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7章:錦囊妙計,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如何懲處這些名義上的貳臣,崇禎是有些為難的,畢竟僅憑天書所述之內容,便對這些人加以嚴懲,很有可能導致珉怨沸騰。
人總是對捕風捉影的好事願意接受,反之,就不那麼願意相信了,尤其是可能讓自己掉腦袋的事情。
既能剪除這些敗類,又能避免讓自己的聲譽受損,崇禎可是絞盡腦汁地想到了半夜,這才在田貴妃的催促下就寢。
由於翌日無須上朝,故而可以睡個懶覺,可眼下大仇未報,心事重重的崇禎也沒有多大心思睡懶覺。
以東林為首的江南士林抗拒商稅多年,令朝廷被迫徵收三餉以解邊務的燃眉之急,而且還逼反了大量務農的良珉。
若不是那逆子給了自己這本天書,崇禎還仍舊以為東林等團伙僅僅與商賈勾結,不會投敵賣國,作出那些厚顏無恥的事情。
如今一切水落石出,即便這些團伙只是勾結商賈,也是罪不容恕,因為大明因缺乏稅銀而被東虜所滅是極有可能發生之事。
在廷議時居然公然反對加徵商稅,可想而知這夥人在私下時會是何等囂張猖狂了,咒罵自己之舉恐怕也不罕見。
當下雖然已然消除了原來駐防在南都各部的隱憂,但仍舊談不上站穩腳跟,這些賊子就是想要趁自己立足未穩之際,對自己下手。
知曉自己應該趁熱打鐵,再接再厲,可是具體到採用何種辦法,才能達到期望中的效果,崇禎就有些為難了。
若是那逆子在……
那逆子詭計多端,定有比賊子更為歹毒之策!
北邊有逆子!
身邊有賊子!
崇禎真是覺得自己生不逢時,這是何等的命苦啊~!
皇兄健在時,還有魏忠賢為皇兄分憂解難,等輪到自己治理天下,就變得如此慘淡了。
唉~!
等等!
那逆子不是給自己一本冊子麼?
對了,還有個錦囊!
嗯!
錦囊之中,定藏著那逆子更為陰險毒辣的詭計!
定然如此!
之前跟那逆子賭氣,一直沒看,如今應該到了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若是錦囊對賊子無效,定要在信裡嘲諷那逆子一頓!
賭氣歸賭氣,冊子與錦囊一直帶在身邊,被小心看管,任何人都不得翻閱。
這裡面藏有無數的最高機密,豈是他人所能覬覦甚至窺視的?
想到這裡,崇禎立刻拿出錦囊,迫不及待地開啟觀瞧。
“……嘶……原來如此!”
找到關於處理賊子的那部分內容之後,崇禎急忙大略地瀏覽了一遍。
弄懂了那逆子所表達的意思之後,崇禎不由讚歎起來,然後又“遙訓”了逆子一頓!
那逆子果然狡詐無比,算是賊子的天敵剋星了!
眾賊子縱然死不認帳,也萬萬想不到自己手裡有那逆子的錦囊妙計。
專門用來對付這些冥頑不靈、目無君上的亂臣賊子!
雖說看起來有些不拘一格,但只要實施時管用便可。
只要能收拾這些亂臣賊子,崇禎現在可以考慮一些有效辦法!
之後崇禎又結合眼下發生的實際情況,重新考慮了一番,覺得此法可行,便召見了首輔瞿式耜、次輔高弘圖、刑部尚書傅冠、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泰來、大理寺卿成德。
就這五個人,不過也足夠了,對於審理在押嫌犯之事,沒必要擴大討論範圍,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還會洩漏機密。
下達正式命令之前,必須與內閣的兩位重臣通氣,同時知會三法司的主官一聲,免得屆時眾人手忙腳亂,還領會不了聖意。
崇禎不能拿錦囊裡的東西給這些人看,便親自起草了一份關於審理嫌犯的建議。
這也算是自己想出來的辦法,同時要試探一下在座每個人對此策的態度。
瞿式耜看了內容的第一反應便是有些驚詫,上面所述之策可謂是新穎至極。
這能是陛下想出來的麼?
該不會是太子所為吧?
但太子能在千里之外,對南都發生之事未卜先知麼?
若是有真有仙力存在的話,說不定還真可以做到!
瞿式耜沒有直接表態,看過之後便給了高弘圖。
老高頭現在以“大明第二忠良”自居!
