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3章:英荷再戰,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薄珏每個月都要帶著小組來天津造船廠檢查鐵甲艦的建造情況,每季會去登州那邊做同樣的事情。
儘管距離第一艘鐵甲艦下水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時間,鐵甲艦的建造經過不斷調整與完善,也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流程,而且產業工人已經培養起來了。
但檢查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不能馬虎大意,因為一艘戰艦便事關上百萬兩銀子以及上百名水兵,乃至艦隊司令的生命。
作為全球唯一一個能夠建造鐵甲艦的國家,某新皇自從允許鐵甲艦出口開始,便將其視為巨型創匯專案。
故而對該專案一直沒有一絲一毫的放鬆,哪怕北伐再累,在抵達天津之後,也不會立刻回京,都會去造船廠看看。
手下更不敢馬虎大意,做得好便有高額獎勵。做得差,連叛國的機會都沒有,人就得嚥氣……
為了穩定人心,某新皇也對參與造船專案的所有人員做出了待遇保障。
建造過程無紕漏有獎,能夠發現各種問題有獎,指出可以提升或簡化的地方也有獎,舉報吃裡扒外的白眼狼,獎勵就更大了。
處於安全起見,每個建造流程都由一部分工程師與工人來負責,跟自己所拿到的薪水一樣,互相處於保密狀態。
每個專案組內部可以互相交流,隨時上報建造情況與發現的問題,而平行的職能小組不能瞎打聽。
這樣便可保證及時有人打算背叛大明,逃亡他國,對方除非得到全流程的工程師與工人,否則很難出鐵甲艦。
作為相應的福利,某新皇保證工程師與工人只要不犯大錯,便可在造船廠幹一輩子,無須擔心被開除。
除了薪水很高,可以養活一家人之外,逢年過節都能得到不少禮品。
造船廠裡除了食堂之外,還開有不少酒樓飯館,經營者自然是廠衛及其親屬。
為了吸引顧客前來光顧,飯菜與酒水價格至少比外面便宜三成。
開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探知這些客人在茶餘飯後是否會洩漏軍事機密……
造船廠的食堂跟科學院一樣,平時提供一日三餐並不以營利為目的,基本都是平價銷售。
能賺錢的就是工人們在下班之後,路過食堂會買點熟食,好回家給家人們享用。
再就是工人們結婚,在食堂辦酒席,比在外面便宜不少。
天津造船廠光常駐於此的工程師與工人以及其他安保等輔助人員的數量便高達上萬,背後就是數千個家庭。
只要活不忙,食堂在每個週末都不會空著,紅白訂單源源不斷……
對於後勤保障方面,某新皇當初就是讓熊人霖照搬科學院的那套。
在天津除了船塢之外,一切都是複製貼上,連食堂的格局都沒變。
由於鄭芝龍一直以來表現都不錯,某新皇也決定從明年開始,幫助這隻鎮海公在福建泉州的船塢建造鐵甲艦。
此前福建來的工程師與工人已經進駐天津造船廠,相關人員會對其進行理論知識與全流程的學習和培訓。
大概在崇禎三十九年(1665)之前,福建當地的船廠會下水第一艘致遠型鐵甲艦。
甩鍋爹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某新皇自然也會答應。
不過由於諸多原因,建造時間會推遲兩三年。
某新皇相信在崇禎四十四年(1670)之前,鐵甲艦的建造技術,基本還不會外流。
至於以後,等法國或荷蘭攢到足夠的錢,同時本土造船廠完全掌握了吉野的建造技術,並開始建造定遠,某新皇也會酌情考慮技術輸出的事情。
其實開價也不貴,一億銀幣!
不是像跟荷蘭簽署易貨貿易的那種交易,而是實打實的一億現銀!
某新皇認為定價不高的原因是真的有顧客登門議價,而且不是一個,是兩個!
能出現這個情況,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魯伊特與普特曼斯二人返回荷蘭本土後,在議會進行的演講,以及私下與議員們的“互動”……
由於第一次英荷戰爭的失敗,荷蘭被迫承認英國人所制定的《航海條例》,這直接導致失去了對北美貿易的壟斷權益。
根據荷蘭從事這條航線的商會的估計,至少會損失百分之十到十五的貿易額。
但對荷蘭總貿易額來說,並不會傷筋動骨,而且歐洲造船中心仍然在荷蘭。
荷蘭議會與商會擔心的是,如果英國人並不滿足於此,還會再次動手,第二次英荷戰爭,荷蘭是否可以反敗為勝?
