得楚軍也是玩線列戰術的,自己雖然落後楚軍,但是也沒有落後太多。

正面對決,比拼勇氣以及兵力數量的話,他們是有獲勝希望的。

至於躲在防禦工事裡頑抗死守,看似一時半會不會崩潰,但是誰都知道楚軍火炮強悍,頑抗死守是沒有任何好下場的。

最終,西班牙人才做出決定出來正面迎戰,透過正式的線列交戰來抵抗楚軍。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楚軍的後裝線膛槍炮竟然如此的厲害,不,準確的說是楚軍的後裝線膛炮是如此的厲害。

至於後裝線膛槍,在這一戰裡其實並沒有發揮什麼實際作用,等步兵上去的時候,人家西班牙人基本都被炮兵打崩潰了。

敵軍崩潰之下,己方別說拿著後裝線膛槍,就算是拿著長矛上去也能獲得巨大的勝利啊。

西班牙人的誤判以及他們的狂妄自信,導致了他們的三萬大軍基本沒有進行什麼實際性的抵抗,就被楚軍炮兵給打崩潰了。

接下來就是一場漫長的逃亡和追擊!

這個時候,楚軍的步兵們依舊只能在後頭看戲……因為五十三師騎兵團的騎兵們,在敵人大規模崩潰之後,已經是揮著馬刀衝了上去。

這個時候,五十三師騎兵團也不搞什麼下馬步戰的戰術了,而是採用了最傳統而原始的騎兵作戰方式:揮著馬刀直接衝上去!

而且也不是什麼衝陣,直接朝著那些逃跑的敵人,揮刀看向他們的後背而已。

等到午後時分,追擊的騎兵陸續返回後,這一場大戰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從頭到尾,西班牙人就沒有組織起來哪怕一次的有效反抗……他們不是沒有嘗試過,實際上西班牙人在戰鬥剛開始以及中期裡都嘗試過組織兵力發動反擊。

他們一度嘗試過讓騎兵部隊發動反擊,衝擊楚軍的炮兵陣地。

只是這些騎兵剛集結起來就遭到了楚軍的炮兵部隊的密集炮擊……因為騎兵的威脅性,集結起來的騎兵可是炮兵部隊的優先打擊目標呢。

如此情況下,西班牙人嘗試集結騎兵部隊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反而死傷慘重,最終他們的騎兵也就徹底失去了大規模反擊的能力。

而步兵和炮兵的反抗就沒有多少了……他們的炮兵有效射程太短,根本無法有效威脅楚軍炮兵,楚軍炮兵完全可以喝著茶,悠哉悠哉的對著敵人的炮兵陣地進行持續炮擊。

這一戰裡,只有四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被分配用於壓制敵軍炮兵的任務,從頭開始到戰鬥結束,這四門火炮就是以一種輕鬆無比的姿態,在熱氣球的較射引導下,逐一對西班牙人的幾個炮兵陣地輪流炮擊。

超過一百五十門各型號火炮的西班牙人炮兵……在這一場戰鬥力基本一炮未發就被盡數摧毀,他們的大量炮兵被楚軍的炮彈所殺傷,而絕大部分的火炮都完好無損的被遺留在戰場上,最後成為了楚軍的戰利品。

整個過程裡,指揮這四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進行壓制任務的一名上尉炮兵連長,甚至閒到在戰場上泡茶喝……

對他來說,指揮炮兵打土著的固定炮兵陣地,當把設計諸元都計算出來,進行了幾輪較射引導後,後面就挺無聊的……手下的炮兵們按照射擊諸元打固定靶標,還有熱氣球進行引導較射,而對於他這個炮兵指揮官來說後期能夠做的也就是在一旁泡茶喝了。

倒是一群炮兵們累得夠嗆……這不斷的搬運炮彈,然後裝填,這可是很累人的工作。

這一次大戰,印度第三師前期當炮灰開路,抵達戰場後開啟看戲以及後期抓俘虜的工作。

對於第五十三師的兩個步兵團而言,全程看戲,前期打仗有炮兵部隊用不著他們,後期追擊有騎兵部隊,哪怕是連抓俘虜也有早早安排好的印度第三師。

所以他們只能全程划水……也就是戰鬥過程裡打了幾輪的遠距離齊射找了點戰場感覺。

對於炮兵而言,這一次戰鬥爽是爽了,但是累也是真的累,大部分炮手在戰鬥結束後都累癱在地上。

對於騎兵而言,前期像是郊遊,後期追擊也沒啥挑戰……朝著敵人潰兵揮刀砍敵軍後背,這能有啥挑戰啊,但是好歹掩殺了大量敵軍潰兵,也迫使不少敵軍投降,算是有不少的參與感。

而對於交戰雙方的另外一方西班牙人而言,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讓人絕望的災難!

