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8章:經濟增長,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小說天地),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泡菜此前的經濟很差,很多基礎設施與重大專案都是最近二十年才陸續建起來的。
加上高層悉數照抄大明作業,以及任勞任怨的普通百姓勤勞肯幹。
使得泡菜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根據昊菁皇帝對其稅收的估算。
應該達到每年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經濟增速,幾乎堪稱是亞洲第一。
即使是大明帝國,經濟年均增長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
沿海城市與內陸的各省省會的經濟發展狀況倒是很好,拖後腿就是沒通鐵路,航運又不便的內陸山區。
昊菁皇帝提高城市人口的年收入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百姓們進工廠加點班,多賺百分之二十是很容易的事情。
不願意進城的農戶就靠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想在短時間內提高收入,除非種對了市面上賣得好的作物,否則勢比登天。
這也是昊菁皇帝下令人口多的內陸省份,都要大力移珉的主要原因,留在老家,再過二十年,這些農戶也富裕不起來。
換個地方種地,也不不需要啥手藝,自家所擁有的土地可以達到五六百畝,甚至上千畝之多,農戶想不富裕都很難。
移珉的重點就是擁有十畝地以下的貧農,移珉一方面是快速消化新屬地,另一方面也是在準確扶貧。
昊菁皇帝認為,大明帝國要想盡快成為領先於世界的發達國家,一個硬性指標就是實現“三有”!
對於第一產業,要求農戶都有百畝以上的土地,一戶人家最好擁有上千畝,變成私人農場。
只要農戶擁有的土地足夠多,收穫就足夠多,在前期大幅度減免農稅的情況,脫離貧困就是兩三年的事情。
他們因土地而貧窮,也應該因土地而變得富裕起來。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沒規定過農戶不能變成地主。
失地的地主就是佃戶,地多的農戶其實就是地主。
跟太祖皇帝一樣,昊菁皇帝認為農業為固國之本。
朝廷要想府庫充裕,前提條件就是農戶要吃飽。
農戶吃不飽,甚至餓肚子,不光會直接影響歲入,還會導致大規模叛亂。
反之,連最窮的農戶都變得富裕起來,大明帝國沒理由不便得更加強盛。
移珉也是為朝廷減輕負擔,在本土,北方容易發生旱災,南方經常發生水災。
風調雨順還好,天災頻繁的時候,歲入的那點糧食還不夠賑災的。
讓貧農去屬地種地,朝廷的負擔也就大幅度減輕了,道理跟藩王移藩海外是一樣的。
理論上東南西北四塊地盤是任君挑選的,不過移珉北地的佔總數的六成左右,其次是南地澳洲佔是三成多。
東地太遠,還有張天寶一夥,百姓們自認為都是良珉,不願意與流寇的後代同流合汙,心裡有牴觸情緒。
西地是鎮海王的地盤,聽上去很不正規,儘管鄭成功是皇帝的門徒,然而那邊福建人太多,不會閩語的話,很難聽懂鄰居的話。
去南地的話,首選落腳點就是氣候最為宜人的澳洲東海岸,然後是四季分明的南澳。
東印度群島的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反而去的人很少,因為全年溼熱,就跟蒸桑拿差不多。
包括兩淮的農戶,幾乎都願意去北地。就算冷一些,也不用擔心染上熱帶病。
即便到了十七世紀晚期,熱帶病如痢疾、瘧疾、霍亂、黃熱病、登革熱,那就是能讓人聞風喪膽的病症。
這也是昊菁皇帝拒絕派兵進攻印度的主要原因,再強大的王師,也扛不住一杯接一杯的恆河水……
十九世紀初,霍亂大流行的發源地就是恆河三角洲!
直接導致吃到印度的大英帝國都城遭到霍亂的橫掃,連衛生條件較好的富人區的平均壽命也只有四十五歲!
