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2章:反游擊戰,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四月份的安樂州以北地區,冰雪尚未完全消融。
到了五月份就跟南方春暖花開似的一般了,而從六月中旬開始,便跟江南的氣溫別無二致了。
六月下旬以後,天空和直接下火差不多,不經常下雨的話,太陽便會天天炙烤著大地,尤其當年中原那樣,只不過沒有赤野千里而已。
跟動物一樣,水源是人能順利度過夏季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以跑船的大江大河早已遍佈明軍的艦船,而其他不寬的小河溝便是明清雙方騎兵爭奪的重點地方。
在不佔據村莊,飲用井水的情況下,想要讓戰馬避免口渴,就必須靠近活水。
明軍在撒叉河衛以南的松花江上游至忽而海河西岸的廣大地區,便利用飛艇進行沿河空中偵察。
每艘飛艇下的地面上,均有不少於一個連的騎兵與一個營的步兵進行配合作戰,只要發現敵人,立刻就會撲過去。
一艘飛艇的偵察搜尋面積可達一百平方里,一百艘飛艇一字排開,便可以對松花江南岸地區進行拉網式的搜尋了。
周遇吉在率部渡江之前,便以騎兵為機動力量,以步兵為戰術節點,以飛艇為眼睛,三位一體,對滲透過來的東虜騎兵進行反滲透作戰。
除此之外,只要核實情況,對舉報有功的當地百姓,按照消滅每隻東虜騎兵獎勵十兩銀子的標準來下發獎金。
每個村都領到了訊號彈,只要東虜騎兵來襲,村長便可打出訊號彈,附近的明軍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事發地。
就算是慢了半拍,幹了壞事的東虜騎兵也不會跑出多遠,只要捕獲的對方的蹤跡,接下來就容易多了。
周遇吉在松花江南岸地區留下了兩百艘飛艇,可以分兩個批次反覆拉網搜尋。
剛開始還有不信邪的清軍騎兵,看見明軍的飛艇,妄圖待飛艇降落之後,活捉飛行員,回去邀功請賞。
結果飛艇倒是落地了,可明軍騎兵就在附近守株待兔,用飛艇釣魚也能成功,這算是意外之喜了。
一個牛錄的八旗兵都不見得是一個連都裝備左輪步槍的明軍騎兵的對手,雙方火力相差過於懸殊,根本無法形成勢均力敵的架勢。
清軍在此前的交鋒中不是沒繳獲過左輪步槍這種新式武器,經過工匠們的一番研究,也能仿製出來。
但是效率太低,轉膛報廢率高居不下,製造一把合格的左輪步槍的成本高達數百兩銀子,這是順雞完全無法承受的金額。
一年下來,費勁心血,結果就能造那麼百十來支槍,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且較於明軍數以十萬計的同類武器,清軍手裡的左輪步槍堪稱滄海一粟。
更重要的是,這種槍需要發射銅製定裝彈,製造子彈倒是不算太難。
難的是要製造海量的子彈,不研究個三年五載,是決計不能得償所願的。
故而這會兒清軍騎兵要麼在使用燧發槍,要麼還在用弓箭與標槍。
跟全面火器化,且已經完成一半速射化的明軍比起來,雙方已經拉開了單兵武器方面的代差。
儘管代差只有一代,但在火力上的差距就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明軍一個騎兵連,一百五十人的火力,就比清軍一個牛錄,三百人的火力要強兩倍以上。
左輪步槍不但射速高,而且裝填子彈的速度也遠超燧發槍。
缺點就是非常費錢,而且比較吃工業成本。
對於前者,在全面開發漠南金山之後,大明缺銅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雖然不是徹底解決,只解決軍事方面的需求也算是不小的進步了。
對於後者,某新皇近十年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一大批軍事裝備工匠。
不論男匠還是女匠,歲數、老家、是否奴籍,只要經過考試,拿到相應的證書,便可得到高薪。
在兵工廠工作,底薪是五兩銀子起步,算獎金的話,一般月薪可達七八兩以上,甚至更高,米俸另算,過年過節還有禮品。