他們預想過多種多樣的戰鬥過程以及結果。

但是絕對沒有預料到會敗的如此悽慘!

從頭到尾,就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以及實力!

從頭到尾,他們甚至連楚國人的步兵都沒面對面見到,然後就被楚軍的火炮活生生炸崩潰了。

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對於整個西班牙王國而言的災難!

戰前,不少西班牙,哪怕是西班牙王國裡的權貴以及前線領軍的將領們,實際上對這一場戰爭都深感憂慮乃至非常悲觀。

他們並不認為西班牙王國能夠真正的抗住楚國的入侵!

但是他們依舊選擇了抵抗,而且是積極主動的抵抗!

他們就是想要透過頑抗給楚軍造成一定的傷亡……而且這個心理底線實際上是非常低的

哪怕前線三萬人全部戰死,但是隻要殺傷幾千楚國人,那麼就是一場勝利!

這足以讓他們證明……向楚國人證明,他們西班牙人是有抵抗的勇氣以及實力的!

你們楚國人想要入侵征服我們西班牙,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抵抗侵略死傷數萬甚至數十萬人的代價,我們西班牙人可以承受。

但是你們楚國人能夠承受數千上萬人的傷亡嗎?

付出足夠的代價,給楚國人制造一些傷亡,最終讓楚國人覺得入侵代價太大,最終回到談判桌上來。

到時候他們西班牙人再談判裡做出一定的讓步,在保留國體的前提下,讓楚國人獲得一定的好處,比如放開一部分市場,丹吉爾等北非領土割讓給楚國人都是可以的,美洲殖民地可以再商量商量,不是說死活不願意給,但是伱們楚國人不能直接白拿啊,好歹給點錢啊!

其實對於西班牙人而言,面臨楚國人巨大威脅的情況下,很多條件都是可以答應的,奈何楚國人提出來的條件實在太苛刻,逼得西班牙人不得不反抗!

所以這一場戰爭,對於西班牙人而言,目標非常的明確:透過戰爭,給楚國人制造一些傷亡和麻煩,讓楚國人看到直接堅決抵抗的勇氣和決心以及能力,最終逼楚國人回到談判桌上,簽署一份西班牙人勉強能接受的條約。

至於徹底擊敗楚國人,乃至把楚國人徹底趕走……西班牙國內的權貴連做夢都沒這麼做過。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西班牙的軍隊進行了頑抗,表現出來了勇氣和實力,給楚國遠征軍製造了一些傷亡和麻煩的前提下。

而現在……楚國人表示沒有遭到什麼實際性的抵抗,就算有麻煩也不是西班牙軍隊帶來的,而是西班牙國內的遭到交通設施帶來的。

至於傷亡……楚軍表示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一場雙方加起來數萬人的大規模會戰裡,西班牙三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滅,當場戰死至少八千多人,受傷至少上萬人。

而楚軍第五十三師一共陣亡三人,傷十六人,共計傷亡十九人,基本都是在追擊以及抓俘虜階段遭到的一些零星的反抗。

印度第三師死傷多一些,攔截敵人潰兵的時候,遭到了敵軍的衝擊,進而死傷了一百多人,但是也不值一提。

甚至印度僕從軍的死傷,楚軍從來都不會統計在自己的傷亡數字裡的……印度僕從軍嘛,他們的最大意義就在這裡,成本低,傷亡大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別說死傷兩百多,印度第三師死光了,都不會讓大楚帝國高層皺一下眉頭,更不會因此放棄歐洲貿易自由計劃。

套用部分軍方高階將領態度就是:最後一個印度人戰死之前,帝國絕不會屈服,更不會放棄歐洲自由貿易計劃!

按照軍方計劃,印度第三師也只是軍方派往歐洲地區的第一支部隊而已,後面還有印度第四師、第五師以及一批補充給第三師的印度新兵,已經從印度啟程,正在奔赴歐洲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敵縣令:從替哥哥入洞房開始

北嵐

盛京小仵作

懶貓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