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81 什麼樣的特權!,大清隱龍,心淨,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士子究竟是什麼?那其實就是古代知識分子們仗著教育沒有全民普及而給自己搞出的一種特權階層!”
“都是老套路了,從秦漢諸子百家時代開始,到漢末兩晉隋唐門閥制度的大興,名門望族無不以壟斷知識為首要任務,很多珍本藏書,很多精妙的帝王心術都是各家的不傳之秘!”
“都說隋唐開科舉是一大進步,但是誰能知道隋唐開科舉其實也是皇族為了對抗名門望族的一個無奈之舉,天下英才在豪門,皇帝手下也沒有幾個像樣的人才啊!”
“宋以後平民士子階層開始興起,普通的小地主或者富裕家庭也可以培養出優秀的知識分子,這當然是時代的進步,這也是宋朝文治水平在中國曆代達到頂峰的關鍵原因!”
“但是很可惜,人心有高地,私心永不滅,儒生們搞出了一個黨爭的怪現象!結黨營私被這群知識分子們玩的無比嫻熟,後來到明朝由於過度推崇程朱理學,漸漸的儒家變成了儒教!好好的一群知識分子,學什麼不好居然學宗教來神話自己的身份!”
肖樂天今天說的話實在是太多了,此刻他的嗓音異常的沙啞。
“直到現在,中國的儒生士子們已經徹底把攬了官場,就算八旗子弟也不得不向這個龐大的階級低頭,別看他們表面上牛氣沖天的,但是離開了這群儒生們,他們屁都不算!”
“但是,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企圖依靠壟斷知識,並以結黨的方式來把攬權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華族以後實行的是全民義務教育,知識不會再束之於高閣,也不會成為少數人所擁有的特權!”
“士子,或者說官員,從今往後不在是一個階層了,他只是一個職業!”
“如果全民都能接受到教育,那麼全民也就都是士子,農民可以當官,工匠可以當官,軍人可以當官,商人當然也可以當官……”
“明明只是一個職業,為什麼要獨立出來給予他們特權?就算首相又能怎麼樣?我肖樂天只會幹兩界的,也就是十年,十年之後你們請我幹,我都不會再伺候你們了!老子我欠你們的啊?”
“丞相!”在場的人一片驚呼,他們自始至終都認為哪個兩任十年的規矩給給別人制定的,在他們的心目中肖樂天是超脫於所有規則之外的,因為他是所有規則的制定者。
肖樂天雙手虛按,震住了所有的人“華族萬民是自由的,人們職業的流動權是受到保護的,今天你當了高官顯貴不代表你一輩子都是會享受到官位帶來的權力,你從民間來早晚也要回到民間去,想跟過去一樣弄出一個特權階層生生世世的享福?做夢去吧……”
“我為什麼要在公民議會中,獨立出軍議會、商議會、科學會還有市民議會呢?不是說我要搞出這麼四個階級出來,也不是說沒有把農民、工人、官吏這三類人拋棄掉,不是的……”
“細分的四個議會,其實代表的是未來華族發展的四大基本要素,代表的是我們需要為之奮鬥的方向!”
“華族想要發展起來,想要強大,我們就離不開軍隊的力量、商人的力量、科技的力量還有華族市民階層的力量……公民議會下的四個小議會,其實就是讓我們更好的去激勵出這種力量,而絕對不是製造出四個階級!”
“現在你們應該明白了吧!當官不過就是一種職業,一種服務社會的職業罷了,他不代表什麼特權!你想要特權嗎?很簡單啊,請你努力的去工作,努力的奮鬥,努力為民眾造福,透過你的努力,讓你的個人功績可以進入到六爵十八等裡面去!”
“我的門生子弟啊!六爵十八等才是獎勵你們的特權,千萬不要以為你們的職業就是你們獲得特權的工具,職業只不過是你更好服務社會,併為自己積攢功績的平臺而已!”
肖樂天可能是話說的太多,突然劇烈的咳嗦了起來,旁邊的羅火趕緊遞過一杯熱茶,肖樂天喝了兩口衝司馬雲點頭示意讓他把最後的內容全部唸完。
華族令最後的條文就非常有意思了,都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主要就是闡述六爵十八等都有什麼樣的特權和福利。
之前說了很多對貴族的約束,比如說犯法雙倍量刑,三代遞減,爵職分離等等,但是當福利被一條條的念出來之後,在場這些最有希望封爵的人們頓時轟動了。
不同等級的貴族享受不同的國家津貼,而津貼的具體發放標準沒過十年進行一次重新核算,拿最低一等的貴族三等男爵為例,他所能得到的國家津貼數量是多少呢?
演算法很簡單,將當時社會公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乘以一百,這就是三等男爵的津貼待遇,這是終生享受制度。
三等男爵津貼乘以一百,二等男爵為二百,一等男爵為三百!而再提高一個爵位當你受封為三等子爵之後,津貼為平均收入水平乘以五百,然後以二百遞增。
三等伯爵津貼為平均收入水平乘以一千,然後以三百遞增。
以此類推,等到你冊封三等公爵之後,你的津貼比例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四千之巨大,而且每升一等就能增加一千的基數。
王爵之下最高的一等公爵,僅僅吃津貼就可以達到七千人的總收入水平。
“老天啊!這不就是食邑七千戶嗎?這麼重的福利?”
在古代,人們常說萬戶侯,其實食邑萬戶在歷史是很少見的,大部分都賞賜給同姓的王族,異姓能封賞到侯爵就已經想當不容易了,那時候賞賜食邑兩三千戶就算重賞。
大部分的爵位所能得到的食邑也就在幾百戶而已。
更要命的是古代人的生產力極其低下,跟工業時代個人所能創造的價值根本就沒法比,拿琉球和塘沽的平均水平來說,食邑七千最後收入水平已經不亞於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的水平了。
如果不算清朝貴族們的灰色收入,那麼華族裡的公爵待遇完全已經超過了滿清的王爵!
“乖乖啊!公爵的福利就這麼高,那麼王爵得有多好呢?”(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