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又彈劾
一頁非常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三章 又彈劾,大明:我想擺爛,你卻讓我當皇帝?,一頁非常瓜,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加上朱松還有錢財開路的計劃,雖然他本人並不負責貨物,但好歹錦衣衛是自己說了算的,錦衣衛們私下裡幹活那也都是自己安排的,所以每次給這些皇親國戚、功臣勳貴們運送貨物的時候都要抽成。
做生意那就是這樣的,一塊大蛋糕不可能全都被一個人或者一股勢力吃了,要想有更多的大蛋糕吃,那就得把這塊大蛋糕分成幾份,上下打點,只有全都疏通了,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蛋糕。
那些皇親國戚們自然明白,每年光靠錢財開路一項,每個人、每一家最少也得掙上兩千兩銀子,朱松掙的就稍多一點差不多一萬兩左右,那些負責押送貨物的錦衣衛們,自然也是要得一些好處的。
層層扣除之後,依然還有非常可觀的利潤,但對於朱松來說永遠也不能嫌錢少,接下來要弄的朱松也已經想明白了,民以食為天,除了食物以外,還有一項東西是女人最喜歡的,那就是胭脂。
朱松打算搞出一個香水來,一來這個東西自己懂得怎麼做,這第二嘛這個玩意兒想來皇上也不屑於和自己搶,畢竟是女人用的玩意兒。
打定了主意之後,朱松仔細想了想,最近也沒有大事,除了每一天要去內閣處理奏章,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時間,自己可以用來研製香水。
衣服穿好了之後,朱松捧著王妃的臉輕輕的吻了一口,隨後離開了王府去了內閣。
等到朱松走了之後,小丫鬟才溜了進來將錦囊交給了王妃。
韓王妃看到這錦囊,有些激動的問道。
“可是小院裡面扔出來的?”
那小丫鬟點了點頭:“是的王妃,就是從小院裡扔出來的,這錦囊應該是秋月身上的香囊做的,我之前曾經看過的腰間繫著這個香囊。”
王妃一陣欣喜,開啟香囊拿出裡面的紙條,看過了紙條之後他明白了,現在徐妙錦只是需要一個臺階下,要是有了這個臺階,她和殿下之間才算是真正的成了親。
王妃微微一笑,到底是女諸生的妹妹,就是有些性格。
作為大明最大的特務頭子的老婆,韓光妃馮妙親也是深得其中三味,先是想辦法策反了秋月,讓秋月一直在徐妙錦那改變殿下的形象,而後再有馮妙親真心實意的對待徐妙錦,用一顆熱忱之心融化徐妙錦心中的寒冰,如此往復,終於算是拿下了這位皇后娘娘的妹妹。
韓王妃為這個家真可謂是操碎了心。
那邊朝堂上也一樣的熱鬧,眾多大臣因為海關司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知乎者也漫天亂飛,而朱棣自然也不能無動於衷。
朝堂之上也有很多一心忠於朱棣的,覺得朱棣不管是對還是錯,都會搖旗吶喊、加油助威的臣子,再加上朝堂裡本就有零星的幾個是支援韓王的。除了有心向漢王的沒參與這次的紛爭,剩下的臣子們幾乎都是大吵一架的狀態。
要不是朱棣在上面坐著能鎮住這些臣子,恐怕這些大明的文官大臣們就要擼胳膊挽袖子幹上了。
早朝結束也沒爭出一個所以然來,但朱棣不會慣著那些臣子們的毛病,海關司該成立還是會成立,人已經選拔的差不多了,過幾日就會在個別港口開展試點。
朱棣要做的事情,這幫大臣們是攔不住的,但那些大臣們為什麼還是要吵架呢?就是三個字,存在感嘛。
朱松在內閣做了好久,終於等到了內閣的幾位大人們趕來,這幾位大人一向是不贊成開設海關司的,也不贊成朱松提高商人的待遇。
那一天朱松和夏大人胡大人一番辯論,雖然是贏了,但是人心中的成見就像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夏原吉和胡廣二人雖然認為朱松說的有一點道理,但也就是一點點,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才是真正睿智無上的好規矩。
所以今天他們除了批閱其他來自全國各地的奏章奏摺以外,還是寫了一份彈劾朱松的奏摺遞給了朱松。
朱松看著奏章苦笑連連,但到底還是批了下來,別的不說,朱松的這份氣度還是讓在場的幾位大人很是佩服的。
內閣批完了奏摺之後,朱松也就準備離開了,剛剛踏出內閣的門,就聽見劉毅在身後喊道。
“殿下,下官有話和殿下說。”
朱松回過頭來見是劉毅,這可是自己在內閣裡面唯一的人脈了。
“劉大人,咱們倆一起走吧。”
“是!”
二人先走一步,加快了步伐,甩開了身後的大人們,看四外無人了之後,劉毅這才說道。
“殿下,內閣的幾位大人們紛紛上奏彈劾殿下,為何殿下不生氣呢?”
朱松聞言微微一笑。
“本王為何要生氣呀?他們與本王只是政見不同而已,政見不同雖然不一定不能相容,但也不是生死之仇,更何況本王生氣有什麼用呢?”
“本王坐在那個首輔的位置上,對本王其實是個考驗,若是換做其他人坐在那個位置,也許今天這份奏摺還會掂量掂量,但本王坐在那個位置,這個奏摺必須得送到皇上那去。”
“況且這幾位大人雖然食古不化,有些迂腐,但一門心思也是為國家好,為朝廷好,本王對這樣的人還是比較欽佩的,所以也就談不上生他們的氣了。”
“說來幾次都沒在奏章上看到你的名字,你心中真是贊同本王的做法,還是因為本王對你有恩,你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彈劾本王?”
劉毅聽了之後也不撒謊。
“殿下,兩者都有,下官覺得殿下如此做,一定有殿下的道理,而且這種決定短期內是可以預見到好處的,就比如靖難之弈打了那麼多年,朝廷已經沒有多少存銀了,國庫空虛就得期盼著天下不要出現大災,要不然老百姓受天災荼毒,朝廷卻用不上力,只怕愧對天下百姓。”
“下官也是覺得解開海禁,縱然是一時之間有所好處,但是長此以往下去,商人們越站越高,只怕對於朝廷也是百害無一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