其次,如果不安撫好法國這個蠢蠢欲動的鄰居,本土隨時可能遭到攻佔的荷蘭不可能全力對付英國。
對於前者,議會同意採購用四年一億銀幣的價格,用採購明帝國皇帝麾下公司出產的商品的方式來換購四艘鐵甲艦。
隨後在嚐到甜頭之後,又採購了四艘鐵甲艦,並用新幾內亞島換到了兩艘,總計十艘。
加上原先的木製戰艦,可以組成一支上百艘戰艦的艦隊,基本利於不敗之地了。
對於後者,議會只能選擇與馬薩林握手言和,代價就是一次支付法國兩千萬銀幣。
條件就是荷蘭與法國簽署永久互不侵犯條約,以瑞典與羅馬作為條約的公證方。
兩千萬銀幣的代價不可謂不高,但畢竟給自己免除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意對付宿敵英國了。
此舉也表明荷蘭根本無意參與法國對歐陸霸權的爭奪,也不會在陸地上與法國作對。
特羅姆普在看過與之後,又在議會做了一番演講,主題就是英國與英國海軍的發展。
克倫威爾透過派布萊克來東方的明帝國劫掠,一舉獲得了驚人的財富。
幾乎抵償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債務,餘下部分也透過英荷戰爭之後獲得的荷蘭賠款還清了。
兩次都成為了贏家之後,無疑極大的刺激了克倫威爾的野心,同時也讓英國海軍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到克倫威爾病重之際,英國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與噸位方面,如果沒有法國阻擋的話,已經躍居歐洲雙第一。
由於法國將海軍經費用來採購鐵甲艦,同時減少木製主力艦的建造數量,故而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遜於英國。
不考慮鐵甲艦的話,法國海軍與荷蘭海軍都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
較荷蘭海軍,英國海軍優勢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指揮作戰方面。
荷蘭戰艦屬於各省所有,並非海軍直接管控,只是在戰前才會集結起來。
英國海軍不論在查理一世時期,還是克倫威爾時期,都是標準意義上的海軍,或者說是高段位海盜……
這直接導致即使指揮荷蘭艦隊的將領並不遜於英國同行,由於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會讓整個艦隊變得盲目與頑劣。
為了在海戰中撈到儘可能多的好處,一些艦長甚至可以不聽艦隊司令的命令就貿然出擊,目的只是為了俘獲對方戰艦,進而買個好價錢……
如此舉動看似荒唐可笑,卻是真實存在,且讓特羅姆普都頭痛不已。
在看過了魯伊特來回來的明帝國皇帝對荷蘭海軍的建議之後,結合自身問題,特羅姆普才有感而發。
解決辦法就是讓各省出二十艘戰艦,組成常備艦隊,隨時待命,一旦有事,可以迅速出擊。
其他部分則根據戰事規模大小,臨時徵召戰艦或武裝商船。
所有戰利品都要先行上繳,然後根據每艘戰艦的戰績和損失情況,進行獎勵與補償。
再就是要從明帝國引進鐵甲艦的建造技術,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掉英國。
因為英國劫掠了明帝國最為富裕的地區,雙方已經結仇。
明帝國是不可能把鐵甲艦賣給英國的,這對荷蘭來說極為有利。
另一方面,明帝國已經與法國簽約,對荷蘭是個潛在且巨大的威脅。
如果荷蘭不搶先一步的話,法國便極有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掌握鐵甲艦建造技術的國家。
一旦法國獲得如此技術,荷蘭作為歐洲造船中心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了。
毫無疑問,鐵甲艦比木製戰艦所需要的技術要高得多。
鐵甲艦也是海軍與海戰的未來發展方向,絕對不能忽視。
那些此前對此不屑一顧的議員在登上荷蘭海軍裝備的鐵甲艦,並隨戰艦出航之後,態度也大為改觀。
或許議員還不能以此為理由來說服議會背後的商人集團,因為荷蘭稅金接近百分之六十由商人提供。
但特羅姆普闡述了一個讓金主們完全無法接受的理由,那就是蘇丹運河將於一六六五年之前實現通航!