然後霍亂一鼓作氣,橫掃整個歐洲,甚至抵達美國東海岸。
三哥有恆河水護體,大明王師沒這個特長,只能退避三舍。
昊菁皇帝也不打算把從印度刮地皮得來的錢,最後都用在防疫上面。
之所以此前只是派了少量王師去東印度群島作戰,就是害怕熱帶病傳染全軍。
士兵大規模生病就等於成建制的喪失戰鬥力,甚至於朝廷需要撥發鉅額撫卹金。
對於東印度群島,昊菁皇帝允許不直接消化,近期僅僅開發礦場與沿海地區。
主要是從當地收穫煤炭、石油、森林、漁業、香料這五樣資源,餘下都當作恩賜,送給土著們享用好了。
去東印度群島定居或經商的,可以享受稅費前五年全免,後五年減半的待遇。
這個標準還是比北地十年全免、十年兩成要差,因為東印度群島便於海運,北地則不然。
沒有足夠好的優惠條件,農戶也不願意去一年有五個月是冬天的北地定居。
這種很是糟糕的氣候,長江以南的百姓有很多都難以堅持,兩淮的人倒是還能適應。
前年淮河發了一次洪水,導致北直隸中北部全都被淹了。
讓還有戀家情懷的農戶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土地,轉而去了北地。
北地雖然氣候不佳,但少發洪水,少收些莊稼總比都被大水給沖走了要好得多。
那些個膽子大的,敢先走出去,闖天下的傢伙,等到迎來了自己的老鄉,也就被官員自動提拔為村長了。
這就算是他們率先響應朝廷號召的好處,往後先聽朝廷命令之人,仍舊能得到極大的好處。
那些個沒娶到大洋馬的單身漢變成村長之後,便有機會對後到這裡的村花下手了……
這時候,家裡有個女娃,特別是長得還算俊秀的女娃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昊菁皇帝一直強調男女平等,很多人都不理解。
直到到了北地之後,這才發現,的確是這樣。
生男娃有好處,生女娃也有好處。
家裡有個不算醜且智力正常,身體沒大病的女娃,到了北地,一家人就不愁生活了。
只要超過十二歲,還沒定親,那就可以被村長直接娶走了。
一般還都是正房,算是正二八經的村長夫人了。
孃家人的地位也因此而被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對村級單位,大明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當地之前一個人沒有,直接來了一百戶人家,便由每家的戶主進行投票,得票多者可為村長。谷
另外一種就是當地有一戶或幾戶人家,只要這些人不犯大錯,村長就由他們之中產生,算是給先行移珉此地的農戶的好處。
村長為期五年,到期後重新投票,但並不屬於朝廷編制,只是作為朝廷命令的傳聲筒,不過可以先行得到訊息,也是極好的事情。
往上的單位長官就是由朝廷直接任命了,有額定的月薪,每年都有考核,能夠晉升,違規的話,也要遭到相應的處罰。
鎮級單位都設有衙門、醫院、商店、郵局,可以獲得最近出版的報紙與雜誌。
南地與北地的區別就是幾乎沒有村,直接就是鎮甚至城,到那邊種地的人非常至少。
相比之下,在南地從事伐木、海捕、放牧的人非常之多。
凡是去南地放牧的人,可以自動獲得上千畝的牧場。
昊菁皇帝早已在澳洲設立的四座小型造船廠,東南西北各一座。
每座造船廠目前最多也只能建造五百噸級的蒸汽漁船,但也是供不應求。
惠國、襄國、秦國的地盤均位於南太平洋,漁業資源極其豐富。
在蒸氣漁船開始上市之後,三國也因此大為受益。
南太平洋也是大明帝國最大的金槍魚來源地,石斑、鯛魚、旗魚、劍魚、鯊魚、沙丁魚更是數不勝數。
在三國的都城港口,常年都有冷藏船等候,轉滿就立刻起航,駛往大明本土。
光是靠大規模捕撈海鮮,三國就已經可以實現躺贏了。
在拖拉機普及到全國各地之前,牛、馬、騾、驢這四畜仍然是耕地的主力軍。
除了豬、羊及家禽之外,海鮮的大批次上市,是對普通百姓餐桌的極好補充。
“耕地F4”也已經被朝廷納入保護動物範圍,哪怕去屬地耕地、拉貨、馱人,也被宰了下鍋要好。
賣驢肉火燒的也必須改賣豬肉或者雞肉火燒,否則就是影響農耕的惡劣行為。
覺得接受不了也可以,朝廷會派人送你去北地或者南地。
到了那邊,賣樹皮火燒都可以!