雖然這“大明第二忠良”是捐款捐出來的……
高弘圖活了一把年紀,自然也不是鄉下的二傻子。
看到上面的內容便明白了之前瞿式耜露出驚詫與疑惑表情的原因所在。
與其說是陛下冥思苦想出來的,他更願意相信是北邊那位提前透露給其父皇的。
群臣與諸多士子的履歷都出自天書,而天書是太子送給皇帝的。
太子知曉東林與商賈的德行,又擔心其父皇移駕南都之後繼續受欺負。
更重要的是,如果彈壓不住士子與商賈的話,會直接影響到每歲供給北廷的鉅額錢糧。
故而必須未雨綢繆,給其父皇拿出一個能夠收拾貳臣、士子、商賈的法子才行。
這麼想的話,一切就合理多了,想來應該如此。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呢?”
等於下三人看完之後,崇禎才開口發問。
“陛下聖明,此法甚為合理,又彰顯陛下公允大度之氣,臣無異議!”
高弘圖首先發言表態,這是皇帝的意思,很有可能也是太子的意思,自己又不傻,怎麼可能兩頭都得罪?
“臣附議次輔所言,並無異議!”
刑部只是羈押犯人,傅冠這個刑部尚書只是配合都察院與大理寺審案罷了,故而也不會出言反對。
“陛下,臣以為此法若是實行,可大大簡化審案流程,減少所需時間,可謂是絕妙之策也!”
大理寺卿成德是對這個辦法極為贊成的,要不然就算是三法司會審,這麼多嫌犯也得把他們累個好歹。
“臣無異議,此法條目清晰,分類明朗,想來定是妥貼非常!”
皇帝這麼做就等於是在幫自己減輕負擔,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泰來也是極為贊同的。
“……臣無異議!”
另外四個人先後表態,作為首輔的瞿式耜也只能從眾了。
乍一看此策,覺得很是公平,待仔細想過,卻又覺得內藏玄機。
陛下能想出這等淺顯易懂兼具厲害非常之策?
瞿式耜是不大相信的,開始懷疑皇帝背後有高人指點了。
若是真有,此人又會是誰呢?
想來想去,內侍應該沒這個腦子。
次輔出的主意?
說不定!
有一個名字在瞿式耜的腦海裡一閃而過,連他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但再想一遍的話,似乎又覺得由此人獻計,便是合情合理之舉了。
“既然如此,那三法司便可依以策而審案了!全程無須用刑,朕此番要以理服人!”
“是!”
陳泰來與成德私下對視一眼,心忖:好個以理服人!
這分明是個大坑,就等著嫌犯主動往裡跳呢!
那逆子所獻的計策妙不妙還不知道,但沒人反對此策,倒是讓崇禎感覺很是高興。
臣子們不同意的話,崇禎便打算讓其獻策了,估計也拿不出甚子好辦法來懲治這些嫌犯。
對比之下,那逆子的計策毫無疑問就是眼下所能想到的最好法子了。
簡單、高效、可行,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上的保住皇帝的聲譽!
因為無須用刑,嫌犯是否答應計策裡的內容全憑自願!
待此法實施之後,崇禎想要看看,在整個江南一帶,誰還敢跟自己作對!
翌日,嫌犯在都察院受審,第一天審理的都是重要犯人,譬如被戴上貳臣頭銜的錢謙益等人。
由於之前是翰林院掌院,加之東林魁首的身份。另外,崇禎之前特意叮囑,要給這些人一把椅子可坐,作為足夠的尊重,錢謙益便享受到了這個超常的待遇。
“錢謙益,本官問你,你在家中宴請他人之際,可知北廷被圍,太子率軍禦敵?”
都察院左都御史陳泰來是審理這些要犯的主官,兩位次官是大理寺卿成德與刑部尚書傅冠,首輔瞿式耜和次輔高弘圖旁聽。
“……在下知曉!”
錢謙益沒料到一上來就要回答這種問題,想來對方也是不懷好意,明顯是要拿捏自己之前宴客的把柄。
可說不知曉吧,北都被圍早就上報紙了,自己明顯是在睜眼說瞎話,這樣的證詞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要是說知曉吧,又擔心陳泰來這傢伙對自己步步緊逼,屆時場面會越發的被動,那就不好應付了。
錢謙益心裡是打算主動認罪的,只要能保住性命便好。
可是對方這氣勢洶洶的模樣,不像是想要留自己一命啊?
不過由於片刻,還是答應了。先示好對方,來個投石問路再說。
“你可知皇后與太子每餐僅食四菜,大力提倡用餐節儉?”
“……知曉!”
“那又為何如此豪奢鋪張?”