奴籍可在領證之後獲得取締,單身的話,廠裡還包吃包住,並負責介紹物件,一旦錄用,非重大錯誤就不會失業。
在這種情況下,工匠們的數量自然會連年攀升,也唯有如此,才能滿足某新皇給所有騎兵,及部分步兵換裝左輪步槍以及彈匣式步槍的要求。
可以負責任地說,大明位居第一產值是輕工業,緊隨其後的就是以鐵甲艦、蒸汽坦克、輕武器為主的軍事工業。
農業在熬過小冰河時期之後,便得以全面復甦,隨著出口額日益增加,商業貿易額也水漲船高,而像採油、採礦這類的重工業其實只能排名第五。
正是依靠強大的工業基礎,明軍騎兵才可以得到新式武器,每人配發的子彈高達兩百發,以至於清軍騎兵都以繳獲一支左輪步槍以及上百發子彈為榮。
而實際情況是,即使一次損失上百人,也未見得能繳獲明軍的單兵武器,因為失敗的一方是無法打掃戰場的。
也只有在交戰時,專門去撿已經戰死的明軍騎兵的槍械,而且不被發現,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由於明軍騎兵都是重灌防禦,除非把坐騎先打死打傷,使騎手被迫落地,否則想要用燧發槍或者弓箭一擊致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東北夏季戶外氣溫接近三十度,但保命要緊,而且這是戰鬥規則,絕大部分明軍騎兵為了避免自找倒黴,都會頂盔貫甲進行作戰。
雖然跟泡溫泉差不多,但留給辮子騎兵的機會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雙方上百人廝殺半天,對方能打死這邊三五個人都算是奇蹟了。
比較起來,明軍騎兵才算是正二八經的攻防一體。
辮子騎兵徒有“鐵超渡”之虛名,實際交鋒時卻抵擋不住左輪步槍的一頓暴擊輸出。
以發生在納鄰河以南約五十里的野豬屯的戰鬥為例,明軍投入一個連,一百四十四名騎兵,遭遇約兩百九十辮子騎兵的進攻。
雙方均騎馬在屯子裡開打,前後激戰約兩個小時。
戰後經過清點,明軍沒有陣亡,只是受傷十七人。
清軍被擊斃六十九人,因傷被俘二十二人,其餘均上馬開溜。
換作以前,就這點損失不至於讓處於人數優勢的清軍直接選擇撤退。
但今時不同往昔,隨著八旗兵在之前的數番大戰中被大量消耗掉了。
順雞與多爾袞均不得不依靠索倫兵以及蒙漢兵,來充實嚴重缺編的騎兵隊伍。
索倫兵的悍勇不在八旗兵之下,但由於數量較少,只能用蒙漢兵來補充差額的大頭。
蒙漢兵完全比不了索倫兵,更在戰鬥意志上遠遜於八旗兵。
讓他們打順風仗是完全可以的,但打惡戰的話,多半是要“半道崩猝”的。
只要估計己方傷斃者超過三成,他們肯定是要跑路的,留下來繼續戰鬥不啻於等死。
儘管順雞在多爾袞的建議下,給每個牛錄的騎兵都配備了數量不等的八旗兵用來壓陣。
可無奈明軍火力過於兇猛,十個明軍騎兵的火力超過四五十個大清天兵。
雙方對射三五分鐘的話,清軍這邊即使沒多大傷亡,也會被活活嚇退的。
而且根據之前的交戰經驗,一旦明軍發射訊號彈,附近的部隊看見就會很快馳援。
每個牛錄章京對此都心知肚明,故而將戰鬥時間控制在半個時辰以內。
超時的話,己部即使能夠消滅掉眼前的明軍,也會被趕來的明軍給吃掉。
被明軍抓住的下場是很可怕的,有人說會被剝皮,有人說會被凌遲,有人說會被點天燈。
在諸多推測裡,結果最好的是被送到碩託主子那裡去挖礦……
明軍已經在東北各地撒發大量關於碩託及其手下在呂宋群島,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內容的傳單。
但沒見過碩託本人,八旗兵對此完全不信,均認為是那魔童蠱惑人心的假象。
真要是有這回事的話,碩託主子應該主動過來勸降才是。
被俘的漢兵或者檬古騎兵在得知自己不會被處以極刑之後,均如釋重負。
所有俘虜都同意去緬甸作戰,只要不繼續打夢魘一般的明軍就好。
對於北伐所獲得俘虜,某新皇不可能將其放虎歸山。
將他們打發到緬甸去給甩鍋爹效力,那就是他們天大的福祉了。
根據某新皇對甩鍋爹的瞭解,能把莽白那隻白眼狼打到山裡去,就算是甩鍋爹這些年的虧沒白吃!