蒸汽商船和漁船的誕生,就意味著此前從奧斯曼大規模進口石油,並予以煉化出來的成品油,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一艘珉用蒸汽船隻的日常消耗是非常驚人的,上千艘蒸汽船隻要出海,那就意味著煉油廠可以日進斗金了。
根據與奧斯曼蘇丹易卜拉欣達成的協議,大明帝國從一六八四年開始,每年從奧斯曼進口的石油從目前的三百萬桶提高到一千萬桶。
易卜拉欣同意每桶售價降低半個銀幣,降為四銀幣,等於打了八折,每年既定總額為四千萬銀幣。
大明每年有權以相同單價追加最多五百萬桶的進口石油訂單,而且跟以前一樣,是到岸價格。
除此之外,大明每年還會無償獲得價值八百萬銀幣的兩百萬桶石油,為期十五年,以充抵從給易卜拉欣的那艘價值一億兩千萬的四級鐵甲艦。
四級鐵甲艦原價兩億銀幣,昊菁皇帝直接給這位老朋友打了六折,對方不好意思,也只能給石油打了八折。
折扣再低的話,奧斯曼本土的貴族們就不會樂意了。
昊菁皇帝也表示理解,只要雙方能接受,最終談妥就行了。
這就等於不花一枚銀幣,用三千萬桶石油來換購一艘四級鐵甲艦。
對奧斯曼來說,每桶石油的開採成本不到一個銀幣,三千萬桶石油的成本只有兩千多萬銀幣。
大明建造的四級鐵甲艦,市價兩億銀幣一艘,打折後的友情價為一億兩千萬,實際造價一千萬左右。
這就等於是互利互惠,合作供贏!
在奧斯曼出口石油的成本支出裡,佔大頭的並不是開採,而是運輸。
船主們必須耐住性子,在海上飄三個月,才能抵達明帝國。
即便如此,大家也是趨之若鶩,因為返航的時候可以裝滿明帝國的諸多商品。
此前在錫蘭沒有設立貿易樞紐之前,奧斯曼船主們一年也就只能跑兩趟而已。
作為貿易中轉站的錫蘭開通之後,他們只需要將石油從科威特運抵錫蘭,到那裡換購商品就行了。
為了鼓勵奧斯曼商人多多運輸石油,昊菁皇帝還允許他們享受與來到大明本土一樣的採購價。
前提條件是隻能用石油換,用其他土特產換購的話,易貨商品的價格就要上漲百分之二十,作為運費。
在濟州島養馬多年之後,大明對奧斯曼戰馬的需求已經不是很大了。
石油反而是隨著工業的蓬勃發展,需求量在與日俱增。
大明在錫蘭、瓊州、東番三地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儲油倉庫,油輪可以接力運輸。
在巨型油輪誕生之前,接力是降低海上運輸風險最好的方式。
讓奧斯曼船主們有機會一個月跑一趟錫蘭,這樣大家的幹勁不就來了嘛!
在七千噸級與萬噸級商船相繼下水之後,大明也有自動上門取貨的裝置了。
不同的是,上門取貨價格不變,但是五十斤的小桶要換成一百斤的大桶。
幫助老朋友省去了運費部分,那就要用石油來足額充抵了。
好在科威特遍地是自噴井,採油方便又便宜,這是完全沒問題的。
當地的土豪們也喜歡這種交易方式,不用離開波斯灣,將各種明帝國的商品卸下來,將本就不值錢的石油裝上船,這樣的交易實在是太好了。
每當大明的蒸汽商船靠岸,貴族們就跟過節了一樣,爭先恐後地跑到港口去搶購新奇商品。
船上的額定商品,當然是兩國事先定好的,不能輕動,一旦被查出來,尤其是發現監守自盜、以次充好等行為,船長是要掉腦袋的。
但船長也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在規定運輸的商品之外,利用自己的小房間,再裝滿一堆商品。
這是海上約定俗成的規矩,船員們利用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這麼幹,走廊是公用堆積額外商品的地方。
前提是這些商品都是船員們自費購買,到岸之後也需要自行銷售,賣不出去的話,那就算是砸手裡了……
昊菁皇帝還可以進一步壓榨對方的利潤空間,不過出於雙方的友好合作關係,暫時就不用了。
光是鐵甲艦、飛機、坦克、機槍等先進武器,以及琳琅滿目的商品,就足以讓奧斯曼上下使出全力來出口石油了。
不然就會面臨鉅額貿易赤字,對易卜拉欣來說,欠錢不要緊,可以用石油來充抵。
得不到仙藥,那就是要了他的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