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7章:直接照抄,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昊菁四十一年(1684),由於大型鐵甲艦成了盟友眼中的香餑餑,使得大明帝國為了確保自身的海權優勢地位,不得不開啟了最為龐大的追加造艦計劃。
已經開始實施的第九批次造價計劃(1682-1688),包括一艘布呂歇爾試驗艦、一艘俾斯麥航母試驗艦、八艘俾斯麥、八艘定遠、十八艘吉野、六艘來遠、八艘致遠、三艘定遠補給艦、三艘定遠醫療艦。
在追加建造第一批二十艘吉野的基礎上,再行追加俾斯麥與定遠各八艘,預計建造時間為七年。
其中將有四艘四級鐵甲艦在完工後交付荷蘭海軍,有兩艘五級鐵甲艦和兩艘四級鐵甲艦交付法國海軍。
加上賣給倭國、奧斯曼、新印加帝國的三艘四級鐵甲艦,第二次追加造艦計劃就基本可以抵消此前大規模外銷對大明海軍所帶來的實力削弱了。
同時對第十批次(1688-1695)造艦計劃進行適當修整,大幅度提高主力艦的建造數量。
從原來的二十八艘,提高到三十六艘,即布呂歇爾、俾斯麥、定遠各十二艘。
僅僅是第九批次第二追加計劃,總額便高達一億四千萬銀幣。
好在建造時間長達七年,所用物料可以提前準備,平均每年僅需兩千萬。
加上此前開始實施的兩個造艦計劃,總額年均不到六千萬,對財務上的壓力並不太大。
前期可以用查抄奸商得來的一億三千萬銀幣頂一陣子,等把其資產逐步套現,還能到手三億銀幣左右,這就等於充抵了整個第九批次的造艦計劃的支出了。
昊菁皇帝還得感謝奸商們犧牲小我,進而成就大明的龐大造艦計劃……
波洛與鄭芝龍都在從各地的地盤上,將各種礦石與半成品源源不斷運往大明,易卜拉欣和車在震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大明本土的諸多港口積壓了大量的外國土特產,然而只有蓬萊、青島、天津、廈門、泉州這五處港口建有鐵路。
廈門與泉州的鐵路還是區域性質的,僅僅做到了彼此互通。
想要讓各種進口貨兌現其自身價值,首先要做的就是物流運輸。
只有將這些貨物運到需要它們的工廠或公司去,才能實現加工與銷售。
像從暹羅進口的冰凍虎皮蝦,擠壓在冷庫裡不但沒價值,還會倒搭電費。
鄭芝龍上貢的象牙、牛角、獸皮、寶石,除了後邸貴人們的既定數量之外,其他都被昊菁皇帝下令送到千奇百貨商店銷售。
除了甩鍋爹、漂亮親媽、皇嫂張嫣,以及甩鍋爹的一群妃子之外,昊菁皇帝的妻妾只能每人領取一枚寶石,用以打造項鍊。
其他首飾就沒這個必要了,做成戒指的話,打麻將的時候還礙事……
昊菁皇帝的手上只有跟皇后薛婉晴與皇貴妃劉喜兒結婚時佩戴的戒指,脖子上掛著鑲有六枚寶石的項鍊,寓意寇白門等六個側妃。
其他妃子就沒這個資格了,昊菁皇帝也不想把自己打扮得跟個賣珠寶的客商似的。
在自己的後邸炫富,被某肥宅弟弟和弟妹們看到,那就太尷尬了!