進剿盤踞在山區的緬軍,跟進剿興安嶺地區的辮子的難度沒多大區別。
只不過一個是氣溫高,蚊蟲多。另一個是面積達,難尋覓。
所有俘虜在出徵之前都要簽署投名狀,一旦過去之後再投靠了緬軍。
被明軍二次抓獲的話,都不用審理,直接凌遲!
為了便於識別身份,直接跟宋代一樣,來個面部紋身!
不用紋太多字,在腦門上紋一個“明”字就足夠了。
只要在戰場上俘獲這種玩意,劊子手就算是來生意了……
某新皇也想過讓他們挖礦,不過讓這些俘虜當礦工,估計沒有一天不想要跑路的。
與其那樣,還不如來個物盡其用,將他們打發到緬甸去做老本行,這下可以隨便啪啪了。
連緬軍都打不過的話,還活著幹嘛呢???
此前碩託也表示想為某新皇建功立業,不論南征還是北伐,均責無旁貸。
某新皇估計是碩託得到了親爹代善掛掉的訊息,覺得這下算自己是在沒有天敵了。
讓其所部參加北伐,那就可能發生節外生枝的事情,某新皇便將碩託派到甩鍋爹那裡去。
不過在緬甸作戰,拿不到人頭錢,只能按月領取餉銀和米俸。
好處是搶到的東西,只要不是特別貴重,都可以自行瓜分掉。
莽白及其手下的土司以及將軍不會心甘情願地交出這些財物,想得到的話就必須自力更生才行。
考慮到碩託所部比明軍還不耐熱,某新皇只能讓其在緬甸進入旱季之後再登陸作戰。
緬甸的旱季也就是比雨季不那麼溼熱而已,想達到撒哈拉或者中東那種氣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某新皇也對碩託承諾了,只要這票幹好了,不到五年之後,還有一票更大的。
幹完那一票就足以讓碩託所部上下直接全員退休,在海邊逍遙快活。
不管是真是假,碩託都要相信,因為沒別的路可走。
某新皇也不會純粹的忽悠碩託,作為自己的吉祥物,可不能輕易掛掉。
碩託要是這麼快就死了,往後還怎麼繼續招募辮子高階將領呢???
凡是東北戰場上抓獲的八旗兵,一律派發給碩託來管理。
蒙兵或漢兵就直接送到緬甸戰場,某新皇是不打算將自己的人馬派給甩鍋爹了。
東北戰場忙著進行反遊擊作戰,本來兵力就稍顯不足,更不能在這個節骨眼削減兵力了。
順雞真要是讓手下三四十萬人都進行遊擊戰的話,按照最基本的演算法,負責反遊擊的明軍至少要達到一百五十萬以上。
將關內的兵力都砸進去都不夠用,而且戰場北到黑水出海口,南至安樂州以北,東抵鯨海,西上草原。
這麼大的一片地區,面積跟淮河以北的關內差不多大了。
大明王師要是沒有列裝先進武器的話,完全就是在四處滅火而已。
某新皇沒親自率兵出征,也能想像得到周遇吉那裡所面臨的棘手問題。
儘快結束戰爭的可能之一,就是短時間內能夠擒殺順雞或者多爾袞。
否則大明王師在經過多年的陣戰之後,就會陷入反遊擊作戰的泥潭裡。
萬幸已經列裝了四千輛蒸汽坦克,不然在平原上沒了騎兵的幫助,步兵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拖某新皇的福,明軍在沒遭遇辮子的時候,都學會了捕魚摸蝦、山上打獵。
隨身攜帶漁網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這玩意是最好的打牙祭的用具。
既能在河邊守株待兔,又能順便改善一下伙食,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在安樂州以北地區,只要是條河溝,哪怕是溪水,都可能會有明軍出沒。
清軍偵騎遠遠地看見河邊的明軍就會選擇繞路,大隊人馬則會在搶過一個屯子之後迅速開溜。
按張煌言的話說,他們面對的不是正規軍,就是一群窮兇極惡的土匪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