“……一來是當日宴請客人數量較多,二來江南皆是如此風氣。”
錢謙益知道瞿式耜也是客人中的一位,不過貌似有皇帝的力保,加上忠良的頭銜,這會兒就能撇清與自己的關係了。
想來這個問題還會問其他人,自己說隨大流也沒錯,那家富紳不是如此,誰會管北邊戰火連天之事啊?
要是拿此事為題,那錢謙益只能認栽,畢竟鐵證如山,首輔就是證人,還是一個能出賣老師的學生!
“如此說來,想必你家底不薄,方能如此宴客,之前可有收受他人投獻之舉?”
陳泰來在紙上寫了一番,停筆之後,又問了第二個問題,這比前一個要致命得多。
“有!”
“皆為何人?數量幾何?”
“不下上百人,所涉田地不下數萬畝。均被記錄在冊,想必已被查抄!”
自家都被廠衛抄沒了,錢謙益不信藩子找不著那本能要自己性命的冊子。
想必陳泰來是故意如此發問,自己否認便是做了為證,自己承認,便等於認罪了。
“廠衛在你府邸查抄銀兩甚多,你可有收受他人銀兩之舉?”
“有!與接受投獻一致,均被記錄在冊,或被查抄!”
能被對方抓到證據的事情,錢謙益一律承認,也沒法不承認。
“你家財如此之多,而大明與東虜交戰已逾二十載,你可有捐資助朝廷抗敵之舉?”
“……不曾有!”
錢謙益有點弄明白了,這麼問到最後,自己非被定為要被磔示的重犯不可啊!
陳大人不打算給在下一個活命的機會麼?
非得把人往死裡逼???
“你身為東林魁首,學生眾多,人脈甚廣,學生參與請願,你可提前知曉?”
“此舉乃是學生私下所為,在下倒是事先不曾知曉!”
再承認下去,自己恐怕就要身首異處了,對於廠衛暫時還沒掌握證據的事情,錢謙益就不願意承認了。
“你可收受商賈所送之好處?”
“……收過!”
“於是便在朝會上為商賈開脫偷逃稅款之罪責?”
“在下以為歷來如此,若是在下出言想來也無妨,當時並未多加思索。”
“‘多加思索’指何意?”
“……並未考慮到商賈偷逃稅款之事!”
“你可知商賈偷逃稅款?”
“……知曉,但無憑無證,不敢妄加指責!”
商賈偷逃稅款是世人皆知的事情,錢謙益假裝不知反而是欲蓋彌彰了。
“如此說來,你願為商賈出力,而在朝會上對抗陛下?”
“在下斷不願對抗陛下,僅為商賈說話。若陛下下旨,在下亦會遵旨!”
總算熬到了認罪的節骨眼,錢謙益已經後脊樑冒汗了,要不然就算是吃虧吃大了。
“若陛下寬宥與你,給予你改過自新之機會,你又該當如何?”
“在下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切斷與商賈之往來,再不接受投獻,戒掉葷腥,忠於陛下,效命朝廷,以赴國難!”
家產沒了,想吃肉都難了,但只要能活下來,這就不算甚子難事了。
陳泰來能如此發問,錢謙益猜測崇禎皇帝似乎並不打算將自己置於死地。
“嗯!帶下去吧!”
“……”
啥?
這就完了?
未免也過於草率了吧?
關於貳臣的事情還沒問呢?
這不會被忘了吧?
不再考慮一下了麼?
我是打算認罪的啊~!
錢謙益還想說,但陳泰來已經不打算再問下去了,這些已經足夠了。
等被帶下去之後,錢謙益便開始覺得阮大鋮那傢伙還真是聰明。
三法司確實可以無須使用貳臣的罪名,便將自己等人給嚴懲。
如此多的致命問題悉數照實回答的話,想不死都很難啊!
崇禎皇帝給出的審理策略簡單高效,那就是問幾個問題,然後對犯人的回答內容進行打分。
不承認就得零分,找託詞承認得一分,不找託詞直接承認得兩分,願意舉報他人可得三分。
所有問題得分之和,得分高的一部分可被赦免。對得分不上不下的人加以警告,如有再犯,二罪歸一。
得分最低的就是冥頑不靈之徒,視具體情況,多數送去挖礦或交給太子來收拾,極少數可被以儆效尤!
簡單不?
簡單!
高效不?
高效!
好使不?
好使!
這就足夠了,用這個法子,你就是有一百種想法,用一百張嘴說出來,最終也會被劃歸三類“考生”成績之中去。
若是考得好,那就可以全身而退!
反之,便是咎由自取了!
對於錢謙益這種比較配合的“考生”,得分自然是比較高的。
具體如何處置,要看其他“考生”的得分情況。
要是其他人都比錢謙益的得分還高,那就對不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