老婆們覺得首飾少,沒有安全感,那就把自己的存摺拿出來,天天看都可以。
薛婉晴與劉喜兒的存摺上各有三千萬,其他六女的存摺也均有兩千萬,餘下的兩千萬是一家人的生活費和流動資金。
戶部尚欠昊菁皇帝一億銀幣,另有兩億左右的銀幣算是全家的投資基金,所持專案的每年分紅總額可達兩千萬。
先娶的三十三隻小姐姐和後娶的六十六隻小姐姐,都可以獲得每人每年一萬銀幣的生活費。
若是覺得在後邸沒啥意思,打算另攀高枝的話,可以一次領取六萬銀幣的安家費,也算是封口費,以後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後邸的事情。
昊菁皇帝賬面上的錢就這麼多,新增的礦山才是總資產裡的大頭。
澳洲的鐵礦,中亞和唐努烏梁海的金礦,跟鄭芝龍在南非挖礦,加起來總價值有兩百億銀幣。
還有專屬於昊菁皇帝的上百萬奴隸礦工,在糧食處於低價的時候,養活這些奴隸礦工並不費力。
昊菁皇帝買糧也不需要支付現金,只要用旗下工廠出產的新奇商品跟於松屹這樣的糧商去換購就行了。
對方是很樂意如此交易的,因為至今為止,大批次採購新奇商品扔需要排隊,這就等於直接插隊了,而且是插到最前面。
同樣,昊菁皇帝也鼓勵港口的商人們去跟外商們易貨,不但能夠節省物流時間,還能降低港口的庫存。
特別歡迎外商們購買糧食,不論是未加工的,還是餅乾、掛麵、泡麵,只要願意易貨,便可以一律綠燈。
鄭芝龍就用四百船的礦石和半成品金屬,換取了兩百船的壓縮餅乾和泡麵,返航的時候還攜帶了三百船的新奇商品。
此番還帶走了大約三萬福建老鄉,大部分乘坐蒸汽鐵製商船前往南非。
這些都是廉價勞動力,也是兵力的主要來源,鄭芝龍可是損失不起。
待蒸汽鐵製商船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後,一次便可以運輸八到十萬人。
除此之外,昊菁皇帝還鼓勵大明商人們去新到手的地盤,譬如莫斯科那邊去開辦工廠及開發礦山。
庫爾斯克擁有全歐洲最大的鐵礦,儲量高達五百億噸,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缺點就是距離辮子的地盤很近。
昊菁皇帝已經下令輪換過去的陳永華率三個旅駐紮在布良斯克、奧廖爾、庫爾斯克一線,確保南翼的安全。
對於開發庫爾斯克鐵礦的商賈,給予第一個十年全額免稅,第二個十年僅稅一成的優厚待遇。
昊菁皇帝不打算用寶貴的運力資源來運輸鐵板這種低附加值的玩意,在礦山附近開設一家鋼鐵廠就全解決了。
辮子敢來找死,那正好,西征大軍已經好幾年沒大打出手了,某些將領和軍官正愁沒戰功可撈呢!
現在坦克有了,飛機有了,機槍也有了,就差辮子騎兵衝過來挨突突了……
由於北地非常之大,運往該地區的飛機數量已經達到兩百架。
但這還遠遠不夠,昊菁皇帝認為駐紮在北地的空軍部隊至少要列編一千架飛機。
在西部地區用來偵察敵情,同時支援地面部隊的防守和進攻。
在中東部地區則用來搜尋,以發現迷失方向的部隊和被困的商隊。
縱貫北地的萬里南線一帶,其土地至少可以養活兩三億人,約等於當下的整個大明人口。
在昊菁皇帝的力主下,朝廷正以每年至少五百萬的速度向北地移珉,目的就是儘快消化這片富饒的土地。
富饒不用加引號,因為該地區的氣溫雖然不如大明本土,糧食也僅僅是一年一熟。
然而地下資源極其豐富,在解決人力與運輸這兩大困難之後,對該地區進行規模化開發就可以迸發出巨大的價值了。
根據朝廷的規定,北地定居點分為五個等級。
村級定居點為一百戶,鎮級定居點為一千戶,縣級定居點為一萬戶,府級定居點為十萬戶。
前兩個等級為集中後的數量,後兩個等級為區域內的總數。
城級定居點也為十萬戶,但就是大號的鎮,屬於居珉集中居住的地方。
每城須達到五十萬人的規模,便於管理、建設與保護,也能形成規模效應。
成級定居點裡的人,幾乎不參加農業勞動,都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根據規劃,從黑水上游,一路延伸到伏爾加河中游地區,都將變成大明的定居點。
力爭在二十年之內,建成三十萬個村級定居點,一萬個鎮級定居點。
修建人口達到五十萬以上的城市六十座,使北地的城市人口達到三千萬。
從而推動北地的城鎮化發展與工業化程序,促進北地的經濟發展,將該地區徹底消化掉。
只要不為非作歹,到了北地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論捕魚還是種地,甚至砍樹賣柴火,都能養活自己。
向北地移珉最多的就是陝西、山西、河南這北方三省,山東與北直隸則是向東北輸出人口最多的省份。
由於路途的關係,移珉北地的待遇比去東北還好,最好的就是去烏拉爾山以西地區。
適齡男丁到了地方,就給五百畝土地,具體地點可以隨便挑,還免費發放一輛拖拉機。
哥倆作伴去那邊,下車就意味著上千畝土地到手了。
當地駐軍還會派人來主動教授百姓如何在這裡生活,甚至幫你娶匹大洋馬當老婆。
發土地、發女人,還發拖拉機!