大部分荷蘭商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走運和航線,航程可以縮短四分之一,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據說為了巨大的利益,在御用商人——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羅馬已經與奧斯曼達成了協議。
雙方不會攻擊對方船隻,羅馬商船走運河會按規定繳費,奧斯曼商船運輸的明國商品,可由羅馬方面代銷!
對荷蘭商人來說,這訊息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因為聽說不少威尼斯商人還引以為榮地表示,這是商業復興,跟文藝復興一樣值得驕傲!
絕大多數荷蘭商人認為這是以犧牲己方利益而實現的可恥行為!
但荷蘭無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聽說明帝國還為奧斯曼人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機械。
此舉加快了運河的挖掘進度,也讓蘇丹看到了投資回報的希望。
特羅姆普認為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其一就是奪回對北美的航運權益。
其二就是讓荷蘭商船也走運河航線,其三就是整體移珉北美。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荷蘭海軍要有足夠多的主力艦,而且最好有儘可能多的鐵甲艦。
由於英國海軍此前又開始頻繁出動,以荷蘭商船違反航海條例為由對其進行扣押,在蓄意挑起第二次英荷戰爭。
議會被迫同意了特羅姆普組建常備艦隊的要求,還同意在戰前再徵調六十艘主力艦加入艦隊。
使荷蘭主力艦隊的規模在一百二十艘左右,並不包括新服役的鐵甲艦。
但克倫威爾似乎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而且獲悉了荷蘭又採購了四艘鐵甲艦的訊息。
在荷蘭海軍採購的鐵甲艦悉數服役之前,便讓布萊克拉開了第二次英荷戰爭的序幕。
英國海軍幾乎傾巢而出,主力艦隊包括一百六十六艘戰艦。
下手的目標並非荷蘭艦隊,而是打算經英吉利海峽返回本土的荷蘭船隊。
這些商船上面都裝滿了從明帝國採購的各類貨物,只要在本土港口卸貨,便可賣出三倍以上的價錢。
布萊克不是不動腦子的莽夫,知道不論是特羅姆普還是魯伊特,都不好對付。
為了取得開門紅,讓克倫威爾開心一下,便挑了一堆肥羊下手。
結果八十五艘荷蘭商船,無一倖免,在諾曼底以北海域,被布萊克的艦隊一網打盡……
訊息傳到荷蘭,群情激憤,議會立刻命令特羅姆普率艦隊出動,伺機與英國艦隊進行決戰。
如果對方避戰,得到授權的普特曼斯可以讓艦隊對英國商船實施對等報復!
但是狡猾的布萊克在得手之後便銷聲匿跡了半個月,根本就不想與特羅姆普進行決戰。
在消磨對方意志的同時,不斷向荷蘭商船下手,讓自己聲威大震,順便讓艦隊上下撈點好處。
克倫威爾對於這種方式並不反感,布萊克只要能打贏,一切都好說。
更何況前期就給自己帶來了八十五船的東方貨物,變現之後,讓議會里那些居心叵測之人也難以開口了。
在雙方主力艦隊遭遇之前,荷蘭已經損失了近二百艘商船。
毫無疑問,這些都會變成克倫威爾繼續發動對荷戰爭的資本。
雙方艦隊於七月二十日,在比斯開灣以北遭遇。
布萊克本想繼續打劫一段時間,再擇機解決特羅姆普。
結果時運不濟,與帶著四艘鐵甲艦與上百艘木製戰艦的荷蘭主力艦隊碰上了。
即便如此,布萊克也沒想要硬碰硬,而是命令艦隊邊打邊撤,不可戀戰。
儘管己方在數量上與火力上仍舊處於劣勢,但憑藉四艘鐵甲艦的優勢,特羅姆普還是決定追擊這支規模龐大的英軍艦隊。
布萊克帶著艦隊一路逃竄,最終竄入泰晤士河,妄圖藉助沿河炮火,以及手中的艦隊來消滅老對手。
荷蘭艦隊由於鐵甲艦的存在,對宿敵窮追猛打,即使進入內河作戰,面對來自岸上與水面的雙重火力打擊,也不落下風。
在擊沉與重創超過三十艘敵艦之後,普特曼斯選擇撤退,因為己方的損失也不小。
有意思的是,戰後雙方均宣佈取得了此次海戰的勝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