對普通農戶來說,昊菁皇帝就是千古以來最大的大善人了!
很多農戶並不願意進城務工,不想被商賈或者工廠老闆謾罵。
留在老家的話,憑藉手裡的那點地又無法改善生活,也就只能滾個吃飽而已。
想過得更好一些,又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受窩囊氣,去北地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昊菁皇帝認為,哪怕每年只向烏拉爾山以西地區移珉十萬人,那也是相當成功的。
報紙上與官吏們宣傳的廣告就是,到那邊去當地主,作威又作福啊!
實際上到了地方,農戶最多苦三年,三年之後便都是好日子了。
如若有定居點的百姓被活活餓死,或者當地官吏知情不報。
朝廷就會對其嚴懲不貸,具體辦法就是磔示!
這是大明劊子手的看家本領,昊菁皇帝也不想讓他們放棄這門吃飯的手藝。
等將北地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都插旗之後,其他地方就無所謂了。
昊菁皇帝的本意就是讓農戶們使勁種地使勁生娃,讓北地的人口猛增。
每家都可以實現最基本的機械化耕作,入秋收割時,由官府指派收割機,免費收割。
北地的糧食出現過剩之後,還能用來換購本土生產的各種商品。
眼下在北都以及江南地區,就已經出現上萬人規模的工廠了。
得益於新地盤上的棉花供應,北都最大的紡織企業已經擁有上萬部紡織機,日產粗布兩千匹,而整個北都每天可以生產上萬匹粗布。
製造成衣的企業依託縫紉機的優勢,女工們每天可製造各式成衣超過一百萬件。
儘管在布料上無法與江南的綢緞相比,但勝在量大管飽,可以成船供應海外市場。
在獲得鄭芝龍提供的錳鉻金屬之後,不鏽鋼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
鋥亮不鏽鋼公司目前已實現年產各種不鏽鋼器皿近一千五百萬個,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上千部蒸汽鍛壓機是該公司最好的幫手,尤其是盆狀模具在經過鍛壓之後,經水冷便可一次定型了,平均十秒鐘一個,生產速度非常之快。
全行業可實現年產上億個不鏽鋼器皿,不過由於市場需求實在太大,產品仍舊是供不應求。
為了同時滿足本土與海外的訂單,幾乎所有制造業工廠都是分成三班甚至四班倒,沒有一隻老闆會跟成箱子的銀幣過不去。
只要發電廠給力,電線沒出故障,工業區每天都會呈現出燈火通明的熱鬧場面。
北都與天津已經從雙線鐵路升級到了四線鐵路,目的就是要緩解之前的運力緊張的狀況。
工廠不休息,火車站自然也就要全天運作,夜晚也會安排客運與貨運列車發車。
跟報紙上說的一樣,商場如戰場,商人就是要分秒必爭,才能同行們領先一步。
威廉三世在荷蘭大使館下榻期間,晚上經常被火車的汽笛聲吵醒,總是一臉的不悅。
等從大使口中瞭解到了實際情況之後,又做了實地考察,不得不對明帝國的運營效率嘖嘖稱奇。
在荷蘭,也只有港口會全天二十四小時運作,晚上也就是應付了事,不是戰時的話,多半是不會出現這種全天如一的場面的。
他這次訪問明帝國,算是徹底明白了明帝國如何從一個負債累累的國家,變成全世界霸主。
用資金來發展科技,而非像西班牙人一樣享受生活,再用科技來研發先進武器,進而擊退敵人,甚至實現對外擴張。
得到的土地來用大規模移珉的辦法進行消化,這樣本土的人口壓力也就可以得到完美解決了。
看到泡菜正在猛抄明帝國的諸多行為,威廉三世也不由動了這個念頭。
之前荷蘭也早就這麼做了,只是遠沒有泡菜做的那麼徹底。
人家那完全是不用動腦子,直接照抄!
雖說不根據自身情況就照搬明帝國的模式,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可執行效率很高的話,年年如一日的照抄,多少也能收穫頗豐的。
至於臉面……
泡菜上下之前都窮怕了,只要照抄能賺錢,還要什麼臉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